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死亡之谜

发表于 2019-3-3 09: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广出身于名将之家,骑**湛,一生从军,历经文景武三世,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他长期守卫汉朝北方边境,在战场上多次以少敌多,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闻其名不敢近边塞。但也就是这样一位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大将,终生努力,却一直没能封侯,以致后人感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么,英雄为何一生壮志未酬呢?羞愧而死

  李广生于西汉中期,是中国军事史上有名的“飞将军”。李广一生从军四十余年,大小的战斗经历了上百次。在与匈奴的一场又一场恶战中,他都骁勇善战,直打得匈奴将士闻风丧胆。有一次,匈奴好不容易用计抓住了李广,结果在带回营的路上,李广技高一筹,一跃而起,策马而去,顺利返回汉军大营,匈奴人震惊了,都说李广是“飞将军”。

  有道是艺高人胆大,李广粗中有细,越是危急关头,他越能镇定自若,出奇制胜,化险为夷。李广不仅作战勇勐,最让人佩服的地方,还在于他的清正廉洁。身为将军,从他手中过往的军草粮饷必然不会少,但李广从来没有从中克扣挪用过一次。他将所得皇帝的赏赐,也都全部分给部下,与部下同甘共苦,爱兵如子。

  有勇有谋,身经百战,对下属关怀有加,深受爱戴,要说李广封侯晋爵,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他从三十多岁担任陇西太守,一直到死,东调西迁,南转北往,却无半点实质性的提升。李广的堂弟李蔡,品德、才华、名望均不及李广,可他从一个小小的武骑常侍高升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李广的那些老部下,晋爵封侯的就更多了,甚至他自己的小儿子也被封为关内侯。看着晚辈、下属及资历、能力都远不如自己的人,一个个步步高升,自己却还是拿着二千石的俸禄,未免让人尴尬。

  李广心里也疑惑起来,他找到当时的著名相士王朔,向他请教。王朔则问李广:“将军您回想一下,平生可曾做过什么亏心事?”李广愣了一下,想了想说:“曾在当陇西太守时杀掉了800多名投降的俘虏。”王朔随即说:“将军啊,这就是您不得封侯的根本原因,您不该杀这些已经投降的人啊。”王朔的一番话,李广将信将疑,但也说得李广哑口无言。

  公元前119年,李广以60岁高龄随卫青出击匈奴,不料在作战过程中,李广这一路军马因道路迷失,未能参与作战,李广自己深感有愧,于是拔刀自刎。李广从汉文帝开始从军,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参加过边境防御匈奴作战、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反击匈奴作战,致死却没被封侯,确实让人叹息。诗人王维的一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感慨李广之所以不能被封侯,主要是由于“数奇”,也就是说他运气太差了。果真如此吗?奇数太差

  李将军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过一次很好的封侯机会,只可惜他没把握住。

  原来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得了敌人的军旗,李广本来可以立功扬名,可是中间的一件事却扭转了他的命运。在夺下敌军的大旗后,他却私自接受梁孝王(景帝的弟弟)给他的将军印,这可惹恼了汉景帝——首先,汉代法律规定,中央官员一般不允许私下接触诸侯,一旦发现要被严惩;其次,因为汉景帝和梁孝王关系本来就不融洽,景帝很不喜欢梁孝王;再者,梁孝王有窥视帝位的野心。李广作为中央官员,景帝的手下大将,竟然接受梁孝王颁给的封赏,这一行为肯定会引起景帝的猜忌和不满。正如一位史学家所解释的:“广为汉将,私受梁印,故不以赏也。”这么严重的政治问题,李广不被革职查办就是万幸了,封侯就更没指望了。李广因为缺乏敏锐的政治头脑,一次绝好的封侯机会就这样浪费了,实在是可惜。因而不是说李广运气不好,而是他自身有欠缺。

  不善用兵的将领

  关于治军方面,李广虽然带兵有一套,但管理缺少章法,随意性强。李广治军简易,从不以军纪治军,士兵操练也很简单,队伍十分散漫。出兵攻打匈奴时,他的部队行军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还驻扎在水丰草茂的地方,晚上也不打更巡逻,只是远远稀疏地布置几个哨兵。对比与他同时期带兵的另外一员大将程不识,李广犹显欠缺。程不识对于队伍编制、行军队列和驻营阵势的要求都很严格,夜里坚持打更放哨,公文簿册及时处理,部队从未遇到过危险。因而程不识曾说:“李广治兵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纷繁忙乱,但是敌人不敢侵犯我。”李广这种治军方式使得军纪散漫,在与匈奴的大规模对抗中,军队整体作战的威力得不到发挥,不符合西汉对匈奴大规模作战的需要。

  总体而言,李广虽然个人技艺精湛,但却不是优秀的将领。在作战过程中,虽然手下将士尊敬他,愿意为其效命英勇作战,但是这种作战往往是单打独斗个人英雄主义式的。他的功绩多数是以个人勇敢换来的,常常是局部胜利而整体失败,因此未被封侯也属正常。

  还有人说李广因战功不足而不够封侯的资格,可能很多人会反问道:“李大将军戎马一生,建功无数,怎么可能战功不足?”在司马迁的笔下,李广是个举世无双的大英雄。但李广究竟立了多少战功,是不是一个出色的将领,司马迁的记录却很模煳,这并不是司马迁的疏忽,而是因为李广实在没有多少像样的军功可以载入史册。我们先来看看西汉对封侯的制度是怎么规定的。西汉的法律规定,奖励战功是以斩敌首级数量来论功封赏,一个基本的要求是你的战果即斩获敌军的数量要大于自身一定数量的伤亡才有可能封侯。有人说,那这对李将军来说还不是小事一桩,他的战果肯定大大大于损失了。这里有一份前人总结的李广的作战成绩单:元光二年(前133),马邑之仗,由于事机不密,三十万汉军无功而退,骁骑将军李广自然无功;元光六年(前129),李广率万骑出雁门,吃了败仗,损兵折将,还当了匈奴的俘虏,只身逃脱,按律当斩,赎为庶人;元朔六年(前123),定襄之战,汉军大胜,不少人立功封侯,而李广无功;元狩二年(前121),李广四千兵身陷匈奴右贤王四万人马重围,苦战数日,几乎全军覆没,自然无赏;元狩四年(前119),李广迷路失道,自杀死亡。综观之后,不难看出在与匈奴的一些小规模冲突作战中,李广确实战绩辉煌,但在大汉与匈奴的几场重大战役中,李广却交出了一份不合格的成绩单。也就是说按照西汉奖励战功的法规来讲,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这几次战役中,李广要么是全军覆没,自己被俘;要么是士兵伤亡数大于敌军伤亡数,战功远没有达到封侯的基本要求,所以不被封侯也就属于正常现象了。

  性格决定命运

  在李广不能被封侯的诸多原因中,他本身性格中存在的缺陷可能是绕不过去的重要因素。李广最大的缺点在于自负、意气用事。由于出身高贵,加上经验、名望等的累积,使得李广不自觉地陷入了自以为是的泥潭,仗着骑术和箭术无人能比,他经常不顾全军大局,与匈奴意气用事,追击三个射雕人就是一例。他在防御匈奴时,有一次,手下报告说有三个匈奴人,箭术精准,射杀了汉军不少士兵,然后逃跑了。李广听完,断定这三人肯定是射雕手,自负的性格和善射的天性使他忘记自己是一军主帅,忘记了朝廷的战略防御方针。只为一时意气,其他全然不顾,带领少数兵士就去追杀那三个射雕手了,结果三个射雕手中二人被杀一人被抓。正当“飞将军”得意洋洋地要转马回营时,却遇见了几千匈奴骑兵,虽侥幸欺诈成功,但这承担的风险是巨大的。

  万一作为主帅的他要有个三长两短,这底下的一干将士和数万精兵该怎么办,所以汉景帝时期的典属国公孙昆邪就曾对景帝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意思是李广虽然勇武天下无双,但他也太自负,总是轻易和匈奴战斗,恐怕早晚会白白损失掉。于是李广被调到中央,不再驻守边地。

  李广的第二个性格弱点就是心胸狭隘。李广平时为人处世不够宽宏大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公报私仇,把霸陵尉杀了。李广隐居兰田,常到南山中打猎。一天夜里回来太晚,霸陵亭城门已关。霸陵尉醉醺醺地毫不恭敬地大声呵斥,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

  霸陵尉一脸不屑地说道:“现任将军尚且都不许通行,更何况前任呢!”将李广及随从在霸陵亭下扣留了一夜。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汉武帝重新启用李广。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找借口把他杀了。《史记?李将军列传》曾说霸陵尉不让李广过关本来是很正常的照章办事,但就为了这件小事,李广竟然在国家重新启用他的时候,公报私仇,利用职权把人给斩了。李将军的心胸狭隘,从中可见一斑。无论任何时代,一个心胸如此狭隘、公报私仇的人想必不会被领导重用,即使重用了也不会放心。这也就有了李广最后一次跟随卫青出征时,汉武帝悄悄对卫青说的一番话:“李广运气太差,不要让他当先锋与匈奴单于正面冲击。”其实运气差并不是关键,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李广性格有缺陷,让皇帝不能放心,不敢重用。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虽然李广征战一生,英勇无畏,但因其政治立场的错误,性格上的弱点以及治军领兵作战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阻碍了他封侯的道路。

  但我们也应看到他的一生对国家做出的重大牺牲,为战争全局所付出的代价。无论封与未封他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都值得我们敬仰。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