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斜而不倒的比萨塔,被认为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它的倾斜并非一下子造成的,而是持续性的,许多人认为比萨塔继续倾斜下去的话,必须会倒塌。可近千年来,它岿然不动,其斜而不倒的奥妙成了各界专家研究的热门课题,也使比萨城声名大噪。
意外的美丽
它倾斜了千年,却始终牢牢地矗立在世界人民的面前,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异姿势,绽放着美丽,它就是著名的比萨斜塔。
当人们发现这座斜塔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为它揪心,怕它哪天倒塌了,消失在世界上,可是比萨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甚至对扶正比萨塔之言深恶痛绝,如果比萨塔真被扶正了,那么就不再是比萨人心里的奇迹了。比萨人始终相信,它永远也不会倒,就这样倾斜着,让世人惊叹,让比萨人永远以此为荣。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一座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高55米,巍峨雄壮,向外倾斜5.5度,偏离地基2.3米,斜斜地直插云霄。
从比萨斜塔的外观上看,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就算不斜,也是一座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十分有特色的钟楼。墙面用大理石和石灰石砌就,两种深浅不一的白色镶嵌其间,古朴而庄严,雕饰的花纹格调是典型的欧美风格,与奇迹广场上的其他建筑浑然一体,相辅相成。
任何旅游景点皆因文化和历史才显得更加饱满而富有活力,比萨斜塔也不例外。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就是在比萨大教堂内发现了“等时性定律”,在比萨斜塔上面验证了“自由落体定律”,伽利略因奇迹广场创造了历史,而奇迹广场也因伽利略留在了历史里。
当年伽利略在做“自由落体定律”实验时,这座塔就已经斜了,之前也有人说,塔的这种设计是有意为之,故意弄成这样的。这种说法有刻意给设计者戴高帽子之嫌,毕竟这样的角度设计太危险了,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事实上,这座塔的设计者无须后人戴高帽,仅凭塔本身的风格和形态设计,便足以青史留名了,尽管后来出了意外,但这并不妨碍它的美丽。
比萨斜塔最初的设计者叫博纳诺·皮萨诺,是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师,按他原来的设想,该塔高100米,而且是垂直的,打算建8层。一切安排妥当后,于1173年8月9日正式动工。
我们有理由相信,博纳诺·皮萨诺在动工的时候,心情是十分激动的,因为这座高100米的塔修建起来后,无疑将会成为意大利最引人瞩目的一座地标,即便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即便它没有倾斜,也是一座著名的建筑。可是谁能想到,在1178年,钟楼修建到第四层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博纳诺·皮萨诺发现,它在向东南方向倾斜。
比萨教堂和斜塔
博纳诺·皮萨诺虽是著名的建筑师,但这种情况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肯定是没有遇到过的,而且塔还没建起来就开始倒了,对一个建筑师而言,是件挺不光彩的事情。可是事实总归是事实,谁也无法逃避,于是他责令停工,在第四层上挂一口钟,凑合着当钟楼用了。
这一停就是几十年,直到1231年,大概是见这塔没倒下来,于是重又续建。第二次修建的建筑师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续建者的任务是在把塔加高的同时,修正其斜度,否则,重量增加,无疑会加速其倒塌。所以在修建的时候,建筑师刻意将上层建成反方向倾斜,使之压力均衡,弥补其偏离的重心。
应该说这想法是正确的,如果不发生意外,此塔可以按照原来的设计意图修建起来。可谁曾想,在1278年,第二次意外又发生了。
原塔在建到第四层的时候,虽然倾斜了,可至少还是呈直线型,续建时上面的建筑反方向一倾斜,在建到第七层的时候,塔身弯了,中间凹了进去。如此一来,高是高了,看上去却更加危险了,按这架式风一吹就得倒塌。于是,续建工作再次停止。
七层高的弯塔,摇摇欲坠,在最初的几年内,谁也没胆量靠近,别说像现在这样去拍照留念,就是路过那地方都要躲远一点儿,玩命的事儿谁也不愿尝试。
奇迹却又一次发生了,这座塔再次以其顽强的姿态,挺立了几十年,最神奇的是它不但丝毫没有要倒下来的意思,而且因其要倒不倒的奇特样子,看上去反而呈现出一种异样的风情,这种风情的美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从此比萨人引以为荣,且认为它不会倒了,从动工到二次续建已过上百年,要倒的话早该倒了。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次修建开始了。
第三次修建是在1360年,跟第一次动工的时间相距差不多两个世纪。这次的修建又加了一层,到1372年封顶,完成了最初的八层设计,在上面挂了七口钟。两个世纪的建造,终于大功告成,尽管建筑师十分小心,在动工时测算再测算,可是神奇的塔还在继续着它的奇迹,在封顶之后,它依然倾斜。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几个世纪以来,比萨斜塔一直在倾斜,其倾斜史大概是这样的:第一次动工时向北斜了四分之一,第二次续建时,矫正过度,弄巧成拙,反而向南倾斜了0.6度,最后一次封顶的时候,发展到了1.6度。至1817年测量时,倾斜已达到了5度。可见它虽在不断地倾斜,但速度不是很快,突然倒塌的可能性很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它虽没有突然倒塌的可能性,但并不意味着不会倒塌。1990年1月7日,比萨市政府通过电视等媒体对外宣布,暂停对外开放,这意味着危险已经出现了。
斜而不倒之谜
比萨斜塔由于设计和建筑者出现的意外,成就了一段人间史话,也成就了建筑史上的一段神话,其斜而不倒之谜,也勾起了众人研究的兴趣。
在比萨市政府宣布暂停对外开放时,各个国家的各界人士纷纷为保护该塔出谋划策,比如,有人建议在塔的前面再建一座大型建筑,以阻止其继续倾斜。有东西挡在它的前面,如此一来的确是一劳永逸,却破坏了其整体的美感,而且比萨人肯定也不同意,比萨斜塔本就是因为自然倾斜而闻名于世,现在要靠额外的建筑支撑才保持其斜度,还有什么美感和神秘性可言?
一位英国人说,既然不依靠外在物体支撑,那就减轻其上面的重量,削去三层吧。这种思想的出发点是好的,毕竟是在为保护斜塔不倒而出谋划策,可是我们换位思考,如果这座塔是在自己国家,你是否愿意将一座国家级的文物削去三分之一?
比萨人肯定不愿意这么做,他们想在保持现有倾斜度的同时,继续维持塔身的高度和美感。比萨考古学家表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比萨塔的倾斜,当务之急是要弄明白它为什么会倾斜。因此,专家们对比萨塔的建筑材料、结构及其所在地的土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身的设计是合理的,其倾斜的问题不在设计上面,而且塔身所用的材料都十分考究,除了具有欣赏效果外,石砖或大理石之间的契合也十分巧妙,在塔身发生倾斜时没有发生断裂现象。实际上,比萨塔的倾斜问题是出在土质上面,最新研究表明,塔建在了古时候的海岸边上。
比萨斜塔
比萨城是个海滨城市,最初的时候它是沿海而建的,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陆地的拓展,城市面积也越来越大,离海也就远了。因此,比萨塔虽然建在城市的中心,实际上它下面的土质却是标准的混砂泥土。
根据从地下钻探的土样检测显示,塔基下10米处是混砂层,10米到40米处则是黏土层,水分较多,再往下就是含水的砂层了。住在沿海一带的人都知道,修建在海边的公路,如果路基没有夯实,路面就会出现裂缝或者断裂,原因就是其下面含有大量的砂层和水质,不结实。同理,比萨斜塔重逾1.4万吨,在重压之下,底下黏土层里的水分就会被挤压出来,流入砂层,泥土缩水,地面就自然下沉,这就是比萨塔倾斜的根本原因。
在尚未清楚倾斜原因之前,也曾有过几次修缮,但是无一例外均以失败告终,有几次还差点儿把塔毁了。1838年,科学家在斜塔地基周围挖掘,目的是想弄清楚其下面的土质结构,却把塔与地基的平衡破坏了,若非采取紧急措施,塔极有可能真的倒了。1934年,比萨人想加固塔基,在其下面注入10吨水泥,反而使其加快倾斜的速度,实际上也是打破地基平衡导致的,所谓的加固只能针对地表层,深层的泥土结构却没有发生变化。
比萨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采取了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才遏制了它倾斜的速度。这种方法很简单,叫作“掏土法”,即在其倾斜的反方向挖掉一些土,利用地基的沉陷,使塔身重心往后偏离,达到减小倾斜幅度的目的。该方法在提出来的时候,曾因原理过于简单而被否决,后来事实证明,最简单的才是最有效的。
我们都知道,比萨斜塔是向南倾斜的,现在已经清楚了倾斜的原因,可如果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还有一个问题,它为什么偏偏会向南倾斜呢,是什么力量促使它如此的?
据相关专家推测,这里面有两个原因。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在北半球,塔身南边受到日光照射的时间比较多,大理石在热胀冷缩的同时,给土层也不断地带去了冲击,使得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南面的沉陷速度加快。这可能是往南面倾斜的原因之一,但是这种说法比较玄,暂时还无法验证,不过另外一种观点,却是其往南倾斜的根本原因。
比萨斜塔在城市的北部,在很久以前,南面曾有过一次大范围取地下水的事件,地下水大幅流失,使得土地下沉,最终也导致了比萨塔的倾斜。总而言之,比萨塔倾斜奇观,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可也正是这种无意识造成的意外,成就了比萨城,诚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据悉,比萨市政府成立了斜塔拯救委员会,并对它进行了一次长达11年的修缮,至少在今后200年内无须再加固,也就是说,比萨斜塔在以后的几百年里,依然会以这种奇异的姿势继续吸引全世界人民,去观赏并赞美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