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古道去圣城
为雪山和草地所欢乐的道路
为虔诚和信仰所忠实的道路
为神话和历史所容纳的道路
为今天和明天所拥有的道路
——列美平措《圣地之旅·第十九首》
汉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史书用了极有力度的“凿空”一词,可见古时不同地域之间相互往来之困难。雪域高原是人类所居住的地区中最为封闭之地,但由于它地处亚洲腹地,其东为华夏文明,其南为古印度文明,其西为古波斯文明,因此,它先天地承担起了三大古文明交流的桥梁。交流的渴望突破了大自然设置的重重障碍,在雪域的崇山峻岭、大江危渡间,次第出现了条条小径,在岁月的磨合中逐渐汇成了通向四方的大道。
以圣地拉萨为中心,吐蕃以降,有通长安道,通四川道,通南诏道,通泥婆罗道,通波斯道。这些古道,或以终始点命名,如唐蕃古道、泥婆罗道(或蕃尼古道)、滇藏古道;或以主要运送货物命名,如茶马古道、麝香之路。无论其命名出自古人还是今人,皆如醇酒佳酿般纯正隽永,被反复吟咏,使人有齿颊生香之感。
遥想千载以还,通往圣城拉萨的条条古道,雪山、峡谷、急流遍布,千里之途杳无人烟,野兽出没,盗匪横行。行人商旅皆如最虔诚的信徒,每一条古道都成了历练人心的朝圣之路,而路的终点,是那座如雪域心脏般跳动的圣城拉萨。
唐蕃古道
公元7世纪上半叶,正当汉地的大唐王朝蓬勃兴起之际,仿佛作为一种奇妙的响应,雪域藏地的吐蕃王朝也横空出世,如日中天。吐蕃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不仅武功盖世,亦有超凡的远见卓识,鉴于吐蕃文明尚处于十分落后的阶段,他西向泥婆罗请婚,东向大唐求亲,交好四方,取长补短,吐蕃进入空前强盛时期。
公元638年,吐蕃遣使入唐奉表求婚,李世民未许。显然,那时的唐太宗,尚未将刚刚崛起的吐蕃放在心上。松赞干布见求亲不成,亲率大军击破白兰羌、吐谷浑部落,吞其地没其人,后又攻党项,使其臣服。进而率军驻扎于松川(松潘)以西,扬言“公主不至,我且深入”。唐太宗震惊之余,派遣5万兵马与吐蕃对峙。此时吐蕃又派使者赴唐二次请婚。唐朝无奈之下,只得应允。表面上是和亲,其实质无异于逼婚或抢亲。
对唐王朝而言,和亲的权宜之计所换来的和平未免太过短暂。在其后的100多年间,外甥屡次攻伐舅舅。“安史之乱”时,更是连都城长安都陷于外甥之手。对于年仅16岁的文成公主,走向雪域终老边荒无疑是个人的悲剧。个人的不幸,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过是泛起的几朵小小浪花。历史所记住的,是另一些事情。文成公主以其非凡智慧和贤淑善良,赢得了千百年来藏族人的爱戴和尊崇。在藏族人的眼里她不再是一个凡间的女子,而是绿度母的化身,她不远万里不畏艰险,护送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来到雪域,使雪域众生从此有了心灵的皈依之所。她的无数塑像,被供奉在西藏的寺庙里;她的许多故事,流传在西藏各地。她留在身后的那条进藏之路,从此有无数的人走过,人们叫它“唐蕃古道”。
文成公主进藏图。据说唐朝使臣回到大唐后,唐太宗仅闻其所途经的地名,就已悲伤不已。
古代羌人在西部河湟地区,已初步开辟了通向青藏高原的道路。到了吐蕃松赞干布时期,以文成公主进藏为契机,唐蕃古道正式形成。这条古道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逻些(拉萨),总里程6240里,据说文成公主一行走了两年多时间才到达拉萨。传统上将唐蕃古道分为东西两段。唐蕃古道开辟后,两国开始频繁交往。据史籍记载,前后200年间,唐蕃双方往来使者达200多次,其中包括和亲、会盟、报丧、朝贺、报聘等。茶叶也借助唐蕃古道大量传入吐蕃,由于茶有助于“疏滞腻”,很快盛行于吐蕃。随着茶叶交易量的激增,早期的“绢马互市”逐步转为“茶马互市”。北宋时,宋王朝与辽、金之间频发战争,需要大批战马,“茶马互市”迅速发展。南宋时,西夏、辽国等切断了唐蕃古道,茶马互市由西北迁至西南。元帝国将吐蕃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并在各重要古道上设立了驿站。驿站制度使唐蕃古道从原来的民间贸易商道,变为了由官方控制的官道,同时元朝在古道沿途还设了兵站。唐蕃古道虽因远离茶叶产地而逐渐衰落萧条,但由于其沿途地势平缓,元朝清朝用兵西藏时仍多行此路。
茶马古道
藏族有句谚语:“加察热!加夏热!加梭热!”意思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命!”如果你来到高原,走进藏族人家,还未坐定的时候,一杯热腾腾的酥油茶已摆在了你面前。高原游牧民族以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为主食,缺少蔬菜,维生素摄入量微乎其微,茶叶是藏族人吸收维生素的主要来源。
汉地是茶的故乡,盛产名茶;藏地有广阔草原,多出良驹。你以茶易马,我以马换茶,“茶马互市”遂在双方的边境地带开始出现。唐初,茶马互市大致通过唐蕃古道进行。后唐蕃交恶,茶马互市渐渐向南发展。公元678年,吐蕃势力进入云南西洱海北部地区,首次开辟了吐蕃通南诏道,即滇藏古道。到了宋代,因关隘尽失,无法交易,茶马互市的主要市场转至西南。宋与西夏、辽国连年开战,急需大量藏地良马,因此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进行官方的茶马互市。元朝沿茶马互市商贾来往汉藏两地的小径,开辟驿路、设置驿站。明朝继续加强驿道建设,实行官办茶马交易,严禁私茶。贩私茶者为了躲避官府检查,绕开主干道,于是高山深谷间,出现了无数条毛细血管一样的小径。清朝时,将驿站机构改称“塘”,厉行对塘站的管理,茶马互市规模迅速扩大。1688年,在康熙皇帝批准下,中甸正式立市,中甸成为滇藏贸易的主要商场和商品集散地,滇藏古道基本形成。从云南普洱茶的产地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下关(大理)、丽江、中甸、迪庆、德钦,到西藏的芒康、左贡、昌都,经波密、林芝、墨竹工卡进入拉萨。1701年,康熙批准在打箭炉(康定)设立茶关,当时叫川藏商道。由打箭炉出发,往西经过泰宁(乾宁)、道孚、章谷(炉霍)、甘孜、德格,渡过金沙江,经过江达、察木多(昌都),在洛隆与滇藏古道会合,直奔拉萨。至此,汉藏两地在南方的两条主要通道——川藏和滇藏古道,基本定型。鉴于均系茶马互市发端,又多依赖马帮运送物资,因此今人将二者共同命名为“茶马古道”。
川西、滇西北和西藏雪峰高耸,峡谷深深,车辆船只在这里根本派不上用场。货物只能靠骡马、牦牛驮运和人力背负。
清末民初之际,西藏与内地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局面,汉藏两地之间的各条通道日渐人少马稀。1942年,日军入侵缅甸,切断了当时中国唯一的陆上国际通道滇缅公路。于是,除了空中的驼峰航线外,大批内地急需的军用、民用物资的运输重任,就落在这条古老的茶马古道身上了。一时之间,茶马古道沿途商号林立,马帮云集,最盛时期骡马超过一万余匹。1945年抗战胜利后,内地对外的陆路、海路随即恢复,丽江、拉萨等地的众多商号纷纷倒闭。茶马古道又回归到了它原初的功能,继续向拉萨运输着茶叶,换回毛皮、药材等物资。到了川藏公路开通,茶马古道很快彻底地衰落下去。茶马古道上的传奇故事,也都被岁月尘封了起来。
既云茶马古道,少不了要提一下行走在古道上的传奇马帮。川西、滇西北和西藏雪峰高耸,峡谷深深,车辆船只在这里根本派不上用场,货物只能靠骡马、牦牛驮运和人力背负。四川境内,马匹少,先要用人力背负至打箭炉;云南一线,则兴起了众多的马帮。至今在茶马古道的旧道上,还能见到嵌入石板足有二寸多深的马蹄印痕。
过去,来往于茶马古道之间的,有藏族、纳西族和白族的马帮。一个马帮常拥有百匹以上的骡马,有的多达200匹。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一路风餐露宿,在滇藏、川藏间往返一趟,往往要一年多的时间。
数年前,我曾跟随驮盐的马帮,穿越深山峡谷,是那种至今仍活跃在滇、缅、藏交界处山区的真马帮。怒江两岸,回荡着清脆的马铃铛声和赶马藏族青年的吆喝声。人和马匹一起滑过横跨怒江之上的溜索的惊险画面和沿途群众艰辛穷困、处在温饱边缘的生活情状,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
泥婆罗道
传说,泥婆罗(尼泊尔)赤尊公主美若天仙,她的美名甚至传到了喜马拉雅山另一边的吐蕃王朝。当时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专使来到泥婆罗求婚。文成公主入藏,开辟了唐蕃古道,而赤尊公主入藏,则开辟了另一条被称为“蕃尼古道”或“泥婆罗道”的古道。
赤尊公主入藏,松赞干布派人至芒域迎接。“芒域”的中心位置,在今日中尼边境的吉隆一带。《释迦方志》里记载了唐朝至印度的北道、中道、东道三条古道:“其东道者,从河州西北渡大河,上漫天岭,减四百里至鄯州……又西南减百里至故承风戍,是隋互市地也。又西减二百里至青海,海中有小山,海周七百余里。海西南至吐谷浑衙帐。又西南至国界,名白兰羌,北界至积鱼城,西北至多弥国。又西南至苏毗国。又西南至敢国。又南少东至吐蕃国。又西南至小羊同国。又西南度口旦仓法关。吐蕃南界也。又东少南度末上加三鼻关,东南入谷,经十三飞梯、十九栈道。又东南或西南,缘葛攀藤,野行四十余日,至北印度尼婆罗国。”东道的大唐段即唐蕃古道;东道的吐蕃段,就是被称为“蕃尼古道”或“泥婆罗道”的古道。泥婆罗道的路线,按今日的地名,系由拉萨始,经日喀则,在吉隆、聂拉木、亚东等地翻越喜马拉雅山口,抵达尼泊尔和印度。
唐蕃古道与蕃尼古道的贯通,使这条路成为了唐朝至印度之间最为便捷的通道。中印与中尼之间的文化交流由此出现了一个高峰。“近而少险阻”,唐朝初年,官方使臣选择泥婆罗道出使印度。除了官方使节,前往印度取经求法的僧人也多经此道,如高僧玄照、玄太、道方、道生、玄会等人。藏传佛教的开创者之一莲花生大师,同样也是经由泥婆罗道进入吐蕃。据研究,中国的造纸术,也是经由此道由吐蕃传入泥婆罗和印度。
麝香之路
就汉藏两地的文化和商贸交流而言,唐蕃古道和茶马古道的终点皆为拉萨。但若将范围扩大到华夏文明与古印度文明、古波斯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那么,拉萨就仅只是一个大的中转站。唐蕃古道和茶马古道越过拉萨,继续向前延伸,南至尼泊尔、印度,西至波斯及地中海一带。因向这些地方输出的主要物品之一是西藏麝香,所以,延伸的道路往往被人称为“麝香之路”。
拉萨至尼泊尔、印度的古道,我们单独将其命名为“泥婆罗道”或“蕃尼古道”。而从拉萨出发,经日喀则、阿里,到叶城并与北方丝绸之路的南路会合,向西至中亚、西亚及地中海沿岸诸国的这条古道,我们就只称它作“麝香之路”。
麝香是高级香精原料,产自雄麝的脐部香腺囊内。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麝香的主要产地。“西藏麝香”自古以来就是波斯诸国渴望获得的珍稀之物。在麝香浓烈的奇香诱惑下,一条穿越帕米尔抵达雪域的古道逐渐形成。最初,这条古道由象雄王国开辟,吐蕃崛起后,西并象雄,麝香之路从此直通拉萨,进入了它的繁荣时期。麝香之路为波斯、大食输送了大量麝香,但通过这条道路,吐蕃亦受到波斯文化的巨大影响。如松赞干布时期吐蕃人的服饰装束即与波斯人颇为相像。
因麝香之路途经帕米尔,麝香之路的此段也常被称为“帕米尔古道”。帕米尔位于新疆西南部,古代称为葱岭。帕米尔在古波斯语中意为“平屋顶”,谓其高如世界之屋顶。唐朝玄奘大师西天取经,归途走的是北方丝绸之路的南段,也曾穿越帕米尔古道。当年玄奘大师翻越葱岭北部,《大唐西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冬夏积雪,风寒飘劲,畴垄舄卤,稼穑不滋,既无林树,唯有细草,时虽暑热,而多风雪,人徒才入,云雾已兴,商旅往来,苦斯艰险。闻诸耆旧曰:昔有贾客,其徒万余,橐驼数千,赍货逐利,遭风遇雪,人畜俱丧。”由此可见,麝香之路之艰危险峻,非其他几条古道可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