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枯井里埋藏着巨额宝藏
黑水城,蒙古语称为哈拉浩特,又称黑城,位于干涸的额济纳河(黑水)下游北岸的荒漠上,距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旗政府所在地——达来库布镇东南方向25公里,是居延文化的一部分。黑水城遗址始建于西夏时期,当时西夏王朝在此设置“黑水镇燕军司”。黑水城是西夏在西部地区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和边防要塞,是元代河西走廊通往岭北行省的驿站要道,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黑山威福司治所。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扩建此城,并设“亦集乃路总管府”。黑城东西长470米,南北宽384米,总面积18.05万平方米。虽历经700多年,黑城仍不失当年的高大宏伟。它是“古丝绸之路”以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这里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西夏时期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彩绘双头佛和元代纸币等举世无双。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纳入居延遗址保护区。
黑水城之所以称为“黑水”,是因为在元之前有黑水河流到这里,形成内陆湖名居延海,汉朝时,赶走匈奴后就有屯田驻兵,现今额济纳成为居延遗址和黑水城保护基地,成为旅游风景区。黑水城是西夏重要的边防重镇。西夏末年有一个名叫“黑将军”的西夏守将曾经在这里与蒙古大军交战。黑将军面对蒙古大军的重重包围,将八十多车白金,还有其他珍宝倒入井中,又亲手杀死妻儿,以免落入敌人手中。随后,他率领1000多名将士破墙突围,准备拼死一搏,但终因寡不敌众,战败身亡。
黑水城沦陷,蒙古大军搜遍全城未见宝藏。此后,黑将军留下宝藏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前往寻宝,但宝藏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
2黑水城经历的战争劫难
黑水城始建于西夏时期,是西夏王朝的北部重镇,也是连接河套和中亚地区的交通要道。
黑水城虽然是军事要塞,但由于采取以和为主、和中有抗的外交政策,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一个相对平静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城内不仅有党项人,还有汉人、回鹘人、甚至还有契丹人、鲜卑人和吐蕃人,他们不但共同居住在黑水城,而且已经互相通婚。黑水城曾经出土了很多瓷器,这些瓷器集中了我国五大名窑的瓷器,说明当时的黑水城是具有一定规模、而且相当繁华的多民族融合城市。
13世纪初,黑水城持续多年的平静生活开始受到新的威胁。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迅速崛起,一个巨大的危险正悄悄地向黑水城逼近。
黑水城不仅仅是面临着敌人的威胁,还要面临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
据史料记载:黑水城发生过多起饥荒,干旱、虫害、绝收的描述比比皆是。政府不得不从别的地方调来粮食,赈济黑水城的灾民。公元1224年,黑水城守将仁勇给西夏皇帝写了这样一封信:“黑水城缺粮,惟仁勇原籍司院不准调运鸣沙窖粮,远边之人,贫而无靠,惟恃食禄各一缗。所不足当得粮无着,今食粮将断,恐致羸瘦而死……”信上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黑水城的情景。
春夏之交是黑水城人民生活最困难、防守最薄弱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敌人来攻打,后果将不堪设想。远方蠢蠢欲动的蒙古大军却已经掌握了黑水城乃至整个西夏国的弱点,两年后的春天大举进犯。黑水城乃至西夏人的灾难接踵而来。
12世纪末,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先后6次攻打西夏。公元1205年,成吉思汗借口西夏收留了蒙古仇人,在3月西夏缺粮的季节,首次袭击了西夏,从此开始了长达20年之久的对夏战争。
在蒙古大军随时可能大兵压境的情况下,黑水城人开始了一场空前悲壮的全民备战,他们准备与敌人殊死一战。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领10万大军挥师中原,黑水城作为蒙古大军通往中原的必经之地,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场恶战。战争时间,同样选在了黑水城缺粮的春季。
蒙古大军围城后修改了黑河河道,城内水源绝断,守城将军眼看大势已去,便悲痛地将城内所有财宝连同妻儿一同埋入枯井,然后带着几千名又饥又渴的将士,凿通城墙连夜出逃。最后在距离黑水城约三四公里的一片树林里,黑将军和他的几千名将士,因为人困马乏、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西夏时期具有200年历史的黑水城,随着战争的结束也消失了。关于这场战争,至今没有发现任何详细的记载。在战争发生以后的近60年中,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他们后来的命运,成了一段不解之谜。八十余车白金,还有其他珍宝、佛塔内的佛经和重要文献,都成了埋藏在地下的宝物,吸引无数人前来寻找这笔宝藏。
几百年后,人们在勘探黑水城的时候,发现城墙遗址中竟然还嵌套着一个更古老的小城,原来这才是西夏时期的黑水城,而套在它外面的是元代的亦集乃城。不知在什么时候蒙古人扩建了黑水城。公元1215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这里,他看到的是一个绿洲之中生机盎然的城市。
原来元军占领黑水城后,对黑水城进行改建、扩建,黑水城于是成为了“亦集乃”总管府。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上皇帝宝座后,集中优势兵力北讨西伐。明军同样采用修改黑河河道、截断黑水城水源的办法迫使亦集乃守城将军卜颜贴本尔投降。也许是为了避免元朝残余势力的不断侵扰,也许是因为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辉煌近300年的黑水城从此沉入了历史的硝烟。黑水城到底发生了什么?黑水城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史料中还找不到任何线索,却为人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如今已经成为一座被黄沙掩埋的古城,却因宝藏的传说引来无数人的关注。
3黑水城的无价之宝
战争使黑水城屡遭洗劫,生灵涂炭,但也正因为战争,黑水城才变得如此重要。西夏人围绕着战争和兵器生活,在常年的征战中他们掌握了最优秀的冶炼技术,工艺精良的兵器不仅是战争中的武器,还是外交上的重要礼品和手段,成为西夏王朝绚丽的珍宝之一。
宋史上记载,宋钦宗佩戴的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夏国宝剑,大文豪苏东坡也曾经得到过一把西夏宝剑,视如珍宝。
从西夏王陵出土过一把铁剑,虽然现在锈蚀了,但从它王陵随葬物的身份来看,当时却是一把名贵的宝剑,堪称无价之宝。
西夏王国还有一些十分独特的武器,其中有一种名叫瓷蒺藜,比拳头大一些,可以遍布在敌人骑兵通过的路上,当战马踏上它的时候,立即人仰马翻,是对付骑兵的有力武器。瓷蒺藜是空心的,有一个孔可以填充火药,埋于地下就是地雷,用手投掷,就是手雷。传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是中了西夏的瓷蒺藜从马上摔下来受伤的。
除了这些珍贵的兵器,黑水城中还埋藏有大量财宝和文物,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就掠走了大量黑水古城财宝,更有很多西夏时期的雕塑、壁画、唐卡、绘画等珍贵文物。在这些文物中,一尊彩塑双头佛是佛教界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品。双头佛像在印度的佛经中有记载,故事说有两个穷人都想请一个画家来画一个佛像,但都没有钱,结果这个画家就画了一张双头的佛像。双头佛像的泥塑作品,人们所知的只有黑水城出土的这一件,所以异常珍贵。
佛教是西夏的国教,西夏法律对僧人有许多优惠政策,于是,在连年争战的情况下,人们希望躲避战火,逃避税收和债务,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寺庙,剃度为僧,发展出繁盛的佛教文化。在黑水城中,保存了大量的佛学经典,是研究佛学文化的无价之宝。
珍贵的兵器,八十余车的白金、无数的珍宝和历史文献、佛学经典,黑水城正是用这些价值连城的宝藏,吸引着无数的探险者前往寻宝,也给黑水城的历史文化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4最先找到黑水城的人
《马可·波罗游记》称黑水城为“亦集乃城”。由于马可·波罗的造访,默默无闻的亦集乃城一举成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再加上流传久远的黑水城宝藏传说,从19世纪末开始,贪婪的不速之客蜂拥而至,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就是其中之一。
科兹洛夫在寻找黑水城遗址时,曾被当地牧民一次次拒绝。土尔扈特人像对待以往来这儿的其他外国人一样,否认了黑水城的传说,没人愿意给科兹洛夫带路。有备而来的科兹洛夫不甘罢休,他找到了当地的蒙古王爷达西。起初王爷否认黑水城的传说,但科兹洛夫带着准备好的礼物和俄国驻北京使团转请清政府加封达西的信件时,达西王爷动心了,不仅为科兹洛夫提供了前往黑水城的路线,甚至还给他配备了向导。对此科兹洛夫在日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述:“对腐败愚昧的清朝政府和其走卒仆从来说,只要能发财升官,又何惜这陈年的古董废物。”
1908年的初春,科兹洛夫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梦幻般的黑水城。
5黑水城的宝藏哪儿去了
据科兹洛夫本人记载,他第一次步入黑水城,在城内的街区、寺庙遗址上很轻易就挖出了十多箱包括绢质佛画、钱币、妇女用品等文物。
科兹洛夫在书中写道:“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欣喜若狂的心情。”他的狂喜带给我们的,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
科兹洛夫为了炫耀他到中国“盗宝”的功绩,自己写了名为《蒙古、安多和故城哈拉浩特》一书,这是一本盗窃中国西夏文物的自供状,他在书中写道:
“他赠送给探险队一大批收藏品,整整一个图书馆的书、纸卷、手稿,还有大量画在亚麻布,细绘料和纸上的佛像,体现不同文明程度的金属铸像和木雕泥塑、画板、塔的模型和很多其他的东西。”
在数量上,科兹洛夫收集的考古资料装了10个大邮箱,每箱16公斤,科兹洛夫第一次就盗走160公斤重的西夏文物。
部分文物被科兹洛夫邮往俄罗斯圣彼得堡后,文物中那些没有人认识的文字和造型独特的佛像使俄罗斯地理学会当即做出决定:科兹洛夫探险队放弃原计划深入四川考察的行动,立即返回黑水城,不惜一切代价,集中人力、物力对黑水城展开更大规模的挖掘。
1909年6月,仅隔9天,科兹洛夫再次来到黑水城,在黑水城展开了另一次大规模挖掘。
由于在城区内收获不大,科兹洛夫便将目光投向了城外。他的第一个猎取目标是一座距古城西墙约400米、位于干河床右岸的大佛塔。当这座佛塔被打开后,科兹洛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座无法用金银财宝去衡量的历史博物馆。这座塔被科兹洛夫称之为“伟大的塔”,佛塔内丰富的文物,为揭开西夏的历史之谜提供了翔实的文献史料,从而产生了一门新的国际学科——西夏学。
尝到甜头的科兹洛夫自从发现了“伟大的塔”后,挖掘行为变得更加野蛮,几乎是见塔就挖。热衷于考古的科兹洛夫清楚这样做的后果,是膨胀的欲望吞噬了理智和良知。有关资料显示,科兹洛夫挖掉了三十多座塔,他把黑水城周围70%~80%的塔几乎全部毁掉。疯狂的挖掘给黑水城考古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失,让众多历史之谜永远都无法破解。经过9天的掠夺式挖掘,科兹洛夫带着比第一次挖掘更为丰厚的财宝、文物、文献悄悄地离开了黑水城。
据记载,在1909年那次挖掘中,科兹洛夫还在那座被他称为“伟大的塔”的塔内发现了一副坐姿骨架,并把它运送回俄罗斯。俄方汉学家孟列夫鉴定该骨架为女性,并认为“此人是西夏王朝第五代帝王李仁孝的皇后罗氏,她极有可能是败北于宫廷斗争,被发配到黑水城,死后葬在了那座塔里”。可惜的是,这个当年保存于苏联国家科学院内的骨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列宁格勒保卫战中神秘丢失了,给西夏学研究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据说科兹洛夫当年除了把能运走的都运走外,一些大件不便运走的就近埋在了古城的周围。其中有超过一米以上的金佛像、铜牛等。但科兹洛夫究竟把带不走的文物埋在什么位置,埋了多少至今还是个谜,这也是新的“探险”者纷至沓来的诱惑所在。
回国后,科兹洛夫在圣彼得堡展出了黑水城文物文献,立刻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使得更多的探险队相中了黑水城这块宝地。公元1915年,英国人斯坦因以所谓的“探险队”名义窜到黑水城,他们为寻黑水将军的宝藏,到处乱挖,始终没有找到那口枯井,却挖出了大量的西夏和元代文书以及其他文物。
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的兰登·华尔纳也于1923年冬天沿着科兹洛夫当年走过的路赶到黑水城。但他的运气远不及科兹洛夫,古城内外几乎处处都能看到被科兹洛夫挖掘过的痕迹。愤怒的华尔纳大骂科兹洛夫和臭名昭著的斯坦因是“两头野猪”,把这里啃得一干二净。继华尔纳之后,日本人也介入对黑水城的文物掠夺,情况如何他们秘而不宣。
1929年,科兹洛夫第三次来到黑水城,寻找黑水将军埋藏在城内的珍宝。他雇用当地牧民挖掘了两个月,挖到一定深度,便解雇了牧民,由他的队员挖掘。两名队员跳入坑里后,鼻子流血,昏迷不醒,其中一名死亡。挖掘被迫停止,洞穴被重新填埋。迷信的说法是,有宝便有蛇,蛇是珠宝的看护神。科兹洛夫便散布说:“洞内有两条大蛇守护,凡人不得入内。”即使这样,也没能抵挡住世人对黑水城宝藏的渴望,仍有大批的探险队进入黑水城寻找宝藏,挖出了大量的西夏和元代文书以及其他文物,但传说中的80车白金及其他财宝却迟迟没有下落。
黑水城的黄金和财宝究竟埋藏在什么地方?黑水城还隐含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都已经成为难解之谜,随着古城一同埋藏在黄沙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