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李成器让储位内幕

发表于 2019-2-3 05: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发动了一场政变,将韦后与安乐公主赶下了台,唐睿宗正式登基,立谁为太子被提上了最紧要的议事日程。

  其中最热门的人选是唐睿宗的长子宋王李成器(后来的宁王李宪)。当他在自己府中吹着心爱的紫玉笛时,忽然听到奴仆来报说镇国太平公主驾到。李成器知道这位姑姑的威势足以令皇亲国戚们仰视。李成器不敢怠慢,连忙起身迎了出去。

  太平公主走进来笑着对李成器说:“听说成器又在研习新曲,真乃风雅之人,这样的人才当得起我们李家子弟的声名。我常告诉儿子崇简,应该多与成器来往学习,可惜他总是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

  李成器听她这样说,觉得虽是夸奖自己,却分明是话里有话,心里十分不安。他知道太平公主过来一定有重要的事,于是客气地说:“我只懂得这些风花雪月的事情,如果崇简对音乐有兴趣,大家不妨一起切磋。除了我之外,各位兄弟的音乐造诣各有千秋,三弟的羯鼓便已进入化境,无人能敌。”

  太平公主见李成器顾左右而言他,于是挑明了来意:“现在满朝文武官员都在议论立太子之事。你既身为陛下的长子,按照礼法需立嫡立长,所以我会全力支持你问鼎宝座的。”

  李成器听了后急忙推让说:“太子是国家的根基,成器只是一个闲人,岂能当太子?姑母不要折杀了我。何况这种大事应该由陛下决定,轮不到我等臣子妄言揣测。”

  李成器不肯主动表明自己的心思。太平公主无计可施,只好闲谈了几句后就离开了。她刚走,李成器的三弟李隆基又来了。他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为政局的稳定立下了大功,也是太子之位有力的竞争者。

  李隆基一进来就大喊:“好久没和大哥合奏,今日一定要玩个痛快。”于是,兄弟两人默契地合奏了起来。李隆基在宋王府待了大半天时间,除了切磋乐理,没有谈其他的事情。临走时,李隆基只对李成器说:“真希望以后我们兄弟可以这样永远合奏下去。”李成器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一定会的。”

  送走了李隆基,李成器便陷入了沉思之中。朝野目前最大的两派势力代表在同一天造访了自己,看来想要置身事外是不太可能了,到底怎么做才是最恰当的呢?

  实际上,李成器也做过太子。当父亲睿宗还是祖母武则天的傀儡时,年仅6岁的李成器就已经被立为太子。毫无实权的睿宗时刻担心自己会像哥哥们一样被武则天杀掉,所以李成器年幼时就常常能感受到那份恐惧。太平公主一向野心勃勃,之所以选择李成器而不是李隆基,只因为李成器软弱好控制。即使李成器以后能登上太子之位,恐怕遭遇也只能和父亲与伯父一样,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太平公主问鼎最高权力的垫脚石。

  能与太平公主抗衡的只有李隆基,他不但拨乱反正有功,而且手里握有兵权,总之各方面都比李成器强。李成器觉得,既然自己能力所限,不可能当一个令人心服口服的皇帝。与其当姑母太平公主的棋子,不如干脆给三弟李隆基做个顺水人情。

  第二天,李成器上奏睿宗,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坚决要求立三弟李隆基为太子。睿宗看了他的奏章后说:“立储先嫡先长,这也是历朝历代的规矩。”

  李成器马上跪下说道:“国家平安时,立储先嫡先长;但当国家有难时,则应立贤能者。太子是天下之本,太子的人选不能让天下百姓失望。三弟为大唐立下了不朽功勋,他才是众望所归,儿臣无论如何也不接受太子之位。”说完,李成器便开始大力叩头,泣不成声,以示自己的决心和诚意。

  其实,唐睿宗本来就觉得李隆基有过人的才能,而且手握兵权,在朝中的威信远高于温和的长子。自己之所以迟迟没有宣布太子人选,不但有嫡长之别的顾虑,也担心万一立储之事不恰当,又会酿成手足相残的惨剧。如今见宋王李成器如此识大体,他十分高兴,连忙扶起李成器说:“你们兄友弟恭,实在是李家之福,朕也感到十分欣慰。”

  随后,唐睿宗便颁下谕旨,正式立李隆基为太子,太平公主的企图就此落空。

  不久之后,唐睿宗正式传位给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李隆基对宋王李成器始终十分感激,李成器不但被封地和赏赐,后半辈子也过得很平静、惬意。在他死后,唐玄宗还将他追封为“让皇帝”,恩惠荫及子孙,而这一切都应归功于他明智的决定。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