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河南淇县一个叫摘星台的公园里面,有一块奇怪的石碑,碑顶端横刻了“再不来了”四字,碑正中竖刻了“泰极仙翁脱骨处”七个字,而在这竖刻字的左右两边刻了大大的“扯淡”两字,人称扯淡碑。
从“脱骨处”这三字来理解,应该是块墓碑,可是墓碑上为何会刻上“扯淡”二字?据考证,这块碑是从明朝遗留下来的,扯淡两个字也并非后来游客刻上去的,而是石碑的原文。
本来是毫不奇特的一块石碑,因了“扯淡”二字,而成了千古未闻之奇碑。
扯淡碑怀古
扯淡这个词如今在网上十分流行,大意是瞎说、胡说的意思,多少有点戏谑、贬义的成分,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这两个字,确实是千古未有之事,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有如此幽默细胞,死了都要幽默一把呢?
石碑上并没有主人名讳,只在左右两边留了两行小字: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年访道云梦修行,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
这世上根本没有水木这样的复姓,所以借用碑主人的那个词,所谓的“水木氏”是扯淡。很显然,碑主人不想透露自己的姓名,死了都不愿意透露自己姓名的往往只有两种人,一是罪大恶极之人,人人见而唾之;二是真正的隐士。那扯淡碑的主人是哪一种人呢?
在淇县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水木氏其实是一个沐字,此墓碑的主人是明朝开国名将沐英的后代,叫作沐怀古,他在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时在朝为官,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犯了死罪,朝廷就要把他推出去斩了。这时候他手底下有位仆人,在临刑前买通了监考官,代主受刑。
沐怀古死里逃生之后,从京城一路南下,去了河南云梦山修行,许多年以后,沐怀古因年老即将作古,这时他想起以前代自己受刑的那位仆人,感慨不已,当年虽逃得一死,如今也终究难免一死,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真正的扯淡之极,于是立了这块扯淡碑。
不过这个民间故事有点说不通,因为崇祯虽是末代帝王,但他不是昏君,相反倒算是个励精图治的明君,在京城皇帝脚下,而且是个犯了死罪的朝中大臣,要想买条命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样说,我们会觉得有点辱没崇祯帝的意味在里面。
既然不是传说中的沐怀古之墓,那么这墓又是谁的呢?这里还有一个传说。
话说在明朝末年,宦官当道,天下混乱。崇祯皇帝即位之后,他下决心改革弊政,剪除阉党,在他的努力之下,终于把天下第一号太监魏忠贤灭了。
此人一除,可谓是天下称道。然而,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魏忠贤虽死了,可他的余党犹在,这些人兀自结朋勾党,无法无天。有一年陕北大旱,颗粒无收,民不聊生,而当地的官员却依然按旧制收税,且不交足赋税者皆予以重惩。如此一来,激起了民愤,老百姓反正活不下去了,遂揭竿而起,愤而造反。
此时,清兵在关外虎视眈眈,李自成又不断地攻城伐地,可谓是内忧外患,崇祯帝虽有振国之心,却奈何天不遂人愿,没多久,李自成的大军便打到了北京。
皇宫内人心惶惶,跑的跑,躲的躲,四散逃窜。按照正史记载,崇祯帝不甘受辱,最后吊死在了煤山。但是这一记载也是有争议的,原因是李自成那土豪根本没仔细看崇祯的尸体,就让手下去处理了。从那以后,民间就一直流传着关于崇祯的各种传说。淇县的传说是,当李自成进攻北京城时,大家都知道守不住了,一些忠于崇祯的臣子就想办法想让皇帝逃走,这时候,有个叫沐怀古的人站了出来,说愿意为崇祯受死。
原来,沐怀古长得很像崇祯,他想替崇祯一死,以骗过李自成,这样逃出去后,也不会被追杀。崇祯也并非贪生怕死之人,听沐怀古一说,坚决不肯答应,说国破家亡,还让臣子代死,何颜活于天下?
沐怀古一心想尽忠,到了这生死关头,也顾不上礼节了,上去就脱了崇祯的龙袍,披在自己身上,然后一头跪倒在地,大声说:“皇上莫说些丧气话,只要你还在,这个国家就不算亡!”
崇祯一听,感动得泪光盈盈,在沐怀古的坚持之下,便趁乱逃出了皇宫来。到了宫外后,一路南下,到了一座县城时,也不知是何处,只觉又饥又渴,突然眼前一黑,晕倒在了地上。
醒来的时候,他见自己躺在床上,身上盖的是锦缎被褥,遍目所及,尽是雕梁画栋,想来自己是被大户人家救了。刚要起身,恰好见一位侍女进来,崇祯便问这是哪里。
原来这家人姓康,祖上有位十分会做生意的人,叫作康百万,做的是地产生意。康家人虽财大气粗,却有一副菩萨心肠,听这沐怀古说,京城已被李自成攻陷,他是逃出来躲兵燹时,二话没说就让他留了下来。而崇祯一时也没什么去处,便领了这人情。
后来清军入关,崇祯的一些子侄都逃去了南方,自立为王,反清复明,崇祯曾去了数封书信,想联络那些子侄,集合明朝旧部,卷土重来。可惜的是,那些称王的子侄虽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但谁也不想让那真龙天子冒出头来,替代自己,所以那些书信都如泥牛入海,毫无音讯。
如此年复一年,他看着清朝越来越强大,看着那些子侄被清军剿灭,看着希望一点一点破灭,又过几年,自己也老了,终于心灰意懒,叹一声“再不来了”,放下了重整河山的念头。临死之际,想起自己曾想励精图治,恢复一个强大的大明王朝,却因内忧外患重重,最后却失去了江山,临了还让自己的臣子代为受死,好不容易捡了一条性命,谁想却如此庸碌无为一世,回顾这一生,不觉人生如戏,到头来终是难逃一死,于是在临死前,给自己立了这块扯淡碑。
如果说崇祯真的没死的话,这个故事是合情合理的,但问题是,故事是可以编的,倘若仅凭一篇民间故事,就认定碑主是崇祯,未免就有点儿戏了。
探寻扯淡碑主人
扯淡碑的主人是不是崇祯,最主要的是看其碑文,因为只有碑文才是碑主直抒胸臆、表达他想法的最直接的证据。尽管扯淡碑上面所写的文字晦涩难懂,但因碑文以扯淡为题,多少能看出点碑主写碑文时的心境,我们不妨就从他写碑文时的心情,试猜一下他的身份。
首先是碑中间最大的一行字“泰极仙翁脱骨处”,这几个字当中,后面的都好理解,关键是“泰极”两个字,这可能是碑主的一个外号,语出《周易》:天地交,泰。此外,还有一句话叫作泰极生否,从这四字引申开去,碑主曾是大福大贵之人,而且是富贵到了极处,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流落民间,脱骨于此。而富贵到极处的,在我国古代唯皇帝一人。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猜想,我们再继续看碑文。第一句: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年访道云梦修行,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这句话直译成白话文后是说,老夫水木氏,北京人,于明末甲申年到了云梦山修行,我生平的事迹已记载在甲申年的历史之中,在这里却不敢再说了。
原本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一句话,由于百家姓里没有水木氏,因而成谜,所以这句话的重点是水木氏三个字。
关于“木”字,《说文解字》里有这样一段话:朱本木名,赤心不可象,故以一识之。也就是说木同朱,从侧面似乎就可以推断出来,碑主人姓朱,如果与上文中的“泰极”联系起来,那便是朱家江山如同江水向东流,一去不复返了。所有的事迹已记载在甲申年的历史之中,我这里不赘述,当然也不能说。
第二句是讲他的年纪和以琴棋书画为伴的修行状态,不必赘述了。说到这里,此碑的主人还真的像是崇祯的。那么我们便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看在北京城被攻陷的情况下,崇祯究竟有没有机会脱走。
《庄烈帝纪》:“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味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晡指的是下午3点到5点之间,这个时间段京城的外城被攻克,夕自然是指薄暮时分,太阳下山了,这个时候,内城也攻陷了。
在京城被攻克之前,崇祯还做了一件事,据《公主传》记载:“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右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越五日,长平公主复苏。”
这正史上可以看出,崇祯送走了太子,为了使宫里的女眷不受凌辱,他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然后跑去煤山上吊自尽了。也就是说,从下午三四点到太阳下山这段时间,他是有机会逃出宫的。其次,崇祯做事雷厉风行,是个胸怀大志的帝王,按照这种好强性格,一时之失败,确实也不能泯灭他复国之心。而且,就算他要自杀,在宫里杀了妻女,自己又为何要跑去煤山上吊呢?
由此看来,扯淡碑的主人很有可能是崇祯。不过这也只是一家之言,反正崇祯也不会从地下跑出来证明此事,读者也可以当时扯淡,姑且听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