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第五十七个民族都掌族消亡之谜

发表于 2019-1-31 19: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僰人”是先秦时期就在中国西南居住的一个古老民族。僰(音bo,类“博”)人。"僰字读轻唇音为白。古时无轻唇音,只有重唇音,读濮。又称“山都掌”“都掌蛮”。据研究,濮即越人。人们多叫为百濮,百越。唐朝前以俚獠著称。宋代才开始以壮族为名……可见壮族是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主干,也是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流"。(摘自黄现璠遗作:《铜鼓及其花纹的新探索》,载《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五辑,1985年5月)。
aa18972bd40735faafd4eedd9a510fb30f2408a9.jpg

  如果不是明朝末年的那一场惨烈的战争,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可能会多一个民族僰族(或称都掌族)。

  "僰人"之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览》:"氐羌呼唐,离水(今金沙江)之西,僰人野人……多无君。"由此可知,距今24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已有僰人聚居在宜宾。400多年前,在经历了明朝万历年间的"叙南平蛮"战争之后,这个有2500多年历史的民族突然消失,成为一个历史之谜。

  从西周到明朝万历元年(约公元前1066年一公元1573年)长达2500余年的时间里,他们生存、繁衍在祖国西南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

  他们曾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建立了战功,被封为“僰侯”,在今天宜宾一带建立了“僰侯国”。这在秦汉以后的史料中多有记述。《珙县志》(旧志)上说:“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曰僰国。”

  僰人悬棺

  僰人在两千年里不断发展壮大,以至于成为了西南少数民族的领袖,而僰人雄据云贵川三界的咽喉地带,却并不是一个易于驯服的人群,因此历来是中央政府的心头之患。

  明朝开国以后,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开始逐步限制僰人的利益,尤其万历初年,中央政府在这里强行废除了一直以来的蛮夷酋长制度,代之以汉臣,使原本紧张的对抗终于演变成一场全面反抗明朝政府的战争。

  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僰人的葬式采用悬棺葬,即把棺木置于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棺木用整木剜凿而成,不施漆,质地异常坚硬。

  僰人悬棺主要集中在珙县麻塘坝和苏麻湾两地,现已发现悬棺遗址四十一处,计有悬棺二百八十八具。但在刀耕火种的年代,悬棺如何置于悬崖之上,众说纷纭。有说凿岩为路,放棺后又毁掉路;有说先以土填埋崖壁,然后再去土;有说崖顶放绳索;有说搭厢架。究竟如何,仍不得其解。

  悬棺俗称“挂岩子”。即把棺木置于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是古代川南一带僰族的葬制,僰人早在战国时期就在宜宾地区群居,并建有僰侯国、僰道县。因其剽悍骁勇,为其历代统治者所不容。

  他们栖身于荒野荆棘之中,有“披荆斩棘”之誉。明代,僰人称“都掌族”。神宗元年(1573),四川巡抚曾省吾、总兵刘显率十四万大军将其杀绝。

  站在雄峙险峻的山崖下,仰望着峭壁上那残存的棺桩、数不清的桩孔以及具具棺木、幅幅岩使人不禁想到史称“僰人”的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

  他们把自己的历史赋予高岩,突然沉于历史的长河,消逝在故纸堆中,只把这奇特的葬制和众多悲壮感人的民间传说遗留下来,人们去沉思,去感悟,去遐想。

  这个古老而神秘消失的民族,在历史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民族?我们从零星的史料中,从对麻塘坝部分悬棺的清理发掘中,从峭壁上的岩画中,从流传于叙南一带那众多民间传说中,多少捕捉到了他们—些“影子”。历史上的“僰人”,是个历史悠久、英勇善战的民族。[1]

  我国古代有一个民族,叫作都掌族,被称为是我国的第五十七个民族。他们骁勇善战,称霸一方,无人可敌,且曾在四川一带称王立都。这样一支强大的部落,却在1573年的一场大战之后,神秘失踪了,只留下了悬挂在悬崖峭壁上的一副副棺材。

  僰国

  在今天四川珙县的麻塘坝和苏麻湾两处地方,有个十分奇特的景观,断壁之上,悬空挂着一副副棺材,它们距离地面10至50米,最高的有100米,是谁把这些棺材悬置在悬崖之上的,又为何要将棺材放在悬崖峭壁之上呢?

  这里面有段悲壮的历史,而那段历史就是我们的第五十七个民族创造的。

  据珙县的县志记载: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曰僰国。

  县志上所说的开明氏指的是古蜀国,公元前316年秋,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等伐蜀,蜀王被杀,古蜀国从此消失在历史舞台上。僰人便是都掌族,也称僰族,古蜀国被灭之后,他们就乘虚而入,在四川建立了根据地,世世代代在此居住了下来,并开国立都。

  明朝以前至殷周时期,在那长达约2500年的时间里,这个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活跃,曾经南征北战,叱咤风云,并且因参加了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建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僰侯”。到了明朝,由于其日益强大,影响到了大明政权,明朝就下决心想把他们消灭了。

  为什么说僰族的发展影响到了大明皇朝的政权呢?原因有二:一是僰人好斗,十分凶悍,不服从领导,见谁不顺眼就想打谁,从来没有把朝廷的官员放在眼里;二是综合实力强大,在山上建了一座九丝城,城里有四十八道岗哨、三座城门和多处粮仓,称“周围三十余里,四隅峭仄,上有九冈泗水……唯一路可通。”说通俗一点就是,这里四处都是峭壁,还有一条河水横亘着,明朝的大军到了山下,只有干瞪眼的分儿,即便是你把整座山都围了起来,围得连只苍蝇都进不来,那也没事,九丝城粮仓众多,囤粮无数,一两年内也饿不死人。

  这不是僰人吹牛,事实确实是如此。明宪宗时期,官兵长年累月地围剿,誓死要把九丝城打下来,可耗尽了心血也没能攻克,最后反而把僰人惹怒了。1465年,即明宪宗成化元年,僰人揭竿起事,他们从九丝城下来后,似乎有心要让明朝看看他们的手段,一连攻克周围的九个县城。

  朝野震惊,这时候四川巡抚汪浩急了,再这么下去,别说他头上的乌纱难保,就连头颅都有随时让人取走的可能。于是命令都督芮成率兵迎击僰人,并且下了死命令,如果不能让僰人退兵,提头来见。

  芮成心里何尝不知道僰人打起仗来不要命,个个都如嗜血的狼一般,可是上面既然下了死命令,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但是就在芮成正要出去集结部队的时候,有一个人说话了,他说这仗打不得。

  此人叫周洪谟,官居侍读,是四川人,在明朝天顺、成化、弘治年间是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思想家,可能是学识渊博,见识广泛,虽说是个从六品的官,说话也有点分量,他劝汪浩说:“这帮人野蛮成性,打将起来,像狼一样不要性命,跟他们硬碰硬,必然吃亏。”

  汪浩说:“我也知道硬碰硬占不了什么便宜,可跟他们讲道理,那也是白费工夫,如何是好?”

  周洪谟说:“下官有个主意,派个使者去招抚,再给他们些官职,以僰制僰,可保我蜀地平安。”

  汪浩一听,确实是个好主意,于是一面派人去上报朝廷,一面领了一队兵马,率同芮成,亲自去招抚,以示诚意。

  按说周洪谟出的这主意,确实是平蛮的不二之策,可汪浩生性多疑,到了叙州府(今宜宾市)后,叙州知府接待了他们,饭桌上听说汪浩此行是为了招抚僰人,立马变色,言那些人凶残蛮狠,以劫掠为乐,与匪徒无异,平日里从来不把朝廷放在眼里,目无王法,若是叫他们当了官,那还了得!

  汪浩一听这话,深觉在理,若让匪徒为官,那也是匪官,到时岂非更乱?于是问那知府,如今招抚之事已经通知了僰人,如何是好?

  那知府笑了笑说:“这有何难?所谓兵不厌诈,对待匪徒讲什么诚信呢,不如将计就计,把他们引进城后,来一个瓮中捉鳖。”

  汪浩闻言,哈哈大笑,称是妙计。

  次日一早,僰人派了二百多人前来谈判,这些人之中大多数是寨子里的头目,心想谈判成了之后,领个封赏,拿个官当当也好,至少可以光宗耀祖了。可谁曾想,他们刚进了城,就被一群官兵围住,不由分说,提了刀便砍。

  僰人首领们没有防备,再说二百多人再怎么勇猛,也不是官兵的敌手,一下子就全被杀了。

  僰人听到此消息后,暴跳如雷,把汪浩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后,集结全城之兵力,倾巢而出,扑向叙州城。僰人本来就骁勇好战,再加上复仇心切,哪还管得三七二十一,直接就打入城去了。

  汪浩见僰人攻入了城,吓得面若死灰,带了人就跑。

  僰人铁了心要他的性命,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一路追杀,沿途县城的官兵见僰人那气势,谁也不敢去招惹,弃城而遁。如此僰人遂沿江而下,如入无人之境,直把汪浩等人逼到江河对岸,这才干休。

  这个事件,不管是对僰人还是明朝,影响都非常大,一方面僰人没杀了汪浩,心中的那口怨气还没发泄出去;另一方面,明朝堂堂一省之巡抚让人追着跑,沿途州县无人敢挡,朝廷面子上也过不去,事情都发展到这种地步了,若是还由着他胡来,到底谁才是这天下之主?

  成化三年,即1467年,明朝廷派了十八万大军,合围九丝城,看那声势,若是不将僰人消灭了,誓不罢休。

  僰人知道,以自己的兵力,自然不可能与朝廷硬着干,所以守在九丝城里,坚守不出。由于此城固若金汤,粮草又充足,时不时乘明军不备,出去骚扰一下,搞得明军头疼不已。那场战争一直持续了四年,十八万大军只在山下转遛,没讨得丝毫便宜,最后不了了之。

  直到万历元年,发生了一件事,叫僰人走向了灭亡。

  大破九丝城

  1573年,也就是万历元年,此时的九丝城由阿家三兄妹当家(“阿”从“哈”音),那三兄妹到底叫什么名字,历史上没有记载,只知道叫阿大王、阿二和阿幺妹,三人都十分的神勇,在珞表镇有很多关于他们的传说。

  1573年10月,四川巡抚曾省吾任命刘显为剿贼总元帅,郭成、张汗等十二人为偏将,率十四万大军,向九丝城发动攻击。

  大军到了珙县一带之后,刘显让郭成的儿子郭开打头阵。郭开不过二十几岁的年龄,本来就年轻气盛,在连克了都宁驿(珙县上罗镇)、罗星渡等地后,认为僰人不过如此而已,领了军令之后,在三军前面扬言要在十日之内捣毁九丝山,活捉阿家三兄妹。当时明军的士气也相当高,于是在郭开的率领下,一鼓作气,大军沿螃蟹溪而上,直奔九丝城而去。

  大军走了一段路,突见前面两道峭壁耸立,只有一道峡谷可供通行,这是一处凶险所在,打仗时兵家必争之地,按照正常的战略部署,遇到这么一处凶险的地方,肯定是先要派出一小队人马前去打探,伺机行事。可是在郭开的心里,僰人不过是小打小闹的匪徒而已,不足为惧,率了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穿过峡谷去了。

  果不其然,在走到峡口里面时,峭壁上面响声大作,无数的檑木滚石铺天盖地而下,明军大乱,一时死伤无数。郭开见情况不妙,弃军而逃。

  这时候突见阿幺妹身穿素衣,手持珍珠伞,纵马而来,直奔郭开。

  据说阿幺妹曾在一位不知名的白胡子老头处习得一身本领,郭开不是她的对手,狼狈而逃,至瓦窑滩时,被一条大河阻挡,河水湍急,郭开不知道该不该跳,刚迟疑了一下,却被赶上来的阿幺妹当头一记,削去了半个脑袋,一命呜呼。

  阿幺妹收复都宁驿、罗星渡之后,又趁势截断了明军的粮路,控制了要塞。

  这一仗下来,把明军的锐气彻底打没了,而且粮道被截断,非同小可,摆在眼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撤军,二是速战速决。刘显心想,要是这么撤回去的话,皇上那里没法交代,非上策,肯定不能回去。但是九丝城固若金汤,强攻上去只有吃亏而已,此时刘显心生一计,既然强攻不成,便来软的,使了一个美男计。派了一个叫刘祥的人,化名白合,冒名混入九丝城中,故意与幺小妹接近,博其欢心。

  那幺小妹从小就在山里长大,所见过的男人,不是两位哥哥,便是寨子里的喽啰,没见过合意的男人,那白合长得风流倜傥,且能说会道,嘴里跟抹了蜜一般,整天把幺小妹哄得眉开眼笑,没多久就赢得了她的芳心。其两位哥哥见妹妹有了合意的人,自然也是高兴,做主给他们定了亲,并于农历九月初九完婚。

  九月初九是僰人的传统节日赛神节,相当于汉人的春节,再加上阿幺妹大婚,可谓是喜上加喜,双喜临门,按照当地的习俗,必然要大办一场宴席的,可由于大敌当前,众人谁也不敢大意,哈大王说,不能太委屈了幺妹了,宴席照摆,但全寨上下禁止饮酒。寨里都是些豪爽汉子,都说不能喝酒,算什么宴席,哪怕是少喝两杯,至少也应个景儿。

  哈大王禁不住大家说,只得同意少量饮酒。白合见此情景,知道机会来了,宴席开始后,借着新郎官的身份,不停地向大家敬酒。酒过三巡,大家都有点酒意了,白合说,今日良辰美景,在下不才,吹奏一曲来与大家助兴。说话间,取来一支唢呐,吹将起来。

  唢呐声穿越群山,响彻天地,谁也想不到,这是暗示明军进攻的号子,夜色中,明军悄悄地摸上山,杀入九丝城。

  阿幺妹这才知道他是奸细,痛心疾首,要去取珍珠伞来迎战时,却不想早被白合拿走了。阿幺妹大怒,冲过去要杀白合泄恨,白合取出珍珠伞来对付妻子,这时候奇迹发生了。珍珠伞不是凡物,不愿意落在外人手里,突然脱手飞向对面的僰川沟,从此后它就一直挂在那上面,形成一道山崖。

  那晚官兵冲上来后,见人就杀,九丝城血流成河,山上的僰人无一幸免,被屠杀殆尽,阿家三兄妹也壮烈牺牲。

  固若金汤的九丝城被攻破了,僰人无一幸免,由于僰人对当地老百姓有恩,乡民们收拾了他们的遗骨,装入棺材,按照他们的习俗,将棺悬挂在山崖之上。

  僰人的这种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在早年间,阿家有位老人去世了,请了个风水先生,叫他来定穴,那风水先生看了半天,最后把目光落在一处崖壁之上,说那里有个白岩,你们将死者入殓后,悬置于上面,可保子孙兴旺。

  从那以后,阿家人死了之后,都以此方式安葬。

  如今我们在四川宜宾市境内看到的僰人悬棺,便是我们第五十七个民族不屈的风骨。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