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公元4世纪初,正值中国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乱世,成千上百万被刀枪弓箭武装起来的胡人,在中国北方大地驰骋铁蹄,他们灭了西晋王朝,俘虏了西晋皇帝,迫使晋皇室南渡长江。而后,在西晋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了无数个胡族政权,石勒的后赵,也是其中之一。
但和其他胡族不同的是,石勒是羯族,一个具有明显白种人特征的古部族,深目、高鼻、多须。
羯人入塞,大约是在汉代,他们被匈奴人俘虏后带到中原的,然后,他们长期依附于匈奴,被称为“匈奴别落”。关于其族源,传统观点有这样几种说法:入塞匈奴十九部之羌渠后裔;西域杂胡占之一种;和小月氏有渊源关系。
入塞后的羯人,依然保留着部落组织,部有大、小酋帅。羯人主要从事农业,但普遍生活贫困,有的为汉族地主佣工,有的外出作商贩。他们原信仰“胡天”也就是祆教,它的另一个名称则是琐罗亚斯德教,或称拜火教,是伊斯兰教诞生之前西亚最有影响的宗教。该教认为阿胡拉·马兹达(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创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创造等德行,也是天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因此琐罗亚斯德教把拜火作为他们的神圣职责。
羯族人后来大多改信了佛教,但人死后,还是会按旧俗实行火葬。
二
从东汉末年张角起义开始的中国乱世,给了羯族人崛起的机会。
汉末以降几百年间,中原地区动荡不安,战乱迭起,百姓苦不堪言,与此同时,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中原,这直接导致了“永嘉之乱”,乱后,中原士族十不存一。同时“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这就是说,南迁的人超过了半数。而留在北方的人,则只能在异族铁蹄之下呻吟挣扎。
后赵开国君主石勒,原是山西上党武乡人,少年时,曾随乡亲在洛阳做买卖,一度逃荒于雁门,在武安为人佣耕时,被乱军抓去,卖给了山东仕平财主师欢家做奴隶。
但石勒志向远大,骑马射箭,武艺精通,胆识过人,善于相马,一来二往,就和管马的汲桑交了朋友。317年,石勒在天下大乱中起兵,组建了羯族军队。然而这支军队在史书中被称之为“食人恶魔”。史载,他们行军作战没有粮草,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汉族女子为“双脚羊”。夜间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
公元319年,石勒即大单于、赵王位,荣登皇帝宝座,改元建平,依张宾之言,定都襄国,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邢台。
石勒称帝,是羯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开始。石勒出身贫困家庭,没上过学,不懂汉字,心性极为粗鲁残暴,如《晋阳秋》残本所称的,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其大量屠杀的记录。
但石勒也是个聪明人,几番屠杀之后,很快便开始恢复秩序,严禁滥杀。并且,他也十分重视人才,在城四门建立了宣文、宣教、崇儒、崇训等十几个学校,还亲自到太学监考,对优秀者加以褒奖。
石勒定都襄国时,城池破败,原有的赵都建筑几经沧海,早已荡然无存。石勒按周礼建宗庙社稷灵台,营造东西官署,历18年才完成都城建设。
新的襄国城,长九里十三步,四角有子城拱卫,名“建平大城”。都城建四门,在永丰门摆上从洛阳拉来的铜马和翁仲,在城内修造正阳门、端门、建德殿、太武殿、后宫等宫殿群。其中,太武殿基座高二丈八尺,用名贵的大理石铺设装饰,下面是暗藏的房间,可以盛下五百名卫兵,负责保卫皇宫的安全。
巍峨的太武殿,东西长有七十五步,南北长有六十五步,漆金的瓦当,纯金的柱子,纯银的楹联,珍珠的帘子,玉石装饰的墙壁,富丽堂皇。太武殿造好的同时,邺城东西两宫同时完工。石勒命人把巨大的晷影从西晋国都洛阳拉来,摆在单于庭上,用来观测日影确定时刻。
石勒又命工匠把三十九个功臣的画像雕刻在石匣子上,放在建德殿前,以感念他们的功绩。第八殿显阳殿后则是灵风台,是遴选宫女的地方。后宫一万多宫女穿着华丽的衣服,赏玩着无数的珍宝。
然后,石勒把山西老家的羯族百姓全部搬迁到襄国,还把朝臣官员包括贵族三百户迁至崇仁里。这条胡同如今叫崇里街,墙边至今散落着风化了的抱鼓门墩和上马石。
石勒主政时,还有一个叫佛图澄的印度高僧,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播异域神秘的佛教文化,赢得石勒信任。佛图澄住锡襄国,在城北的达火泉开坛作法,呼风唤雨,令石勒钦佩不已。石勒与其侄子子石虎把他当国师供养,于是襄国和邺城两地佛寺骤增,和尚云集。
三
后赵时期的襄国,有着好几十万的人口,生活居住着汉、羯、匈奴、鲜卑、氏、羌、契丹等族人,大街上随时可见深目高鼻卷头发拉着骆驼的波斯商人。但后赵繁荣的另一面是,法政严苛,杀人甚多。
后赵实行“胡汉分治”,禁说“胡”字;称羯人为国人,称汉人为汉人,违者斩;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汉族士人免罚,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同时又禁止汉人称游牧民族作胡人,而称“国人”。
他的开国汉人大臣,来朝见他时,因身上值钱东西和衣服被胡人抢了,勒问他出了什么事,大臣正在气头上,说胡人抢了他,而忘了说国人。才发觉说错了话,赶紧向石勒赔罪,勒赦免了他。可以想象一般汉人当时的处境。
333年,石勒死,传位太子石弘,但实际掌握权力的,却是侄子石虎,石虎自任丞相,不到两年就杀了石弘篡位。石虎执政时,后赵顿时民不聊生。石虎和之残暴,更胜于其叔石勒,但却无没有石勒那样的雄略,他的人生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欲,二是杀戮,三是享乐。
石虎发男女16万,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时逢暴雨,漳水水涨,死者数万人;他已有多处宫殿,还不满足,又驱汉丁40余万营洛阳、长安二宫,造成尸积原野;修林苑甲兵,50万人造甲,17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夺汉女5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其间由于负妇义夫的反抗,死者不计其数;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成汉的使者见到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恐吓世人,数万反抗将士的尸体被弃之荒野喂兽。
石虎又将邯郸以南中原地区的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其狩猎围场,创全人类有史以来的世界纪录。规定汉人不得向野兽投一块石子者,否则即是“犯兽”,将处以死罪,被杀或被野兽吃掉的人不计其数。
而住在“富丽堂皇”宫殿里的石虎,竟笑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当复何愁?……”
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导致北方汉人锐减至六七百万,更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减少,土地的大量荒芜,伴之虎狼等野兽成群出现繁殖。
四
349年,石虎病死,残暴的羯赵政权也随之走到尽头:石虎病死,石氏家族为争皇位内讧,相互残杀,直杀得天昏地暗,同归于尽。此间,起关键作用的,是石虎的养孙冉闵,他本是汉人。
据说冉闵少年果决,因此很得石勒喜欢,视之如自己的亲孙子。成年后的冉闵,身材魁梧,骁勇善战,勇力过人,多计谋。
后赵建武四年(338年),石虎在昌黎之战中大败,后赵各路军队都弃甲溃逃,只有冉闵带领的一支军队未遭创伤,冉闵由此威名大显。
咸康五年(后赵建武五年,339年)九月,冉闵又击败晋军名将毛宝、樊峻,两人渡江时溺水而死。此战,冉闵军斩杀东晋大将八人,拔取了晋军在长江以北具有战略意义的桥头堡邾城,成为后赵无人不惧的第一名将。
后赵太宁元年(349年),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石世在位三十三天,石虎第九子石遵废石世自立为帝。
石遵疑惧冉闵,想夺他的兵权,冉闵先下手为强,旋即劫持了李农及右卫王基,密谋废黜石遵。指使将军苏亥、周成率领三十名甲士在如意观拘捕石遵,并在琨华殿杀死石遵。
石遵死后,石虎第三子石鉴即位,任命冉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当月(349年十一月),石鉴派遣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人深夜在琨华殿杀掉冉闵、李农,未能成功,宫中惊扰混乱。石鉴恐怕冉闵叛乱,假装不知此事,连夜在西中华门斩了李松、张才,同时杀了石苞。
此时,石虎另一子石祗在襄国,与姚弋仲、苻洪等友好往来,集结了军队传檄诛讨冉闵、李农。石鉴任石琨为大都督,与张举及侍中呼延盛率领七万步骑兵分几路讨伐石祗等人。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谋划诛杀冉闵、李农,又被冉闵、李农杀死。
当时,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集结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人居住的区域,也想杀掉冉闵等人。当时石鉴正在中台,孙伏都带领三十余人想登台挟持石鉴而发起进攻。石鉴见孙伏都在破坏阁道,询问原因。孙伏都说:“李农等人谋反,已经聚集在东掖门,我带领着卫士,谨先告知你。”
石鉴说:“你是功臣,好好为官效力。我从台上观望着你,无须考虑尚未向我报告。”于是孙伏都及刘铢带领士众攻打冉闵和李农,未能获胜,驻兵凤阳门。冉闵、李农带着数千士卒毁坏了金明门而入宫。
石鉴害怕冉闵会杀了自己,迅速招来冉闵、李农,打开宫门接纳他们,对他们说:“孙伏都谋反,你们应当立即讨伐他。”
于是,冉闵、李农杀了孙伏都等,从凤阳门至琨华殿,横尸遍地,血流成河。冉闵发布命令告知宫廷内外,六夷凡敢动用兵器者一律斩杀。胡人有的攻破城门,有的越墙而出,纷纷逃亡。
冉闵又在城内发令称:“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命城门不再戒严。于是百里之内的赵人都进城来,离城而去的胡羯,也堵满了城门。
冉闵明白胡人不愿为己所用,颁布命令告知内外赵人,斩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都任牙门,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杀胡令”。
“杀胡令”出一天之内,数万胡人被杀。此间,冉闵亲率赵人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则由当地军队依照冉闵之命斩杀了他们,当时连外表长得高鼻多须的人,也有多半因滥杀而死。
五
冉魏灭亡后,羯人在鲜卑的统治下以打仗为业。公元528年,羯酋尔朱荣造反,压抑久了的尔朱荣,疯狂地杀着鲜卑人,但最终在公元530年被魏孝庄帝所杀,随后便是鲜卑对羯人的种族屠杀。
公元547年,羯人在侯景的带领下跑到南方梁朝统治区躲避北朝的打击,梁朝政府接纳了他们,收为雇佣军。但侯景却进行了叛乱,在江南实施血腥的种族屠杀,使原本人口众多,千里沃土的江南变成赤地千里,尸骨遍地,杂草丛生的不毛之地,仅屠建康城,就将全城4万户约20万人杀绝,史称侯景之乱。
后来,南梁大将王僧辩,召集陈霸先、杜龛、韦载等人率军讨伐,花了很大代价才扑灭叛乱,只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短短几十年的羯族,也便就此彻底消失。
这又是一个不确定来源,也不知归于何处的消失古族。
为数不多的记录有《晋书·石勒载记》:“石勒字世龙。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魏书》卷九五《羯胡石勒传》则称:“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党、武乡、羯室,因号羯胡。”
唐长孺先生指出,当时称为别部,意为与匈奴本非一族。被称之为羯,也并不完全是因为居于羯室,晋朝之杂胡皆可称为羯。
陈寅恪则主张羯人是月氏人。而另一位史学大家王仲荦则认为:羯人是石国人。认为羯人高鼻深目多须、崇祆教,同匈奴不是一个部落。
又据《魏书》有者舌国,《隋书》有石国,都柘折城,即今天的塔什干,据此推断,石勒的祖先可能就是石国人。移居中原后,遂以石为姓,其祖并为部落小帅。
谭其骧先生则认为:羯人是中亚康居人统治下的索格底亚那人,也就是粟特人。粟特人先民原居祁连山下“昭武城”(今甘肃张掖),后为匈奴人所破,被迫西迁至中亚,并建立了康安等一系列小国,即中国史书中著名的昭武九姓。
这一判断的理由是,从后赵皇帝的姓上分析,后赵皇帝姓石,粟特在中亚建立了许多小国,其中有一个叫塔什干,就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唐朝称其为石国,许多该国到中国的粟特人给自己取中国姓时都取石字。
史书上说羯人多数信胡天,这个胡天就是拜火教主神阿胡拉·马兹达,而拜火教是粟特人主要信奉的宗教。并且,粟特人是东伊朗语族,说的是东伊朗语。从史书上误称他们为匈奴别部上看,他们应该是跟随匈奴一起进入中国的。
东伊朗人不是伊朗人,现在的阿富汗塔什图人和塔吉克人就是东伊朗人,他们和伊朗人,印度人都属于雅利安人。和欧洲人一样属于印欧语族,且是标准的白种人。
近来也有学者认为,羯人是中亚康居人,但羯人不是被康居人所征服的南部农业居民——索格底亚那人,而是康居(羌渠)游牧人。
两汉时期,康居羁属匈奴,因而可能有一部分人随匈奴东来,转战于蒙古草原,其后又随之南迁,逐渐内徙于上党武乡一带,因为他们既是康居人,又是匈奴的附庸,故称:“匈奴别部,羌渠之胄。”
六
羯语有一段话留存于史书中,该段词组为:“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音)”其中“秀支”指军队;“替戾冈”指“派出”;“仆谷”指的是刘曜的位阶;而“劬秃当”则指“捉拿”。
许多学者根据这个记载,结合当今土耳其语、哈萨克语等突厥语的发音,推测羯族语言是阿尔泰语系的一个分支,与突厥语族有着深厚的渊源。
“丫头”、“什么”、“胡同”、“村”……这些词汇对于中国人来说,自然不会陌生。只是,这些词汇的源头是什么?近日,一篇引起广泛热议的网帖,却试图推翻人们的传统观念,前述的这些词语以及其他很多河北方言,居然不是土生土长的中文,而是起源于古希伯来语。
这种说法有无根据,或者只是一种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炒作?有媒体在多方联系后,找到了这种说法的提出者——自称是中国历史上羯族人后裔的石旭昊。
1981年,石旭昊的祖父石怀仁到北京看望石旭昊一家,并且专门找石旭昊谈话。在那次谈话中,石怀仁告诉石旭昊,他们石家的祖先,正是在历史上创立了大赵国的石勒,而到石旭昊这一代,已经是第69代。
通过祖父的讲述,石旭昊得知,自己的家族来自一个“临大西海”叫“野翅窝”或者“野翘窝”的地方。
但是,在中国的史书中,都没有关于这些地方的记载。石旭昊说,此后三十多年里,他时常会想起祖父给他讲家族故事的情景。无论是阅读和学习史料,还是借出差或旅游的参观访问,他的目的性很强,就是极力寻觅那些经年历久、已经破损成碎片甚至为微尘的历史痕迹。
经过30年的整理和研究之后,石旭昊提出了如今河北地区使用的很多方言来源于古希伯来语的观点,并且提出,石勒和羯胡人是东迁的犹太人的后裔。
但反对者认为,无非是北京话与希伯来语有些同源词,但不能作为犹太人来华的证据,应该是中亚地区更早时期的某个族群,分别迁徙到这两个地区的结果。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所长钟进文则对于石旭昊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一部在传统学界打破惯性思维、具有另类特点的著作。但是他同时也认为,个别中外词语的联系有牵强之嫌,甚至有些词语之间可能毫无关系,因为在各种语言的对比中,读音相近、词义相同的词汇实在是太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