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可泰王朝,存在于1257年到1436年这段期间,不够200年的历史,与天朝相比确实是小巫见大巫。而由于跟大城王朝的战争以及日久失修,这片曾经的快乐之地,现在只剩下残桓败瓦。正好是因为它的不再完整,正好是因为这里远离曼谷,交通不便,虽然作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可的世界文化遗产也少有游客,但这恰恰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世界。大学时代学校曾组织游览素可泰,算起来是7年前的事儿了,到现在笔者依然还留恋着他的那份清净,那片蓝天白云下与古老遗迹的超近距离接触。
素可泰城原为吉蔑人(高棉人)管辖范围,在非信史年代,传说素可泰的开国君主是神话英雄帕峦王(King Phra Ruang),他是那伽女神与一位国王的孩子,具备大智慧及法力,深受百姓爱戴,1208年登基,开启素可泰政权时代,但受历史学家公认的说法是,1238年两名泰人将领坤邦钢陶及坤帕满成功独立,建立素可泰王朝,坤邦钢陶被拥立为印拉第王(King Sri Intratit),成为首任泰王。
虽然同期多个泰国王朝相继成立,但素可泰仍被视为泰国首个王朝,是对泰国文化有着重要影响,见证了泰人向昭拍耶河流域的扩散及佛教成为重要国教的发展。今日不少泰国绘画、雕刻、建筑仍存有昔日素可泰的影子。素可泰之遗迹颇多,但不少宫殿与庙宇在大城王朝战役时已被毁,加上日久失修,几成残墟。1979年,泰国得到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机构之协助,合力修葺,素可泰之伟大史迹才得以保留下来。遗迹多集中在旧城区,离新城12公里。
素可泰古城作为王朝首都,有逾百佛寺佛塔及逾千尊佛像,今天经过泰国政府及联合国文教组织修葺,修复了21座寺庙及建筑,城外五公园范内另有超过70座佛教或婆罗门教的寺庙。古都东西长1400米,南北长1810米,辟有四道城门,由内、中、外三重城墙、一道护城河环绕巩卫。西撒查纳来是王朝的重要卫星城市,自兰坎亨王时代后,继位前的太子都会被派到此处熟习政事,但王朝末期,全城受毁,当泰可泰王朝变成大城王朝附庸国时,该城一度改名为恰连(Chaliang),直到却克里王朝崛起,才由拉玛一世修复,著名的沙旺卡洛(Sawankhalok)的窑址也得以留存。
素可泰碑文
素可泰碑文镌刻于13世纪泰国的素可泰王朝时期,是最早用泰文镌刻的碑铭,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在语言文字上被誉为古泰语的典范。迄今为止,泰国境内发掘出的石碑共200余方,大多是用梵文、巴利文、孟文和高棉文刻成,其中最早的碑文镌刻于公元657年。早期的碑文大多记载泰族各公国王公的身世和业绩,历史事件,泰族和邻近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佛经的片断等。到素可泰王朝时期,才开始用泰文镌刻碑铭。
发现的素可泰碑有15方,碑文用古泰文镌刻,但杂有一些梵文、巴利文和高棉文。其中一方镌刻于1292年,被认为是最重要者。碑文主要叙述国王兰甘亨的生平事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兰甘亨用第一人称自述身世。第二部分改用第三人称,叙述兰甘亨治理国家时期素可泰的建设,泰国文字的创造,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生活状况以及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如1292年派遣使节访问中国等等。第三部分记载素可泰的版图,歌颂兰甘亨的功绩。素可泰碑文是泰国有文字记录的最早的历史、文学作品,碑文内容丰富,用语精练,而且押韵,其中不少已成了人们习用的名句。
西昌寺
看多了断垣残壁,一进西昌寺(Wat SiChum),总是立即被那恢宏的建筑、巨大的佛像震摄住。每个游客一进门,就见着巨大的坐佛从窄门中向外凝视,这尊坐佛与蓝坎亨石碑上提到的“阿迦纳佛”相似,右手手指指地,呈镇魔姿,高15公尺,两膝宽11.3公尺,佛像修整得非常完美,一点也没有历经沧桑的感觉,一般相信这尊佛像原本是露天的,后来才加盖了庙宇。这间庙宇长、宽各32公尺,高15公尺,墙厚3公尺,一般庙宇都有通道通到屋顶,左上右上,西昌寺也有,但只能左上右下,而西昌寺的另一个瑰宝就是沿着通道的天花板上有超过50幅的石板画,描绘本生经及佛陀10次转世的故事,可惜现在已经不开放参观。据说有一次高棉的军队派兵攻来素可泰时,有两个素可泰的小兵躲在巨佛的后面,高棉的军队攻进西昌寺时,听到两个小兵的讲话声,以为是佛像在说话,顿时吓得撤兵!因为这一段小故事,西昌寺的佛就被泰国人称为“说话佛”。
卓旁通寺
在泰文中,卓旁(Trapang)是“池塘”的意思,通(Thong)是“金子”之意,卓旁通寺就是“金池寺”,这座寺的大雄宝殿是三十多年前才盖的,塔是锡兰式的,参观重点则是凉亭中供奉的佛脚印。这对刻在灰石上的佛脚印是从素可泰西南方的大脚印山(BigFootprintHill)搬来的,大家都相信这是李泰王在1359年发现的,脚印上有108个须弥山上的吉祥图案,这显示佛与广大无边的须弥山已合而为一,而且是宇宙的中心。在卓旁通寺的南岸有一个小市场,里面有一间小庙,庙里的地上有个半身陷在地里的石像,立在石像前的是素可泰开国君王帕峦王的塑像。这是描述素可泰建城初期的一个神话故事,话说当时高棉王想知道素可泰的内况,就派了一个精通奇门盾甲的人来探听帕峦王情况,那时帕峦王在一间寺庙中当和尚,正在庭院中扫地,这个高棉人从地中钻出来,只看见一个和尚在扫地,所以就开口问这个和尚知不知道帕峦王在那里?怕峦王见这个人长得不像泰国人,而且又会奇门盾甲,深知来者不善,便将计就计,告诉这个一半陷在地下的人说:“你在这儿等一等”。帕峦王有出口成真的能力,这个高棉人变得不能钻出地面,只能在那里等,等成了一座石像了,后人便籍此表示泰国国王的神力及伟大。
玛哈泰寺
玛哈泰寺(WatMahathat)位于素可泰古城的中央,四面有沟渠环绕,从印拉第王开始建造,直到1345年完成于李泰王时期,属于皇室宗庙,寺中原有209座塔,10处僧院,但大部份都仅剩地基而已。目前还能辨识的主要有纯素可泰式的主塔,周围张着4座室利佛逝(Sri-vijaya)兼锡兰式小塔和4座高棉式小塔,拥有素可泰主僧院、大城盖的主僧院、李素五骨灰院、南北两座内含9尺立佛的庙宇,还有黄昏时可拍摄美丽剪影的大雄宝殿。
玛哈泰寺的主塔是一座上部呈含苞莲花状的纯素可泰式佛塔,这是李泰王时重建的,原来是一座高棉式佛塔,李泰王不想受高棉影响,遂把原来的高棉塔包起来,外面盖成纯素可泰式的佛塔,这种不破坏前人(朝)作品的例子在泰国时时可见,因为泰人相信破坏庙宇或佛像是对神不尊敬的,所以都是用把建筑物包起来或盖起来,外面再建新的这种方法,因此建筑物都会愈来愈“有容乃大”,玛哈泰寺中的另一个例子就是主塔前的主僧院前还有一个主僧院,这就是到了大城时期,大城国王为了遮住旧有的素可泰主僧院,所以在它的面前又盖了一座。每年十月水灯节时,晚会打上特别的灯光,还有素可泰舞蹈表演,精彩万分。
沙攀辛寺
沙攀辛寺(WatSaphanHin)又称为石桥寺,有一座大石铺成的似桥长阶,200公尺,虽还能通行,但已崩落倾圮,让人走起来心惊胆颤。据蓝坎亨王留下的石碑记载,沙攀辛寺是一位高僧住的地方,同时也是蓝坎亨王看地势、替整个城市寻找水源之处,每到重要节日他也会骑着大象来些敬拜。高12.5公尺的阿塔洛佛是一座立佛,高高地站在沙攀辛寺中,伸出右手,默默地保护这整个城市,随着佛的手,我们可以看见这块美丽富庶的土地,想象当年的蓝坎亨王运筹帷幄的气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