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伯利亚凿冰取水,这种事情发生在西伯利亚的一个小村庄奥伊米亚康,这是地球上最冷的有人居住的地方。
在冬天,这个“极寒之地”的温度会下降到华氏-76度(-60摄氏度)。
这只是奥伊米亚康生活中的困难之一。
在村里,奥伊米亚康河的水不结冰。但这不是魔法的结果。
这里的地面被永久冻结了5000英尺深;在来自冻土的压力下,地下水逃到地表。
在当地人的语言中,“奥伊米亚康”的意思是“解冻的河流”或“鱼类过冬的地方”。
不过,人们依然需要凿冰取水,在河流上寻找冰层薄的地方,并凿开冰层取水回家。
这里没有风,天气总是晴朗的,毛茸茸的小马在苔原上漫步。冬天,它们的厚毛长到4英寸长,鬃毛不仅覆盖脖子,也覆盖肩膀。
在零下75度的温度下,一个人没有保护的脸会在几秒钟内冻伤。
温度计中的汞会结冰,沸水飞溅到空气中会形成雪云。
大多数汽车都不能在这种天气下启动,而其他车型,如俄罗斯制造的乌拉尔和UAZ车型,只能通过明火喷灯加热。
小镇上所有的纪念品上都印有-71.2,这是谢尔盖·奥布鲁切夫1926年在这里记录的摄氏温度,被认为是气温可能下降到的最低点。
但在这种看似不人道的条件下,当地人设法与大自然达成了妥协。
当地居民享有清洁的空气和水,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食品。
他们的主要饮食是鱼、马肉和奶制品。他们采集野生浆果来弥补水果的不足。
安德烈·丹尼洛夫(Andrei Danilov)现年102岁,一生都在养驯鹿。
房子不再是用驯鹿皮制成的,所以丹尼洛夫在严寒中睡在帆布帐篷里。
他的父亲去世时117岁,母亲去世时108岁。
丹尼洛夫的朋友阿利安和阿夫罗辛亚住在蒙古包里。最近,90岁的他们收养了一名女婴——这对夫妇从未有过自己的孩子。
然而,奥伊米亚康最著名的菜是西伯利亚生鱼片。
准备的过程已经从捕鱼就开始了。它只由鲟鱼、北极思科鱼和在冰层下捕获的宽白鱼制成。
渔民仅用一刀巧妙地将捕获的鱼击死,并在不断调整和拉直鱼的同时让鱼冻住;如果任它冻歪了,就很难切削了。
当冷冻的鱼从外面运来的时候,它会立即开始被切成片。
必须一片片从鱼身上切下,这样每一层都有一层薄薄的不连续的皮下脂肪;正是这一层含有Omega-3脂肪酸,它能增强心脏功能,减缓衰老过程。
这些菜不仅不能在南方的任何城市做,而且也不能进口。
西伯利亚是北亚地区的一片广阔地带,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至杰日尼奥夫角,北临北冰洋,西南抵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至蒙古、外兴安岭,面积约1300万平方千米,除西南端外,几乎全在俄罗斯境内。西伯利亚依据地形可分为三部分: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西伯利亚”意为“宁静之地”,名称源自蒙古语“西波尔”(泥土、泥泞的地方),古时西伯利亚就是一片泥泞的地方,住在这里的蒙古先民以地形为这个地方取了名字,当俄罗斯人来时,将此音译为“西伯利亚”,也有人认为“西伯利亚”之名源自鲜卑人。
西伯利亚所蕴藏的资源十分丰富,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俄罗斯的粮仓。
2018年1月中旬,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奥伊米亚康村测得摄氏零下67度的极寒天气,几乎追平1933年测到的-69℃记录。 [1]
中文名称 西伯利亚 外文名称 Сибирь/Siberia 所属地区俄罗斯 下辖地区 西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 地理位置 北亚 面 积 约1270万平方千米 人 口 3789万(2016年) 方 言 俄语/阿尔泰语系语言/叶尼塞语系语言 气候条件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机 场新西伯利亚机场 所属大洲 亚洲
西伯利亚亦是古代不少强悍民族的摇篮。匈奴、鲜卑、突厥、鞑靼、蒙古及女真等等各种民族都是从西伯利亚崛起的。
(一)远古及先秦时期中国对西伯利亚等广大地区的地理考古发现
早在远古时中国中原地区,就与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有着广泛的经济联系、文化联系,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并不是“被历史遗忘了的新土地”,从雅库特南部到雅库特最北部的北极圈地区及北冰洋沿岸的情形,即已被考古发现所证明。早在旧石器晚期,约1.5万年前,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即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已经有原始人类活动。此时冰河期结束,在古人类的狩猎活动中打制了石核等压制石器,从黄河流域到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昂哥拉河(安加拉河)、叶尼塞河支流的阿尔丹河都有旧石器晚期的遗址分布,这些遗址和黄河流域的河套地区、山西的峙峪、河北虎头梁等遗址有许多共同点。
发现50万年前北京猿人头盖骨的我国考古学家贾兰坡在他的《中国细石器的传统、起源与分布》文章中考证:以细石器为代表的工艺传统无论从时代、数量和分布的集中情况来看,都说明是起源于我国华北地区并逐渐扩展到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这些都是两万年前华北的古猎人在追逐野兽的过程中,把他们掌握的这种技术带到雅库特地区,如雅库特地区从勒拿河到堪察加和白令海峡一带的久克台文化,也包含着华北 地区特有的船底形棱形石核等文物,新石器晚期和铜石并用时代,中原的用玉石生产的斧、锛、铲、刀的制品和技术也传播到雅库特地区的昂哥拉河流域,在该流域的基特伊古墓区其中一个古墓中竟多达36件。
考古还发现该时期中原和东北亚地区有着共同的图腾崇拜,如仰韶文化和辛店文化的彩陶上画有蛇的图案,器物上画有蛇的各种姿态。而雅库南部的贝加尔湖地区发现了一个带孔的大石板上,雕刻着三条大头蛇象。有趣的是雅库地区的民间传统也和中原的图腾一样,如黄帝父亲称有熊国君亦称有熊氏,而雅库地区鄂温克、鄂伦春、基里亚克,把兄称为父母辈的高称呼,称“大人”。
以上为远古时期中原与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联系的考古发现。
有关东北亚雅库等广大地区的情形两千年前的古文献亦有大量记载:据公元前的《尸子》记载:“北极左右有不释之冰。”此指北极之“永久冻土带”和北冰洋。又据屈原《招魂》记载:“北方不可以止些,层冰峨峨,飞雪千里些。”汉王逸注:“言北方常寒,其冰重累峨峨如山。”又据《神异经》记载:“北方有层冰万里,厚百丈;有溪鼠在冰下土中,其形如鼠,食冰草,肉重千斤,可以作脯。”其记述即为北冰洋中的冰山,重千斤,其形如鼠,即为北极地区之“海象”。
这说明远古时中国人即已初步了解东北亚雅库(包括北极北冰洋)等广大地区。
(二)汉唐对西伯利亚广大地区的地理发现和唐朝对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管辖考
到了汉代,大将霍去病亲自率大军“约轻賫,绝大幕......,度难侯,济弓卢......,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翰海在此当指北海(今贝加尔湖),即登临贝加尔湖相临沿岸的山峰,此为东北亚雅库地区之南面,这样雅库的南面早在汉代即已被汉朝大军所至,但是霍去病大捷而归,汉朝并未统治当地。
汉以后的唐代继续对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进行了伟大的地理发现。贝加尔湖汉代称北海,而唐代已称其为小海,即认识到贝加尔湖不是北部的海洋而是一个陆地环绕的湖泊,故名曰小海。据《新唐书.回鹘传》记载:都播,北濒小海(贝加尔湖),骨利干处翰海(贝加尔湖)北,又北度海(贝加尔湖)则昼长夜短。说明都播北濒小海(贝加尔湖),而骨利干地处翰海,又称小海(贝加尔湖)之北,并且这个小海是可以渡过的。小海(贝加尔湖)南北为西伯利亚地区中南部。
对有别于小海(贝加尔湖)真正的北海北冰洋《新唐书·回鹘传》记载:有“俞折”部,据岑仲勉考证:此部居雅库地区最北部的克莱玛河入海口处北冰洋岸。
对有别于小海(贝加尔湖)的真正的北海北冰洋,《新唐书》还记载:在东北亚雅库等地区的西北部的驳马,“直突厥之北,距京师万四千。......北极于海”。此处在突厥北面距离长安一万四千里,是指驳马的中心地带距京师一万四千里,而中心地区到北极于海还有一段距离。从地理方望看,从唐人将贝加尔湖称小海,将海洋称大海、海来看,北极于海的海即指北冰洋。
更为有趣的是唐人将东北亚地区东南部的鄂霍次克海亦称之为小海。如,《新唐书·东夷传》记载:“流鬼在京师万五千里,直黑水靺鞨东北,少(小)海之北,三面皆阻海,......”这明确的指出,流鬼即勘察加半岛及外兴安岭南脉与北脉交错大陆架形成的海湾是小海(湾)不是大海。还明确指出另外一面海,即今人所称的白令海。这样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两个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已被唐人所知。
唐朝政府统治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诸部族,多以朝贡形式进行统治。如大汉、都播,中部驳马、东部流鬼,“皆奉貂马入朝”,唐朝皆“厚礼其使”。并按唐代的行政制度在骨利干置玄阙州隶翰海都督府、俱罗勃部置烛龙州。结骨部置坚昆都督府(都播亦在此),隶燕然都护等羁縻州郡。唐朝对这些都督府、州的酋长还按唐朝的职官制度授职。如坚昆酋长利发趁酒醉要求唐太宗封官,唐太宗封其为利发左屯卫大将军,即为都督。封流鬼(勘察加半岛)王子可也余莫貂皮三译骑都尉。
唐朝封西伯利亚远东广大地区酋长官职,在萨彦岭处现存突厥墓碑文中可得到证实。突厥碑文载,受唐朝官职有以下几种:
1)都督碑文中有一墓主称,勇敢的阙都督、俱禄、都督。此外尚有三个墓碑及一个摩崖之墓主及摩刻人称都督。一个墓碑墓主称将军都督。
2)职使:墓碑有职使即唐代刺使译音。
3)长史:有墓碑言长史。
4)将军:有一墓碑称“我是达干将军”,另有两个墓碑及一摩崖墓主亦号将军。
这些墓碑所记录被唐朝所册封职官的酋长及上述唐代对西伯利亚远东地区伟大的地理发现,都证实唐代对西伯利亚远东广大地区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辖。这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对唐以后的五代时期及辽、元、明、清历代对西伯利亚远东广大地区进一步进行地理发现和进行有效的行政管辖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三)元代对西伯利亚远东广大地区的地理发现和行政管辖考
元代对西伯利亚远东广大地区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地理大发现。元代疆域辽阔,以前的此疆彼界尽被扫除,元人形容其时“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在此疆域辽阔、交通便利的条件下,元王朝建立前的蒙古汗国及元王朝为了更有效管辖西伯利亚远东广大地区,曾对北极地区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探险、调查、考察及测量。
第一次对北极区的探险是在蒙古汗国征服林木中百姓后,太宗十三年(1241年)窝阔台派和瑞到北海调查,往返数年,到达北冰洋岸,“得日不落山”。
第二次对北极地区的探险是在和瑞调查北极十年后进行的。忽必烈的母亲唆鲁禾贴尼,利用其封地吉利吉思、欠欠州离“北海”(北冰洋)近之便利,“派遣三个异密带着一千个人乘坐一条船”,前往昂可剌河(叶尼塞河)入北冰洋处,某个到处是白银的地方,“他们将很多银子运到岸边,但未能装上船。这支军队中,有三百多人没有返回,留下的人都死于瘴气和潮湿。但三异密都顺利归来”。
第三次对北极地区的探险是在完州人刘好礼为五部断事官时,曾亲到其所管辖昂哥剌部考察“盎吉剌日不落,只一道黑气遮日”的极地之景。
西伯利亚初夏
西伯利亚初夏(4张)
刘好礼见到的极地之景,即为在现代科学称之为“剪切带”造成的,此景可在1995年4月-5月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中得到生动的印证:“最可怕的还是‘剪切带’的危险。考察队正在北冰洋洋面上向北步步推进,突然间‘轰隆隆......’‘劈劈啪......’如闷雷似爆竹地一阵巨响,冰层断裂、撞击、挤压、翻腾的巨大响声从四面八方响起,由远而近滚滚而来。在队伍行进正前方,一条黑色的烟柱升腾而起,在半空中形成漏斗状,如同烟柱顶着一团乌云。这是当地时间4月29日中午,中国考察队进到北纬89度附近的时候,冰层下面两股不同的洋流相会,巨大的能量的释放把冰面撕拉得支离破碎。”
由此可见刘好礼的“一道黑气遮日”是有根据的。
第四次对北极地区的探险是在大天文学家郭守敬为使其编的授时历更准时,在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在全国范围搞测量。建议应在“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测验。该建议被采纳。郭守敬主持了这次对北极地区的测量及探险。《元史·天文志》称这次测量及探险为“四海测验”。郭守敬选精通天文测量技术人员14人及大量一般测量人员。领导其在南北长1.1万里,东西宽六千里的广大区域每隔16°设一测景所,全国设27个,最北的北海测景所,地点为昂可剌河入“北海”(北冰洋)处的北极圈附近。进行了包括“北极出地”、“夏至日影长”、“昼夜长短”三项天文地理的测量。此次测量为元代改历之重要依据。郭守敬主持的这次北海测验,其内容之多,地域之广,精度之高及参加人员之多,是时不惟在中国,在世界亦属前所未有。
第一次和瑞等人深入北冰洋岸进行的探险调查由叶尼塞河流域东面到勒拿河流域的广大林木中百姓部落(雅库部落亦在其中),因此地带西起贝加尔湖周围山地,东北至大兴安山、外兴安岭及其外兴安岭北支诺斯山,为深林密菁,人口稀疏,蹊径稀少的山地,路途艰难,故往返需三年。而第二次探险的三异密是乘船去不可能用三年时间,第三次探险的刘好礼为岭北五部断事官有公务在身,不可能有三年探险时间,第四次探险的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实地测量时间是在至元十六年(1279年)一年内进行的,那么这后三次探险的路线为何路线呢?按当时的情形,只能自谦州越过萨彦岭到唆鲁禾帖尼过冬地吉利吉思(阿巴干草原),沿谦河、昂可剌河(叶尼塞河)到北极较便利。此道已被考古所发现:“在查库尔河谷和克木池克河之间,有一条建筑得很好的古路,宽六码,高出周围草原的地平面之上,路两边都有壕沟。路面和英国的公路一样平,也象英国用碎石筑的公路一样好。......这里所说的两个地点之间道路笔直,相距约50英里。我们不能相信任何规模的商业需要建筑这样惊人的道路。它的目的依然是费解的。道路经过的地方不需筑路就能运输。这里土地是坚硬的草原,适宜于任何交通运输;所以筑路是一种浪费劳力的蠢事。......以它的现状我们所能推测的是这个地区必定曾一度非常重要,有更多的旅行队习惯使用这条大道,在蒙古和西伯利亚之间,存在一种更大的交通量......古道的大部分能适用于车辆运输。”
据《元史》卷二0亦记载:“海至北境十二站大雪。”
考古发现说明无论对北极地区探险,还是断事官刘好礼进行行政管辖,以及郭守敬主持到65°N处进行测量,及征战、戍守都需要有一条宽广坚实的大道。亦说明此二次探险及一次天文测量应走此路线。
正是多次对北极地区及北冰洋进行探险,才使元人对北极地区、北冰洋,有了一个清晰的地理概念。如据《元史·地理志》记载:“谦河(今叶尼塞河)注于昂可剌河(安加拉河)北入于海(北冰洋)”,按元人的观念不是安加拉河注于叶尼塞河,而是叶尼塞河注于安加拉河。安加拉河是主流,因安加剌河水量大,故整条河命名昂可剌河,而谦河仅为支流。可见元人对昂可剌河及支流北注北冰洋的地理方望是何等清晰。
元代对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行政管辖范围广大,“汉唐极盛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之边,唐所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东北亚雅库等广大地区分属岭北、辽阳二省管辖,雅库西部的吉利吉思等五部及雅库皆隶属岭北省管辖。岭北省为元朝“祖宗根本之地”。在政治上占有重要地位。
雅库地区西部的吉利吉思等五部为:益兰州(突厥语,意为蛇,在今叶尼塞河上游,乌鲁克木河南)、谦谦州、乌斯(今叶尼塞河上游乌斯河地)、撼合纳(突厥语,意为布囊,今叶尼塞河上源贝克木河谷地带)。昂可剌部(自叶尼塞河中游至下游至北冰洋岸广大地区)附属于吉利吉思。至元七年(1270年),忽必烈任命刘好礼为吉利吉思等五部断事官,下设经历、知事官,将此地区置于元朝直接统治之下。断事官治所在益兰州。至元十年以后,西北叛王叛变,至元十七年刘好礼逃回朝。至元三十年,元军又收复吉利吉思等五部屯兵驻守,恢复了元朝对吉利吉思等五部的管辖。元朝的岭北五部断事官管辖范围广大,南起贝加尔湖西部唐努山、萨彦岭、阿尔泰山,北至“北海之地”(北极地区、北冰洋岸)。
东北亚雅库地区中南部分布着巴儿忽、火里、秃麻、不里牙惕等部落。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此地区为“巴尔忽地面”,其境广袤达四十日路程,属大汗政府。此为元代“八里灰田地”(八里灰为巴尔忽之异译),元朝在此设置火里秃麻牧场,是太仆寺所领全国十七道国家牧场之一。
雅库地区中南部亦为岭北省管辖。辽阳省的极北部的雅库地区与相邻的辽阳省南部同属辽阳行省管辖,省治咸平(今辽宁开原)。
雅库南部与之相邻的辽阳省北部的统军机构征东招讨司,即设在黑龙江入海口处的弩儿哥(即明代的奴儿干),与骨嵬(库页岛)隔海相望。
雅库地区在辽阳行省极北部,据《开原新志》记载:有一种北山野人(北山即指外兴安岭)乘鹿出入。又据《辽东志》记载:“北山野人”呈给明朝政府的贡品,有海貂皮、海骡皮、海獾皮、殳角(海象牙)鲂须、好剌(诸色鹿),要之大都是北海产品。可推见他们在元朝时居住在自外兴安岭东端的小海(鄂霍次克海),往北到北极圈、北冰洋岸的雅库地区,向元朝政府进贡,受元朝辽阳行省管辖。
又据《开原新志》记载:“北海之南、大江之西”居住着一种野人,“住平土屋,屋脊开孔,以梯出入。卧以草铺”。据《辽东志》记载:此种野人“与吉里迷为邻”,与吉里迷不同类。据《明实录》载:此类土著部落头领,多为“女真野人头目”。野人女真即清之鄂温克即雅库特一种转音,鄂温克,不仅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及外兴安岭,亦生活在外兴安岭以北至北冰洋的雅库地区。从明朝初年永乐等朝《实录》记载:野人女真(鄂温克、雅库特)向明朝政府进贡,即可知野人女真不过因循元朝旧制,即可推见野人女真向元朝政府进贡受辽阳行省管辖。
最后说明一下,元人的北海测影所向北达到了北纬63度,不等于元人在东经70度到140度一160度的巨大跨度内都达到过北纬63度。政治地理学和国际法学认为,某国的臣民先到过某地,但未在那里长期留守、居住,管理统辖,考察。便不等于某地便已是某个国家、政权的疆土地盘,不等于已把某地“划入了”某国的“版图”。因为那样的事例在探险史、地理发现史、旅行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2]
(四)明代对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管辖考
继元之后明代东北地区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奴儿干都司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自永乐元年(1403年)邢枢等招抚建州、海西,野人酋长“悉境来附”,奴儿干地区首领把剌答哈来进贡,明朝政府设奴儿干卫,任把剌答哈为指挥同知。此后复增设至131卫加明初设的兀良哈三卫计,134卫并设奴儿干指挥使司以辖之。
奴儿干都司设治于黑龙江下游,距海口150公里的特林明朝政府派驻都司的官兵,少至五百,多达二三千,每二年更换一次。
自永乐九年至宣德八年(1411-1433年),明朝政府特派太监亦失哈等多次考察奴儿干地区,并建有永宁寺及《敕修永宁寺记》和重修永宁寺两石碑。
奴儿干都司管辖范围广大,奴儿干都司管辖范围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但是也有人认为,奴儿干都司的管辖范围达到外兴安岭以北至北极圈、北冰洋岸的雅库地区,如“北山野人”。北山即外兴安岭南支及外兴安岭北支诺斯山延伸至白令海岬的雅库等广大地区,此种野人乘鹿,以捕海产进贡。《明会典》记载:“野人女真去中国远甚,朝贡不常。”这是说雅库地区的北山野人并非不朝贡,而是朝贡不常。按《明会典》载,建州海西女真一年一贡,三年一贡的应是野人女真,
(五)后金及清前期对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管辖考
后金及清前期继承明朝旧制,在完成对外兴安岭以南的统一后,进一步加强对东北亚雅库地区的统治。
对东北亚雅库地区西面的贝加尔湖及叶尼塞河上中游地区,清政府先是招抚,进而进行了统一战争。据《清太宗实录》记载:1637年(崇德二年),索伦领袖叶雷臣属于清后,又率众西逃。皇太极命宁古塔驻军,卦尔察兵、蒙古兵等军队,700余人追捕。
《清太宗实录》崇德二年六月辛丑(1637年7月25日)记载:“是日,叙追杀喀木尼汉部落叶雷功。.....尔(俄尔多木)至博穆博果尔处,率博穆博果尔追之,行一月追及......至温多河(勒拿河的支流维提姆河,此处部落向蒙古汗进贡,而蒙古汗向清朝进贡),追获叶雷等,皆杀之。”又据曹廷杰《东北边防辑要》卷下《征索伦》第二至三页考证:“崇德四年,太宗文皇帝谕曰:叶雷复逃,锡库特追至北海,阅七月始还。知此次追兵直抵北海,其路实由今黑龙江西北,经俄罗斯尼布楚城,至北海温多地方也。......(另一路)当日进兵,应由蒙古恰克图入今俄罗斯,楚库柏兴,经柏海尔湖何尔尔城去伊聂谢柏兴也。时俄人略地尚未至柏海尔湖,故大敌所及,如入无人之境。”
1639年索伦族领袖博穆博果尔背叛清朝,清军对黑龙江上游再次用兵。
据《清太宗实录》卷五三载:崇德五年,十二月己未(1641年1月23日):“......与齐洛台地方,获博穆博果尔。”同年十二月庚申(1641年1月24日):“......至甘地,获其弟及家属,又越十四日,至齐洛台(赤塔)地方,遂获博穆博果尔,及其妻子家属,共男妇幼稚九百五十六名口,马牛八百四十四。”曹廷杰《东北边防辑要》卷下《征索伦》第四页考:“今俄柏尔海(贝加尔湖)西北2000余里,有堪斯克,尼布楚西南数百里有(乞塔)。齐洛台即乞塔转音。锡库特兵自蒙古北边追蹑,越两月十堪斯克地,里道颇合。自甘地越十四日,至齐洛台。今堪斯克急行14日,亦可至乞塔。然则当时追兵,当由蒙古车臣汗北边,向西追至其地,又回而东南追至乞塔也。”据曹廷杰考证,可知清军曾到达贝加尔湖西北2000余里的甘地(堪斯克地方)。这样东北亚雅库地区西边的叶尼塞河中下游地区在沙皇俄国东侵前已由清朝政府所涉足。
对雅库地区,清政府进行了招抚,据乾隆元年《盛京通志》卷三四《人物》记载,招抚雅库地区,努山起了很大的作用。“努山,原为长白山东之巴海人,善骑射,勇毅过人,在攻克抚顺时(天命十年,1625年),夺帜取城,功第一,而让功于他人。后奉使黑龙江,收奇勒里国入版图。”时间约天命初年。奇勒里非黑龙江下游使犬部,而是外兴安岭以北的勒拿河流域到滨大东海鄂霍次克海北部的雅库地区的使鹿部即鄂温克部,也即是明代野人女真之一部。关于使鹿部在外兴安岭以北的勒拿河流域的雅库地区,在《鄂温克人的原始社会形态》一书第53-55页的调查材料中也可得到印证。根据鄂温克老人们的记忆,他们在勒拿河时总共有12个氏组,后来游动到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仅是其中的四个,即布利拖天氏族、卡尔他昆氏族、索罗共氏族和给利氏族。以后又从勒拿河流域迁来了一个索罗拖斯氏族,从布利拖天氏族中分化出一个新的固德林氏族,从索罗共氏族中分化出玛罗夫、特吉孟、恩快衣、索木孙等四个分支。在离勒拿河游猎到黑龙江时,这四个氏族除了都有自己的氏族长外,还有一个部落长率领着。......关于索罗拖斯氏族的来历就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游猎在漠河一带的一个鄂温克老猎人,带着自己的姑娘,回到了久别的勒拿河故乡,探望自己的亲友。他们在一个索罗拖斯姓的亲友家里做客一个时期,他的姑娘就被这家大孩子深深的恋爱着了。一对年轻的情人,朝夕相处,真是有着说不尽的喜悦和幸福。但是他们从来是把自己的喜悦心情埋藏在心里,不曾在自己的大人面前透露过,而大人们也竟是没有觉察到。不久,老猎人又领着自己的姑娘返回漠河一带了。从勒拿河到漠河,路途相隔是这么遥远,这对于正在热恋着的一对情人来说,是没有比这感到更痛苦的。那年轻人常常为此而坐卧不安,心神不宁。他考虑再三,决定要去亲自找寻那个姑娘。当出发时,他什么也没多带,只带了三根针和筋线,准备修补袜子。他在一路上不知走了多少天,也不知走了多少路,总之,修补袜子的三根针都用断了,全身的力气都使尽了,他才走到额尔古纳河西岸的一个村子。村人们了解到他的情况,都非常同情他,给了他许多援助,才使他得以再一次的振作起精神,渡过额尔古纳河,来到漠河一带,最后找到了他所心爱的那个姑娘。这样在历尽千辛万苦以后的一天,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夫妇,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了。据说,他们先后共生了4个孩子,这就是以后成为索罗拖斯氏族的最早的四个兄弟。"
这些材料表明在沙皇俄国东侵前使鹿部(雅库特、鄂温克)分布的范围广大,北起北冰洋、南越外兴安岭南支到黑龙江流域,自由地徜徉往来于东北亚雅库等广大地区美丽壮观的山水之间。
以上史料、资料都表明后金政府通过招抚,通过统一战争,将西伯利亚远东广大地区纳入后金管辖。
据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底至崇德元年(1636年)初,《清太宗实录》记载:“东北滨海之国,率皆效顺”;“今东、西、北三方,咸禀声教,无纤芥之可虞,上余明国一路耳”。
崇德元年二月,后金政府第一次对外宣布:后金国,“东渐于海,西柢汤古忒 ,北至北海,各国归附”。
到崇德七年六月,皇太极更详细地总结了以往通过战争、招抚统一东北及东北亚雅库等广大地区。皇太极郑重宣布:“予缵承皇考太祖皇帝之业,嗣位以来,蒙天眷佑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
“使犬、使鹿之邦”,“产黑狐、黑貂之地”,除一部分地域在黑龙江流域外,其它部分在叶尼塞河流域、勒拿河流域的乌第河北侧的外兴安岭西北支、东北支--诺兹山(深入东西伯利亚海、白令海的金山哈达)。
综上所述,清代对东北及西伯利亚远东广大地区的管辖,是历代中央王朝、地方政府,与东北及西伯利亚远东广大地区部族长期来往,或局部管辖、全部管辖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同时地理发现亦为渐进过程,亦为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模糊到清晰的累进过程。
这就是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谈判前,及谈判时中方反复提出“以雅为界”的重要历史依据,亦为中方提出“以雅库为界”的根本原因。 [3]
土地归属
唐朝平定室韦、勿吉后占据了外东北大部分,属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外东北在辽朝属上京道,后为金朝版图。元朝大部分归辽阳行省,1218年蒙古灭西辽,1219年“林中的百姓”(西伯利亚南部)并入蒙古版图,1271年蒙古大汗国成为元朝。元朝的疆域空前辽的西伯利亚大部分,往北一直延伸到北冰洋边,往东一直到西伯利亚东边的白令海和勘察加半岛,外蒙古、外东北、库页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属于元朝的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西伯利亚汗国(1460—1598年),又称失必儿汗国,是16世纪时位于亚洲西伯利亚的一个汗国,由蒙古人及突厥人所建立,是属于从大蒙古帝国之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出来的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西伯利亚汗国的四个汗国之一。
15世纪,西伯利亚南部为蒙古游牧部族地。明朝外东北地区归奴尔干都司和女真族。
17世纪外东北地区纳入清朝版图,17世纪前期俄罗斯侵入外兴安岭和以北地区、黑龙江地区,外东北的少数民族拒绝向沙皇纳
西伯利亚地图
西伯利亚地图
贡,俄罗斯人进行残酷镇压,康熙帝组织军民抵抗,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雅克萨的俄军,遏制了沙俄对华侵略的野心。
1689年,中国跟沙俄签署第一份关于边界的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中明确表示整个外东北皆是中国领土。其中贝加尔湖与额尔古纳河之间的部分几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罗斯。清政府设立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辖区管理外东北。
沙皇俄罗斯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1858年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割让外东北——黑龙江北、乌苏里江东、库页岛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俄罗斯,中国还失去了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的海洋资源和出海口。
1919年,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府发表致中国国民及南北政府宣言,废除沙俄对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这令当时中国对外东北的主权恢复有了一丝的希望。但自斯大林上台后,苏联开始否认之前的宣言,拒绝将这片领土归还给中国。
1924年5月31日,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和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也叫《中苏协定》。 主要内容:一、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二、苏联放弃帝俄在中国的一切租界、租地;三、苏联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四、苏联取消帝俄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五、中东铁路同意由中国赎回。六、承认外蒙古是中国领土,中国在外蒙古有完全的永久的主权。但是这个条约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外东北依旧掌握在俄国手里,外蒙古也最终独立。
西伯利亚的最后归属
17世纪,俄国从西方扩张,并吞了众多小国,扩张到西伯利亚东部;满族征服了蒙古本部,拥有了西伯利亚南部,建立了清朝。俄国和清朝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国家在西伯利亚冲突了。通过战争和《尼布楚条约》,划分了西伯利亚的势力范围。后来又通过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外东北。俄国一直向东扩张到西伯利亚最东端,甚至拥有了阿拉斯加,后因“消化”不了而卖给美国。之后,虽然日本想争夺西伯利亚,但西伯利亚一直稳稳地掌握在俄国手中。在苏德战争中,西伯利亚成为了苏联心理上的支柱和事实上的大后方。
人口
人口约3789万,俄罗斯人占80%以上,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约占5%,其他有科米人、雅库特人、图瓦人等。人口沿铁路线分布。西伯利亚主要城市有新西伯利亚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
西伯利亚更象是一个形象的区域范围而不是一个地理名词。整个乌拉尔山以东,整个亚洲大陆的北部,很多人,特别是外国人,通常叫做西伯利亚。那些从来没有到过这里的人,对于这一广阔的区域——城市、森林、海洋、江河、湖泊和沼泽,有一种成见,总是把它和雪域、严寒、空旷、野蛮联系起来。
而实际上西伯利亚是形式多样的。可根据某些条件将其分为一些区域:西部和北部西伯利亚,阿尔泰,图瓦,哈卡斯,萨彦和外贝加尔地区,雅库特,甚至最北面的一部分也可以列入西伯利亚。西伯利亚面积从西至东7000公里,从北至南3500公里,1000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20个法国的面积。
区划
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区的南部与中国及蒙古接壤。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包括乌拉尔行省区、西西伯利亚行省区和远东行省区的萨哈(雅库特)自治区三部分。历史上,整个远东行省区其实都算是西伯利亚的一部分。
现时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区包括以下各个部分:
阿尔泰共和国,首府戈尔诺-阿尔泰斯克
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
萨哈(雅库特)共和国,首府雅库茨克
图瓦共和国,首府克孜勒
哈卡斯共和国,首府阿巴坎
阿尔泰边疆区,首府巴尔瑙尔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行政首府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伊尔库茨克州,行政首府伊尔库茨克
克麦罗沃州,首府克麦罗沃
新西伯利亚州,行政首府新西伯利亚
鄂木斯克州,行政首府鄂木斯克
托木斯克州,行政首府托木斯克
外贝加尔边疆区,行政首府赤塔
主要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
伊尔库茨克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新西伯利亚
鄂木斯克
托木斯克
自然地理
依照地形可分为三部分:
西部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介于乌拉尔山脉和叶尼塞河之间,地势低平,沼泽宽广,平均海拔120米,主要河流有鄂毕河和叶尼塞河;
中部为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起叶尼塞河西北角的普托拉纳山,东达勒拿河流域,平均海拔300~500米,高原面破碎;
东部为东西伯利亚山地,南部亦有山地,包括切尔斯基山脉、上扬斯克山脉、贝加尔诸山、东西萨彦岭、阿尔泰山(西北段)等。
植被有苔原、森林沼泽、泰加针叶林、森林草原和无树草原等。自北向南有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带。河流多流入北冰洋,大河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及勒拿河等。
贝加尔湖是世界蓄水量最大和最深的淡水湖。永冻土和冻土广布。针叶林占全区山地面积60~70%。多皮毛兽。西伯利亚自然资源丰富,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金、金刚石等,各类资源分布比较集中,而且大型矿床较多。 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俄一半以上。
气候
西伯利亚绝大部分地区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局部地区为寒带气候,北半球的两大“寒极”(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便位于此。
降水时空差异明显,北冰洋沿岸年降水量100~250毫米,针叶林地带500~600毫米,阿尔泰山地达1000~2000毫米。75%~80%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在广阔的原始森林里隐藏着神秘的普托兰纳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最高的一部分。“普托兰”在当地居民——埃文基人的语言里的意思是“峭岸湖王国”。深达1000米的谷地截断高原形成了湖泊。站在最高点——卡缅山上,方圆几百公里尽收眼底。水流沿着陡峭的谷壁倾泻而下,形成了串串瀑布。
对于北方的土著居民来讲,鹿永远是最珍贵的财产。可以骑着鹿或者套在雪橇上行路,可以用鹿的皮毛缝制衣服和鞋,也可搭盖帐篷——当地居民的房子,而鹿肉几百年来一直是北方人的主要食物。
这一广阔的地区被称为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俄罗斯科学家、作家罗蒙诺索夫曾经说过:“俄罗斯的强大在于西伯利亚的富饶。”根据勘查材料粗略地估算,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的资源接近原苏联全部资源的2\3。
土地资源
西伯利亚地区有大片待开发的肥沃的黑钙土、褐钙土土地;著名的西伯利亚森林覆盖了西伯利亚地区的辽阔地域,其木材蓄积量占原苏联的75%以上;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以及数以千计的大小河流使西伯利亚地区拥有大量的水力资源。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的淡水储备量达到了2.36万立方公里,占全世界淡水储量的约20%,占原苏联淡水储量的70%以上。西伯利亚是原苏联最大的淡水鱼产区,淡水鱼产量占原苏联总产量的25%以上。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域,也是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能源资源
俄罗斯是世界上的能源大国,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极大,而西伯利亚地区的能源资源尤为丰富。在原苏联的石油潜在资源中,约有一半集中在西伯利亚,而秋明油田的远景储量可达600亿吨,能开采的就有80亿吨。原苏联的天然气储量为910万亿立方英尺,居世界首位,而以秋明地区为主的西西伯利亚油气田,已发现的油田和气田就达200多个,是世界上仅次于波斯湾的第二大油气田。仅秋明一个州的油气资源就已超过美国的全部储量。
煤炭是原苏联主要燃料动力之一,共93%的煤炭资源在乌拉尔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据推算,在已探明的储量中,70%左右在西伯利亚地区。
由于西伯利亚地区的能源资源丰富,燃料、动力工业成为西伯利亚发展最为迅速的国民经济部门。70年代初,西伯利亚提供的石油仅占原苏联总产量的20%左右,天然气约占30%左右,煤炭也不到一半。到80年代初,西伯利亚地区生产的石油已占原苏联总产量的50%左右,天然气约占60%,煤炭占50%。其中石油工业发展尤为迅速,1965年~1975年,西西伯利亚的石油年产量从9500万吨迅速提高到1.48亿吨;1976年~1980年,西西伯利亚的石油产量增长了16360万吨。
西伯利亚地区电力工业的支柱是水电站。50年代以来,通过实施一系列区域经济综合开发计划,在安加拉——叶尼塞河流域、勒拿河流域兴建了一系列大型的水力发电站,为西伯利亚的资源开发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证。
矿产资源
西伯利亚地区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十分丰富,这里几乎拥有世界上已经发现的一切矿物资源。铁、铜、铝、锡、镍、铅、锌、镁、钛等有色金属矿,金、银等贵金属矿,钨、钼、钾等稀有金属矿,云母、石棉、萤石、石墨、滑石等非金属矿,以及盐、磷灰石、磷钙石等天然化学原料矿产资源的储量都十分可观。其中,铁、铜、铝、锡的储量尤为丰富。
发展潜力
这是一片富饶而尚未充分开发的土地。三个世纪前俄罗斯科学家——教育家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曾经预言道:“西伯利亚将会促进俄罗斯的强大”。这里蕴含着丰富的天然气、石油、黄金、金刚石、木材、皮毛、野生动物、鱼类和清洁的淡水,在许多大河上建有世界上最大的发电
西伯利亚贝加尔湖
西伯利亚贝加尔湖
站。总的来说西伯利亚的一切都是规模宏大的: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阿尔泰山区具有特别大的吸引力。本区的象征是捷列茨科耶湖。当地的居民称其为金湖。这一地区很受徒步骑行者、水上运动爱好者、滑雪爱好者、登山爱好者、骑马爱好者的欢迎。沿卡童河、巴士卡乌斯河、丘雅河、丘梅什河等复杂水路又可以考验坚韧性和勇气。登上阿尔泰最高峰别鲁赫山(4056米)被认为是很值得骄傲的事。离麦日杜列钦斯克不远的绍里亚山地铺设有高山滑雪道。
综述
西伯利亚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加之气候严寒,对发展交通运输极为不利。针对这一实际,根据这一地区的发展需要,建成了以河运、铁路、公路、航空相结合的综合运输网络。
铁路
铁路是西伯利亚地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占西伯利亚货运总量的80%以上。西伯利亚大铁路、贝加尔湖——阿穆尔河铁路横贯东西是西伯利亚的运输大动脉。
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长7416公里,跨越8个时区,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电气化铁路。 [4] 西伯利亚铁路全线铺设了复线,部分区段还实现了三线化。但各区段运输能力不平衡,西线年货物量可达1亿吨以上,东线则只有2500~4000万吨。
贝加尔湖——阿穆尔河铁路全长4275公里,年货运能力可达7000~7500万吨,是联接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铁路干线。
公路
西伯利亚地区公路多集中于南部地区,特别是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的大、中城市周围,与两条铁路干线相联络,构成小区域运输网络。在南部铁路干线、大中城市周围是路面质量好、设备完善、四季均可通车的公路;而在人口稀少的地区,则是简易的冬季公路,年通车可达200天以上。
河运
西伯利亚地区河流众多、水量充沛,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水系的运输河道近10万公里。许多河流还同铁路、公路相连,构成水陆联运网。
鄂毕河是西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河运干线,通航距离可达3650公里。鄂毕河及其主要支流额尔齐斯河连接着新西伯利亚、巴尔瑙尔、苏尔古特、乌瓦尔托夫斯克、莫戈钦、克拉斯内亚尔、鄂木斯克以及秋明、库尔干等经济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并与西伯利亚大铁路、土西铁路、南西伯利亚铁路、中西伯利亚铁路等相联结,运输地位极其重要。
叶尼塞河长3487公里,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河运干线。连接着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工业枢纽、列索西比尔斯克森林工业综合体、伊尔库茨克工业枢纽、诺里尔斯克矿山冶金联合企业等工业基地。
勒拿河是东北水运区的河运干线,通航距离4125公里,主要运输建筑材料、石油、煤炭、木材等。
空运
由于西伯利亚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地面运输受到制约,加之运输周期长、速度慢、易造成货损,使空运也成为西伯利亚地区的重要运输方式。西伯利亚的大、中型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工矿区均通飞机,伊尔库茨克建有国际机场。
行政经济
历史发展
西伯利亚为游牧民族的生息地。16世纪下半叶开始,沙俄越过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扩张,并割去了原属中国的大片领土。1895~1905年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后,该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以俄罗斯民族为主的人口大量东移。前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2)库兹涅茨克大煤田及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的工业得以大发展。50年代实施了安加拉-叶尼塞河的水力资源开发。60年代中期起开发西西伯利亚大型油气田。70年代中期,开始修建4275千米的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即贝阿铁路(泰舍特-苏维埃港),已于1984年11月通车。西伯利亚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此基础上,石油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开采、冶金工
西伯利亚金湖
西伯利亚金湖
业也很发达,钢铁工业已初具规模,机械工业有发展,但不配套,仍较薄弱。农业以西西伯利亚南部较发达,小麦和乳、肉用畜牧业为主要部门。
经济及行政区
西伯利亚地区包括克麦罗沃州、阿尔泰边疆区、秋明州、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州、托木斯克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赤塔州、布里亚特共和国和图瓦共和国等11个行政区。
从经济的角度来划分,西伯利亚又可分为西西伯利亚经济区和东西伯利亚经济区。
西西伯利亚
西西伯利亚经济区包括:克麦罗沃州、阿尔泰边疆区、秋明州、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和托木斯克州等6个行政区。面积约242.72万平方公里,仅占西伯利亚地区总面积的37%,而人口、工业总产值均占西伯利亚地区的60%以上,农业总产值占70%左右。
西西伯利亚经济区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第二大煤炭基地、第三大黑色冶金工业中心,机械工业、化学工业也很发达,同时也是俄罗斯重要的粮食产地,养牛业也很发达。
总投资600多亿卢布,以石油、天然气、煤炭、木材开发为基础的西西伯利亚区域性生产综合体的建立,对西西伯利亚的经济发展作用巨大。原苏联政府对该综合体的组建非常重视,其建设费用比战前几个五年计划期间对东西伯利亚和乌拉尔经济建设的投资总额还高许多倍。
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发展迅速,产量不断增长。不仅向西伯利亚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学工业提供原油,而且向其它地区供应石油和提供出口。
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工业也是西西伯利亚区域性生产综合体的重要经济部门,主要集中在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
农业在西西伯利亚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西西伯利亚区是俄罗斯主要的粮食产地和畜牧业基地之一。
根据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西西伯利亚又分为南部区和北部区。北部区的采掘、采伐工业发达,丰富的矿物资源和森林资源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南部区则以燃料工业、黑色冶金、机器制造、电力、石油化学、轻工、食品工业和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
东西伯利亚
东西伯利亚地区包括: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赤塔州、布里亚特共和国和图瓦共和国等5个行政区。面积412.3万平方公里,占西伯利亚地区总面积的63%。
东西伯利亚经济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储量约占原苏联的50%,木材蓄积量占30%以上,可利用的水能资源占30%左右,铜、镍和其它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
工业是东西伯利亚地区经济结构中的主导部门,形成了采掘工业和有色金属、木材初加工工业等专业化生产部门。东西伯利亚的镍、铜、钨、铝、锌、锡、金等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冶炼业大规模发展,成为俄罗斯的重要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铜、镍工业分布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炼铅工业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炼镍和炼钼工业在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采锡工业集中在赤塔州,采金业则以赤塔州和伊尔库茨克州较为发达。
煤炭开采和电力工业是东西伯利亚另一个专业化部门。东西伯利亚的煤炭主要集中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年产量为5000万吨,其中一部分运往西西伯利亚、乌拉尔和远东地区。东西伯利亚煤矿多数为露天矿,煤炭成本低廉,因而其电力工业也很发达,除满足日益增多的生产部门的用电外,东西伯利亚的电力还向外地区输送。
森林工业和木材加工业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北部的支柱工业。东西伯利亚的木材采伐量仅次于远东经济区,占全俄第二位,制材业、森林化学工业、木材水解工业、制浆造纸业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东西伯利亚的农业由于人口稀少、劳动力严重不足、气候条件恶劣等原因不十分发达,但其饲料、土豆和蔬菜播种面积大于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的畜牧业比较发达,养羊业是其畜牧业主要部门,羊只数目在俄罗斯联邦中居第三位。
历史过程
十月革命前,俄国政府对西伯利亚地区奉行掠夺性的经济政策,没有采取多少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措施。该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非常低下,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全俄水平。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农业占绝对优势。1913年,西伯利亚农业总产值占本地区工农业总产值的78%,同年西伯利亚工业总产值仅为俄国的1.5%。当时,除采矿工业外,西伯利亚地区的其他工业部门都是极端落后的。黑色冶金业几乎没有,重工业生产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特别是加工工业部门产品所占比重微不足道,轻工业产品几乎全部都要从俄国的欧洲部分输入。沙皇的殖民政策阻碍了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工业化进程。十月革命以后,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十月革命以后,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开发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近代变化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西伯利亚逐步形成了以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在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西伯利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铺设,这里的生产力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1897~1917年的20年间,铁路沿线地区的城市从40座增加到63座,各城市居民数增加了2倍、4倍甚至8倍不等。
30年代,原苏联第二个煤炭冶金基地在乌拉尔——库兹巴斯地区建成。乌拉尔——库兹涅茨克煤炭冶金联合企业成了乌拉尔、西伯利亚地区实现工业化的基础。组建综合体的目的是为有计划地将工业重心逐步向东部地区推移,并为消除新开发地区经济上的落后状态创造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西伯利亚地区是原苏联的大后方,经济发展的速度高其于其他地区。1941~1945年这里的基建投资额几乎占苏联的1/4。1942年西伯利亚生产原苏联1/4以上的钢和钢材、1/3的生铁和近一半的煤炭和焦炭。
50年代,开发东西伯利亚的安加拉——叶尼塞地区自然资源的计划开始实施。这是生产力进一步向东推移的标志。这个项目比乌拉尔——库兹涅克联合企业建设规模更大、所用时间更长。安加拉——叶尼塞开发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生产力发展。西伯利亚经济因此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更加广泛地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自然资源,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若干个生产结构复杂的大型区域性生产组织。
60年代,原苏联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基地——秋明油气田的开发,使西西伯利亚变成了吸引资金和劳动力最多的地区。秋明油气田的开发按其规模来说,大大超过了乌拉尔——库兹巴斯煤炭冶金基地和安加拉——叶尼塞综合体体系。开发秋明油田,使原苏联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在原油生产方面赶上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原油最多的国家。
70年代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铺设通向太平洋的第二条交通大动脉—贝阿铁路。横贯西伯利亚与远东近北地区全长达3145公里的贝阿铁路的建设,是原苏联加速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步骤。随着这条铁路的建设,资源开发重点逐步推向近北的广大地区。这里储量丰富的煤、铁、铜、锌、镍、石棉、云母、磷灰石和森林资源等,有可能在内被大量开发。未来铁路沿线地区的人口将不断增加,并逐渐在这里建成若干个工业中心和新城市。
80年代,原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50个研究所和各主管部门的近200个科研单位,联合制定了西伯利亚自然资源综合开发规划,简称西伯利亚规划。西伯利亚规划是从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特点出发,从原苏联的全局考虑,选择对整个国民经济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部门,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个更大规模的全面开发西伯利亚的长远综合规划。
现代概况
西伯利亚地区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由于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失调,加之缺少资金,劳动力等因素,制约了其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俄政府在西伯利亚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积极调整国内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不断扩大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使西伯利亚地区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对外贸易
西伯利亚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正在进入加速开发的阶段,为此,俄罗斯发展了这一地区的对外经济联系。自“八·五”计划以来,原苏联把扩大该地区的对外经济联系,作为各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大力发展本地区的出口商品生产,将该地区建设成为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西伯利亚出口商品的结构主要是由它的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决定的。西伯利亚的黑色和有色金属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最大,约占38.6%。
同其它地区相比,西伯利亚木材出口基地显然占有优势。木材在西伯利亚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仅次于黑色和有色金属产品,约为24%。西伯利亚木材出口基地的加工能力不高,出口商品主要是据材、原木、胶合板、刨花板、建筑用材。出口的制浆造纸工业产品有新闻纸、波纹纸、照相纸。木材和制浆造纸工业产品的出口额约为生产总额的6.6%。
西伯利亚出口的燃料动力商品主要有库兹巴斯的炼焦煤、伊尔库茨克州的切列姆霍沃煤、秋明和托木斯克州的石油和天然气。1976年在燃料动力资源出口额中,石油占52%。在西伯利亚出口商品结构中,燃料动力资源的出口占全部出口商品生产总额的12.8%。
机器制造业产品在西伯利亚出口额中的比重约为12.4%。西伯利亚化工产品生产发展很快,此类产品在西伯利亚出口商品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大型企业向国际市场提供的化工产品有合成橡胶、汽车轮胎、轻型和重型板盖、液态氧、人造纤维、药品、松节油、冷杉油等。
农产品出口份额较低,仅占西伯利亚出口总额的1.6%。主要出口产品有肉类、奶类产品、豆油、酒精、伏特加酒、白毫茶、面粉和食用油脂。
主要的出口生产能力集中在伊尔库茨克州、克麦罗沃州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西伯利亚全部出口额的75.3%是由这3个地区的企业提供的。
俄罗斯政府把开发、建设西伯利亚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西伯利亚地区正处于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期。由于西伯利亚地区缺乏建设资金、劳动力以及必要的技术和设备,因而急切地期待着国内外的投资者的加入。同时,西伯利亚地区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吸引着国内外投资者前来投资、进行经贸合作,求得双方的共同发展。
民族与文化
在南西伯利亚,在叶尼塞河岸边,居住着一些少数民族——哈卡斯人、安加拉河、勒拿河、阿尔泰和萨彦山脉,东西伯利亚的明珠——贝加尔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也可能是最古老的湖,已经有2500万年的历史了。它里面汇集了几乎全世界25%的淡水储量,而且是非常清澈透明的。直径30厘米的白盘在贝加尔湖的水下40米处依然可见。贝加尔湖的海拔约为500米。在贝加尔湖里生活着1850种动物和850种植物,并且其中很多是这里特有的。
西伯利亚的严寒本身也是很有名气的。有时严寒达-40℃~-50℃。而-25~-30℃根本就引不起当地居民的注意,这是冬天常有的气温。西伯利亚南部的夏天却非常的热,达30℃高温。可以游泳,尽管常常水还是有点凉:即使是在七月份水温也只能达17~18℃。这里有很多人工“海”——为数众多的水电站的水库。西伯利亚南部坐落着一些大城市——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伊尔库茨克。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主要名胜是东萨彦山脉里的自然保护区——萨彦石柱群。突兀的岩石形成了80组高达100米的悬崖峭壁。一些峭壁有和自己形状一致的名字:老人、农妇、金雕、羽毛、城堡等。这是登山运动和攀岩运动爱好者最喜欢的地方。引人入胜的水路旅游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开始,沿叶尼塞河而下,到遥远的北方,到杜金卡和迪克森。
图瓦人、雅库特人、布里亚特人。比如哈卡斯人只有8万人,图瓦人不到20万。这些民族的人们拥有独特的口技艺术。表演者不唱出字词,只是用嗓子发出声音,听起来有时像乐队演奏,有时像蹄子敲打声,有时像几百只野兽的嚎嘶。他们从童年时就开始学习这种艺术,但远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有趣的是,口技表演者只有男人。
布里亚特位于贝加尔湖的东南面,是俄罗斯的佛教中心。这里有30多个佛教寺院——喇嘛寺。像所有的草原游牧民族一样,布里亚特人始终崇爱着马。马群的主人总是能记住每一匹马的“长相”。朋友般的骏马是许多传说和故事的主要角色。马奶——马乳酒的药用价值得到很高的评价。
在相邻的图瓦共和国有纪念碑标示的亚洲的中心。这里道路少而艰难,但神奇的自然环境吸引着游客源源不断地到来。
相对不久前在俄罗斯又兴起了另一种远游方式——北极旅游。从莫斯科乘直升飞机到达斯匹次俾尔根群岛,然后再乘直升飞机到达北极点附近的冰上帐篷营地。在这里游客们将会度过几天,但不会寂寞的:乘坐狗拉雪橇,乘滑雪机狂奔,沿浮冰群远足,乘气球飘浮到白色沉寂的大地上空。在营地里甚至还有极地桑拿和游艺设备。只要一有合适的天气就会乘直升飞机冲刺到坐标为90°00′00″的地理极点。幸运的游客们可以通过卫星电话给自己的亲人朋友打电话,并且快乐地在地球的最北点照相留念。
逸闻趣事
西伯利亚上面产生过以下的事件或者事故:通古斯大爆炸;古代杀手:西伯利亚地盾;火鹰巢;北极点正向西伯利亚地区移动;世界上最大的地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