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中国民间诸神》的姐妹编,本书可能有更广泛的读者,因为本书所收神祇的范围扩大了很多。编者尽自己力量所及,把古代文献中所能找到并有一定查询价值的鬼神名目搜罗起来,经过筛选,保留了大约五千余条,从名目上看,要比《中国民间诸神》多出十倍以上;而且这些鬼神名目以辞条方式出现,更便于读者检索,所以这实际上是一部《神名大辞典》。
说起编这部辞传的起因,其实也是由于看到了读者的需要。若干年前,东瀛的一个美术史学者,大约正研读米芾的《画史》吧,对其中著录的一幅《西山十二真图》不知所指,这位认真的读者查阅了手头的中国辞书,都找不到相关的条目。“西山十二真君”一词,对于搞道教史的学者自然不算生僻,但我试着查了一下各种大型辞书,包括《道教大辞典》,竟然全都没有收入这一条。当时我想,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但关于各科目的专门辞书却还很少。在古代,经国济世的“大学问”不必说了,即便琐碎到弹棋打马、煎茶煮泉、畜猫赏蝶,也还有一些“闲人”编成笔记或类书,而且相当有体有品。相比之下,热热闹闹的图书市场中就看出了某些选题的单调和粗糙。专门性辞书的缺少对于那些读书爱“较真儿”的朋友是个遗憾,而对于做文字工作的先生们就不仅是自己遗憾而已了。有的《聊斋》注本沿袭旧注把本是冥府十王的“转轮王”解释成“以转轮宝降伏四方”的“转轮圣帝”;有的专著因为对“孝悌王”没有弄清楚,结果得出了出家和尚要还俗尽孝的结论;有的望文生义,把“福禄寿三星”解释成“三星在天”的参宿或心宿,把凶煞“蚕官五鬼”当成了蚕神。类似的纰漏在出版物中并不少见,难免误己误人。但尺有所短,我们也没有理由要求某一专业的专家一通百通,可是如果我们有一部关于鬼神的专门辞典,这种失误总是可以避免一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