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因其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故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一千零一夜》,在西方被称为《阿拉伯之夜》,在中国却有一个独特的称呼:《天方夜谭》。“天方”是中国古代对阿拉伯的称呼,仅凭这名字,就足以把人带到神秘的异域世界中。它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最负盛名,拥有最多读者和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同时,它以民间文学的朴素身份却能跻身于世界古典名著之列,也堪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译者简介
李唯中(1940.8.17-)笔名晏如,教授,河北省广宗县洗马村人,阿拉伯文学翻译家生于中医世家,少年无意继承家学,志在翻译。
1960年考取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翻译系阿拉伯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赴也门、苏丹、伊拉克、阿联酋、利比亚、科威特担任翻译。1988年入开罗大学进修阿拉伯文学。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
教书之余酷爱翻译,自号“译迷”。主要长篇文学译作有:《征服黑暗的人》、《思宫街》,《一千零一夜》“远流版”(台湾)、“花山版”,《加萨尼姑娘》、《埃及姑娘》、《古莱氏贞女》、《纪伯伦情书全集》、《凯里来与迪木奈》等。主要著述有《东方送给西方的鲜花》、《中国的阿拉伯文学译介》、《翻译五题》、《埃及方志与拿破伦》、《阿拉伯文坛双星相恋》等。
迄今为止,是海内外惟一独家汉译《一千零一夜》全集的人。
版本考证
《一千零一夜》的最初编者已难考证。根据故事内容和叙述方式、所反映的历史和文化特征及贯穿全书的民族精神和宗教氛围,多数学者认为它出自阿拉伯人特别是埃及人之手。据载,10世纪中叶,巴格达作家哲海什雅里从当时流传的各类故事中选取1000个故事,每个故事为一回,一回称一夜。他只写到480夜就因逝世而中断。这可能是阿拉伯人编纂《一千零一夜》一类故事的最初尝试。以后又有许多作家从事编纂,及至11、12世纪,随着政治中心逐渐转移到埃及,又加进了不少埃及故事。据埃及历史学家马格利齐(1364~1442)记载,一个生于法帖梅王朝阿迪德哈里发时期、被称作古尔蒂人的埃及文学史家,第一次使用《一千零一夜》这个书名,在此之前人们只称作《一千夜》。在一百或一千之后加上一,极言其多,符合阿拉伯语言习惯。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很早就在阿拉伯地区的民间口头流传,约在公元八九世纪之交出现了早期的手抄本,到了12世纪,埃及人首先使用了《一千零一夜》的书名,但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才基本定型。《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一经产生,便广为流传,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就传到了欧洲。《一千零一夜》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世纪初,法国人加朗第一次把它译成法文出版,以后在欧洲出现了各种文字的转译本和新译本,一时掀起了"东方热"。
《一千零一夜》的成书过程,是一个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神话、传说、故事不断吸收和融会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吸收、融会的同时,在不同时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不断再创作、继续产生新故事的过程。成书时间长达八、九个世纪。它的产生、发展、定型,经历了阿拉伯社会的不同时期,深深植根于阿拉伯土壤。因此,其故事不论何种类型,都具有鲜明的阿拉伯和伊斯兰色彩。
这部作品的故事来源主要有三:一是波斯和印度。有学者指出,波斯故事集可能源出于印度,原文为梵文,后译为古波斯文(巴列维文),最后才译成阿拉伯文。二是来自巴格达为中心的阿拔斯朝时期流行的故事,特别是哈伦·拉希德和麦蒙两位哈里发当政时期的故事。三是埃及麦马立克朝流传的故事。大致可以估计,《一千零一夜》成书的上限,即它的早期手抄本开始流传的时期,约在公元8、9世纪之交,即中国史籍称作黑衣大食的阿拔斯朝前期;成书的下限,人们根据故事集内容的增补、衍生、变异,各种手抄本的比较,认为到15世纪末或16世纪初才在埃及基本定型。此时阿拉伯帝国灭亡已有300多年了。
故事集经过印度、波斯、伊拉克、埃及等地长达数百年的传播,逐步编定,形成各种手抄本。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奈比亚·阿波托教授,在埃及古代书籍里发现了两页《一千零一夜》抄本残篇,经鉴定为9世纪的抄本。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抄本。在伊斯坦布尔发现过13、14世纪的抄本残篇。此外,在巴格达、阿勒颇、撒马尔罕、突尼斯等地也都有发现,只是年代较晚,多为15~18世纪抄本。这些抄本的故事大致相同,但内容常有出入,篇幅也不尽相同。
18世纪初,法国人加朗根据叙利亚抄本首次把《一千零一夜》译成法文出版,以后在欧洲出现了各种文字的转译本和新译本,使作品轰动欧洲,掀起了东方热。1814~1818年,也门谢赫主持发行了第一部阿拉伯文印本,即加尔各答头版本;之后,德国东方学家哈比希特根据突尼斯抄本印行了12卷本(后4卷为弗兰希尔续印),称博尔斯伦本。1835年开罗发行了官方订正本布拉克本,被公认为原文印本中的善本,许多阿拉伯本子和外文译本都以此版本为依据。《阿拉丁和神灯》与《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都未收入这一原文版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