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少数民族的神话(下)

发表于 2019-3-25 11: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解释自然现象神话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神话与传说”中说:“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可知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实在是除了动植物神话而外一切神话的开始。这类神话,常视自然现象为活物,因而又带着浓厚的活物论神话色彩。如壮族神话《太阳、月亮和星星》(1)便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

  相传太阳、月亮和星星是一家人。太阳是父亲,月亮是母亲,星星是孩子。

  太阳很残忍,每天清早起来,总要吃掉许多生命。它吃掉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孩子——星星。

  被太阳吃掉的星星流出很多很多的鲜血。每天清早,我们看到天边红彤形的,那就是被太阳吃掉的星星流出来的鲜血呵!这时,没有被太阳吃掉的星星,就都赶忙躲起来了。所以,当太阳起来以后,我们就看不到天上有一颗星星了。

  尽管太阳每天要吃掉许多的星星,但是星星总是吃不完的。你看,每天晚上还是有那么多的星星在闪烁呐。这是因为月亮每个月有十多天生孩子(星星)。我们看到月亮浑圆浑圆时,就是它怀孕的时期,我们看到月亮扁弯扁弯时,就是它生完孩子啦。

  月亮是个很慈善的妈妈,在明朗的晚上,它总是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天空里漫游。所以,每当明媚的夜晚,我们就看见月亮周围有满天星斗。它们在月亮身边欢欢乐乐地游玩,调皮地闪动着蓝色的眼光。

  星星在晚上虽然很欢乐,跟着妈妈,绕在妈妈身旁游玩。可是,它们一想到白天就要被太阳吃掉,就忍不住悲哀起来,有时想一阵,哭一阵,洒下许多伤心的泪水。每天早晨,我们看到树叶上和草地上,有一颗颗亮晶晶的水珠,那就是星星掉下来的眼泪呵!

  这里描绘的太阳、月亮和星星都并不是神,而是像人一样的活物,它们的关系也是像人间家庭一样的夫妻亲子关系,神话中只是把这些自然物作了初步的拟人化,赋予它们各自的性格、行为,所呈现的多种自然现象——朝霞、月圆缺、露珠、星灭星现等,便被圆满而富有诗意地解释出来了。与这类似的,又有黔北仡佬族解释日月运行现象的神话《月兄日妹》(2)。神话说,月亮和太阳是兄妹,月亮是兄,太阳是妹。妹妹胆小,晚上不敢出来,白天出来又怕人看见。天神给她一包针,叫她白天出来,人要看她就拿针刺他眼睛。哥哥胆大,就让他夜晚出来。这样,兄妹俩轮流巡视人间,一月中仅在二十八、二十九两天相会一次。这种描绘也是很生动且有趣的。

  日蚀和月蚀也是自然现象中引人注意的景象,不少民族都有解释这种景象的神话。蒙古族神话说,日蚀和月蚀,是魔王嘎拉珠吞食太阳王和月亮王造成的现象。由于所吞之物过巨,食后难以消化,不得不在吞食之后又赶紧吐出。苗族神话说,传说天狗救了日月,日月答应给它一定的报酬,后来没有给,所以要吃日月。哈尼族神话说,天狗吃月;佤族和景颇族神话说,豺狗吃月;汉族神话则说:“月照天下,蚀于詹诸(蟾蜍)”(《淮南子·说林篇》);等等:都是有关日月蚀现象的解释。神话中解释月蚀现象的偏多,解释日蚀的偏少,这是月蚀常见而日蚀不常见的缘故。

  对各种星座的形成也有神话的解释。汉族神话早就有参星和商星是高辛氏的“日寻干戈”的两个儿子阏伯、实沉变成的(《左传·昭公十七年》),傅说星是傅说死后的精魂变成的(《庄子·大宗师》)等说法。少数民族神话中黎族有《兄弟星座》神话,藏族有《七兄弟星》神话,讲的都是兄弟七人化为星宿的故事。“七兄弟星”就是北斗星;“兄弟星座”则说是“六颗挨得很近的星星”,因为“七弟不听大家劝告,被月亮收买去当随从”了(3):看来应当是另一星座。北斗星是天空中最明显且引人注目的星座,所以不少民族都有关于它的神话传说。鄂伦春人称北斗七星为“奥伦博如坎”,说它是被猎人凌辱的妻子,连同她取食物的仓库和携带的狗马升上天去变化而成的;赫哲人称北斗七星为“晾鱼架星星”,说它是被老翁追斫的笨女婿,连同笨女婿制作的歪扭的晾鱼架,护卫女婿的丈母娘、老翁,一齐被大风刮上天变化而成的。这都是非常有趣的设想,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关于雷、电、风、云乃至彩虹这些自然现象的产生,也都各有神话的解释。珞巴人解释雷鸣和闪电说——

  哈鲁木男神和哈尼亚女神是兄妹俩。哈尼亚长得十分漂亮,哈鲁木便整天追求她,并要求哈尼亚同他结婚。可是,美丽的哈尼亚却不喜欢他,总想避开哈鲁木的追求,为了掩护自己,不让哈鲁木发现她,便摆动长长的浓发,使天空顿时变得乌云滚滚,从而发生怕人的雷鸣;有时,哈尼亚不得不用头发上的长针,刺追赶她的哈鲁木,从而发出了耀眼的闪电。(珞巴族神话《雷鸣和闪电》)

  这种解释是多么生动、形象而又充满着诗意!哈尼族神话说,风是风姑娘从风洞里刮出来的,风吹来的时候,百花开放,山水泛青,万物咪咪笑;但有时她发起疯来,能抬起哈尼的屋楼,助着火威把青山烧焦。赫哲族神话说,彩虹是捕鱼老翁因见连日阴雨,三江都快平槽了,赫哲人眼见全都活不成了,发狠解下腰带,抬手一扔,撇上天空变成的;这一来顿时风停、雨止、潮退,天也晴朗起来。这些神话都形象丰美、意味深长。最使人感动的,是白族民间传述的《望夫云》神话。这个神话,清代初年文人便已有记述,见于东轩主人《述异记》卷下及《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一九五引《大理府志》。《大理府志》的记载说——

  俗传昔有人贫困,遇苍山神,投以异术,忽生肉翅,能飞。一日入南诏宫摄其女入玉局峰为夫妇,凡饮食器用皆能致之。后问女安否?女云太寒耳。其人闻河东高僧有七宝袈裟,飞取之。及还,僧觉,以法力制之,遂溺死水中。女望夫不至,忧郁死,精气化为云,倏起倏落,若探望之状。此云起洱河,即有云应之,飓风大作,舟不敢行,因呼为望夫云,又呼为无渡云。

  这和现代传述的若干大同小异的有关“望夫云”的神话,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现代所传,“其人”死后,还有化为石骡的情节。所谓“高僧”,则是罗荃法师,原是南诏王的亲信。公主等候丈夫久不回来,知道被罗荃暗算,便忧愤气结而死。死后魂灵化做一朵彩云,上升到玉局峰顶,刹时天起大风,洱海被风所吹,波开浪裂,直到海底,现出石骡,夫妻相见一面,彩云才渐渐散去,汹涌的洱海复归平静。以后每年秋冬之际,都会出现相同的景象,人们因而把这种彩云叫做“望夫云”。这也可算是解释自然现象的优美神话。然而有些同志在讨论这段神话时,认为“精气化云”虽是神话的核心,因它产生于封建时代的南诏,反映的是封建时代的社会矛盾,它与“精气化云”这一神话核心没有内在联系,因此不能称作神话而只能称作传说。我认为这未免太拘泥于书本知识,脑海里首先装进了神话须和原始社会同终始的成见,只要打破了这个框框就会觉得格格不入。比如解释自然现象吧。有人一定认为只有生产水平低,智力相应也低的原始人类,才会用神话来解释自然现象,其实这只是相对而言。用神话解释自然现象,固然是原始社会神话的一个特色,但并不能因此便说,进入阶级社会后,生产水平就会陡然上升,人们的智力也会陡然提高,完全无须再用神话来解释自然现象,所有的自然现象都能够作出科学的解释了。如果有这种想法,那显然是过高地估计了我们的生产水平以及智力发展了。其实至今,还有许多我们所不知、所不能解释的事物。因而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还会产生相当数量的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望夫云》正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产生的新神话。它所描述的南诏时代,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时代,至于产生此一神话的时代,自然还要更迟。“精气化云”,或者就是受了高唐神女神话的影响。高唐神女神话,其实也是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不过它产生于封建社会的初期。不同时期的社会正可以用不同的艺术构想来解释自然现象,“精气化云”的设想,如果未产生在原始社会,却可以产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只要不胶着于除原始社会不能产生神话的成见,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达无阻地得到解决。

  附带在这里再举一个例子。清缪荃孙辑《北梦琐言逸文》卷四说——

  彭州蒙阳县界,地名清流,有一湫。乡俗云,此湫龙与西山慈母龙为昏(婚),每岁一会。新繁人王睿乃博物者,多所辨正,尝鄙之。秋雨后经过此湫,乃遇西边雷雨晦冥,狂风拔树,王睿絷马障树而避。须臾,雷电之势止于湫上,倏然而霁,天无纤云。诘彼居人,正符前说也。

  《北梦琐言》是宋人孙光宪写的一部笔记小说,内容多记唐五代及宋初事,今存二十卷,尚有若干逸文在外,缪荃孙辑为四卷,这是其中的一条。从这条逸文,可见宋代初年新繁乡民尚有以龙婚解释自然现象之说,则前面所说的“高唐神女”、“望夫云”等就更无论了。

  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不仅限于天象,就是地貌的形成,地壳的变动,也每每用神话来作解释。汉族有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说是因此一来,不周山这根撑天柱子坍塌了,就使“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淮南子·天文篇》)。羌族神话说,山沟平坝的形成,乃是古时候一个母亲烧掉她女儿身上脱下的癞蛤蟆皮,地拱起来了,她去砍它,捶打它,砍到的地方就成为山沟,捶到的地方就成为平原。京族神话说,京族三岛的形成,乃是一个化作乞丐的神仙,将一个重约百斤、形如南瓜的东西烧红了,投在兴风作浪的巨大的蜈蚣口中,将它烫痛得乱翻乱滚,最后断为头、身、尾三节,便化作了现在京族所住的三个小岛。高山族神话说,地下居民常从隧道到地面采购货物,误采了一袋蜜蜂回来,被蜜蜂所螫,于是抱着撑地的柱子,怒而摇之,地面的房屋树木全被震倒。以后地下居民每一想到这种窘辱时,便常常摇动地柱:这就是大地上不断发生地震的缘由……说明用神话解释自然现象,范围至为宽广。有的和推原神话也有密切关联,例如京族三岛神话,说它是推原神话,也未尝不可;因为京族三岛的形成,原来就是一条被仙人设计烫杀的蜈蚣。

  二、推原神话

  推原神话的“推原”,就是推寻事物本原的意思。汉族有蚕马神话,是借一个被马皮所裹而化身为蚕的姑娘的神话故事,以推寻蚕桑的来源;盘瓠神话,是借人兽结婚的神话,以推寻某一民族的来源,当然,这个神话也关涉始祖诞生和图腾信仰等神话。作为解释自然现象的共工触山神话,也可以当做推原神话看待,因为“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地貌的形成,正是共工触山事件造成的结果,触山事件是它的本原。由此看来,推原神话包括的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扩而言之,乃至天地开辟,人类及万物的由来,都与推原神话有关。

  少数民族的推原神话,常常零星片断地结合在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神话里,并不单独构成一段神话。例如彝族神话《创造万物的巨人尼支呷洛》(4)叙写尼支呷洛去射太阳和月亮时,“被他踩过的蕨草,后来头一直往下垂着,葡萄藤也被压得到现在都伸不直腰”;白公鸡去请太阳月亮,“用刀在自己的红帽子上割了几条口”,“借以表示双方永不翻悔”,“直到今天,公鸡冠子上仍然留着几条锯齿形的痕迹”,尼支呷洛叫麂子上天去请笔摩(巫师)比恩阿子下地来念经,被比恩阿子的妻一瓢洗碗水泼在鼻梁上,“它赶忙逃走,但鼻梁已经烫皱了”;野鸡又去,比恩阿子的妻“劈头就给它一织布刀,纵然野鸡飞得快,也弄得满脸鲜血地逃回来”;乌鸦再去,被阿子家的漆匠泼了一瓢漆,“于是弄得漆黑一身”;山鹬自告奋勇又去,“一瓢红漆正泼在它的嘴唇上,从此,调皮的山鹬,嘴上就抹了一层永不掉落的口红,使它变得更美丽,而且更会饶舌了”;等等,无疑都含有推原神话的成分。又如瑶族神话《伏羲兄妹的故事》(5)叙写伏羲兄妹结婚前先后遇上乌龟、竹子、乌鸦三样东西,问它们是否可以结婚,三样东西都说:“天下人都淹死了,你们兄妹可以结婚。”兄妹生气,立刻用足将乌龟的背踩碎,说是“如果能够复合,我们自然就结婚”。几天以后,又遇见那个乌龟,踩碎的背壳果然复合了,虽然壳上还有裂纹。遇见竹子也是一样,砍断的竹子又一节节地连续生长起来,虽然每节之间还有节痕。遇见乌鸦也是一样,脖子被砍断而又续合了,虽然项间还留有一线白痕。这一连串的有趣情节,都可说是一些小小的推原神话的组合。

  比较完整、可以独立成篇的推原神话也是有例子可举的。仍然先以伏羲兄妹结婚神话为例。水族神话《空心竹》的后半段说——

  ……洪水才退。那时候的人类,早已绝灭,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二人。天神命兄妹结婚,继传人种,妹妹不允,急急逃避他去,哥哥死追不放。妹妹情急,见前面的树木,便问应避何处,树木都不答复。后来问及竹子,竹子说:“可避东方。”妹妹避到东方,结果仍为哥哥追及。兄妹二人,不得已成婚媾,世界上才有今日的人类。婚后,妹妹常常怨骂竹子说:“我问过许多树木,它们都不肯说话,你却故意害我,叫我避在一个不能逃避的地方。竹子啊!你的良心太不好了!我叫你空心!”所以现在的竹子便空心了。

  又如德昂族神话说——

  很古很古的时侯,洪水泛滥,人和动物几乎都淹死了,只有少数的人和动物被天神卜帕法救在葫芦里,将葫芦封了口,让葫芦漂在洪水里,留下了人种和动物种。

  后来洪水退了,卜帕法要砍开葫芦,要砍这边,牛在里面叫:“我在这里,砍不得!”要砍那边,狗在里面叫:“我在这里,砍不得。”砍这边,这边有动物叫;砍那边,那边有动物叫——都说砍不得。后来兔子说:“就砍这里吧!”兔子一把将螃蟹推了过去,卜帕法一刀砍下来,就将螃蟹的头砍掉了。人和动物就从葫芦里走了出来。而螃蟹没有了头,就只好横着走。

  以上二例都见谷德明编《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后一例的总标题是“人与葫芦”,这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虽然仍关系着洪水、葫芦等,但在这里无头而横行的螃蟹占的比重却是较大的,所以可以将它看作一个单独的推原神话。

  单独的推原神话可以举为例证的,还有土家族的《牛王》。故事大意说:人本来是吃草的,每天只吃一餐。牛王看了很同情,就去和玉帝商量,叫人吃饭。玉帝同意了,但只准三天吃一餐。牛王听错了,叫人一天吃三餐。玉帝大怒,把牛王贬下凡间,罚它吃草,世代给人拖犁头。又有布依族的《铜鼓的来历》。大意是说,从前布依族老人死后每每苦于不能上天,只能下到十二层海的地府。后来天上的太白星托梦给英雄布杰,叫他上天去向天神乞讨一面铜鼓,老人死后,敲响铜鼓,叫天神知道,才可以接引死者上天成仙。布杰遵从太白星指示上天乞讨铜鼓,天神出题诘问布杰:“天上地下,什么最大?”布杰回答:“天上地下,爹妈最大。”天神见布杰有孝心,便把铜鼓给了他。布杰回家时欢喜过甚,从南天门一跤跌下来摔死了,铜鼓的一面也跌破了一个洞。从此以后人间便有了铜鼓。等等。

  傣族神话《布桑该与牙桑该》的前段说,有一只叫做列岭的小鸟,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普通的点水雀,或称牛屎雀,当它飞行高空的时候,看见大地平展,好像一片树叶浮在水上。它想,这小小的一片土地,没有什么了不起,决心用自己的尾巴将它戳穿,让它沉到水底去。便从天空落下,用尾巴试着去戳它。当它落到地面时,发现大地竟无边无际,甚至比天堂还宽广,十分舒适,从此它就不愿离开大地了。直到现在,它的尾巴还不断地上下滴打,作戳地的模样;也用尾巴来点水,所以叫它做点水雀。回族传说《穆罕默德与蜘蛛、鸽子》的末段说,穆罕默德因逃避敌人的追兵,躲进一个岩洞里,受了蜘蛛在洞口结网、鸽子从洞内飞出的掩护,敌人以为岩洞里决不会有人,便撤兵走了。穆罕默德死里逃生,祝愿蜘蛛今后生养千千万万勤劳勇敢的子孙,将美丽的银网织在比人高的地方,自己稳坐中央,让苍蝇、蚊虫等魔鬼一样的有害物飞到嘴边成为丰盛的美餐。又祝愿鸽子今后在华丽的宫殿、寺庙檐下做窝安家,多养子孙,每年抱十二窝蛋。说时用右手在鸽子的脖子上轻轻抚摸了一把,从此,鸽子的脖子变成了五颜六色。

  从以上所举,可以看到,在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中,推原神适原是普遍存在的。

  三、风俗神话

  推原神话又和风俗神话关系密切。在某个风俗神话中,叙述、说明某种风俗、习惯的起源,自然也可算是一种推原,只不过推原神话所推的原是具体的事物,而风俗神话所推的原是风俗、习惯罢了。

  有关风俗的神话或传说、故事,在汉族是所见不鲜的,整个岁时节日的来历,以及在这些节日中所作的种种活动,几乎都有一些风俗神话的零片点缀其间,作为它们的说明。从大年初一开始,单就《荆楚岁时记》记叙的正月这一个月的活动而言,就繁多无比。元旦这天早上,“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这就牵连到有关山臊()的神话;“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又牵连到重明鸟和神荼、郁垒的神话;“以钱贯系杖脚,回以投粪扫上,云令如愿”,关涉彭泽湖青洪君的神话;“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关涉蚕神的神话;“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关涉紫姑神的神话;“正月夜多鬼鸟度,家家捶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关涉姑获鸟的神话,等等。一个月当中的节日、风俗、习惯等,便已经有这许多神话故事可说,一年之中累积起来,更不知道要关涉多少神话故事。宋代陈元靓撰写了一部《岁时广记》,共四十卷,三十多万字,其中就记叙了不少有关节日风俗的神话,虽然常常是零星琐碎,但却很可以供我们参考。

  少数民族当中,风俗神话也占有一个显著的地位。拿火把节这个节日来说吧,就为西南许多少数民族如白、纳西、彝、佤、普米、拉祜、傈僳等族所共有,且各有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的不同神话传说。目前我所搜集到的,白族、彝族各有两个,纳西族有一个,一共是五个,恐怕还不止此数,你看多么丰富!现在便将杨亮才记录的纳西族的《火把节的来历》移录于下,略见一斑——

  有一个名叫子劳阿普的天神,一天在银河边游玩,忽然听到民间有歌舞之声。他往下一看,看到人间生活非常美好、幸福。于是他十分恼怒,便差一个天将到人间去,要他把大地烧成一片火海。这位天神到了人间,看到人们都很善良,不忍心将大地毁灭。他就叫纳西人家家准备火把,到六月二十五日一齐点燃。这一天天神子劳阿普到银河边查看,果然满山遍野都是火把,把他的眼睛迷住了。子劳阿普以为大地确已烧毁,方才罢休。纳西人因而避免了一场灾难。从此,每年六月二十五日就成为纳西族的火把节。(《火把节试辨》(6))

  其他的一些节日,如苗族的芦笙节,壮族的达媓节,傣族的泼水节,仫佬族的依饭节,布依族的牛王节,哈尼族的竜日,竜音龙,竜日,即祭龙之日,自然也要算是一个节日,等等,也都各有它们的神话传说。拿傣族的泼水节来说,就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种是相传古时有魔王,水淹不死,火烧不亡,弓箭刀矛都不能伤害他,因此作恶多端,常出外劫掠金银财货和奴隶美女等。已经掳得六个妻子,又掠来第七个美妇。一天晚上,这个美妇趁魔王高兴,试探地问他道:“听说你本领高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伤害你,那么你就将会永生在这世上了?”魔王答道:“这也难说,我也有我的短处啊!”美妇问道:“你又有什么短处呢?”魔王低声说道:“这话我只对你一个人说:我最怕人拿我的头发来勒我的脖子。”美妇因想,能杀死魔王,为民除害,自己也免受践踏。便趁魔王睡熟,从他头上拔下一丝头发,试去勒他的脖子,魔王的头果然应手而落。殊不知魔头落地时,地上马上起了火焰,火焰中现出种种魔怪。美妇恐惧大呼,其他先掳来的六个妇女听见呼声都跑来了。内中有个聪明勇敢的,赶紧从地上抱起魔头。魔头刚离开地面,火焰登时熄灭了,火焰中的种种魔怪也都消灭。于是大家都不敢让魔头再着地,便商议轮流抱持魔头,一人抱一年,这样一连抱了七年。当魔头未全死的时候,颈脖上常流血,因而在每年替换之际,大家便对抱头的和休息的都用水泼去,为的是洗掉她们身上的血污,也防止魔头再起火焰。轮换七次,泼水也七次。七年满了,魔头才全死。从此以后,每年到了这天,傣族所有的居民便都互相泼水,用以解禳求福,叫做“泼水节”,相传下来,便成了傣族人民的风俗。另一种传说是说,英叭平息了大火和洪水以后,便派天神叭奔到大地去安排时令和季节。叭奔安排许久,总未能将节令安排妥帖;冬天刚过,夏天便到;夏天过去,雨季又来;雨季过去,又是秋庆。英叭怒责叭奔,叭奔不服,和英叭争论。英叭更是恼怒,便叫叭奔的七个女儿去弄断叭奔的头,说谁能做到,便娶谁为妻。从长女到第六女都尝试去做,但都不敢杀她们的父亲。最小的女儿很想作英叭的妻子,便拿叭奔所作的弩勒断了叭奔的头。不料头刚落地,立刻燃起了熊熊烈烈的大火。小女儿只得从地上抱起父亲的头。英叭知道了,叫她马上把头续在她父亲的脖子上。续了许久,始终续不上去。后来用一个大象的头续上去,才续合了。从此以后,必须用清水来洗叭奔的头,否则还会从头上起火。于是有了“泼水节”这样的风俗。可以看得出来,两种传说实际上不过是同一传说的不同分支,它的中心思想无非是除殃降福。

  更有意思的是布依族的“牛王节”神话。相传远古时候,人们都刀耕火种,生活极艰苦。当人们烧山开荒时,火烟熏到天宫,触恼了玉帝,想叫人饿死,以示惩罚。乃派遣神牛到人间传旨:三天准吃一餐。神牛怜悯世人困苦,便擅改旨命为一天吃三餐,所以至今世人一天都吃三餐。事情给玉帝知道了,玉帝恼怒,立刻贬谪牛王到人间去。牛王下凡时,不慎跌落了上牙巴,所以至今牛没有上牙骨。牛王虽然被贬谪,却并不后悔,到了人间,便辛勤为人耕田犁地,人们都敬他爱他,从这以后,世人便把四月初八牛王下凡的这天定为“牛王节”,每逢这天,便要煮黑糯米饭来敬牛王,并且听任耕牛休息一天。看得出来,这也是有关风俗的神话,其中还包含两个小小的推原神话:一、人为什么一天吃三餐;二、牛为什么没有上牙骨。

  节日神话大概就是这样,不多讲了,现在大略讲讲纯粹属于风俗的神话。

  例如瑶族每逢年节,或喜庆丰收,或祈祷祭祀,或驱魔赶邪,都有击黄泥鼓的风俗。这一风俗的来源,传说是高辛王当国时,龙狗杀番王有功,高辛妻以第三公主,封为南京十宝殿盘护王。盘护王与公主共生六男六女,虽为王者,仍教子女田猎耕织,让他们学习谋生之道。一天和诸子在山间打猎,遇一大群山羊,诸子各拿箭射山羊,几头山羊应弦倒地,其余的都逃跑了。一头雄山羊中箭负伤,跃到巉岩上。那时盘护王正攀登巉岩,雄山羊用犄角向他猛触去,盘护王翻身跌死在悬岩大树上,山羊也坠岩跌死。天晚了,六个儿子各背猎物回家,只有盘护王未回。后来才发现他的尸首挂在悬岩大树上。儿子们见状号啕痛哭,便斫下大树,抬了盘护王的尸身回去。一家人见了都相聚哭泣,年老的公主更甚,几乎痛不欲生。于是便把山羊皮剐下来蒙鼓,用黄泥浆将它糊起来,重重地敲打它,严惩这个肇祸者。使盘护王在九天之上、九地之下都能听见。于是就叫这鼓做“黄泥鼓”,后来便成了节日祭祀不可少之物。又如壮族某些地区的“牛头舞”,蒙古族的“保牧乐”(将一指宽的牛皮缠在牛骨头上以为天神的象征而奉祀之),满族祭祖时所祭的“北极星”,东乡人婚礼时有呼“哈利”的习俗,等等,都各有一段神话传说,以作这些风习来源的诠释。

  德昂族所传的一段神话,说明德昂妇女为什么拿项圈、腰箍等物作为装饰品,更富意趣。神话说——

  据说螃蟹是水的娘,她走到哪里,哪里就要发洪水。有一年,螃蟹发了一次大洪水,一下子把大地上的人和动物都淹没了。幸好,在螃蟹发洪水的时侯,释迦佛祖给人间放下一只大葫芦,一部分男人躲进葫芦里,一些动物也躲进葫芦里。

  洪水过后,人和动物从葫芦里走出来。走出来的人是德昂人,有葫芦才有德昂人,可是,这些德昂人都是男的,没有女的,怎么繁衍人类呢?这时,从天上飞下来一个女的。她帮助男人做活,做完就飞回天上去了。后来男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用藤子做了个项圈、腰箍、手镯把她拴起来。从此,女的再也飞不走了,便和德昂男人生活在一起。从此就有了人类。(《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

  德昂人拿项圈、腰箍等物将妇女拴了起来,使她成为爱情的俘虏,家庭的奴隶,这大约意味着母权制氏族社会结束了,代替它的是父权制氏族社会的兴起吧。

  四、征服自然神话

  以上所说的三种神话:解释自然现象神话、推原神话和风俗神话,大抵都偏于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生活现象作解释,神话进了一步,就有要征服自然、支配自然和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生活的愿望,这就产生出了一批征服自然和曲折地反映阶级斗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民族斗争的神话。后者大都演化做了民间神话,留待下节讲民间神话时再说。现在单说征服自然的神话。

  征服自然的神话在汉族神话中是常见不鲜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羿射九日”、“鲧禹治水”,等等,所表现的都是对自然的征服。少数民族神话表现的,则比较集中在射日月尤其是射日这件事上。瑶族神话有格怀射日,壮族神话有侯野射日,水族神话有旺虽射日,布依族射日神话最为丰富,有年王射日、王姜射日、伏羲射日或伏羲兄妹射日,等等。也有日月兼射的,如彝族神话说,英雄支格阿龙采得神草足罗八鸟一束,向天空撒去,天上就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但所出的太阳是六个,月亮是七个,一下子把地上的草木都晒枯了,人们热得活不下去。支格阿龙用神箭将多余的日月全部射下来,把它们压在黄石板下面,天上只留一日一月,人们才能够正常生活。水族神话伢俣开天叙写的情况也大体相同,写开辟女神伢俣,用清气创造了太阳和月亮各十个,由于造得太多,岩石泥土都融化,人们无法生存;伢俣又将多余的日月全射去,只留下一双,日明月朗,“温暖不烫”,这才使得大家都欢喜。又还有流传在贵州省西部和云南省东北地区的苗族神话叙事诗《杨亚射日月》,讲的是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大意说,天上的日月是六个铜匠和七个铁匠铸造的,他们铸造日月各有八个,运行天空,使大地焦赤,万物和人类都受到惨重的灾难。英雄杨亚愤恨极了,决心将多余的日月全部射下。那时有棵岩桑树,生在河边,还未被晒死。杨亚便砍倒岩桑,用主干作弓,削树梢作箭,扛了弓箭走到日出的地方。于是到了天边,站在大海畔的山头上,拿起弓来就向日月射去,一共射了七箭,天上的七日七月全被射落,大地顿转阴凉,万物和人类都获得苏生。只剩下一日一月,都惧怕中箭不敢出来,大地一片漆黑。杨亚叫牯牛去呼唤日月出来,牯牛声音宏亮,日月听了,更不敢出。又叫公老虎去呼唤,也不成功。最后叫雄鸡去。雄鸡夜半喔喔啼叫,日月听了欢喜,都轮流出现在天上,人们才能够正常地生活与劳作。为奖励雄鸡报晓之功,人们送给它一把木梳。雄鸡笨拙,将木梳倒转来戴在头上,便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鸡冠。雄鸡呼唤太阳这个有趣的附加情节,好些民族的射日神话中都有,如瑶族的格怀射日、壮族的侯野射日、布依族的伏羲射日等。大约在初民幼稚的想象中,把鸡鸣和日出作为因果关系看待,因而有雄鸡呼日出这个情节加在神话中吧。

  单独射月亮的神话,只见于瑶族民间所传的一个。大意说,古时天上但有日而无月,也无星辰,一到晚上便墨黑一片,不辨物体。忽然一天晚上出了个热烘烘的月亮,七棱八角,不方不圆,毒焰所射,禾稼枯焦,人畜难安。那时大石山下,住着一对青年夫妇,男名雅拉,擅长射箭;女名尼娥,最会织锦。尼娥向雅拉说:“你会射箭,把月亮射下来,救救大家吧。”雅拉便攀登屋后山顶,弯弓射月,箭到半空便落下来,没有一箭能射中的。雅拉正叹息,背后忽有大石块像门一样张开,有白胡子老人走出来唱着歌向他说,到南山捕虎,北山捕鹿,吃虎鹿的肉增强体力,再拿虎筋作弓弦,鹿角作箭,去射天上的月,可将它射得团团转。雅拉回去和尼娥商议捕虎、鹿的方法。尼娥抽取头上的发丝,结成大网,去捕虎、鹿,虎、鹿都落网中。如法作成弓箭,射天上月亮,射了百遍,月的棱角全被射去,满天散落无数金星。月在天上团团转动,便成了圆圆的轮子,但还是热不可当。雅拉想能用什么东西将它遮住就好了。回去和尼娥商量,那时,尼娥正在织锦,已将自己的身影和门前桂花树以及草地上小羊小兔的形象都织在锦上了,只有雅拉的形象还没来得及织入。听了雅拉的话,便说:“可把这幅锦射上月亮去蒙住它。”雅拉果然将大锦绑在鹿角箭上,登山射月,锦随箭飞,月亮便被蒙在锦中,发出清幽幽的白光。人们在山下望月,都爽畅地笑了起来。雅拉也望月,只见锦上的尼娥、桂花树、白兔、白羊等渐渐都在活动。月中尼娥向地上尼娥招手,站在家门前的尼娥便飘飘地飞上天空,飞进月亮里,两个尼娥合做一个尼娥。雅拉见这光景,急忙喊道:“下来吧,尼娥,你为什么不把我也织在锦上,却要单独扔下我呢?”尼娥在月亮里起初也急得蹦蹦跳跳,后来才想出一个法子,把自己头发拉得长长的,编做一个长辫子,当月亮走到山顶的时候,尼娥便低头把辫子垂下山顶,让雅拉抓住辫子,像猿猴一样一挪一撑地爬进了月亮。从此,尼娥在月亮里桂花树下织锦,雅拉在草地上看护白羊白兔。我们所见的月亮里面的黑影子,就是雅拉和尼娥夫妇俩的身影。这个神话很美,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已经经过若干文学的渲染,使它故事化了。神话中的雅拉和尼娥,有点像汉族神话中的羿和嫦娥,不过后者是悲剧性质的,前者却带着喜剧的色彩,或许前者正是受了后者的影响而传述下来的一段神话故事吧,连雅拉和羿、尼娥和嫦娥的音读也是这么近似。

  在征服自然的神话中,拉祜族神话《扎努扎别》是很有代表性而独创一格的。扎努扎别是远古时候当大地上还无人烟时忽然从地上钻出来的一个巨人。他在大地上辛勤劳作,用芟刀铲地,一天能铲一架山;吆牛犁地,一天能犁三座山。庄稼丰收了,八月十五新米节那天,他用新米供祭犁头,拌给牛吃,却偏偏不奉献给天神厄莎。厄莎大发雷霆,跑来质问扎努扎别。扎努扎别理直气壮地说:“田是我开的,地是我种的,你没有帮我半点忙,我那样要奉献给你粮食?”厄莎使法让扎努扎别的田里长满大树和石头,想叫他种不成庄稼,把他饿死。扎努扎别力气大,田里的大树,被他一棵棵连根拔掉;地里的石头,用箩筐挑了三天就挑完了。厄莎见整不着扎努扎别,便放出七个太阳,想把他晒死。扎努扎别做了一顶像大铁锅的帽子,共有七层,戴在头上,照常种庄稼。厄莎马上把太阳、月亮和星星一齐收藏起来,让大地成为漆黑一团。扎努扎别上山去找来了蜂蜡,粘在黄牛角上,砍来了松明,捆在水牛角上,点着蜂蜡和松明,照得田里亮堂堂的,照样犁田种地,有吃有穿。厄莎急了,连刮三天三夜大风,连下三天三夜暴雨,又打了个大炸雷,想把扎努扎别劈死。扎努扎别赶紧把一口大铁锅和一块大石板顶在头上,铁锅和石板打碎了,扎努扎别却一点儿也没碰伤。厄莎更发怒,又放出洪水,想淹没整个大地,冲走所有庄稼。扎努扎别连忙开沟排水,疏通河道,搬山填洼,厄莎的洪水又失去了作用。最后,厄莎使出狠毒的阴谋,做了一个角上安毒针的牛屎虫去扰乱扎努扎别的安宁。扎努扎别踩了牛屎虫,毒针戳进他的脚板,足肿起来。厄莎假意替他医脚,却用一包苍蝇蛋包在他的伤口上。伤口生蛆,脚板溃烂,毒发攻心,巨人扎努扎别就这样活活被厄莎害死了。扎努扎别死后,各种鸟兽都来吊孝,厄莎赶走各种鸟兽,却叫老鸹和老鹰去啄食他的肉,剩下的骨头厄莎还用石磨磨碎,用筛子筛成灰。风一吹,一些灰飘到河里变成了鱼,一些灰飘到空中变成了飞虫和蚂蚁,它们成群结队飞向天空,和厄莎搏斗,一批去了又去一批,使厄莎再也招架不住。这个敢于和天神作顽强斗争而不屈服的巨人扎努扎别的形象,实在是人类征服自然的高度艺术概括,他的那种百折不回的精神,很有点像陶潜《读山海经》诗里所咏叹的“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刑天的精神;虽然扎努扎别与天神所作的斗争,已经带有相当浓厚的社会属性。

  在征服自然的神话中,有些征服自然的英雄,往往也化作了自然的一部分。如黎族神话《大力神》说,大力神能够竭其神力,拱高天空,射日射月,又能取天上彩虹作扁担,取地上道路为绳索,从海畔挑来沙土造山垒岭。后来又用足踢划群山,凿通大小无数沟谷,汗水淌入其中,便成了奔腾的江河。其中最大者,便是从五指山流入南海的昌化江。大力神完成造化大业后,也就筋疲力尽,终于颓然倒下。临死时,恐怕天塌下来,便伸出巨掌,高擎中天。相传那巍然屹立的五指山,便是大力神的巨掌所化。又如壮族神话《岩刚河的来历》说,青年岩刚想扑灭黑底坝天火,多方设法刺伤看守龙珠的大蜘蛛,取得龙珠。正将龙珠衔在嘴里要出水时,不慎珠滑入腹,觉得寒流遍体,刹时化身做了巨人。岩刚惦念家乡,急忙奔回黑底坝,刚到坝东,腹胀难受,张口一吐,便有巨大泉水从口中流出,顷刻乌云密布,暴雨倾盆,坝上剩余的天火马上全都熄灭了,而岩刚的身子却变成了高山;岩刚所喷的泉水,便成了今天的岩刚河。

  在英雄征服自然本身又化为自然的一部分的神话中,布依族的《当万与蓉莲》更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神话说,古时天上没有太阳和月亮,全靠玉帝的红白元宝照明,红元宝照白昼,白元宝照黑夜。由于玉帝整天只顾寻欢作乐,不将元宝照耀大地,以致人间沉入黑暗的深渊中。天上有善心的神叫虎威神将的,为了这事恳谏玉帝,玉帝不仅不采纳他的忠谏,反将他押赴人间,镇压在龙岩山脚下。玉帝余怒未息,又用酸草根煨水来煮元宝,使元宝不再放光,以示决绝。人间有恩爱夫妻叫当万和蓉莲的,为了使大地重获光明,忍受极大痛苦,先到龙岩救出虎威神将,又从虎威神将手中得到已经失去作用的红白两个元宝。为了使此二物重放光明,夫妻俩不惜牺牲生命,遵照虎威神将的嘱咐,当万吞下红元宝,蓉莲吞下白元宝,双双焚身,一飞到天上,当万化作太阳,蓉莲化作月亮,从此人间又获光明。布依语“当万”、“蓉莲”,就是太阳、月亮的意思。这个神话所写,有玉帝、虎威神将等,显然已非原始神话之旧,而是在原始神话的基础上又堆积上了后世神话的积尘,使原始神话逐渐走向民间神话。

  五、民间传述的神话

  这一节我们要讲的就是民间神话。什么是民间神话呢?我以为民间神话就是介乎神话和传说之间的神话色彩浓厚的民间传说故事。这一类神话又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原始社会的神话流传演变而来,如前面所说的,在原始神话的基础上又堆积上了后世神话的积尘;另一种就是后世产生的新神话,一般人叫它做“传说”,或者“民间传说”,但如果不是抱有成见地看问题,它本来仍应该叫做神话。不过不是原始社会的神话,而是阶级社会的神话罢了。神话就像空气一样是自由滂沛地流通的,它不会因为某种形态的社会的终结便戛然而止。各个民族大量存在的民间神话便是最好的说明。单就我本人目前极不完全地搜集到的来看,已经不下好几十个。前面所说的白族神话《望夫云》,有些同志不以为是神话,其实更多的同志仍把它当做神话看待。它便是民间神话的一个典型。回族神话《插龙牌》的情况也是一样,它曾经引起了一场它是否属于神话的争论。(7)从广义神话的观点看,这种争论自然也是不必要的:因为它也是民间神话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民间神话的内容和格局,原是多种多样,一般说来,它们的故事性较强,有曲折动人的情节,有比较合理的结构与安排,表现的内容,属于社会生活的较属于自然现象的比重更大。有的叙写人神恋爱,如羌族的《木姐珠与斗安珠》、怒族的《女猎神》、布依族的《九羽衫》;有的叙写的是英雄历险,如鄂温克族的《不怕磨难的巴特尔桑》、哈尼族的《阿扎》;有的还带着活物论神话的痕迹,如东乡族的《蛤蟆灵丹》、蒙古族的《猎人海力布》;有的则是历史的曲折反映(其中一部分就写了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如纳西族的《人类迁徙记》、壮族的《岑逊王》、侗族的《吴勉》、羌族的《太子坟》、藏族的《藏王的求婚使者》;也有叙写英雄诛妖、为民除害的,如裕固族的《莫拉》、撒拉族的《阿腾其根·麻斯睦》、傣族的《九隆王》(可能是汉族文献记载的九隆神话的演变);也有叙写畸形儿不平凡经历的,如高山族的《人生蛋》、满族的《佛尔赫》、拉祜族的《独头娃娃》;有的叙写一种民族乐器、花卉的来历,如裕固族的《天鹅琴》、塔吉克族的《鹰笛》、朝鲜族的《金达莱》;也有的叙写一个民族聚居地的兴起,如保安族的《神马》;也有的是受了佛经神话的影响,如傣族的《金羚羊夫妇》、《五神蛋的故事》;有的则是受了汉族神话的影响,如水族的《鱼姑娘》、白族的《雕龙记》;等等。真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表现了神话丰富的幻想图景。

  要逐一介绍它们的内容大概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只能选择几个稍具代表性的作一些简略介绍。它们是哈尼族的《阿扎》、羌族的《木姐珠与斗安珠》、拉祜族的《独头娃娃》和壮族的《岑逊王》。

  哈尼族的《阿扎》大意说,荒古时代,天下无火。哈尼族居住的阿戛普卡地方,全被冰寒所笼罩。有少年名叫阿扎的,自幼失父,依母为生。长到十八岁,膀阔腰圆,才听到母亲告诉他父亲的往事。原来十八年前,父亲为了解救哈尼乡亲的苦难,曾去远地寻觅火种。火种是一粒火珠,长在魔怪的眉心,成为一盏灯,取之极难。魔怪能施法使取火者变为石人,父亲十八年未归,或者已变石人了。阿扎闻言,便欲往寻父,并为乡亲取得火种回。母亲见儿子意志坚定,便从梁上拔出一片竹刀给他,自己吞孔雀屎而死,以免儿子悬念。乡亲知道阿扎继父志去寻觅火种,都来送他。阿波提了一葫芦菁沟水来交付给阿扎说:“你父如真化为石人,在三七二十一年以内,得了这水还可复活,去眼下还差三年,好好干吧。”阿扎辞别乡亲,翻山越岭,行程不知多远,还差三天,便满三年。行到一岔路口,有小白鹿来引路。到一座石山前,见怪石林立。阿扎忖度:这或者便是恶魔所住的石门山了。便将葫芦的水试滴在一块像人的石头上,石头马上变成美女,不断向阿扎献殷勤。阿扎不理,索性将葫芦中水大片洒向石山,所有石头都化为狼、蛇、虎、豹,齐向阿扎扑来。阿扎奔避不及,突被一头猛兽吞入腹中。阿扎急拔竹刀划开兽腹,才从中逃跑出来。白鹿仍导阿扎前行,沿途见山上怪石万千,不知哪块石头是他父亲。白鹿忽蹬右腿,轰隆声响,地动山摇,前面裂开一道石槽,阿扎随白鹿进入槽中。行经多时,到一石门。白鹿用足蹬门,石门开了,里面是黑黝黝的山洞,寒气袭人。阿扎随白鹿曲折地走在山洞中,手足都被尖利的石块划破,终于到达一个大山洞的前面。白鹿忽然化为美女,向阿扎说:“魔怪就住在这山洞里。我将告诉你取火珠的法子。但是我的心还压在魔怪的枕头下面,你须趁他熟睡时把我的心取出。”阿扎奋勇上前从魔怪枕下取心给姑娘。姑娘说:“你取了魔怪眉心的火珠以后,不要忘记摘取他头顶上的金鸡毛,取到金鸡毛魔怪就丢失了魂魄,不能动弹,否则他将吃掉你。说完姑娘就化做青烟飞走了。阿扎去摘取魔怪眉心的火珠,刚到手,来不及取下头顶上金鸡毛,魔怪已醒。阿扎返身急逃,魔怪紧追阿扎。阿扎怕火珠被夺,忙把火珠吞入腹中。魔怪来擒阿扎,阿扎伸手抓他头顶上金鸡毛。魔怪推阿扎扑地,碰破了他的葫卢。葫芦水流到一块石头上,那石头恰是他父亲所化,但时限已满,不能再化为人,只化得一团烟雾,将阿扎裹在里面,飞腾到天空。魔怪施法,叫火珠在阿扎胸中燃烧,烤炙他的心。阿扎随烟雾飞回家乡,降落到一座山上。足跟刚落地,便急忙向村寨奔去,对着前来迎接他的阿波和乡亲,拔出竹刀,将自己的胸膛剖开,掏出燃烧的火珠,扔在地上,然后倒地死了。哈尼人从此才有火种,才有温暖和光明,于是便把火叫做“阿扎”。

  羌族的《木姐珠与斗安珠》大意说,天爷木比塔的第三个女儿木姐珠和牧羊少年斗安珠相恋,偕同到天宫去向天爷求婚。天爷用各种方法考验斗安珠:从凌冰槽下接天爷在上面扔的石头、柴块,一夜间砍完九沟火地,第二天早晨又将九沟火地的柴草都烧尽,然后又背九担油菜籽撒在九沟火地中,当天晚上就撒完,然后又将九担油莱籽全部收回,一颗都不少,在木姐珠的帮助下,斗安珠把这些艰难的工作都顺利完成了。天爷只得应允二人结婚。婚后,斗安珠和木姐珠要求回凡间,天爷也允许。临走的时候,送给二人三斗杉树种,叫他们种在矮坡上,又送有刺的灌木种三斗,叫种在高坡上。又叫百种禽兽在前面开路,千种禽兽在后面跟随。又嘱咐二人千万不要回头观看天城。二人欣喜非常,边唱歌边跳舞,下到凡间。由于不满天爷屡次刁难,斗安珠故意回头观看天城,这样一来,便惊散了后面跟随的千种禽兽,成了今天栖息在山林间的野物。又误把杉树种撒在高山,灌木种撒在矮坡,结果低处长满荆棘。全靠夫妻勤劳,砍下杉木造房屋,披荆斩棘开荒地,仍然种出了足供生活需要的粮食,如今的羌族子孙都受他们的恩赐。

  拉祜族的《独头娃娃》大意是,古时拉祜族山寨有寡妇,因喝了大象脚所踩而成的水塘里的水,生出一个没有手脚和身躯、只有头的娃娃。寨中人都议论纷纷。寡妇忧惧,离去亲友,迁居山寨附近的窝棚中,单独将孩子抚养大。孩子渐渐长大成人,寡妇的头发也渐渐白了。一天,独头娃对母亲说:“我能替你砍地,犁地,种庄稼。”母亲苦笑说:“你没手没脚,怎么能干这些活?”独头娃说:“你试拿背包把我背到田间,你回家去自做饭,饭熟了来接我。”母亲不得已只好试照孩子的话去做。太阳落山,母亲去接孩子时,见一大片荒地都已经砍出来,不禁惊呼天神厄莎。从此以后,犁地、耙地、撒种直到庄稼收割,所有田间劳作,都由独头娃一人担任,母亲只是料理家务,两人的生计由此便一天天宽裕起来。有一年,天上帕雅依和地上帕雅纳突然发生了战争。帕雅纳是主管人间的大神,帕雅依是仅位次于厄莎的天上大神。战争之猛烈,以至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帕雅纳眼见难以取胜,便召集全体拉祜人说:“若有人能帮助我战胜天上的帕雅依,我将听凭他选择我七个女儿中的一个为妻。”独头娃知道了,恳求母亲去向帕雅纳说,愿率领大众去和帕雅依作战。母亲苦劝这个没手没足的孩子不要去。孩子还没去成,他的话已经传到了帕雅纳的耳朵里。帕雅纳立刻派管家把独头娃接到他家里,并向全体拉祜人宣布:“今天是好日子,我们全体人民都跟着独头人前去和帕雅依打仗!”便把独头人放在马鞍上,率领人马浩浩荡荡出发了。母亲听说儿子去打仗,心里忧急,把一双眼睛都急瞎了。队伍正在前进的途中,帕雅依变做一只鹰,抽空子把帕雅纳最小的女儿攫了去。帕雅纳知道了这事,赶紧回兵救他的女儿。因想独头人这时也许有用,便把他从马鞍上放出来。只见一道光亮,冲天而去,刹时间天昏地暗,乌云翻滚,原来是独头人和帕雅依打了起来。帕雅依支持不住,天空渐渐明朗,太阳从地平线又跳了出来,独头人终于打败了帕雅依,救出了帕雅纳的小女儿。帕雅纳高高兴兴地去迎接独头人,只见小女儿怀里抱着独头,向阿爸讲述他的英雄事迹。回到家里,帕雅纳向女儿们说:“我曾许愿,有能战胜帕雅依的,听他挑选你们当中一个做妻子,你们谁愿跟他一起去?”前六个女儿都不愿去,说跟着独头人没法过日子,只有小女儿娜拉愿意跟独头人去。娜拉就和独头人成了亲,抱着独头回家去。母亲高兴地摸着独头儿子,可是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忍不住心酸落泪。独头人反用好言安慰母亲,说给她带了个好媳妇回来,家里的生活不用愁了。这样,他们就生活在一起了。一天娜拉去赶街子,独头人为了考验妻子对他是否真心,就在她走后不久,从头中转出一个俊美的小伙子来,赶到她的前面去,拿言语调戏她,娜拉对小伙子断然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已经嫁给别人了。”独头人想他的妻是忠实他的,就满意地悄悄先回家,仍旧钻进自己的头壳去。第二个街子天,他的妻赶街,他又照样用先前的法子去试验了一回,得到的结果还是一样。第三个街子天他又去试验,他的妻发怒了,不客气地骂了他一顿,他吐了吐舌头跑回家里。但是这回他却没法再钻回头壳了,因为头壳已经被他瞎眼的母亲扫地时扫进火塘里烧掉了,他就只好坐在家里等候他的妻回来。娜拉赶街回家,看见几次纠缠她的漂亮小伙子坐在她家,大为惊讶。小伙子只好老老实实告诉她,他就是独头人,因为妈妈把头壳扫进火塘里,他没法再回去了,他的妻听了分外高兴,小两口的日子过得更美满了。娜拉的六个姐姐闻知此事,都厚着脸皮跑来说愿意嫁给独头人。独头人对她们说:“过去我不喜欢你们,现在更不喜欢,因为你们都缺少七妹独有的一颗忠实的心。请你们都回去吧。”六姐妹满脸羞愧,只好悻悻地溜走了。从此小两口更加互相敬爱,日子过得像灿烂的朝霞。这个神话,原载谷德明编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约四千字,节缩下来,也还有这么长,由此可见民间神话故事化的倾向,它和某些民间传说互相接近,有时是不大容易分得清的。

  最后说说壮族神话《岑逊王》。《岑逊王》的大意是:古时候江岩村有个壮汉,名叫岑逊,他生得与众不同,眼睛是绿色的,舌头能舔到自己的鼻尖,两手垂过膝头,体貌魁伟,智勇双全。那时洪水泛滥,人民都迁居到山林去,又遭到毒蛇猛兽的危害。岑逊为了使人民安居,便背了一袋芝麻作为粮食,每天只吃蚌壳所能装的一点点,走遍高山深谷,平原泽地,教导人民剿灭毒蛇猛兽的方法。回来又自造扁担、锄头,锄头万人莫举,扁担直插云霄。用它们来凿山开河,锄开大河一道,泥土堆在两旁,成为崇山峻岭。大河既通,洪水平息,毒蛇猛兽也被群众捕杀绝灭,从此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大家感谢岑逊的功劳,便推举他做了首领。忽然皇帝派兵攻入壮族地区,各处遍设州官,横征暴敛,使人民无法生存。岑逊眼见州官为害,甚于洪水猛兽,便聚众起义,杀却州官,踏平衙门。皇帝震怒,派兵攻伐。岑逊率众临河,扁担横扫千军,鲜血染红河水,后来便叫这条河做“红水河”。皇帝见全军尽覆,更增兵来攻,将岑逊重重围困。岑逊一声大吼,扁担一挥,山崩地塌;铁足猛蹬,立成湖沼。他和皇帝的军队奋战十二年,皇帝的军队几乎死光了。皇帝无奈,遣人向玉皇求救,玉皇派天将十六员前去助战,也死了一半,其余狼狈逃回。玉皇只得向西王母借了把宝剑,亲率天兵,去战岑逊。战斗十天十夜,胜负未分。玉皇忽施狡计,将身一耸,隐伏在天空中。岑逊以为他逃跑了,一时疏虞,没有提防,被玉皇挥剑下来,斩断首级,便为人民牺牲了生命。皇帝的兵队于是卷土重来,人民从此又坠入了苦难的深渊。后来人民思念他的功劳,年年用香火奉祀他,称他做“岑逊王”。神话所叙写的岑逊王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从征服自然到和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为人民牺牲生命,反映了人们对改变自然环境和不合理社会生活的意愿。神话里既然出现了州官、皇帝,可知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开头部分却又有洪水猛兽,则仍然描绘了原始社会的图景。这个神话自然是产生于阶级社会的,但它所叙写的主人公从原始社会一直进入阶级社会。岑逊所作的斗争,是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和与自然斗争三者兼而有之的,他本人也通行无阻地跨越两种不同的社会: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神话英雄尚且不受原始社会的局限,难道神话反而一定非局限于原始社会不成?即此一端,便可见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各个历史时期都能产生新神话,不但有学理的根据,而且为神话本身的事实所雄辩地证明。(8)

  六、融入史诗和叙事诗中的神话

  末了讲一讲史诗和民间叙事诗的问题。史诗和民间叙事诗与神话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我们都知道,史诗和民间叙事诗都包含程度不等的神话因素,创世史诗写的便全是神话,英雄史诗也是神话和历史传说的杂糅,民间叙事诗里,有的神话因素略少一点,大多数却仍然富于神话幻想的成分。从形式上看,史诗和民间叙事诗固然可以说是文学的某种体裁、样式,若是从内容看,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可以包括在神话这个范畴里;它们是用诗歌的语言来表达、叙写的神话,可以称之为“诗体神话”。

  汉族的史诗和民间叙事诗都不很发达。民间叙事诗的情况略好一点。从《诗经》的《谷风》和《氓》,到汉代乐府的《孤儿行》、《病妇行》、《十五从军征》、《上山采靡芜》、《陌上桑》等,已经初具叙事诗的规模。东汉末年建安时期,产生了第一篇光辉夺目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以后又有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算是古代叙事诗的双璧。到了唐代,才有《董永变文》、《燕子赋》等出现。这些叙事诗神话因素都不多,只在《孔雀东南飞》的末尾焦仲卿夫妇化鸳鸯一段,才约略有一点神话因素。《董永变文》里神话因素比较多些。《燕子赋》像是一篇童话或是寓言,它的渊源或者便是远古时期的活物论神话。总之,汉族民间叙事诗既不发达,神话意味也不很丰富。史诗的情况则更可怜。不少同志认为汉族根本没有史诗,但我不这样看。我以为《诗经·商颂》的《玄鸟》和《长发》,《大雅》的《生民》,也略具有了一点点英雄史诗的雏形,不过没有发展起来罢了。《玄鸟》和《长发》可以说是一篇诗的上下篇,叙写的是殷民族的始祖契(《长发》称为“玄王”)和奠定殷民族基础从而又建立了一个新兴王朝的成汤一生主要的业迹,《生民》则写周民族的始祖后稷不平凡的诞生经历以及他在农业上所作的贡献;这些都具有了英雄史诗应当具有的具体而微的格局。两篇诗都有一些神话因素,都可以当做神话看待。单独的创世史诗汉族古代确实还没有,但是如《苗族古歌》那样将创世史诗、英雄史诗联系在一起的诗歌,还是有可比附的,例如屈原的《天问》,就是这样的诗歌。《天问》是以问语的口气写成的一篇神话色彩非常浓郁的诗,大类《苗族古歌》那样的格局。它也是先从天地开辟叙写起,从带着理性认识的追根溯源的一些问语中,仍隐隐可见有一个造物主式的人物在对宇宙万物作安排;然后是对鲧、禹、康回(共工)、羿、启、女娲、舜、该(王亥)、成汤、稷(后稷)、师望(姜太公)等神话人物英雄事迹的探询。虽然不免显得有点杂乱,忽后忽前,语无伦次,但正表现出了屈原的忧愤,看见楚国庙堂上的壁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王逸注《楚辞》语)的真实情景。加上后来的简策错乱,就更显得有些颠三倒四了。但总的体局,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是史诗式的。屈原的好些作品,如《九歌》、《招魂》等,从形式到内容,多取自民间;这一篇《天问》,也可以设想是取材于当时民间还流传的古代史诗。当时民间流传的古代史诗固然佚亡了,但是幸而屈原这篇模拟古代史诗格局的《天问》还存在,使我们大略还可以想见其中的若干情景。所以认为汉族古代无史诗这样的说法,似乎还有商榷的余地。(9)

  既然已经提到了《苗族古歌》,那就先谈谈。《苗族古歌》分为四个部分:一、《开天辟地歌》,主要内容叙述天地日月、山川河流如何形成。首先用问答的形式,层层追问、回答,说出天地是巨鸟乐啼和科啼所生,而乐啼和科啼,又是云雾所生……这种问答体史诗的表现手法,其他民族史诗中也有(如布依族),可知有问有答,史诗中原有此一体。屈原《天问》,或者就是模仿古代问答体的史诗,而去其答词,只留问句,以示悲愤,不过是这种形式的史诗的变体罢了。二、《枫木歌》,主要内容叙述物种来源和动物起源。三、《洪水滔天歌》,主要内容叙述姜央与雷公的斗争和人类兴衰繁衍的过程。这一部分大约就属于英雄史诗的范围了。四、《跋山涉水歌》,主要内容叙述黔东南苗族由祖国东部迁来的经过。这一部分应当便是具有“史影”性质的传说。全部《苗族古歌》,就是由这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开天辟地歌》又包括“开天辟地”、“运金运银”、“打柱撑天”、“铸日造月”四首歌;《枫木歌》包括“枫香树种”、“犁东耙西”、“栽枫香树”、“砍枫香树”、“妹榜妹留”、“十二个蛋”六首歌;《洪水滔天歌》包括“洪水滔天”、“兄妹结婚”两首歌,加上《跋山涉水歌》,共十三首,约八千行,都是五言体,全都能吟唱上口。

  布依族史诗解释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的有《开天辟地》、《十二个太阳》、《洪水朝天》、《兄妹成婚》、《万物起源》等。在《开天辟地》里唱道:“从前的时候,天连着大地,从前的时候,大地顶着天。哪个最聪明,把天地劈成两半?哪个最能干,把天地撑开?翁嘎最聪明,他用大斧头,把天地劈成两半;翁嘎最能干,他用大楠竹,把天地撑开。”史诗接着叙写翁嘎把自己的双眼挖出来钉在天上,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将牙齿拔出来将天钉牢,变成了星星;他的四肢变成了撑天柱;头发变森林,虱子变珍禽异兽,等等。和汉族神话叙写的“盘古垂死化身”(《五运历年记》)的情景相差不多。

  其他如彝族的《梅葛》、《阿细的先基》,瑶族的《密洛陀》,纳西族的《创世纪》,白族的《开天辟地》,拉祜族的《牡帕密帕》等,都是创世史诗的很好范例。由于篇幅关系,不能详细多讲。

  少数民族英雄史诗较著名的有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维吾尔族的《乌古斯传》、布依族的《安王与祖王》,等等。现在只把英雄史诗中最著名、篇幅也最长的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的故事,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格萨尔王本是上界白梵天王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儿子。那时候下界妖魔横行,残害百姓,以慈悲为本的观音菩萨便和天王商议,打算派天神下凡,去降服妖魔。天王的小儿子毅然向两个哥哥表示,他愿意担负这项重任。天王知道后,便命他下凡,降生为一个小部落酋长弃妇的儿子,就是后来的格萨尔王。格萨尔王还在母腹中时,便被叔父所谗,将他们母子驱逐在山野。他从幼儿到少年,几乎没有一天不在贫穷艰困之中,常常挖地鼠、猎野兽作为食物。十五岁和珠毛结婚,婚后借神力称格萨尔王,作了黑头人的君长。称王的第二年,便开始南征北讨,最初是降伏妖魔,继而降伏十八大宗、七中宗、四小宗诸部落。中间又经过到地狱去救妻子和母亲。所经历的战争,或是大军对阵,互相冲杀;或是独出奇谋,制胜敌人。又常常像孙悟空那样变化无穷。等到所有的敌人都被他摧毁了,人民的祸殃全都除去,他才从容地安置好天堂、地狱、人间三界,返归天国。全部史诗气势宏伟,色彩绚丽,是从十一世纪以来在藏族民间陆续创作而成的。藏文本多达数十部,约百万多行。除藏族地区外,蒙古族、土族等地区也广为流传,甚至据说流传到了俄罗斯的一些地区。它是目前所知道的世界第一长诗。

  民间叙事诗在少数民族中更是发达,好些少数民族都有。叙事诗而又具有神话意味的,举其著者,有彝族的《虎皮骑士》,彝族支系撒尼人的《阿诗玛》,傣族的《召树屯》、《相勐》、《千瓣莲花》,蒙古族的《两匹骏马》,纳西族的《赶马人之歌》,等等。现在只将彝族支系撒尼人的《阿诗玛》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阿着底山上住着穷人格路日明家,山上住着财主热布巴拉家。阿诗玛和阿黑两兄妹,是格路日明家的孩子。阿诗玛聪明美丽,人人喜爱。她自小热爱劳动,六七岁时就坐在门槛上替阿妈捻麻线,八九岁时就背着网兜、拿着铲刀上山去为阿妈挖苦菜。十二岁就“走路和水桶作伴,站着和锅庄石作伴”,不论割草、放羊,样样都能。她赶的羊群像秋天的白云,她戴着自己绣的花头巾和美丽的花围腰,使看她的人都看花了眼。到了住进公房的年龄,她能歌善舞,她弹的口弦会说话。她成了小伙子们离不开的伙伴,又是小女伴们离不开的姊妹。她在众人心中像一朵红艳艳的山茶,像一枝清香的石竹。

  她的德行和美名传到大财主热布巴拉的耳朵里。他一心想凭着他家的财势来讨阿诗玛做媳妇,但不管媒人怎样会说,却遭到阿诗玛的严词拒绝,因为她决不愿意嫁给那个像猴儿一样的财主儿子。财主见威逼利诱都不行,就下了毒手,派了一批狗腿子去把她抢来,关进土牢里,日夜逼她允婚。

  哥哥阿黑正在山上放牧,听见这消息立刻背起弓箭,骑上快马,赶去救阿诗玛。热布巴拉知道阿黑武艺高强,就用种种手段对付他。经过多次较量,阿黑终于用神箭一箭射中财主的祖先灵牌。财主被阿黑的神力慑服住了,不得不把阿诗玛从土牢里释放出来。但是他还不甘心,又去串通岩神,乘阿黑、阿诗玛渡河回家时,发下洪水,冲走阿诗玛。阿诗玛垂死时,被应山歌仙女挟上山顶,变成了回声。从此以后,当亲族邻里怀念她呼唤她的名字时,就会山鸣谷应,远远传来她的回声。

  《阿诗玛》这篇叙事诗,据说是根据二十个不同的本子,综合整理而成,所以比较完善,也比较能够表达全诗的主题思想。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李缵绪编的《阿诗玛原始资料集》,除收进了整理此诗所据的二十种不同本子的材料外,还收入了其他二十一种有关的材料,共四十一种,这对我们全面研究、认识这个神话传说故事,是很有用处的。

  ————————————————————

  (1)见谷德明编《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

  (2)见毛星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册。

  (3)见毛星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册。

  (4)见贾芝、孙剑冰编《中国民间故事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5)见苏胜兴编《瑶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6)《火把节试辩》一文,刊《民间文学论坛》1984年第1期。

  (7)1986年第1期《民间文艺季刊》马进祥同志《民间故事与民俗——谈回族民间故事整理中的问题》一文,对这篇作品从宗教角度提出它是“不符民俗”的意见,这种意见是值得尊重的。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还可以作更深入细致的讨论。

  (8)和《岑逊王》情况类似,还有阿昌族神话《遮帕麻与遮米麻》,也是由开天辟地大神,降生到世间,生下九种民族,建立国家,然后又有遮帕麻带兵补天,射落假日,制伏反王等情节,神话人物也是横跨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我们在上章第四节中已略有论述。

  (9)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湖北分会编印了由胡崇峻等同志搜集的汉族长篇创世史诗《神农架〈黑暗传〉》多种版本汇编本,使人大开眼界,推翻了汉族无史诗的定论。从所搜集到的各种《黑暗传》的原始资料看,已可见到它内容的宏伟奇崛,设想非凡。搜集整理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但已引起文化学术界的重视,报刊对它也作了若干介绍。预料当有较完善的整理本《黑暗传》问世。由此推想汉族古代有史诗存在亦非绝不可能。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