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警醒世人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也曾壮志怀满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他就是岳飞,一位一心精忠报国,让敌军闻风丧胆以至感慨“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英雄。然而,正当他要乘胜追击,准备“收十旧山河”时,十二道金牌连发,他被迫班师回朝,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下狱斩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的一个农家里,一个男孩降生了。这孩子的哭声惊醒了一只停在他家茅屋上的大鸟,大鸟张开双翼,在天空中鸣叫起来。孩子的父亲看到此景,便给儿子取名飞,以此希望儿子将来能够鹏程万里。岳飞后来果然不负父望,尽忠报国,震撼朝野。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社会动荡不安。靖康二年(1127)年初,正当宋钦宗对是战是和举棋不定时,金军攻陷开封,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创建南宋,称宋高宗。
“国耻”的消息传来,群情激愤。这时,拥有一身好武艺的岳飞意识到国家到了生死存亡之际,立即投入抗金保国的战斗中。儿子奔赴疆场,母亲给了他一份特别的叮嘱,她亲手在岳飞的后背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也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年轻的岳飞投军后,在战场上杀敌奋勇,屡获战功。
爱国心切的岳飞还多次上书南宋新帝宋高宗,要求收复失地,可惜被高宗拒绝,最后反被革职。岳飞并没有因此放弃抗金保国的初衷,他改投河北都统张所旗下,并在太行山一带组建岳家军继续抵抗金兵。建炎三年(1129),金将兀术领兵南侵,高宗流亡海上。岳飞见形势危急,率岳家军坚抵金兵,在牛头山设下埋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迫使金兵北返,这一战也使得岳飞声名大噪,高宗特赐了一面写有“精忠岳飞”大字的锦旗以示嘉奖。绍兴六年(1136),岳飞决定再次北伐,但由于缺乏粮草和援兵被迫撤退。绍兴九年(1139),高宗与金议和,令岳飞感到气愤难当。第二年,金兀术撕毁合约,再次大举南侵。
岳飞奉命抵挡,在郾城大破金兵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金兵大败,四散而逃,损失惨重,以至金主哀叹道:“我自起兵以来,从未遭受今日之败。”郾城之战后,岳飞又在朱仙镇追击金兵,这时的金兵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看到岳家军的大旗之后就惊慌而逃。
这两仗下来,金主完颜宗弼不禁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朱仙镇大捷之后,岳飞本想一鼓作气越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金兵的老巢。然而宋高宗这时却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回朝。由于岳家军深得老百姓的爱戴,他们这一走,金兵势必会卷土重来,老百姓必要遭殃,因此百姓们万般挽留。但君命难为,岳飞不得不走,临走前他嗟叹道:“臣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在战场形势大好的情况下,皇帝为什么急于召岳飞班师回朝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回到京都不久,岳飞就被当朝宰相秦桧算计陷害了。
秦桧先是找人诬陷岳飞手下的大将张宪谋反,然后又诬陷岳飞的儿子岳云给张宪写过谋反信,是同谋。借此秦桧说岳飞谋反,欲将他置于死地。最先审理此案的是一个叫何铸的人,此人原是秦桧的亲信,在对岳飞严刑拷打的过程中,何铸看到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被深深震撼了,随后良心发现,转而为岳飞鸣冤辩证。秦桧一看何铸背叛了自己,就将他解了职,把案子交给心狠手辣的万俟审讯。但岳飞任凭任何人使用何种残酷的手段,都不招认自己有谋反的意图。
岳飞下狱后,朝廷内外许多人为岳飞鸣冤呼救,抗金名将韩世忠听到岳飞被秦桧诬陷下狱后,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慨,怒气冲冲地跑去质问秦桧原因。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听了,愤怒斥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秦桧冷笑一声,置之不理。“莫须有”通常的理解是“大概有”或者“或有或无”的意思。一些学者根据宋代当时的语言用法去比对“莫须”的含义,得出的结论是:“莫须”的含义是“难道不”,“莫须有”的真正含义是“难道没有”。而把这种解释还原到对话中,也更合情合理——秦桧反诘一句“这事难道没有吗”?这更像是一种回应韩世忠责问的态度。总之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在绍兴十二年(1142)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岳飞在杭州风波亭遭到杀害,时年仅39岁。可怜岳飞对朝廷忠心不二,结果被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如果岳将军早知竟是这样的结局,他会不会后悔当时没有直接起兵造反,自立为王以解救天下苍生,平定天下之乱呢?谁是幕后刽子手
通常大家都认为岳飞是秦桧害死的,对他恨之入骨。
但我们还是有些疑惑,秦桧即使位及宰相,怎么敢如此大胆地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一个威震敌营、享誉百姓、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英雄呢?一般我们以为,秦桧之所以要杀岳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岳飞功劳太大,民望太高,与秦桧不是一个派别。
但纵观整个岳飞被杀的过程,我们就会发现还有两个人也应该对岳飞的死负责,有一个人恐怕还要负主要责任。
首先一个是金国完颜宗弼。正当岳飞抗金斗争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派人向金求和,完颜宗弼说了一句要岳飞命的话——必杀飞,始可和。这个议和的条件不难理解,南宋的很多将领都是贪生怕死,缺勇少谋之辈,根本不足为虑,但岳飞却不仅作战勇敢,还谋智过人,他率领的岳家军更是彪悍锐利。郾城一战、朱仙镇一役使完颜宗弼将亡兵散,以至他无奈地感慨“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而如果完颜宗弼还想消灭南宋,统领全国的话,就必须先要把岳飞这个最大的障碍除掉。因而当他看到宋高宗主动派人来求和时,心想借宋高宗的手直接把岳飞杀了,省事又省力。那高宗会答应完颜宗弼提出的条件,杀死为他守卫江山的军事重臣岳飞吗?这里该为岳飞的死负责的第二个人就是宋高宗赵构,他是宋徽宗第九子,史书称其懦弱,一点儿都不过分。建炎三年(1129)冬,完颜宗弼发兵南侵,赵构不说设防布阵,准备应对,而是金军那边刚刚发兵,他这边撒腿就跑了,并且还夸张地跑到了海上去,以至于入侵的完颜宗弼不禁感慨道:“南朝无人尔。”这还不算,在逃跑的过程中,赵构竟还吓出一个不能生育之症,这可是关系到皇位继承人的大问题。更悲剧的是,他仅有的一个皇子后来还死掉了,以致赵构后继无人。可就在这时候,岳飞为保社稷安稳,接连上奏请求皇帝早日确定继承人。赵构怒了,他认为岳飞的这种举动明显就是干涉立嗣。因而有学者就研究说,岳飞的上书严重犯了赵构的忌讳。赵构虽没惩处他,但心里对岳飞肯定是有几分记恨的。另外岳飞又上奏说要挥师北上,收复失地,迎回赵构被俘的父亲宋徽宗和皇兄宋钦宗。岳飞的本意只是想一雪国耻,但赵构可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岳飞这一定是有所企图,他没有继承人,如果把他父兄接回该怎么安置,难道岳飞这是想扶助他的皇兄重登帝位吗?赵构越发觉得皇位的稳固受到威胁,认为岳飞图谋不轨。再加上向金求和时,金国开出了必先杀岳飞的条件,赵构为了能早日结束这种东躲西藏、提心吊胆的日子,也想除掉岳飞对自己的威胁。但这事作为皇帝,他又不能明着做。赵构的想法被善于猜度人心的秦桧看了出来,于是在他的默许下,秦桧出手了。
可能有人会说,有何理由能证明秦桧是得到了高宗的默许呢?众所周知,岳飞在抗金战争中,屡立战功,官威民望都越来越高,又有军权在手,确实是对秦桧构成了很大威胁,秦桧也想除掉他。但秦桧虽是一个谄媚爱权之人,也不会不知道对付岳飞这样的人物绝对不是轻易可以陷害得了的,如果查无实据不能成案,贸然处死岳飞,恐怕只会引火上身。所以即使他权倾朝野,杀岳飞也未免太肆无忌惮了。但最终,秦桧还是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岳飞。其实考虑一下当时的环境我们就不难发现,秦桧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因为他猜透了皇帝的心思,得到了皇帝的默许,也就是说赵构是支持杀岳飞的。正是因为有了皇帝的撑腰,秦桧才敢不顾及天下人的想法,随意处死了有赫赫战功的岳飞。因而在秦桧、高宗、金主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岳飞的冤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鹏转世降英雄,精忠报国撼敌军,功高震主莫须有,可叹将军志未酬。国家危亡之际的岳飞只想一心报国,让人悲哀的是他遇到的主子不是一个英明之人,同僚也非善人,敌军更想杀他而后快,《满江红》的壮怀虽在胸中激荡,但“莫须有”的罪名却葬送了一代忠魂,只留下百姓的愤怒和后人的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