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60年,忽必烈继位为蒙古大汗。
公元1263年,忽必烈沿宋金旧制,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务。
公元1270年,至元七年,忽必烈在中央正式成立司农司,专掌农桑水利。
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
公元1279年,忽必烈统一中国。
公元1294年,忽必烈去世。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1294年)是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之孙,监国孛儿只斤·拖雷第四子,孛儿只斤·蒙哥之弟。1260年自称蒙古帝国可汗,汗号“薛禅可汗”,但未获普遍承认。1271年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位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元世祖忽必烈是少数民族皇帝中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从1251年起,忽必烈即受命统领漠南汉地军民事。1260年继位为蒙古大汗,1271年建立元朝,1279年统一中国,直到1294年去世,统治中国北方及全中国近半个世纪。
1242年,忽必烈将海云大师召至漠北王府,海云大师和子聪和尚一起拜见了忽必烈。忽必烈向海云询问佛法大要,海云认为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尊贤使能,才是佛法之要。忽必烈发现子聪和尚也是难得的人才,希望他协助自己干一番事业。海云答应了忽必烈的要求,子聪被任命为王府掌书记。
北方著名的知识分子赵壁、王鄂等相继来到忽必烈身边,向他宣传孔孟之道。在子聪和赵壁等人的影响下,忽必烈了解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儒家的平生志向。要想平治天下,就离不开有真才实学的大儒;忽必烈选择了10名蒙古子弟跟随赵壁学习儒家经典,并亲自检查他们的功课。
元宪宗二年(1252年)七月,蒙哥汗效法成吉思汗“假道南宋、包抄开封灭金”的战略,决定远征大理,对南宋实行战略包围。他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忽必烈。忽必烈派人到凉州召请八思巴到六盘山军营会见,他要求八思巴以吐蕃代表的身份到吐蕃地区摊派兵差,征集财物。八思巴强调吐蕃地区百姓生活贫困,拒绝执行。
1252年,忽必烈奉蒙哥命令率兵征服云南,忽必烈率领的中路大军,来到金沙江边,不畏江水汹涌湍急,乘革囊渡过金沙江,“革囊”就是羊皮筏子,好像今天的橡皮船一样,用它来载人运物、穿越急流险滩。元世祖忽必烈就是乘坐“革囊”渡过金沙江进入云南的。
察必王妃亲自出面斡旋,察必王妃选择了24个能诚心信佛、遵守教规的人接受了喜金刚法戒,皈依了佛门,并说服忽必烈接受了八思巴为其夫妇举行的密宗喜金刚灌顶仪式,尊八思巴为上师,八思巴也同意协助忽必烈通过吐蕃地区。他一边派人作向导,一边写信给吐蕃各地的领主大德,希望他们为忽必烈南征大理作贡献。
元宪宗三年(1253年)九月,
十余万大军一齐向大理城逼近。专权的高样、高和兄弟挟持段王爷弃城逃走,百姓献出城门,蒙军进入大理城。忽必烈命诸王守卫大理,亲自率军出龙尾关(下关),进抵赵睑。命诸将追击高样,将其擒斩于姚州。兀良合台父子率军追击段兴智,段兴智投降,大理全境平定。
灭了大理国后,忽必烈采纳刘秉忠建议,改变了过去屠城的做法,而改为安抚,使“诸方人民遂定安”。元世祖忽必烈灭大理后,又统一了云南诸部。随后,又在云南建立了行省,并以云南作为根据地,以高屋建瓴之势,一举灭了南宋政权,完成了统一祖国的大业。
有感于忽必烈的贡献,很多拍马屁大臣纷纷建议忽必烈建造一座新城。忽必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命令子聪师徒负责勘察地形,参照各国都城的样子,修建一座新城。子聪和尚与谢冲温认为桓州之东、滦水北岸的龙岗是一块风水宝地,宜于建城。忽必烈就任命谢冲温为工部提领,具体负责修城工作。
蒙哥即位后继续执行成吉思汗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虽然他本人信奉萨满教,但对佛教、道教、景教等也没有任何偏见。蒙哥封出生于克什米尔的僧人那摩为国师,掌天下释教。当时道教全真派弟子凭借成吉思汗的支持,在燕京、河北及晋北地区势力迅速膨胀,欺压佛教徒,甚至将400余所佛寺改为道观。
当时,一些所谓“道教学者”又编造了一本《老子化胡经》,说当年老子骑青牛西游,最后到了古天竺,投胎于佛祖妈妈腹中,成为释迦牟尼的化身,实际上是想借此在佛道两派之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他们不仅在民间广泛散布,甚至“上播朝廷”,“遍散朝廷近臣”。这种做法自然会引起佛门弟子的不满。
宪宗四年(1254年),蒙哥令阿里不哥主持了一场宗教辩论会;据《鲁不鲁乞东游记》记载,当时蒙哥派了3个书记官,宣布了辩论的规则,佛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徒联合在一起对道士们进行批驳,鲁不鲁乞则乘机大力宣扬他有关“上帝”的理论,全真派道士只是迫于当时的压力,以沉默表示自己的不服与反抗。
元宪宗七年(1257年)秋天,蒙哥南下,那摩国师与蒙哥一起来到六盘山,为蒙哥出师祈祷。再次提到了道教首领李志常和张真人等欺辱佛教的情况,并说他们还在到处散布《老子化胡经》,根本就没有执行蒙哥大汗的旨意。蒙哥十分气愤,当即决定,由那摩国师通知天下佛教首领,由燕京行省通知李志常及天下道士。
1258年年初,由忽必烈主持,在开平府的大安阁举行佛道大辩论。佛教方面以那摩国师为首;道教方面参加的有全真派掌门人张真人(当时李志常己经去世)、王先生、道录樊志应、通判魏志阳、讲师周志立等200余人。忽必烈手下谋士姚枢、窦默、廉希宪、王盘等200余人被聘为主考官。
忽必烈主持的佛道辩论会规定双方各有17人参加辩论,如果道教胜利,17名佛教徒要蓄发为道;相反,如果佛教胜利,17名道士则要剃发为僧。辩论的中心问题是《老子化胡经》的真伪。结果道家失败,如约行罚,裁判脱欢将17名道士削发为僧,焚毁道教经书45部。天下佛寺为道教所占237区,归佛教所有。
元宪宗八年(1258年)秋,忽必烈的使者赶赴前线,向蒙哥大汗汇报了佛道大辩论的情况。蒙哥大汗对此并不感兴趣,他命忽必烈代塔察儿总领东路军,按原计划继续进攻鄂州。1259年五月,忽必烈根据宋子贞等人的建议,决定以“伐罪、救民、不嗜杀”
七字方针作为东路军南征的旗帜。
1259年八月,忽必烈率军渡过淮河,不久传来蒙哥去世的消息,有人建议忽必烈回师和林夺取汗位,忽必烈认为不能草率收兵,仍率主力攻克了大胜关,其汉军主将张柔父子等攻克了淮南险要的虎头关,蒙古名将霸都鲁与淮南宋军主力决战于挂车岭,宋军大败南逃。忽必烈的军队与九江隔岸相望,准备强行渡江。
丁大全主张迁都以避蒙军之锋。而贾妃族兄贾似道,却大搞政治投机,想发战争财,公开反对迁都,坚持抗战,从而捞取了一笔政治和经济资本。宋理宗任命贾似道为丞相兼枢密使,率10万禁军支援鄂州,扼守长江要冲。南宋将领吕文德则率军从重庆顺流而下,进援鄂州,乘夜突围入城。
和林的阿里不哥进一步加紧了夺权活动:他一面派出数路使者,通知诸王大臣会商和林,并举行忽里台选汗大会;一面派亲信脱里赤等到燕京一带拉壮丁,征军粮,企图将忽必烈的领地控制在自己手里。郝经等再次建议忽必烈及时班师,说: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凡事应该以祖宗为念,以社稷为念,以天下苍生为念。
郝经为蒙军制定了周密的撤军计划。忽必烈采纳了郝经的建议,准备撤军北归。但为了迷惑敌人,便采用《孙子兵法》中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就声称要发兵直趋南宋首部。贾似道害怕得要尿裤子,立即派使者宋京求和。宋答应将长江以北划归蒙古,向蒙古称臣,每年纳贡20万两匹银绢。
忽必烈立即把东路军兵权交给霸都鲁、兀良合台,令其率军撤回江北,自己则轻装简从,带着刘秉忠、姚枢、郝经、廉希宪、阿合马、董文忠兄弟日夜兼程,奔回北方。在北归途中,他进一步了解到阿里不哥企图夺权的迹象,立即遣急使到鄂州,命令霸都鲁、兀良合台立即撤围北归。
在忽必烈返回营地途中,曾接到阿里不哥提议的和林的选汗大会通知,但他没有参加,而是立即解散了阿里不哥的亲信脱里赤所召集的军队,然后从容返回开平,支持忽必烈的耶律铸和木哥亲王由于受到阿里不哥的打压,很快逃离和林,来到开平,投奔忽必烈,帮助忽必烈竞选大汗。
1259年年底,忽必烈许宋议和,自己轻车简从北返,驻燕京近郊。1260年3月,他返回开平,召集塔察儿等宗王大将,即在开平举行选汗大会。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三月一日,诸王贵族共召开24天的会议,一致选举忽必烈为蒙古汗国大汗,并举行了隆重的即位仪式。
元朝的政治制度在元世祖忽必烈时基本上确定下来,忽必烈根据汉族谋臣的建议,采用了唐宋以来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升级改造。元朝的中央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等。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由太子任中书令,下设右左丞相、平章政事等,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公元1263年,忽必烈沿宋金旧制,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务。枢密院的设置,标志着元朝军事制度的逐步完善。至元五年(1268年),忽必烈为了纠正“任职者多非其材,政事废弛”的现状,根据汉人张雄飞、西夏儒生高智耀的建议,仿效前代,在中央设立御史台,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监察效果相当好。
在忽必烈刚刚当上皇帝的中统元年(1260年),就设立了十路宣抚司,并在各路都设立了农科所,从中央派出八名通晓农事的官员为八路劝农特派使,由他们分头去考察各地的农业生产情况。接着又发布了官吏升降的条例,明确规定人口是否增加,经济是否发展,作为考察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
阿里不哥不承认忽必烈的大汗地位,并召集自己的亲信在和林举行忽里台选汗大会,推举自己为蒙古大汗,随后派两支军队南下讨伐忽必烈。忽必烈御驾亲征。双方在和林郊外摆下了战场,阿里不哥战败,被迫退至其领地乞儿吉思之地,派使者向忽必烈假投降。忽必烈留下军队保卫和林,自己回师开平。
1264年春天,是个饥荒年。阿里不哥部下将士多逃至驻在阿尔泰地区的扎布汗河上的玉龙答失,共商归降忽必烈。阿里不哥众叛亲离,又怕阿鲁忽报复,走投无路,不得不投附忽必烈。阿里不哥来见忽必烈请罪。忽必烈问他说:我和你谁对?阿里不哥回答说:在以前,是我对。今天,算你对。
至元七年(1270年),在中央正式成立司农司,“专掌农桑水利。忽必烈不仅在中央和各地设立了专门负责农业生产的机构,而且专门派出了督促农业生产的官员,责成各级官吏、各有关部门甚至包括提刑按察司都要过问农业,并把农业生产的好坏作为官吏升降的主要标准。
忽必烈多次下达涉农诏书,这种重农政策对元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促进作用。因此,元朝出版了3本有名的农书,即《农桑辑要》、《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元政府又出面组织编写和印刷农书,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很少见的。
为了达到“田野辟”、“户口增”的目的,忽必烈还颁布了一系列命令,禁止蒙古军队的掠夺、屠杀及其他破坏农业生产的行为。1271年,忽必烈颁布了《户口条画》,在全国进行了一次户口大清查,将诸王贵族、权豪世家非法占为“驱口”的百姓追查出来,由各个地方给他们上户口,编籍为民。
忽必烈采取各项惠农政策措施的同时,还对各地灾民实施救济。自忽必烈上台以后,各种救济也是史不绝书。跟现在有些人口负增长的国家一样,还采取奖励生育的措施,如中统二年(1261年)九月,河南有个农民叫王四,娶妻靳氏,一胎生了三个,结果三个孩子都享受了国家民政买单赡养。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土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农民是封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手增加了,耕地面积扩大了,农业生产就会不断提高,国家的财政就会得到可靠保证。
所谓无农不稳,无商不发,元朝既重农又重商,重视商业,信任商人,很多中小企业都可以轻松地由政府牵头贷款做生意。国家直接派人经营多种官营商业,实行政府专卖,垄断专利。同时,元朝政府还任用各族商人出任中央政府的高官和各级政府的官吏。因此元朝的商业、交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都比较发达。
元朝统治者重视商业,无非是为了解决“民生”与“国用”的问题,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解决国家的财政问题。面对接连不断的战争以及迫切需要恢复的各项事业,财政问题成为新政权能否存在下去的关键。庞大的财政开支只靠农业税收难以维持,因此发展商业、信用商人成为忽必烈解决财政问题的重要手段。
正是在重视商业的情况下,出身汉族的财政官员王文统、出身花剌子模的阿合马、吐蕃人桑哥以及汉族商人卢世荣等,才先后以理财、经商,从一个生意人,变成国家公务员,并依靠自己殷实财力爬上了高位。在忽必烈掌权的35年中,有近30年都是利用这些人理财经商,他们发挥自己的专长解决了国家的财政困难。
元世祖忽必烈堪称MBA专家,他不但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而且他更能慧眼识才,唯才是用。比如他把十八岁的安童任命为丞相就是他不重资历,大胆提拔人才的一个例证。安童是元初“开国四杰”之首木华黎的孙子,他与众不同的成熟和稳重。他不愿倚仗祖辈功劳的荫庇,而是树立大志,勤奋学习。
成王败寇。元世祖与阿里不哥争王位得胜后,拘捕了阿里不哥的党羽千余人,世祖问安童,我想宰了他们,你看怎么样啊?安童说:“人各为其主,他们跟随阿里不哥也是身不由己,这由不得他们选择。陛下现在刚刚登上王位,要是因为泄私愤而杀了这些人,那又怎么能让天下人诚心归附呢?”
又过了两年,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安童已经十八岁了。元世祖看他处世练达,办事果断,为人稳重,足智多谋,就把安童提拔为中书右丞相。安童一生都身居要职,直到四十九岁因病去世,共为元世祖效力三十一年,为元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用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为丞相,这在大一统的王朝中,甚至直至今日,也是绝无仅有的。
1261年秋,忽必烈因贾似道背信弃义,扣押了蒙古汗国的议和使团郝经一行,准备南下伐宋,并颁发了一份讨宋檄文。阿里不哥乘机再次叛乱,双方相持半年,阿里不哥因为缺少粮草供给,渐渐支撑不下去了。为了摆脱困境,阿里不哥派使者率领一支军队到察合台汗国去搞抢掠的勾当。
察合台汗国可汗阿鲁忽向忽必烈表示,不愿与阿里不哥一起反叛,愿意诚心拥戴忽必烈为大汗。阿里不哥放弃和林,率军攻进察合台汗国。进入察合台汗国后,阿里不哥的军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蒙哥汗妃和她的儿子们也对阿里不哥极为不满,向其索回传国玉奎跳槽跟了忽必烈。陷于绝境的阿里不哥只好又投降。
中统二年(1261年)秋,乘阿里不哥攻占和林、忽必烈亲征之机,汉军万户李璮在山东地区发动叛乱。李璮的父母本是山东义军红袄军的领袖李全和杨妙真。李全夫妇曾一度投降宋朝,成吉思汗南征时被打败,方才归附蒙古汗国。窝阔台大汗在位时,李全在一次与宋军作战中战死,李璮承袭父职。
李璮以王文统为头儿,企图独霸山东。后令其子李彦简拜王文统为师,王文统又将其女嫁给了李璮,从此二人成为亲家。后来忽必烈任命王文统为中书省平章政事,李璮则企图与王文统里应外合,伺机造反。在忽必烈大军从和林往开平撤退时,李璮正式发布讨蒙檄文,举兵造反。他指挥自己的军队全歼了当地的蒙古军。
李璮的南宋援军夏贵与青阳梦炎一进山东,发现蒙军、汉军人多势众,吓得不敢继续前进,悄悄撤了回去。济南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成为一座死城。最后,济南被攻破,李璮被杀。李璮作为汉军世侯、地方大员,专制山东30余年。在他叛乱之前,曾写信给山东、河北世侯,企图得到大家的支持。但人家都不买账。
忽必烈重视儒学,希望由儒学培养一批“治国安邦,经国安民”的人才,让人们任各级宣传官员,宣传遵守“三纲五常”的道理,借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在整个元代,儒学并未提高到独尊的地位,在佛、道、儒三教中,儒教一直被排在第三。朝廷大臣中,也很少有人留意儒学,因此在元朝,学校的恢复是十分缓慢的。
到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元朝在中央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学习的内容是用蒙古文翻译的《通鉴节要》等,学员学有成就,出题试问,依学员精通程度,授予官职;回回国子学是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设立,学习波斯文,主要任务是培养波斯文翻译员。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外国语学校。
元朝的书院大部分具有地方官办学校性质,虽其学术作用并不太大,但它对元代教育文化的普及和理学的传播却有较大贡献。民间的私立书院,则为各地乡邻子弟提供了学文化的机会,主要不是进行学术研究,而是做普及工作或为科举做准备。
宋军知道蒙古军队到来,驻扎重兵,沿江防守,严阵以待,长江中也安排有大船驻扎那里,防卫非常严密,但是宋朝一直是文官政治,武备非常糟糕,那些将军都是酒囊饭袋,没有战术,缺乏勇气,听说蒙古军队到来,还没有与敌军交战都喝足了水,免得待会尿裤子时水分不够,可见他们没有丝毫的勇气。
蒙古军队攻势更加凶猛,各路大军围困鄂州。整个南宋大为震动,但是朝廷启用了一个奸邪的小人贾似道,他贪赃枉法,巧言令色,趁机大发国难财。
他把军队集中在汉阳,作为鄂州的后援部队,贾似道在作战方面既无胆量,也无谋略,宋朝皇帝用他真是眼睛没擦亮。
贾似道率领军队逗留在路途中,各位将领也自由散漫,不遵守军队的纪律和约束。
那里刚好听说鄂州的守城将领张胜战败身亡,城市中死伤惨重,多达一万三千人,贾似道感到非常恐惧,秘密派遣心腹将领王哀,到蒙古军营,拜见忽必烈,请求向蒙古称臣,每年交纳钱币。
对于宋朝求和的要求,忽必烈语气强硬,刚开始没有答应,他的部下郝经劝告他,他才如醍醐灌顶,翻然省悟,就与宋朝京城达成和平协议,他命令宋朝向蒙古献出长江以北的地区,另外每年向蒙古交纳白银和绢各二十万,就撤退军队凯旋班师,返回了北方。
贾似道看见蒙古军队向北撤退,发起**,命令部下将领夏贵等人,追杀蒙古军队后卫军士百多人,向皇帝谎报军情说,宋朝各路大军都取得了胜利,把获得的蒙古俘虏献给宋国朝廷。头脑糊涂的宋朝皇帝宋理宗,竟然相信了他骗人的鬼话,赞赏贾似道新立战功,召唤他返回朝廷,封赏他为卫国公,加官晋级。
在贾似道一伙的把持下,南宋日益走向腐败和衰落。沪州骁将刘整率军民30万投降忽必烈,并向忽必烈提出了进军襄阳,从中间突破,攻占临安的灭宋方案。忽必烈接受了这一方案,任命刘整为都元帅,与大将兀良合台围困襄樊。阿合马以7万水军,配合史天泽攻陷樊城,合围襄阳。宋军守将吕文焕开城投降。
宋度宗去世,贾似道立其幼子赵显为小皇帝。贾似道率领的13万宋军被伯颜歼灭,震动朝野,贾似道被削职为民,后被押送的军官所杀。太皇太后下哀痛诏,动员各路军民勤王。江西的文天祥散尽家财召集了5万义勇军,从陆安开拔。宋蒙焦山之战,南宋大将张世杰的10万水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南宋元气大伤。
至元十三年(1276年),忽必烈令伯颜向宋朝下战书,三路大军很快进至临安城下。南宋丞相陈宜中等逃离临安,不知去向。文天祥被太皇太后任命为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大营议和。他要求伯颜存其社稷,并从临安撤军。伯颜扣押了文天祥,南宋太皇太后等不敢继续抵抗,将传国玉玺与降表送至元营。
文天祥中途逃跑。至元十六年(1279年),南宋的最后一支军队在崖山被歼,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海自杀,文天祥被俘,被押解回大都。忽必烈亲自出马,劝说文天祥出任元朝的宰相或枢密使,但文天祥誓死不投降元朝,后被处死。元朝统一中国,符合了各民族人民要求祖国统一的愿望。
忽必烈即位后,为巩固蒙元帝国对吐蕃的统治,将萨迎五祖八思巴封为国师、总领天下释教。派八思巴与白兰王一起返回吐蕃,一是开辟一条从吐蕃至燕京的高速公路,二是正式建立吐蕃地方政权。八思巴建议仿照内地的驿站制度,从青海起直至萨迎,清查沿途人口、物产、道路情况,开辟高速,设置服务区。
元朝实行了独到的帝师制度:从八思巴起,元朝皇帝从萨迎派高僧中送选一个得道高僧当皇帝的老师,并主持皇廷的重大佛事活动。皇帝即位前需受佛戒6次,后妃也需接受灌顶;帝师乃全国佛教最高领袖,在中央设宣政院(原总制院),由帝师兼任宣政院使,与中书省等平行,帝师还可以自主招生。
忽必烈利用藏传佛教顺利实现了对全吐蕃宗教的统一。藏传佛教在蒙古帝王的崇信和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冲破蒙古人原始信仰萨满教的阻力,使藏传佛教的思想文化,逐渐与蒙古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蒙古社会思想文化的主流。八思巴佐世祖辅治吐蕃,奠定了藏族统一了中华多民族大家庭的基础。
忽必烈令汉军让步兵手持长矛,在炮火掩护下发起进攻。双方炮火连天,箭矢如雨,喊杀声惊天动地,士兵、战马死伤累累。人们只见双方发矢蔽天,犹如暴雨。双方骑卒坠马而死者为数甚众,陈尸满地。死伤之中,各处声起,犹如雷震。结果,乃颜兵败被杀。乃颜余党合丹等继续北逃,至元十八年将其最后消灭。
忽必烈在位35年(1260-1294年),主要历史功绩是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统一的范围规模超过汉唐盛世,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拓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元朝继隋唐之后,将一些边疆地区又一次纳入中国版图,其疆域超过隋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