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著名宦官高力士,本姓冯,潘州人(今广东省高州市)。圣历元年(公元698年),高力士被阉后送入宫中当了武则天的小太监。入宫后,武则天对他很感兴趣,但不久力士犯了错误,被武则天鞭打了一顿后轰出了宫外,宦官高延福收养他为干儿子,这时的力士才改姓高。
1971年,人们在陕西省蒲城县金粟山的泰陵附近找到了高力士的残碑,碑文对高力士记载:“公本姓冯讳元一。则天圣后赐姓高,改名力士。”这块碑文的惊人之处是武则天的“赐姓改名”说,这与史料的记载完全不同。
1999年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渭南市文物局联合对高力士的墓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保存完好的随高力士棺木深埋地下千年的《墓志铭》,其铭文依然记载:“公本姓冯,初讳元一,则天圣后赐姓高,改名力士。”两块碑文都说高力士的姓名就是武则天赐给的。
高力士的墓志在前,《旧唐书》、《新唐书》成书在后,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究竟哪种说法正确呢?这就必须从其他碑文中寻找证据。与高力士联系最紧密、问世更早的其生父冯君衡和干爹高延福的墓志铭,应该是最有力的证据。但二人的碑文中均没有关于“则天赐姓改名”一事的记载。
高力士的生父冯君衡的《墓志铭》碑文,出自玄宗时期的丞相张说之手。张说于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因贿赂罪被告发,玄宗惩处张说时,高力士极力劝说,玄宗便饶了张说,高力士可以说是张说的大恩人。如果历史上确有“赐姓改名”一事,张说肯定会刻在碑文上。令人奇怪的是,张说对则天赐名之事只字未提。
在古代,与物质赏赐有别,姓名的赐予是帝王对臣子褒功奖德的精神奖赏,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当时的高力士只是宫内的一个普通小宦官,并没有作出贡献,是不可能得到皇帝的赐姓改名的。况且,武则天篡唐建周后,赐名的记载很少,褒奖之类的事情几乎没有。相反,她曾大量地把反对自己的势力改为恶姓,以此丑化仇敌。假如武则天给力士赐了姓,这个姓只会是为了惩罚和丑化高力士,高力士的《墓志铭》中是不会大肆宣扬此事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高力士的《墓志铭》中的“则天赐姓改名”一说纯属虚构的谎言。炮制这个谎言的目的是给高力士脸上贴金,抬高其身价。而高力士被武则天轰出宫之事,高力士的《墓志铭》中则隐去了这一段不光彩的历史。
高力士的《墓志铭》写于唐代宗宝应年间,唐代宗用根本不存在的武则天“赐姓改名”极力吹捧高力士,这究竟有什么历史背景呢?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代宗即位后,流放巫州的高力士遇赦还京,走到朗州时,得知太上皇李隆基驾崩,绝食七日,呕血而亡。高力士的这一忠君形象深深印在了代宗的脑海里,并在他的梦中得以重现。《杜阳杂编》就记有这个梦:宦官李辅国骄横无比,为所欲为,不把代宗放在眼里。高力士亲手杀了李辅国。在代宗心目中,当朝宦官李辅国就是一个坏人,而梦中的故人高力士则是他钦佩的贤臣。
唐代宗给高力士树碑颂功,表面上是褒奖高力士,实际上是丑化李辅国。在树碑中,他把武则天抬出来,用武则天“赐姓改名”吹捧一下高力士,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