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国际上的恐龙发现

发表于 2019-1-19 14: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以外的早期恐龙历史
谁最先描述了恐龙的骨化石?
作者的名字是屈常(Chang Qu)。约在公元前300年,他曾写到在中国吴城(今四川省)发现“龙骨”。中国人常常挖出这些骨头制作药材或神药。1500多年后,这些龙骨被确定为恐龙化石。

首次科学研究的恐龙化石在何处?
首次科学地研究恐龙化石,是在发现过大量恐龙化石的欧洲大陆和英国,正式研究开始于19世纪,已经相当近代。实际上,英国人威廉·巴克兰(William Buckland,1784—1856)、吉迪恩·曼特尔(Gideon Mantell,1790—1852)和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1804—1892)被认为是恐龙的“发现者”。

谁首次为恐龙骨化石发布学名?
1822年,英国外科医生兼古生物学家詹姆斯·帕金森(James Parkinson,1755—1824)根据英国的化石发现,发布学名斑龙(Megalosaurus)。但遗憾的是,他并未提供化石描述。

谁首次发布恐龙化石的信息?
虽然詹姆斯·帕金森于1822年发布了学名——斑龙,但首个被官方承认的恐龙学名及描述则是由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威廉·巴克兰提出的。1824年,巴克兰发布了他对一种白垩纪肉食性恐龙的研究,并基于他在斯通菲尔德发现的颌化石与牙齿化石,对该恐龙进行了描述。他也使用了斑龙这个名字,并在伦敦地质学会的会议上讲解了研究资料,因此,该恐龙便成为首只被描述的恐龙。

什么是“巨人阴囊”,它又是在何时发现的?

1676年左右,《英国教士策划》报道了一起骨化石发现:一块“《圣经》中提到的巨人腿骨”。1763年,布鲁克斯(R.Brookes)根据其形状将其命名为“巨人阴囊(Scrotum humanum)”——巨人的生殖器。今天我们知道,这块骨头应该来自一只斑龙类恐龙,并且是它的股骨的末端。尽管“巨人阴囊”是恐龙化石的首个非正式名字,但鉴于其指称错误,所以从未被使用过。

谁首先创造了古生物学(palaeontology)这个词?
1830年,查尔斯·莱伊尔爵士(Sir Charles Lyell,1797—1875)创造出palaeontology这个词,意思是“古代生物论述”。1829到1833年,莱伊尔意识到这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不过,美国称这一领域时,一般拼写为paleontology。

谁首先创造出“恐龙”(dinosaur)这一术语?
首次意识到这种古代巨型爬行动物的骨头有其特殊分类的人,是理查德·欧文爵士(Sir Richard Owen,1804—1892),他是一名英国解剖学家和古生物学家。1841年,根据禽龙(Iguanodon)、斑龙和林龙(Hylaeosaurus)的部分化石遗骸,他创造出dinosaur(恐怖的蜥蜴)一词来描述它们。

首次公共展出真实大小的恐龙模型是在何处?
首次展出真实大小的恐龙模型是在西德纳姆公园,即英国伦敦东南部的水晶宫重建地。时间为1854年,理查德·欧文爵士督导了本杰明·沃特豪斯·霍金斯雕刻恐龙石像的过程。后来,这些石像被放在公园里,之后公园又改名为水晶宫公园。这些恐龙依照笨重的巨型蜥蜴雕刻,广受大众欢迎。尽管水晶宫后被烧毁,但恐龙石像却撑过烈火,如今依旧能看到。

谁首次提出地球历史上出现过物种灭绝?
巴黎自然历史国家博物馆的法国科学家巴伦·乔治·居维叶(Baron Georges Cuvier,1769—1832)首次了提出物种灭绝的想法。1800年左右,他在研究北美猛犸象和乳齿象化石(尽管当时还未被命名)时,得出物种灭绝的理论。他援引最近灭绝的生物,驳斥了曾存在的所有生物至今依然存在,以及化石只是生活在地球别处尚未被发现的动物的观点。居维叶被认为是现代古生物学和比较解剖学之父。他对灭绝过程的证明,引起了对更古老的动物——恐龙——的研究。


曾经人们普遍认为,今天存在的物种一直都有存在。而法国科学家乔治·居维叶提出物种灭绝的理论,与这一观念截然对立。

谁首次重构了恐龙的行为方式?
法国采矿工程师路易斯·道罗(Louis Dollo,1857—1931)首次以重建恐龙生活方式的视角阐释了恐龙的残骸。1878年,他在比利时西南部贝尔尼萨尔镇附近的福斯·桑特巴尔伯煤矿发现了40余只禽龙的遗骸,光挖掘工作就进行了三年。道罗将余生都用在组装、研究和阐释这些遗骸化石上。1882年,他开始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皇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担任助理博物学家,1904年,他凭借有关禽龙的科学发现,成为博物馆的主管。他不仅为展览组合化石,为发现撰写论文,还试图描述这些动物的行为。

谁首次以骨盆结构为恐龙分类?
1887年,英国古生物学家哈里·西利(Harry Seeley,1839—1909)意识到,恐龙有两个明显不同的种群。他主要依据骨盆结构,将其划分为鸟臀目(Ornithischia)和蜥臀目(Saurischia)。这一分类制度被广泛采纳,沿用至今。

德国索尔恩霍芬采石场为何对古生物学如此重要?
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索尔恩霍芬采石场如此重要,可不仅因为它是已知最古老鸟化石印石版始祖鸟的家乡,而是因为该地区是古生物学家们所称的“化石库”(化石矿或贮藏库)。这里独特的史前环境保存了数量众多的动物,给我们提供了一张当时动物群的虚拟快照。化石库周围约有100多处化石遗址,每处都代表着不同时期,含有种类丰富的化石。

约1.5亿年前,这些采石场都是温水缺氧的湖,静静处于特提斯海(古地中海)北海岸的礁石之后。当时的热带气候对沿海岸生活的动植物来说,非常适宜,而海洋自身也孕育着大量生命。风暴将死去的或快要死去的动物刮入湖,死的陆地生物不是跌落进去,就是从海边漂流进去。尸体落入湖底部后,被细细的石灰泥覆盖,缺氧使生物体难以分解,而之后的石灰岩便精确地保存了600多种动物遗骸,包括最小的恐龙秀颌龙、几百只翼手龙、无数的昆虫,当然,还有印石版始祖鸟的遗骸。

最壮观的恐龙化石远征队是于何时发起的?
最壮观的恐龙化石远征队始于1909年,在1912年末结束。这次远征的目的地是德属东非(今坦桑尼亚)汤达鸠镇附近。

1907年,萨特勒(W.B.Sattler)在汤达鸠附近探索矿藏时,发现了地表岩石中风化的巨型骨化石。萨特勒报道了这一情况后,著名古生物学家埃伯哈德·弗拉士教授(Eberhard Fraas,1862—1915)到访该地,并采集一些样本带回德国。德国柏林博物馆馆长布兰卡博士(Dr.W.Branca)意识到这次发现的规模和重要性,并开始为组建远征队募集资金。


著名的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于1852年设计了这些恐龙雕像,它们仍在伦敦水晶宫公园展出。

1909年,远征队出发。这是至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搜寻,第一年雇用了170名当地劳工,第二年雇用了400名,第三年与第四年约有500名当地人在挖掘现场工作。挖掘现场位于汤达鸠村与汤达鸠山之间,延展约有3千米。劳工们携家带口,因此远征队容纳了700到900人。除此之外,化石在被绘制、测量、挖掘出并封存在石膏中后,还要从内陆的汤达鸠通过人工搬运到林地的海岸——需要四天的艰苦跋涉。在这里,数量众多、总重达230吨的骨化石被运往德国,等待进一步的准备、研究和重建。

汤达鸠远征中挖掘出了什么恐龙遗骸?
汤达鸠远征本身就颇为壮观,而其挖掘出的恐龙化石更是雄伟。化石发现中有3种兽脚类恐龙——体形较小、非常敏捷的轻巧龙(Elaphrosaurus),还有稍大一些的角鼻龙和异特龙。还发现了6种草食性恐龙:体形娇小的鸟脚类恐龙橡树龙(Dryosaurus)、剑龙类钉状龙(Kentrosaurus)和4种蜥脚类恐龙,叉龙(Dicraeosaurus)、重龙(Barosaurus)、拖尼龙(Tornieria)和当时最大的恐龙腕龙。柏林博物馆中重建的腕龙骨架正是源自该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完整恐龙骨架。


白垩纪恐龙阿尔伯特龙的首具化石发现于加拿大的阿尔伯特,这也是阿尔伯特龙名字的由来。(Big Stock Photo)

除了这些惊人的恐龙发现,远征队还发现了翼手龙、鱼类的遗骸和一小块哺乳动物的颌骨化石。所有动物都与之前美国西部莫里逊组发现的动物类似,说明当时北美和非洲间的迁移还相对容易。

首个阿尔伯脱龙的化石遗骸是在何处发现的?
白垩纪后期恐龙阿尔伯特龙的首个化石遗骸,是在加拿大阿尔伯特省红鹿河河谷的荒地中发现的。地质学家约瑟夫·布尔·蒂勒尔(Joseph Burr Tyrrell)于1884年春天发现了这些化石遗骸,当时他正为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在如今的德兰赫勒附近进行探查。

20世纪早期,这些和其他遗骸的发现,使很多古生物学家来到此地。包括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巴纳姆·布朗(Barnum Brown)和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的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H.Sternberg)与他的儿子们。布朗和斯滕伯格家族之间的友好竞争被称为“加拿大恐龙化石热”。

如今的加拿大阿尔伯特省红鹿河河谷荒地,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化石搜集地之一,至今在此已发现了25种恐龙。这一地区的重要意义,最终使得蒂勒尔皇家博物馆于1990年6月在德兰赫勒成立。

红鹿河河谷的“荒地”是如何形成的?
约1万至1.5万年前,冰川后撤,融雪汇成激流,雕刻出红鹿河河谷的荒地。证据显示,荒地的当今地貌是由骤发洪水,而不是河流冲击而形成的。这里地形侵蚀严重,少有植被,多是狭窄蜿蜒的沟壑水渠和陡峭的斜坡。

在恐龙时代,这里有众多三角洲和河流冲击平原,延伸至浅浅的内海。白垩纪后期的泥沙沉淀中,常有恐龙尸体。数百万年过去,物质层层累积,沉淀变为岩石,恐龙尸骨也被石化。

百万年中冰川进进退退,还有风力和水力的自然侵蚀,该地区的地貌受到极大磨损。顶层物质已消失,暴露出白垩纪时期的沉积岩,形成今天的荒原。这个白垩纪地层,被称为马蹄峡谷组,目前侵蚀仍在不断发生,展露出新的恐龙化石。

恐龙的发现
亚洲有什么关于侏罗纪和白垩纪早期的重大发现?
在中国东北辽宁省北票市的村落附近发现了大量化石,包括很多恐龙遗骸。在这里,人们首次发现了恐龙石化的内部器官和一具内含哺乳动物的恐龙化石,哺乳动物可能是该恐龙的食物。该地还发现了最古老的带喙鸟孔子鸟,覆有羽毛的恐龙原始中华鸟龙,最古老的现代鸟类辽宁鸟(Liaoningornis),一只睡觉姿势的恐龙,也许比印石版始祖鸟还要古老的远古鸟类原始祖鸟,还有最早的开花植物、胎盘哺乳动物和有袋动物,以及很多其他种类的恐龙、哺乳动物、昆虫和植物。每年几乎都有新的发现。


尽管很多恐龙化石都是在美国西部发现的,但在中国和图中所示的蒙古等国家也有许多重要发现。不过,由于政府限制,在这些地区取得挖掘许可十分困难。(iStock)

该地区发现的化石都细节完好,因为这一富含化石的地层源于被细火山灰覆盖的湖泊沉积物。古生物学家推测,一次突发性灾难,比如火山爆发,很快杀死并埋藏了该地区的所有生物。因此甚至像羽毛和器官这样柔软的身体部分都留存了痕迹。

在蒙古哪里持续发现白垩纪的恐龙化石?
在蒙古戈壁滩乌哈托喀的化石发现,被宣称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白垩纪化石发现之一。从1993年开始,这里已发现了13只伤齿龙的骨架遗骸、过百个尚未搜集的恐龙标本、众多的哺乳动物和一只孵卵巢居的成年窃蛋龙。化石数量如此之多、保存如此之好的原因,可能是一系列灾难性事件连续发生,很快将动物埋起来,阻止了它们被自然因素或食腐动物破坏。科学家们认为,平时比较稳定的沙丘被雨水浸透,引发突然的泥石流,困住了这些动物,同时也使它们保存至今。

如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龙遗迹是哪里?
蒙古戈壁滩上的巴彦扎格,是如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龙遗迹之一。20世纪20年代,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Roy Chapman Andrews)带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远征队,在此发现了首枚恐龙蛋化石。该地区被封锁了多年,直到80年代末期,才对科学研究和恐龙化石搜集者重新开放。从那时起,这片富含恐龙化石的区域便不停产生众多发现。

什么中国恐龙化石可能最接近鸟类祖先?
尾羽龙(尾羽)约有1米高,覆有羽毛,兽脚亚目,可能是至今最接近鸟类祖先的动物。它的化石在中国辽宁省古代湖床的沉积层中发现,生活年代在侏罗纪末期到白垩纪中期(1.2亿到1.36亿年前),长有不均匀的羽毛,这意味着它不能飞,羽毛只是用来隔热。与其他兽脚类恐龙不同,尾羽龙没有长长的尾巴,但它的确可将羽毛撑到20厘米长。

关于恐龙社会群体,中国某些化石可以说明什么?
最近在中国发现了六只死于火山泥流的幼年恐龙化石。研究人员称,这些恐龙还不到四岁,很可能是至少两个不同窝中的幼龙组成的“育婴所”。这些生活在1.2亿年前的鹦鹉嘴龙的发现,可能意味着恐龙形成社会群体的时间远比设想的要早。

俄罗斯的什么事件突出了恐龙化石收藏中的犯罪活动?
1996年,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古生物学研究所的化石贮藏库中遗失了五块恐龙遗骸,应该是遭到了偷窃。丢失的化石包括一只大型肉食性恐龙埃氏特暴龙(Tarbosaurus efremovi)带牙齿的上下颌,一只柯氏矮脚角龙(Breviceratops kozlowskii)的头骨,一只白垩纪后期的草食性恐龙和两个原角龙的头骨。

谁发现了澳大利亚的首个恐龙证据?
澳大利亚的首个恐龙证据由政府的地质学家弗格森先生(Ferguson)在1906年发现。他在维多利亚东部的吉普斯兰海岸上找到了一只小型肉食性恐龙的爪。自此,在昆士兰、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等地,也陆续发现了更多的恐龙。这些发现中,既有蜥脚类恐龙也有禽龙,比如澳大利亚特有的木他龙(Muttaburrasaurus)。


澳大利亚大陆上的首个恐龙证据发现于田园风情浓郁的吉普斯兰海岸。该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特别兴趣,因为在恐龙生活的时代,澳大利亚还是与南极洲连在一起的冰雪荒原。(iStock)

为什么恐龙生活在澳大利亚令人很感兴趣?
恐龙生活在澳大利亚令人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是气候。澳大利亚在恐龙年代十分寒冷,因为数百万年前,澳大利亚与南极洲相连,处于极圈之内。

最近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发现了什么恐龙化石?
澳大利亚在2009年宣布发现了三种特殊的恐龙化石——一种兽脚类恐龙,两种长颈蜥脚类恐龙。这是几十年来澳大利亚最重大的恐龙发现,这些化石被命名为班卓(Banjo)、玛蒂尔达(Matilda)和克兰西(Clancy),均发现于昆士兰的一个小湖或死水滩旁边。据推测,这些恐龙约生活在9800万年前。科学家们认为,肉食性南方猎龙(Australovenator wintonensis)班卓,或许可以与知名的凶猛型恐龙伶盗龙相匹敌,但它体形远比伶盗龙要大。素食者玛蒂尔达和克兰西是巨龙类(titanosaurs),这是曾漫游在地球上最重的恐龙之一。

1960年在北极地区哪里发现了恐龙脚印?

1960年,一支国际地理学家队在北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斯瓦尔巴特群岛)上发现了恐龙脚印。这些脚印应是由一只禽龙留下的,它生活在白垩纪早期。

从澳大利亚的遗址中哪个化石被偷走了?
1996年,化石收集者从澳大利亚西北部距离悉尼约3000千米的地方,偷走了一块恐龙脚印。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剑龙脚印,不仅是科学的损失,还极大地伤害了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他们将那个脚印所在地视为圣地之一。小偷明显是用电动工具移走了含有化石脚印的岩石。在土著人的法律中,这种行为要判死刑。

小偷携化石逃跑约一年后,警方发现了化石,并逮捕了两个澳大利亚人。含有脚印的岩石约有30千克重、60厘米长、40厘米宽、13厘米厚。小偷试图在亚洲出售脚印化石,但未能成功。警察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岩石的大小或重量所致。同时,他们也不肯透露该化石是如何被发现的。

美洲以外,在哪里首先发现了鸭嘴龙化石?
美洲之外首次发现鸭嘴形恐龙(草食性鸭嘴龙)化石,是在南极半岛东边的唯加岛。在那里发现的一颗牙齿可追溯到6600万年到6700万年前。这次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当时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有大陆桥相连的理论,也证明这个气候寒冷的生态系统也曾枝繁叶茂,足够供养大型草食性动物。

在南极洲曾发现过什么恐龙?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鸭嘴龙,南极洲还发现过几种其他恐龙。例如1999年2月在詹姆斯罗斯岛的礁石海滩上发现了4米长的两足草食性禽龙。2003年末,在詹姆斯罗斯岛上还发现了一只7000万年前的两足肉食性恐龙(尚未命名的兽脚恐龙),化石发现包括小腿和脚骨、上颌碎片和一些牙齿。另外,在南极内陆还发现过一只2亿年前两足、长颈、草食性的蜥脚类恐龙(尚未命名),包括骨盆化石和一根臀骨。

英国哪个岛仍是恐龙化石发现的热点区域?
距英格兰南岸3英里远的怀特岛是古生物学家们关注的热点区域,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好的恐龙化石发现区。怀特岛不大,曾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故乡,以度假胜地而闻名。这里恐龙化石的质量和化石产生的年代,使该岛吸引了全世界古生物学家的注意。怀特岛恐龙化石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数量和年代:已在化石中辨认出二十多种白垩纪早期的恐龙,尤其集中在1.1亿到1.32亿年前。世界多数区域中发现的恐龙化石来自三叠纪或侏罗纪,白垩纪早期的化石非常少见。因此怀特岛恐龙化石开启了通往一段独特时期的窗户,也使这里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除此之外,岛上的化石保存完好,关节都还互相连接,没有散落一地。

为什么在怀特岛上发现恐龙化石相对容易?
在怀特岛发现化石相对容易是因为化石集中在两个小区域。岛南岸有一段10千米长的化石集中区,北岸有800米长的化石集中区。而世界上其他顶尖的化石区中,恐龙骨架散布在数千平方英里的范围内,需要分散寻找,难度较大。

怀特岛不断有恐龙骨骼被发现,是源于一些物质因素的独特结合:含有恐龙骨架的岩层被地质压力推到表面;而世界上其他地方这一类型的岩石可能还深埋在地下——有时可达300米之深。

含有化石的岩层本身质地较软,主要由砂岩和泥岩构成,非常容易受侵蚀。而怀特岛所受侵蚀又尤为强烈,一些裸露地区每年都有1米多高的岩石被磨去。高度侵蚀的引擎便是大海,每年秋冬时潮水涌动,随着狂浪和来自英吉利海峡的强风,猛烈地撞击小岛海崖上的岩石。但这对科学家们来说是福利,侵蚀暴露出恐龙骨架,恐龙骨头简直就是直接落到了海滩上焦急等待的古生物学家们脚边。

怀特岛上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发现,其中包括:一位业余化石收藏者在一处岩石剥落的悬崖中发现了英国首具小型食肉恐龙,这是一种新物种;1997年,在此发现了另一新物种新猎龙(Neovenator salerii),很像小版的雷克斯暴龙;还发现过一只保存非常完好的禽龙。英国首具小型食肉恐龙的化石遗骸长约4米,这种恐龙和猫很相似,后肢很长,奔跑速度极快,还有尖爪和锋利的牙齿。


在英国怀特岛上搜集恐龙化石相当容易:化石集中在两个小区域,而且小岛由较软的岩石构成,非常容易采掘,比如这些海崖表面的白垩岩。(iStock)

什么是荒漠龙?
荒漠龙(Valdosaurus,威尔德蜥蜴)是在怀特岛上发现的中小型鸟脚类恐龙。这些年来,人们只发现过它局部的残缺遗骸,而这些微少的证据却显示这种恐龙约有4.25米长,臀部约有1.2米高。挖掘出的荒漠龙腿骨,同橡树龙腿骨相差无几。橡树龙是侏罗纪时期生活在北美的一种橡树龙类恐龙(橡树蜥蜴),比荒漠龙要早3000万年。以橡树龙为指引可得出,荒漠龙也许是奔跑速度很快的两足动物,后肢长前肢短,头骨较小,体格壮实。从后肢骨骼的形状和大小来看,荒漠龙应该是敏捷迅速的奔跑健将;目前还没有任何甲状鳞片、锋利牙齿、角或爪子的证据。因此荒漠龙可能是草食性恐龙,以蕨类和苏铁类的叶子为食,但它对捕食者一直很警惕,以奔跑来防御攻击。

在哪里发现了两吨重的恐龙骨盆化石?

这块两吨重的恐龙化石来自侏罗纪晚期,发现于葡萄牙卢连雅附近的挖掘区,该挖掘区位于里斯本以北60千米处。葡萄牙中部地区遍布着恐龙证据,最近在此还发现了许多行迹、骨架和含有石化胚胎的恐龙蛋。古生物学家认为,该骨盆来自一只高20米、重18吨的蜥脚类恐龙。这一骨盆发现有助于我们探索恐龙的姿势。

最古老的石化恐龙胚胎是在何处找到的?
最近,在葡萄牙里斯本以北60千米的小镇卢连雅附近发现了约100枚恐龙蛋,其中有最古老的石化胚胎。经鉴定,这些胚胎应为兽脚亚目恐龙,至今约有1.4亿岁。它们是至今为止最古老的胚胎,也是目前所知唯一来自侏罗纪时期的胚胎。在它之前,所有的石化恐龙胚胎都来自白垩纪时期,其中最古老的大约有8000万岁。

世界上最大的古生物学研究所坐落于何处?
世界上最大的古生物学研究所坐落于俄罗斯的莫斯科,名字为俄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是古生物学家最多的机构,研究兴趣一直从蒙古恐龙、格鲁吉亚(离俄罗斯较近)哺乳动物到生命起源本身。这里有世界范围内搜集来的和苏联时期留下的大量化石收藏,还有古生物学博物馆和极好的公开陈列品,包括蒙古恐龙、彼尔姆地区的下孔类动物和西伯利亚的前寒武纪化石。不幸的是,虽然有这么棒的资源和陈列品,研究所和博物馆却非常缺乏资金支持,在古生物学界外也鲜有人知,不像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那么受大众欢迎。

已知最古老恐龙的化石是在哪里发现的?
最古老恐龙始盗龙(破晓猎人)的化石,发现于南美阿根廷的伊斯基瓜拉斯托组,这个地区也是世界第二古老恐龙艾雷拉龙发现的地方。

1991年,里卡多·马丁内斯(Ricardo Martinez)在那里发现了首只始盗龙,之后费尔南多·诺瓦斯(Fernando Novas)和保罗·塞利诺(Paul Sereno)又发现了另一具骨架。1993年,通过对这些遗骸的研究,塞利诺指定始盗龙为恐龙的“最早”形态,或已知的最原始形态。始盗龙比艾雷拉龙小些,约有1米高,拥有在艾雷拉龙上发现的所有恐龙特征,但它的头骨形状比较简单,还有几处特化器官,能被归到任何主要的恐龙群组。三叠期末期,原始恐龙大概占总体动物数量的百分之五,但它们迅速扩张,遍布地球,成为侏罗纪和白垩纪的陆地主宰。


莫斯科古生物学博物馆的主厅中展示着一架梁龙的完整骨骼。俄国科学院古生物学研究所是世界上同类研究所中最大的一所。

第二古老的恐龙是在哪里发现的?
1959年,在阿根廷发现了艾雷拉龙——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它是已知第二古老的恐龙的化石。发现化石的岩层叫作伊斯基瓜拉斯托组,位于伊沙瓜拉斯托谷,也就是“月亮谷”。发现者是牧羊人维多利诺(Victorino Herrera)和古生物学家奥斯瓦尔多·雷格(Osvaldo Reig)。1988年,保罗·塞利诺(Paul Sereno)和费尔南多·诺瓦斯(Fernando Novas)在同一区域还发现了艾雷拉龙的完整头骨和骨架。这只3到6米长的爬行动物,有许多表明它能以肉食者方式生存的特征,比如后弯的牙齿、有力的后肢、两足的站立姿态和强壮的前臂。它所在的岩层约在三叠纪后期初形成,距今约有2.3亿年。

在哪里发现了南方巨兽龙?
南方巨兽龙是世界上最大肉食性恐龙的竞争者之一,由汽车修理工业余化石搜集爱好者鲁本·卡罗利尼(Ruben Carolini)在阿根廷发现。尽管它与雷克斯霸王龙外表相似——比雷克斯霸王龙略大,但大脑小很多(大脑同香蕉的形状和大小相似)——不过古生物学家却认为两者并无血缘关系。

南方巨兽龙的骨架遗骸发现于阿根廷南部省份内乌肯。这群白垩纪兽脚恐龙共有四五只,其中两只体形巨大,其余相对较小。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发现是迄今为止证明大型食肉恐龙集群捕猎社会行为的最重要证据。9000多万年前当它们死去的时候,这个地区与如今的阿根廷北部草原相似,气候温暖多雨,矮灌木丛遍布,南洋杉点缀其中。这群南方巨兽龙死后,西流的河水卷走它们的尸骨。当地的牧羊人在荒漠的沙丘上发现了含有恐龙化石的沉积层。

为什么南方巨兽龙的发现很重要?
南方巨兽龙的发现很重要,是因为它解开了一个谜团:即为何雷克斯霸王龙没有向南美移民。这两种恐龙都占据了食物链顶端,看来是体形相仿的南方巨兽龙阻止了霸王龙进占南美,反之霸王龙也使南方巨兽龙远离北美大陆。其他较小的兽脚恐龙或较大的草食性恐龙,在有大陆桥连接的大陆间自由游荡。

南美有什么重大的恐龙蛋化石发现?
在阿根廷西北部内乌肯省曾发现过数千个石化的恐龙蛋,还有未孵化胚胎的牙齿、皮肤和骨头碎片。古生物学家称该区域为“奥卡马维达”,以西班牙语中的“鸡蛋”命名。在这数千枚恐龙蛋中,人们不但发现了大型四足素食者蜥脚类恐龙的胚胎,而且在一些蛋中首次发现了恐龙胚胎的皮肤。7000万到9000万年前,南美的这一地区看起来像美国的中西部平原,但现在它更像南达科他州的荒地,持续的侵蚀作用不断暴露出岩石、骨骸和恐龙蛋。

古生物学家用两个线索来确定产下这些恐龙蛋的是何种恐龙:在蛋中发现的胚胎牙齿和胚胎皮肤。胚胎的牙齿极小,与猪牙类似,是蜥脚类恐龙的特征。古生物学家注意到,牙上的小突起已被摩擦磨平,这表示胚胎中的恐龙在孵化之前就开始磨牙。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幼龙是在锻炼自己的颚肌。

什么发现表明了南北半球间恐龙的关系?

在阿根廷内乌肯发现了内乌肯盗龙(Araucanoraptor argentynus)的脚印,这是证明恐龙迁移到南半球的又一证据,同时也将它们与北半球发现的脚印相联起来。这种兽脚亚目恐龙距今约有9000万年。起初,科学家们认为它从未到达过南半球,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里,古生物学家认为北半球恐龙同南半球的完全不同,但像内乌肯盗龙这种化石的发现,却显示南北半球的恐龙确实相关。事实上,内乌肯盗龙与伤齿龙就属近亲,而伤齿龙的化石发现于加拿大。

一些恐龙蛋中发现的胚胎皮肤有明显可见的鳞片。据皮肤纹理推测,科学家认为这些蛋是由巨龙所产。这种蜥脚类恐龙可长到14米长,是唯一幸存到白垩纪末期的蜥脚类恐龙。

在哪里发现了似鳄龙的化石遗骸?
在非洲中部国家尼日尔的泰内雷沙漠,发现了似鳄龙(Suchomimus tenerensis)的化石遗骸。这是一种大型恐龙,以鱼为食,口鼻部很长,和鳄鱼类似。发现这只白垩纪恐龙化石的岩层叫作艾尔雷兹组。大约1亿年前,这片地区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生活着许多动物,包括巨型鳄鱼、大型鱼类和多种恐龙,其中就有我们发现的似鳄龙。随着时间流逝,这只非洲恐龙的骨骸被卷入河中,覆盖上了沉淀物。荒漠中的风侵蚀了覆盖化石的沙土,将其暴露在日光之下。

玛君颅龙遗骸化石解决了什么疑团?
在非洲东南沿海的马达加斯加岛上发现的玛君颅龙(Majungatholus)化石,清除了三个困扰古生物学家多年的疑团:一、何种恐龙在马达加斯加岛上留下众多牙齿化石;二、为什么岛上有北半球恐龙肿头龙(pachycephalosaur)的遗骸;三、南美洲恐龙是如何到达马达加斯加的。

一百年前,古生物学家便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发现了数百枚短剑一样的牙齿化石,但却一直不知道脱落牙齿的是哪种恐龙(在进餐时,有些肉食性恐龙会掉落一些牙齿,跟如今的鲨鱼和鳄鱼类似)。1996年,一支远征队前往马达加斯加寻找这些牙齿的主人。某天在小山上进行挖掘时,一位古生物学家发现一些尾骨。进一步挖掘后,又发现一只大型肉食性恐龙的上颌骨,颌骨中的牙齿正与散落在马达加斯加各处的牙齿一致。一大疑团终于被解开。

牙齿化石的主人被命名为玛君颅龙,是雷克斯暴龙的远亲,约有6到9米长,生活在7000万年前的马达加斯加岛上。其头骨上的双眼之间还有角的残余;一些头骨还有特殊的粗糙纹理,可能对应着上覆皮肤的图纹。古生物学家们推测,其头部的角和纹路是用来威胁敌人或吸引配偶的。

玛君颅龙遗骸如何解释肿头龙?
本世纪初曾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发现过恐龙头骨的碎片。这些遗骸上都有一处突起,一些古生物学家便将其认作为肿头龙的一种,或“圆头龙”。这种恐龙为食草性,可能将厚厚的头骨用作撞击工具。科学家将其命名为玛君颅龙,但多年来只有很少的化石碎片可供研究。而且问题还在于,之前只在北半球发现过肿头龙,它是怎么到达马达加斯加岛的便不得而知了。

但是最近发现的更为完整的玛君颅龙遗骸,解决了这一疑团。之前的头骨碎片和最近发现的恐龙化石为同类,古生物学家们意识到,原来头骨上的突起并不是圆包而是尖角残余。马达加斯加岛上根本就不存在肿头龙。玛君颅龙是大型肉食性恐龙,两眼之间长有小角。

玛君颅龙遗骸如何解释南美到马达加斯加的恐龙迁移?
玛君颅龙同在阿根廷发现的另一种恐龙十分类似,不过有两个角。在印度也发现过十分相似的骨化石碎片,这意味着这些恐龙都属于同一种群。然而,至今人们还未在非洲发现过任何该种恐龙的证据。

大约1.2亿年前,南美洲、非洲、南极洲、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和印度次大陆都互相连接成一块超大陆,叫作冈瓦纳大陆。科学家们起初认为,南美洲和非洲一起从冈瓦纳大陆脱离,之后两大洲分裂,形成了南大西洋。随着冈瓦纳大陆进一步解散,马达加斯加最终成为非洲北部的小岛。但玛君颅龙的发现及其与印度恐龙、南美恐龙的相似性,使这种假设难以成立。一群南美恐龙怎么可能不经过非洲就直接到达马达加斯加?

在哪里发现了鲨齿龙的遗骸?
鲨齿龙(Carcharodontosaurus,鲨鱼牙齿蜥蜴)是大型兽脚类恐龙,其体形可与雷克斯霸王龙匹敌,其化石在摩洛哥发现。这种恐龙生活在1.1亿到0.9亿年前,单个头骨就有1.7米长。1931年,科学家发现首只鲨齿龙,并通过北非残缺的头骨和一些骨骸鉴定出它的身份,但这些遗骸在二战中被摧毁。最近的遗骸发现于1996年,比旧标本还要大些。

为回答上述问题,科学家们修正了冈瓦纳大陆解体的顺序。如今,他们认为非洲大陆首先从冈瓦纳大陆上分裂出来,与超大陆的其他部分完全隔离。而南美洲和印度次大陆,包括马达加斯加岛,一直到8000万年前还有大陆桥和南极洲相连。玛君颅龙所属的恐龙种群和其他恐龙,可以路经南极洲,自由地从南美迁移到印度和马达加斯加。这样便可以解释在这些大陆发现类似的恐龙遗骸,而在非洲大陆却未曾发现类似遗骸的问题。

北美之外的著名古生物学家
谁是吉迪恩·曼特尔?
吉迪恩·曼特尔(Gideon Mantell,1784—1856)是一名英国乡村医生和化石收藏家,他首先识别出某些化石属于巨型爬行动物。广为人知的故事(也许不完全真实)是曼特尔的妻子玛丽·安(Mary Ann)陪她丈夫出诊时,在路边的岩石上发现一些牙齿化石(一些人认为是曼特尔发现的)。该岩石位于英国苏赛克斯郡科克菲的百斯特德采石场。

1822年,曼特尔检查了这些牙齿和同一地方发现的其他遗骸,首次重构了如今的恐龙。1825年,威廉·巴克兰发表斑龙描述的一年后,曼特尔也发表了他对这一远古爬行动物的描述,将其命名为禽龙(或蜥蜴齿),因为那些牙齿化石跟当今蜥蜴的牙齿很像,只是大得多。之后,曼特尔将禽龙的图形用到他在肯特郡梅德斯通镇住宅的盾徽中。而梅德斯通镇也在其盾徽中使用了禽龙的图形。

曼特尔也发现了其他化石。1852年,他还科学地描述了最先发现的恐龙皮肤,而这片皮肤源于一只畸形龙(Pelorosaurus becklesii)的前肢。

谁是瑞琛·巴思钵?
瑞琛·巴思钵(Rinchen Barsbold)是一名蒙古古生物学家,命名了许多最近在中国发现的恐龙。他命名了恶灵龙(1983)、似鹅龙(1988)、窃螺龙(1986)、秘龙科(1983)、秘龙属(1983)、似鸡龙(1972)、似金翅鸟龙和似金翅鸟龙科(1981)、似鸟身女妖龙和似鸟身女妖龙科(1984)、雌驼龙(1981)、雌驼龙科(1986)、窃蛋龙科(1976)和镰刀龙超科(1980)。鸭嘴龙巴思钵氏龙(Barsboldia,1981)便是为纪念巴思钵而命名。

谁是皮特·高尔顿?
皮特·高尔顿(Peter M.Galton)是一名英国古生物学家,在美国工作。他命名了一些恐龙,包括龙胄龙(Dracopelta)和厚颊龙(Bugenasaura),还有艾雷拉龙下目的顺序。他同罗伯特·巴克(Robert Bakker)都支持进化枝理论,认为鸟类是现代恐龙。高尔顿还指出,棱齿龙不是树居动物,鸭嘴龙并不拖拉着尾巴(尾巴是为了与头部保持平衡),而一些恐龙如肿头龙会像现代的公羊一样抵头对抗。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