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约1850—1914年

发表于 2019-1-19 13: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世纪晚期绘画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有什么区别?
尽管19世纪的现实主义与同时期的浪漫主义运动看上去不尽相同,但是它们有很长一段时期是并存的。浪漫主义是对启蒙运动的反抗,艺术家呈现的历史事件和时事通常比较理想化,而19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则倾向于准确地呈现出人类所处的状态,表现出社会意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家都提倡直接观察自然,但是现实主义者更强调对社会的观察,有时候也会创作一些政治或社会的讽刺作品。

什么是“为艺术而艺术”?
19世纪期间,人们对艺术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一番争论。“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Victor Cousins)提出,体现了唯美主义(Aestheticism)的原则。唯美主义的核心概念是:艺术的唯一目的就是表现美。有些批评家反对这一观点,比如卡尔·马克思就认为艺术是社会阶层的反映,能够带来政治变革。英国最重要的评论家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则相信,艺术具有政治和社会意义,因而它的意义比单纯的美影响更加深远。

什么是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由一群法国艺术家组成,他们偏好户外写生风景画,而不是新古典主义的理想化风景。画派的名称来源于巴比松村,大部分创始艺术家都居住在这里。巴比松画派的艺术家有夏尔-弗朗索瓦·多比尼(Charles-François Daubigny)、让-弗朗索瓦·米勒、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等,他们倾向于现实主义风格,推崇近距离观察自然。与之前和之后的艺术家一样,他们在法国的乡村寻求“真理”。尽管巴比松画派艺术家松懈的笔触和笔下柔软的形状有时会遭到批评,但是他们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的法国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

19世纪艺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世纪期间,工业革命使整个世界经历了大规模的社会动荡。《资本论》(1848)的作者、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和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认为,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很快将开始反抗资产阶级。马克思对艺术家尤其感兴趣,认为作为无产阶级的一员,他们的工作(艺术)被上层阶级消费和利用,但工厂产品的出现,赋予了手工制品和传统手工艺新的价值。其他重要的思想家也影响了19世纪人们对于艺术的看法,比如创立了精神分析学的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23)就为很多艺术家和作家提供了灵感。

19世纪时,报业逐渐兴起,艺术评论家的重要性随之大幅提升。在判断艺术品的价值时,评论家的看法得到更多的重视。之前的几个世纪(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由皇室或教会为艺术创作提供资助,但到了19世纪,博物馆和画廊却成为运作艺术品重要的公共和商业机构。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逐渐退出舞台,现实主义在欧洲越来越流行。到了世纪末,从现实主义和(在某些情况下)心理学概念发展而来的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作品令人们瞠目结舌。

什么是《拾穗者》?
巨幅油画《拾穗者》(The Gleaners,1857)描绘了法国的劳动人民,属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过渡期的典型作品,其作者为巴比松画派艺术家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1814—1875)。《拾穗者》尺幅较大,笔触模糊、柔和,表达了工业革命时期的人们对乡村生活的怀念。“拾穗”是指住在农村的人们从地上捡起农场工人收获后丢下的麦穗,这是一项艰苦的体力活,而且收获也常常十分微薄。画中的农民妇女脸模糊不清,说明她们只是代表一个符号,而不是某些特定的个人,而且,通过柔和的光线和高大的人物形象,绘画也唤起了人们对农村穷苦人民的同情。艺术家还将穷人与富人同时放在画面之中,形成对比——背景中,富裕的农场工人开着昂贵的机器,高效率地收割着庄稼。看过这幅作品之后,一些评论家认为,米勒对1848年的革命抱有同情心理,尽管他本人拒绝承认,但是仍然引起了一定的争议。


《拾穗者》

谁是古斯塔夫·库尔贝?
与米勒不同,古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公开承认了他受到1848年法国革命的影响,以激进的社会观念和对家乡奥尔南(接近法国与瑞士的边界)的忠诚而闻名。库尔贝不但认为艺术家只能表现出他们的个人经历,还拒绝接受传统学院派对于绘画的观点。在米勒开始描绘穷困的乡村之前,库尔贝就创作了《碎石工》(The Stone Breakers,1849),类似地表现了两个劳动者沿着路边敲碎大石块的场景——也是非常费力的工作。画面含有一定的浪漫主义元素,表达了对简朴乡村生活的怀念,而且与《拾穗者》一样,劳动者的脸也模糊不清。有些批评家认为,这是一幅讽刺画,将繁重的体力劳动与工业革命的机械过程并置于画面中。作为一幅主题为工人的油画,它的尺寸非常大,长度近2.7米、高度1.5米。《奥尔南的葬礼》(A Burial at Ornans,1849)尺幅更加夸张,超过6米长,描绘的是一场乡村葬礼。穷人的葬礼平淡无奇,却用如此大幅的作品来表现,让这幅作品受到了广泛的批评,但是,这恰恰是库尔贝想要的效果。规模宏大的画面使得普通的工人阶级和乡村生活也有了尊严和高贵感。

奥诺雷·杜米埃为什么被捕?
奥诺雷·杜米埃(Honoré Daumier,1808—1879)是一位著名的石版画家,他的漫画经常出现在巴黎的报纸上,而他的现实主义作品则注重表现城镇的穷人,经常批评法国政府甚至是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结果还招致了牢狱之灾。1831年发表在漫画杂志《讽刺画》(La Caricature)上的石版画《巨人高康大》(Gargantua)将国王描绘成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拉伯雷(Rabelais)作品中的怪诞角色“高康大”。画中的国王体型庞大、臃肿,长着一双细腿和一个尖尖的脑袋。他坐在宝座上,而穷苦的法国臣民们则带着一篮篮沉重的贡品,在坡道上排着队走向国王张开的大嘴。贵族们如同食腐动物一样,聚在坡道下方,等着接住落下的硬币,画面最右侧则坐着一个营养不良的贫穷女人,正试图喂她的孩子。把国王画成这样的负面形象,导致杜米埃被罚款500法郎,还在监狱里被关了六个月,罪名是煽动群众蔑视政府以及侮辱国王本人。但这次惩罚并未阻碍艺术家继续创作激进的石版画,在《言论自由》(Freedom of the Press,1834)中,杜米埃还咄咄逼人地批评政府审查言论。奥诺雷·杜米埃的作品体现了艺术作为社会评论载体的角色,也表现出了图像和文字的力量。

什么是俄国现实主义运动?
同法国一样,19世纪的俄国艺术家也对艺术学院的传统艺术手法提出了批判。为了表示抗议,13名学生从学院退学,形成了一个艺术群体,后被命名为“巡回展览画派”(Peredvizhniki)或“流浪者”(The Wanderers)。巡回展览画派艺术家倾向于创作具有强烈社会意识的作品,并提倡俄国工人和农民阶级的价值观。常见的俄国现实主义艺术题材包括农民、风景和俄国牧师。该群体在旅行中创作,喜欢到那些通常无人去过圣彼得堡沙龙或画廊的乡村和城镇,创作出非常独特、易于理解、真实可感的作品。“流浪者”艺术家包括伊利亚·列宾(Ilya Repin,1844—1930)、瓦西里·彼罗夫(Vasily Perov,1834–1882)、尼古拉·戈(Nikolai Ge,1831—1894)、伊凡·克拉姆斯科伊(Ivan Kramskoi,1837–1887)等。

什么是拉斐尔前派?
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s),又称前拉斐尔派兄弟会(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是一个由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领导的艺术群体,其前身是1848年于英格兰皇家艺术学院创立的秘密学生群体,其成员拒绝维多利亚时期的物质主义,也不接受学院的教学。参加前拉斐尔派兄弟会的人还包括威廉·霍尔曼·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和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他们认为19世纪的学院作品看上去虚假而颓废,更喜欢文艺复兴大师作品的简朴与真诚,如弗拉·安基利科和扬·凡·艾克。拉斐尔前派艺术家还认可这些艺术家作品的说教性和宗教主题。前拉斐尔派绘画作品有亨特的《良心的觉醒》(The Awakening Conscience,1853—1854)、米莱斯的《基督在木匠店里(基督在父母家里)》[Christ in the Carpenter Shop(Christ in the House of His Parents),1849—1850]以及罗塞蒂的《少女时代》(The Girlhood of Mary Virgin,1849)。拉斐尔前派艺术家获得了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的支持,而且有时也会被当作浪漫主义艺术家,之后还影响了美学运动(the Aesthetic Movement)、象征主义和新艺术运动。


《基督在木匠店里(基督在父母家里)》

什么是《格罗斯医生的临床课》?
《格罗斯医生的临床课》(The Gross Clinic)是一幅1875年的现实主义绘画,作者是美国画家托马斯·埃金斯(Thomas Eakins),描绘了塞缪尔·大卫·格罗斯在一群医学院学生面前做腿部手术的场景。这个主题让传统艺术评论家们十分惊讶,1876年的费城百年展览(Philadelphia Centennial)甚至拒绝这幅画参展。画面使用了明暗对比法,暗处与光亮处的对比非常明显,令人想起巴洛克时期的绘画。强光照亮了格罗斯医生的额头和拿着手术刀、沾满血的手,凸显了他头脑的智慧和双手的灵巧与熟练。病人的腿被切开,露出皮肤下面的肌肉,导致观众之中的病人母亲忍不住向后缩,并捂住了脸。《格罗斯医生的临床课》体现了埃金斯对于现实主义的执着,也是一幅重要的19世纪美国绘画。


《格罗斯医生的临床课》

谁是温斯洛·霍默?
温斯洛·霍默(Winslow Homer,1836—1910)是一位美国画家,在内战期间曾做过杂志插图画家和战地记者,以描绘休闲活动和户外场景见长,而且和托马斯·埃金斯一样,推崇现实主义,尽管他的作品充盈着对工业革命前简朴生活的怀旧情感。霍默的作品《老鹰捉小鸡》(Snap the Whip,1872)把传统的儿童游戏变成严肃而宏大的主题,描绘了一座只有一个房间的学校,画中的孩子们光着脚、穿着简单的乡村服装。这幅欢乐的田园场景,与内战带来的苦痛、战争结束和工业革命时期带来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谁是亨利·奥赛瓦·丹拿?
亨利·奥赛瓦·丹拿(Henry Ossawa Tanner,1859—1937)是19世纪最成功和首位在国际上出名的美籍非洲裔艺术家。他在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跟随托马斯·埃金斯学习,后移居巴黎,在那里度过了大部分职业生涯。人们认为丹拿是现实主义画家,例如他的《天使报喜》(The Annunciation,1898)属于常见的圣经题材,但是丹拿却将现实主义的细节融入了圣母玛丽亚与天使加百利会面的背景之中,这些细节包括服装风格、室内装饰等,灵感都来自他在中东的旅行。丹拿最著名的作品《班卓琴课》(The Banjo Lesson,1893)描绘了一位老年黑人教小男孩演奏班卓琴的场景,通过绘画强调了对该场景的尊重,而这个时期类似的画面常常会显得滑稽可笑或者带有某种偏见。与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和库尔贝一样,丹拿的作品表现出一种社会意识和庄重感。他晚期的作品主要以宗教为主题,倾向于绘制圣经题材,借此反映19世纪非洲裔美国人的努力与挣扎。

谁是马奈?
很多人认为,爱德华·马奈(Eduoard Manet,1832—1883)是第一位现代画家,在现实主义和印象派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其作品更是预示了20世纪的绘画风格和手法。马奈在艺术史方面知识渊博,而且极具反叛性,提倡艺术应该“真诚”而非完美。与同时代其他一流艺术家的上千幅绘画一样,马奈的作品也被美术宫的官方艺术展览——“沙龙”(the Salon)排除在外。但是,马奈得到了在“被拒者的沙龙”(Salon des Refusés)中一鸣惊人的机会,他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Le Déjeuner sur l'Herbe,1863)和《奥林匹亚》(Olympia,1865)震动了评论界。尽管从文艺复兴大师们的作品中汲取了很多灵感,但他的主要题材仍然是现代生活,比如咖啡馆、巴黎城内的休闲生活场景,以及战争绘画和受到同时代文学影响的石版画。马奈的绘画在他生前从未得到广泛认可,但后来却成为艺术史上最受欣赏也最有价值的艺术品。如今,马奈已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鼻祖之一。

为什么马奈的作品令人如此震惊?
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1863)是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与16世纪威尼斯文艺复兴绘画《田园合奏》有着明显的联系,后者也描绘了一场吟游诗人与半裸的女人们的乡村聚会。对19世纪的观众而言,艺术中的裸体并不鲜见,但是画中衣着光鲜的男人与中央全裸的女人产生的对比以及女人望向画面外的自信目光,却令观众们震惊不已。人们认为,她和背景中的半裸浴女都是妓女。《草地上的午餐》不属于新古典主义作品,而是一幅同时代人物肖像,大胆地描绘了不道德的行为。

马奈的《奥林匹亚》(1863)也同样模仿了文艺复兴前辈提香的作品《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只不过他画的并不是一位端庄地斜倚在床上的裸女,而是一位挑衅地直视观者的裸体女人,毫不避讳展示自己的身体。提香的作品中,一只小狗(忠诚的象征)蜷缩在床脚熟睡,而马奈的作品则画上了一只黄色眼睛的黑猫,脊背弯成了弓形。尽管这两幅画视觉冲击力很强,但是有些人却对其称赞不已,其中就包括爱弥尔·左拉(Emile Zola)。左拉认为,它们通过现实主义表现出了最真实的情形,而且还挑战了传统绘画模式,所以可以算是两幅杰作。

惠斯勒为什么上了法庭?
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1834—1903)最有名的作品是一幅母亲坐摇椅的肖像画,但是他在19世纪后半叶的作品却是以越来越抽象而著称的。惠斯勒是美国人,不过移居英国后,他再未回到美国,而是在伦敦度过了大部分职业生涯。早期受到了美学主义影响的惠斯勒,绘制了很多成功的肖像作品,但是他对艺术作为视觉音乐的想法更感兴趣。他甚至把1862年绘制的穿白裙子的小女孩肖像命名为《白色交响乐1号》(Symphony in White No.1),以强调作品的音乐性。在1893年的自传《树敌的优雅艺术》(The Gentle Art of Making Enemies)中,他写道:“正如音乐是声音的诗篇,绘画也是视觉的诗篇,其主旨与声音或色彩的和谐无关。”

1875年,惠斯勒几乎完全抽象的绘画《黑色与金色的夜曲》[Nocturne in Black and Gold,又称《坠落的烟火》(The Falling Rocket)]令世人惊讶不已。人们指责惠斯勒的作品没有明确主题,而且见过作品的人认为它像没有完成一样。看到这幅画后,英国最著名的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表示很愤怒,指责艺术家画出如此抽象的作品,就如同把油彩泼到公众的脸上。惠斯勒以诽谤罪起诉了拉斯金,结果发现自己尽管站在法庭上证人的一方,却不得不回答关于自己作品艺术意图的问题。当问及绘画主题时,惠斯勒解释道,他想创作一幅艺术的构图,并“表现克雷蒙城镇上空的烟火”,而并不想画出真实的城市,他还说自己支持“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主义概念。惠斯勒胜诉了,但是只获得了四分之一便士的赔偿金,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他的作品普遍持否定态度。这件事也说明了艺术家和评论家曾经多么激烈地争辩过抽象艺术作品的价值。


《坠落的烟火》

早期摄影
谁发明了摄影?
摄影就是通过化学手段记录光线、形成图像的过程。它并不是一个人的发明,摄影的概念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之久,人们一直在使用针孔照相机(camera obscura)——一个小黑箱子,侧面有一个透光的小孔,外部的光线射进来后,映出盒子外面的图像,然后用镜子将其反射到一个平面上,或者投射到一面墙上。一间黑暗的房间甚至也可以被改造成大型针孔照相机。学者们认为,艺术家曾用针孔照相机来观察某个场景中的小细节,比如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和其他18世纪艺术家,有可能用了类似的设备,才画出细节精确清晰的作品。不过,不能永久保存针孔照相机拍摄到的影像,一直是让艺术家感到困扰的地方。第一个成功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画家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

什么是达盖尔银版法?
达盖尔银版照片(daguerreotype)是最早的摄影形式,由法国画家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1787—1851)发明。18世纪30年代,涅普斯(J.N.Niepce)曾试验过碘熏法,其他人也曾尝试加入一些光敏化学物质,来制作高质量的图像。后来,达盖尔用涂有碘化银的铜板和含汞烟气制作了单张固定的图像。这一发明在法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记录历史的方法,用达盖尔银版法制作肖像开始流行起来。到19世纪后半叶,摄影技术进一步发展,可以为一张照片印制多个版本,逐渐取代了达盖尔银版法。

谁是纳达尔?
“纳达尔”(Nadar)是法国摄影师戈斯帕德-菲利克斯·图尔纳雄(Gaspard-Félix Tournachon,1820—1910)的昵称,他对摄影的艺术价值和商业潜力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热衷于发掘摄影在现实主义创作方面的巨大潜力。为了捕捉到巴黎这个城市的各种细节,他甚至在热气球的篮筐里安装了一个流动暗房,常常在巴黎上空飞来飞去,进行“航拍”。法国石版画家奥诺雷·杜米埃曾经发表了一张石版画《纳达尔将摄影提升到艺术的高度》(Nadar Elevating Photography to the Height of Art,1862),描绘了纳达尔在热气球里工作的情景,他的脸紧贴着照相机的镜头,大礼帽被风吹得飘在空中。这幅画说明纳达尔对摄影在美术中的地位有很高的期望。除了城市摄影作品外,纳达尔还为很多法国社会名流拍摄了肖像,包括诗人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作家大仲马(Alexandre Dumas),还有当时最有名的女演员之一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

有哪些早期的重要摄影师?
●纳达尔(1820—1910):戈斯帕德-菲利克斯·图尔纳雄,又称“纳达尔”,是一位雄心勃勃的法国摄影师,擅长拍摄肖像和巴黎城市的航拍照片,并将摄影变成了一种美术形式。

●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伦(Julia Margaret Cameron,1815—1879):卡梅伦直到50岁才开始创作。她的肖像摄影笼罩着柔光,抓住了拍摄对象的精髓。她的目标是“使摄影走进高贵的殿堂,通过融合真实与理想,并在保留全部真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展现美与诗意,使它具有高雅艺术的特征和用途”。

●奥斯卡·雷兰德(Oscar Rejlander,1823—1896):瑞典艺术家雷兰德率先利用照片来创作绘画,他在合成照片和合成印刷方面进行了很多技术创新,而且对肖像和有寓意的场景很感兴趣。

●马修·布雷迪(Mathew Brady,1823—1896):美国著名肖像摄影师和记者,知名作品包括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和美国内战时期南部同盟的罗伯特·李将军的肖像照。布雷迪组织了一队包括蒂莫西·奥沙利文(Timothy O'Sullivan)在内的摄影师,记录下了美国内战的恐怖场景。

●雅各布·里斯(Jacob A.Riis,1849—1914):丹麦裔美国社会活动家、摄影师里斯用照片记录了纽约穷困人民的窘迫生活,例如《泽西街上一个拾破烂的意大利人的家》(Home of the Italian Rag Picker,Jersey Street,约1888—1889)。他在镁光灯的使用方面进行了创新。

●埃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1830—1904):迈布里奇是一位生于英国的摄影师,主要在美国工作。他改进了相机快门的结构,使高速摄影和影片成为可能。他很可能为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影摄影机提供了灵感。他的《奔马》(Galloping Horse,1878)拍摄了12张赛马奔跑过程中的照片,改变了艺术家描绘马的奔跑动作的方式。


《泽西街上一个拾破烂的意大利人的家》

为什么19世纪的人们认为摄影不是艺术?

在艺术史上,画家和其他艺术家一直在考虑如何通过光线捕捉图像或以光成像为基础创作作品。19世纪中期,摄影发展起来后,记者和科学家也常用摄影来记录周围的世界,他们的目的不一定与美或美学有关。于是,人们对于摄影是否属于艺术展开了争论,尊崇传统的艺术家争辩道,摄影师不需要亲自用双手创造图像,所以摄影是一个自动的过程,而不是艺术创造的过程。1855年,国际博览会接受并向观众展出了摄影作品。然而,这些作品并未进入巴黎美术宫,而是放在了另一座建筑里,与科技和工业展品一起展出。不过,虽然戈斯帕德-菲利克斯·图尔纳雄(纳达尔)、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伦和奥斯卡·雷兰德等几位早期摄影师将摄影提升到了“美术”的高度,但从某种程度上讲,关于摄影的客观性与真实性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

日本艺术
什么是浮世绘?
日语中“浮世绘”(ukiyo-e)是一个佛教用语,字面意思就是“漂浮的世界之图画”,后用于描述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至20世纪期间盛行的一种木版画或绘画风格。江户时代的木版画色彩独特,重视风景的作用,通过舞蹈、剧院、艺伎和城市街景集中展现了中产阶级市民生活,对法国印象派画家有重要影响。浮世绘木版画用色十分精致,采用天然颜料,画中图案有细勾边,而且其价格低廉,所以在18—19世纪期间尤其流行,买家通常是大城市(例如18世纪时被称为江户的东京)的商店店主和街边小贩。制作木版画时,通常需要三位艺术家分工作业:一位画家、一位雕刻师以及一位印刷工匠。画家先画出原始图画,然后雕刻师按图案在一块木板(通常是樱桃木)上雕刻出轮廓线,刷涂黑色墨水,按在纹理细致的纸面上。雕刻师还会按照图案再刻几块木板,每块用来印制一种不同的颜色。这说明印制一张版画需要用很多块木板,有时甚至达二十块之多!尽管艺术家们在作品中会隐含一些佛教概念(实体存在稍纵即逝),但是浮世绘木版画主要描绘的还是非宗教的物质世界。

谁是铃木春信?
铃木春信(1724—1770)是一位江户时期极具创新意识的版画家,率先创作了多色印刷版画。他创作的印有美丽艺伎和妓女图案的锦绘(nishiki-e)十分有名,其中《歌舞伎饰芦叶达摩》(Geisha as a Daruma Crossing the Sea,18世纪中期)描绘了一位身披红色斗篷的优雅女人望向空中的情景,她身后不远的芦草似乎还被风吹得沙沙作响。这幅版画体现了铃木对于颜色的掌控力,而且可以看出,当时艺伎绘画风靡一时。戏剧也是常见的浮世绘主题,画中的女人饰演的是传说中的达摩。江户时期,风格化的歌舞伎戏剧非常流行,很多类似作品描绘了舞台上最受观众欢迎的演员和角色。铃木春信是商业上最成功的江户(东京)艺术家,他的多色印刷版画使浮世绘绘画风格广为流传。

葛饰北斋与歌川广重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葛饰北斋(1760—1849)和歌川广重(1797—1858)是19世纪日本两位最成功的风景画家,他们的版画无疑是世界上辨识度最高的平面艺术品之一。两位艺术家在浮世绘中都探讨了转瞬即逝的物质世界。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尤其著名,其中《神奈川冲浪里》中,巨大的海浪顶着风格化的白沫,正要砸落在狭长的小船上,船上坐着一群船员,弧形的小船与海浪的形态相互呼应。远处背景是白雪覆盖的富士山,坐落在画面的地平线上,白色的山顶看上去很像海浪顶端的白沫,使得这座令人望而生畏的火山仿佛与海浪一样,会转瞬即逝。制作《神奈川冲浪里》时,葛饰北斋使用了来自欧洲的普鲁士蓝颜料。作品还体现了江户时代日本艺术的简洁与活力。

与葛饰北斋一样,歌川广重也是江户时代的风景画大师。他的部分版画作品中也出现了富士山,例如《骏河萨夕之海上》(1859)有一个与葛饰北斋所画类似的巨浪。歌川广重比葛饰北斋小近40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位年长艺术家的影响。他最有名的作品是版画系列《名所江户百景》(1856—1859),由他的学生二代广重最终完成。他经常会依赖对透视法的理解,在版画中表现景深,而且他的风格对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还产生了很大影响,1887年,梵高根据《大桥骤雨》创作了一幅油画。歌川广重的街景版画如《猿若町夜景》(1856)等也为奥古斯特·雷诺阿和卡米耶·毕沙罗等印象派画家提供了灵感。当时,经过了几个世纪的与世隔绝,日本刚刚打开国门,而歌川广重的作品便用浮世绘的传统方式记录了19世纪期间发生的变化。


《神奈川冲浪里》

明治时代日本艺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治时代是指1868—1912年。这段时间里,油画在日本流行了起来,日本艺术家开始接触西方艺术风格。江户时代流行的艺伎等题材在明治时代仍然十分普遍。例如,1872年,高桥由一(1828—1894)绘制了《花魁》(Orian),这幅西方风格的肖像油画中融入了浮世绘的图案和色彩。高桥由一把被画者颜色鲜艳的服装分隔成了抽象的色块和纹理块,这种技法源于传统日本绘画。明治时期,西方艺术风格极受欢迎,以至于有些艺术家担心日本会失去其独特的绘画风格。传统艺术家如横山大观(1853—1908)等希望给日本绘画风格注入新的生机,不但将一些西方技法应用到绘画中去,还强调这些作品的日本特色,最终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日本画”(nihonga)。

印象派
什么是印象派?
印象派是一种19世纪后半叶起源于法国的艺术风格。印象派绘画看上去像未完成的作品,主要展现休闲的咖啡馆场景、风景、城市以及风俗场景。与现实主义艺术家一样,印象派画家也想表现我们所见的现实,但是他们对人造光和自然光的性质尤其感兴趣,例如,克劳德·莫奈研究了太阳在空中移动时周围环境的色彩变化;古斯塔夫·卡耶博特和卡米耶·毕沙罗则对雨很着迷,都创作过雨中的自然光和煤气灯光倒映在巴黎街道积水中的绘画。大部分印象派画家来自法国的中上层阶级,但是,由于他们的作品刚开始并不受欢迎,所以他们通常生活在巴黎较为穷困的街区,经常在蒙马特区的格波瓦咖啡馆(Café Guerbois)聚会。休闲的咖啡馆场景在印象派绘画中如此常见,与印象派画家的生活方式有关。

艺术评论家和公众很难接受印象派绘画,巴黎美术宫(Palais de Beaux Arts)的展览总是拒绝展出这些作品。于是,1874—1886年期间,印象派艺术家们自己举办了展览,他们的作品对后来的现代艺术有极大影响。如今,印象派仍然是最受欢迎的绘画和雕塑风格之一,博物馆和画廊举办的印象派艺术展吸引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哪些印象派画家最具影响力?
印象派核心成员之间关系十分紧密,生活在法国,有些甚至是亲戚。例如,艺术家贝尔特·莫里索嫁给了马奈的弟弟(严格来说,马奈不能算是印象派画家,虽然他对印象派画家有极大影响)。如下列出了几位公认的重要印象派画家: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莫奈喜欢进行户外写生,他的风景画十分著名,尤其是睡莲和干草堆系列。他还画了三十多张弥漫着烟雾的火车站和鲁昂主教座堂(Rouen Cathedral)正面。“印象派”一词即来源于艺术评论家路易斯·勒罗伊(Louis Leroy)对他的作品《印象·日出》(Impression,Sunrise,1872)的描述。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德加既是画家,也是版画家和雕塑家,与其他印象派艺术家不同,他并不喜欢户外写生,而是更喜欢研究人造光的效果,常常在工作室里创作。著名作品有芭蕾舞者系列绘画、《苦艾酒》(L'Absinthe,1876),以及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雕塑《十四岁的芭蕾舞者》(Little Dancer of Fourteen Years)。

●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1841—1895)——莫里索的作品以风景画和室内场景为主,强调女性的生活体验。她常常在沙龙里展示作品,与欧仁·马奈(Eugène Manet)结婚后仍然在创作作品,这在当时比较少见。莫里索与她丈夫的哥哥爱德华·马奈在绘画方面关系较为密切,两人互相影响的痕迹在作品中十分明显。她的代表作有《摇篮》(The Cradle,1872)和《夏日》(Summer's Day,1879)。

●奥古斯特·雷诺阿(Auguste Renoir,1841—1919)——雷诺阿是莫奈的好朋友,作品中常常出现斑驳的阳光和城市街景,例如《煎饼磨坊的舞会》(Moulin de la Galette,1876)描绘了身着各色服装的舞者在巴黎蒙马特区的一个户外舞场跳舞的场景。他的画作通常十分优美、令人愉悦,呈现了19世纪法国上流社会生活的概貌。

●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毕沙罗是一位极具创新意识的艺术家,偏好户外写生,灵感常常来源于乡下和农村的生活,大部分作品描绘了农耕场景。毕沙罗喜欢在画布上涂抹厚重的颜料,虽然艺术评论家并不是很欣赏这样的作品,但它们却深刻地影响了后面的一代后印象派艺术家。毕沙罗的重要作品有《巴黎歌剧院大街》(Avenue de l'Opera,Paris,1898)以及多幅蓬图瓦兹城镇风景画。


毕沙罗《巴黎歌剧院大街》

●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1844—1926)——卡萨特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但是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她是德加的朋友,而且也通常在工作室里创作作品。她是印象派的重要拥护者,而且和莫里索一样,也以室内场景和母子关系为主要题材。她的作品一直极受欢迎,著名作品有《划船》(The Boating Party,1893—1894)、《茶》(Tea,1880)和《洗浴的孩童》(The Child's Bath,1893)。1904年,她获得了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马奈和莫奈有什么不同之处?

爱德华·马奈和克劳德·莫奈都是19世纪的法国画家,都与印象派有关,他们的名字还恰好很相似,因此经常被混为一谈。马奈并不认为自己是印象派画家,他的大部分作品更偏向现实主义,画面上常有明亮的色块,而且,他的绘画表面更平整,通常是表现中产阶级的风俗画或者以女人为题材的作品。

相比之下,莫奈的笔触更短促,画面整体有碎片感。例如,在《印象·日出》(Impression,Sunrise,1873)中,莫奈用凸凹不平的橙色油彩来表现太阳在有波浪的水面上的倒影。莫奈的作品中更少出现人物,他最有名的作品是一些草木繁茂的风景画,画中常常有反光的水面和四处散落的光点。

为什么莫奈画了这么多次鲁昂主教座堂?
莫奈着迷于视觉现实主义,他给鲁昂主教座堂的正面画了三十多幅画,探索不断变化的光线和人眼对于光线的感知。想象一下,站在明亮的街道一侧,眯起眼睛来,努力看清对面的建筑,这就是莫奈眼中鲁昂主教座堂的效果。教堂正面布满壁龛和不同纹理的表面装饰,正好是进行光线试验最完美的对象。在强烈的阳光下,鲁昂主教座堂的细节都消失了,实体性也消解了。太阳一直在天空中移动,建筑所反射的光也一直在变化,莫奈想在作品中抓住某个瞬间的光线效果,这也是画面看上去十分粗糙的原因之一。他认可快速草稿的美学价值,但是仍然会在吉维尼(Giverny)的工作室里非常仔细地绘制这些作品,希望能够在一系列鲁昂主教座堂画中捕捉到光的特征。

布拉克蒙夫妇是谁?
费利克斯·布拉克蒙(Félix Bracquemond,1833—1914)与妻子玛丽(1840—1916)都是印象派艺术家,与德加、罗丹、马奈和惠斯勒属于同一个艺术圈。费利克斯以版画创作为主,擅长制作蚀刻铜版画,他向印象派艺术家推广了日本版画浮世绘,尤其是北斋的作品。玛丽·布拉克蒙是一位画家,她最开始设计的一些装饰瓷器,吸引了德加的注意。尽管艺术史文献中基本不会提及玛丽·布拉克蒙,但她其实是19世纪最优秀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只是她的丈夫并没有给她的职业生涯提供足够的支持,而且她的作品数量无法和同时代的玛丽·卡萨特或贝尔特·莫里索相比。不过,她的作品曾经在1874年的巴黎沙龙和一些其他印象派展览中展出过。

芭蕾舞者为什么令德加着迷?
埃德加·德加所画的芭蕾舞者既没有情色意味,也没有体现心理学的概念。和其他印象派画家一样,德加对光很感兴趣,而这些芭蕾舞者为德加提供了很多试验光线效果的机会,因为她们通常会被人造聚光灯和其他舞台灯光照亮。在1877年的《舞者与花束》(Dancer with a Bouquet,Bowing)中,芭蕾舞演员的面孔如同一个面具,在舞台边缘明亮地灯的照射下,显得十分俗艳。除了光,德加还研究了人物的动作,而身体柔软的舞蹈演员也是绝佳的研究对象。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到舞蹈演员们正在伸展四肢,为演出做准备,比如1879年的粉彩画《等待出场》(Awaiting the Cue)。仔细观察这些舞者之后,德加画出了令人惊讶的人体角度和姿势。这些作品通常以某个角度构图,画面如同经过裁剪,将戏剧性的光与动作置于前景之中,也体现了日本版画的影响。


《舞者与花束》

摄影如何影响印象派绘画?
随着摄影的发展,19世纪的画家很难不接触到这个新媒介。现实主义者试图准确表现出我们所见的世界,但是现在,只需闪光灯一闪,摄影师就可以做到这一点。画家会如何应对呢?19世纪的艺术家仍然关注现实主义,只是关注点有所转移。由于相机的出现,19世纪后半叶,艺术家们开始进行视觉现实主义(optical realism)的试验,用全新的方式来表现动作。在马奈的绘画《女神游乐厅的吧台》(Bar at the Folies-Bergre,1881—1882)中,房间里的舞者模糊不清,和照片记录的效果一样,说明他们都在动。摄影还可以捕捉到“生活的片段”,德加的《苦艾酒》(1876)也做到了这一点。他的画面横切过一个有角的咖啡桌,还切断了一位正在抽雪茄的客人的手肘。那时,艺术家们已经开始怀疑学院艺术传统的价值,此时摄影的发展恰好促进了19世纪的艺术家们对不同技法和题材的试验,增强了对“至高无上”的古典主义美学的质疑。


《女神游乐厅的吧台》

约翰·辛格·萨金特是印象派艺术家吗?
不完全是。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1856–1925)支持印象主义,曾涉足印象派运动。他虽然对光有浓厚兴趣,但是不会像印象派画家那样,让光消解作品中的所有形体。萨金特生于佛罗伦萨,父母是美国人,家境富裕,但是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是在为英国和法国的上层社会绘制肖像画中度过的。萨金特是一位非常成功的肖像画家,偏向现实主义风格。他生前和去世后,一直受到广泛的批评,他的艺术被指责过于浅薄。1929年,艺术评论家罗杰·弗莱曾批评说,萨金特“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插画家,与艺术根本不沾边”。但是,19世纪70年代之后,他的名声却越来越好。如今,学者们普遍认为萨金特在作品中突出戏剧性心理活动的能力[例如他的《爱德华·达里·博伊特的女儿》(Daughters of Edward Darley Boit,1882)]与委拉斯开兹(《宫娥》)便有几分相似。他最著名的肖像画《X夫人》(Madame X,1883—1884)曾因人物扭动的性感身姿引起了一则丑闻——这幅画在当时令人失望,但现在却备受称赞——因为画面中生动地描绘出了X夫人(即Pierre Gautreau夫人)如瓷般洁白细腻的肌肤与柔软的丝绒紧身黑裙。萨金特晚年在波士顿创作的作品大部分是水彩,肖像画越来越少。由于他不能算是印象派艺术家,所以人们现在将他定义为富有创新性、偶尔用一些印象派色彩的19世纪艺术家。


《X夫人》

有“印象派雕塑”吗?
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与印象派画家有共同的目标:在飞逝的时间中凝固一个瞬间,捕捉到人物的动态。罗丹的现实主义雕塑看起来较为粗糙,而且人物姿态也极富表现力,著名大理石和青铜雕塑《思想者》(The Thinker)就体现了这些特点。而他备受争议的雕塑《巴尔扎克像》(Monument to Balzac)中,同样可以看到一些印象派的影子。1891年,法国文学家协会委托罗丹创作一尊雕塑,纪念法国文学大师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罗丹用了七年多时间才完成这尊雕塑,意在体现巴尔扎克其人的精神、灵魂以及天才的伟大创造力。和印象派绘画一样,这尊雕塑也有一种未完成感,突出了雕塑表面的质感。1898年,当罗丹展示雕塑的石膏模型时,遭到了严厉的批评,而青铜和大理石的雕塑直到他去世都没有完成。尽管一开始批评声音不断,但这尊雕塑和罗丹的其他作品却仍被认为是19世纪最具创新性的重要雕塑作品,而且人们还认为,正是罗丹预示了现代主义的产生。因此,他的作品既有印象派的特征,又开启了一个雕塑艺术的创新时代。

后印象派
什么是后印象派?
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是一个棘手的艺术类别。这个词字面意思是“印象派之后”,但是有些艺术家既属于印象派,又属于后印象派,例如保罗·塞尚和乔治·修拉,而这种情况对于定义“后印象派”毫无帮助。大部分后印象派艺术家都经历了印象派这一阶段,而且有些人还被认为是“新印象派”,19世纪艺术评论家费利克斯·费尼昂(Félix Fénéon)用“新印象派”来定义“点画法”(修拉发明的一种绘画风格)。总而言之,“后印象派”一般被用来描述19世纪末的艺术风格,这个流派反对印象派的自发性,作品通常颜色明亮,笔触明显。后印象派艺术家不像印象派艺术家那样热衷于消解作品中的形态,所以可根据物体轮廓是否清晰来区分。最重要的后印象派艺术家包括保罗·塞尚、文森特·梵高和保罗·高更,其他著名艺术家还有乔治·修拉、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等。

塞尚是如何“用一个苹果震惊巴黎”的?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是最重要的后印象派艺术家之一,对现代艺术影响深远。他的早期作品符合印象派的特征,甚至有一些浪漫主义的痕迹,但是随着艺术风格的逐渐成熟,塞尚开始强调形态而非叙事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他更注重让作品有一种实体存在感,而不是讲述某个具体的故事。塞尚的静物画没有轮廓线,而是使用颜色来呈现形状,比如《静物苹果》(Still Life with Apples,约1875—1876)。他有时甚至不用笔刷,而是直接用调色刀往画布上涂抹颜料。塞尚挑战了艺术的界限,他想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用他的话说,就是“用一个苹果震惊巴黎”。《静物苹果》中的苹果是一种构图,正如惠斯勒的《黑色与金色的夜曲》中的潦草笔划一样。色彩鲜艳的苹果置于昏暗的背景之上,就有了独立的生命,仿佛在一个抽象的无重力空间里跳跃,吸引着观者的注意力。塞尚的苹果不只是水果,而是绘制出来的形体,可以将静物画变成一种用色彩而非题材所构建的图画。

什么是点画派?
点画派(Pointillism)是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与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的作品有关,他对色彩理论很感兴趣,进行了互补色实验。修拉研究过古典色彩理论和19世纪化学家米歇尔-欧仁·谢弗勒尔(Michel-Eugène Chevreul)的理论。在《对比色法则》(The Laws of Contrast Color,1824)中,谢弗勒尔解释道,两个相邻的颜色会反射出对方的互补色(即色轮对面的颜色)。依据书中人眼会进行混色的理论,修拉在他的视觉实验中,把纯色的点紧挨着画在一起。修拉把这种技法命名为“分割主义”(divisionism),但是艺术评论家们称之为“点画派”,后面的说法现在更常用些。修拉最有名的点画作品是《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1884—1886),这幅大型绘画长度超过3米,由成千上万个独立的颜料点组成的,展现了巴黎的中产阶级在河边放松休闲的场景。衣着光鲜的男人、女人和小孩在草地各处走动,有些手拿阳伞,有些则躺在树荫下休息。由于使用了点画技法,这幅几乎是里程碑式的作品画面风格较为严肃,如果近距离仔细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独立的点。包括文森特·梵高在内的一批艺术家都试验过点画法,其他点画作品还有马克西米连·卢斯(Maximilien Luce)的《早晨·室内》(Morning,Interior,1890)和曾经历过点画派创作阶段的西奥·梵·里斯尔伯格(Theo van Rysselberghe)的《果园中的一家人》(Family in the Orchard,1890)。

谁是保罗·高更?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是最有名的法国后印象派艺术家之一,他生前一直郁郁不得志,如今却被认为是对20世纪早期现代艺术有重要影响的开拓者。他以创作绘画为主,也做雕塑、陶瓷和版画,有时还会写作。高更比较认同19世纪的符号主义运动,他的作品用色大胆而平面化,常常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1891年,他曾表示想要抛弃堕落腐化的现代文明,于是逃往塔希提岛,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余下的大部分时光。他的生活十分贫困,创作的作品以塔希提题材、象征符号和神话为主,绘画风格被认为是原始主义(primitivism)的前身。在离开法属波利尼西亚之前,高更的作品就体现了民俗艺术的影响。绘画《黄色基督》(The Yellow Christ,1889)呈现了耶稣在法国北部布列塔尼被钉上十字架的场景。当地的女人围在耶稣基督周围,跪在地上祈祷。画面中明亮、平面化的颜色令人想起中世纪的基督教绘画,凸显了祈祷的无形力量。他的后期作品有《艾芮欧的种子》(Te aa no areois,1892)、《两位塔希提妇女》(1899)、《永不复还》(Nevermore,1897)等,后面这幅画将埃德加·爱伦·坡的诗歌、传统女性裸体以及塔希提风情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艾芮欧的种子》

什么是19世纪象征主义?
19世纪的象征主义运动最初以一场法国的文学运动为开端,象征主义艺术家和作家创作的灵感来源于梦境、神话、传说和心理学的新概念“无意识”,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尔·荣格(Carl Jung)的理论为基础。斯特凡·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夏尔·波德莱尔、保尔·魏尔伦(Paul Verlaine)等法国诗人力求用象征符号将作品提升至新的高度,超越物质现实的限制。法国艺术家居斯塔夫·莫罗(Gustave Moreau,1826—1898)和奥迪龙·雷东(Odilon Redon,1840—1916)接受了象征主义,而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则可能是法国之外最有名的象征主义画家,他的《呐喊》(The Scream)如同一个充满浓烈情感的色彩漩涡,正如他在一篇日记中写到的那样,“我感受到了一声穿透自然的尖叫……我画了这幅作品,画了如血一般的云”。其他知名的象征主义者还有比利时艺术家詹姆斯·恩索尔(James Ensor)和美国艺术家阿尔伯特·平克汉·莱德(Albert Pinkham Ryder)。很多象征主义绘画都情绪阴郁、主题恐怖。

谁是亨利·卢梭?
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1844—1910)的昵称是“海关官员”(Le Douanier),因为这就是他的职业。卢梭是一位业余画家,到了中年才开始创作。由于他没有受过学院训练,所以人们用“天真”来形容他的绘画风格。卢梭曾在巴黎的独立沙龙(Salon des Indépendents)展出过作品,并得到了许多颇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的关注,而这些艺术家也为他的艺术生涯发展提供了很多帮助。到了1858年,亨利·卢梭已经开始全职创作,他的绘画作品想象力丰富、细节生动,受到19世纪象征主义和心理学理论的影响,画中常常出现异国情调的场景和原始文化的主题。他最伟大的作品是《梦》(The Dream,1910),描绘了一个斜靠在沙发上的裸体女人。按理说,这属于艺术史上的传统题材,但奇特的是,画中的女人却被挪到了热带雨林中,树上还挂着野生的水果,而热带动物躲在树丛中,一个黑人正在吹奏类似长笛的乐器。由于画中的符号象征十分复杂,卢梭还为这幅作品写了首诗,试图做出一些解释。对于《梦》最普遍的解释是,画中的女人正在巴黎的沙发上睡觉,梦中的她来到雨林之中,与梦境融为一体,各种细节丰富的现实主义元素以令人意外的方式结合在一起,预示了超现实主义的到来。

谁是文森特·梵高?
荷兰艺术家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的作品在他生前并未得到充分理解,而且他在37岁就因枪伤而英年早逝了——尽管人们并没有找到那把枪,但是他一直被认定是自杀而亡。梵高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曾在法国南部的精神病院住过一段时间。他还把自己的耳朵割了下来,并用《割耳后的自画像》(Self Portrait with a Bandaged Ear,1889)记录了这次举世闻名的惊人举动(但是有人对该故事持怀疑态度)。

尽管人们十分关注梵高一生饱受磨难的故事,但是真正不朽的却是他那令人惊叹的艺术才华。《星夜》(The Starry Night,1889)、《阿尔勒的卧室》(Bedroom in Arles,1888)、《向日葵》[Still Life(Vase with Twelve Sunflowers),1888],还有多张富有表现力的自画像等作品,都是世界上最受追捧的艺术品。梵高的目标是创作人人都能接受的艺术品,而不仅仅是为那些可以买得起艺术品的富人作画。在巴黎,他看到了印象派绘画明亮的色彩,并被日本的浮世绘深深吸引。受到点画派的影响,梵高开始试验使用零碎的笔画,给作品注入生命力,并提高作品亮度,尝试通过富有表现力的颜色和形状传达强烈的情感。梵高的绘画具有近乎立体的表面质感,充满活力,属于当时新兴的表现主义风格。表现主义是一场现代主义运动,代表艺术家还有爱德华·蒙克以及后来的弗朗茨·马克、瓦西里·康定斯基、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梵高真正的创作期只有十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却创造出了西方艺术史上最具标志性的几个图像:一把空椅子、在阿尔勒的家里那个东倒西歪的房间、地平线上一棵高耸入云的黑色柏树及其波浪般的形状。


梵高的《罗讷河上的星夜》

谁是提奥·梵高?
提奥(Theo van Gogh,1857—1891)是文森特·梵高的弟弟,他在情感上和经济上为哥哥提供了很大支持,兄弟二人经常通信,提奥还介绍文森特认识了当时在巴黎的印象派画家。除了支持哥哥之外,提奥·梵高也是一位重要的艺术经销商,早年在布鲁塞尔工作,后来移居巴黎,在那里,他买了一些印象派艺术家(如克劳德·莫奈和卡米耶·毕沙罗)的作品,并为他们举办了展览。他还帮保罗·高更卖过作品,高更也是文森特的朋友。尽管提奥尝试在巴黎销售他哥哥的作品,但是并没有多少成效。文森特死后六个月时,提奥也去世了,享年33岁。

谁是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
塞尚、高更和梵高等艺术家在尝试用作品表现一种全新的真实性时,抛弃了现实主义的三维空间,所以他们的作品看上去常常平面化,突出了鲜艳的颜色,淡化了纵深与空间。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864—1901)的绘画和海报也有这样的特点。图卢兹-罗特列克着迷于巴黎蒙马特区的波西米亚式生活,很多印象派艺术家都曾在那里生活和工作,其中就包括对图卢兹-罗特列克有重要影响的埃德加·德加。由于童年的事故和疾病,图卢兹-罗特列克身体残疾,腿部发育不良,行动不便。不过,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特别喜欢蒙马特的舞厅和夜店,很多雅致的绘画和海报作品都描绘了充满活力的舞者和咖啡厅聊天的客人们来回走动、度过愉快时光的场景。他的画作《红磨坊》(At the Moulin Rouge,1892—1895)描绘的是巴黎当时人气最旺的俱乐部之一“红磨坊”,画面最右侧画着一位绿脸舞者梅·弥尔顿(May Milton),令人想起德加所画的剧院中被很强的人造光照射的舞蹈演员。在历史上的某个时间,有人把这位舞者从画面上剪掉了,可能是觉得她的容貌太奇怪,而且她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检点的行为。但是后来,被剪掉的部分又被重新粘了回去。图卢兹-罗特列克海报上的人物均勾勒着清晰的轮廓线,色彩平面化,与日本的木版画有些相似。


《红磨坊》

什么是新艺术运动?

法语Art Nouveau意即“新艺术”,可以描述平面艺术、建筑、雕塑和设计,但是主要还是用于装饰艺术。新艺术运动是对19世纪后半叶欧洲工业化的反抗,19世纪90年代兴起后,成为欧洲的主流艺术风格,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认同新艺术美学的艺术家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线条图案且有花草纹装饰的。捷克艺术家阿尔方斯·慕夏(Alphonse Mucha,1860—1939)的作品就是很好的例子。1896年,他为戏剧《茶花女》创作了平版印刷海报《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画中修长的线条与花朵纹饰和柔和、令人愉悦的颜色体现了女演员的优雅气质。其他参加了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还有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亨利·凡·德·威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和奥博利·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1872—1898)。路易斯·康福特·蒂梵尼(Louis Comfort Tiffany,1848–1933)是新艺术运动时期的玻璃艺术家,苏格兰人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1868—1928)是英国最著名的新艺术设计师。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i,1852—1926)极富想象力的建筑设计是新艺术运动时期建筑的典范。

什么是克里姆特的“黄金装饰风格”?
奥地利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1862—1918)是所谓“维也纳分离派”(The Vienna Secession)的首任主席,参加该群体的艺术家偏好与新艺术运动类似、装饰性很强的艺术风格,与奥地利艺术学院的保守传统划清界限。克里姆特在很多作品上贴了金箔,其中最有名的《吻》(The Kiss,1907—1908)描绘了一对拥抱着的情侣,蕴含了脆弱而微妙的情感。这件作品装饰性很强,正好符合新艺术运动的美学风格,但是,华丽的装饰却掩盖了作品的复杂性。克里姆特的金色系列作品以及他留下的艺术遗产仍然是艺术评论家和艺术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人们对他在艺术史上的影响观点不一。但是在2006年,克里姆特的金银箔油画《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1907)据称以1.35亿美元成交,成为(一段时间内)市场上曾卖出的最昂贵画作。

谁是卡米耶·克洛岱尔?
艺术家和雕塑家卡米耶·克洛岱尔(Camille Claudel,1864—1943)是罗丹的学生。她的私生活比较混乱,在罗丹的工作室待了一段时间之后,爱上了这位著名的雕塑家,一部1988年的法国电影讲述的便是这段故事。尽管她的生活总是与罗丹纠缠在一起,但她本人作为艺术家也声名卓著,而且成熟期的艺术风格非常具有独创性,与其他人无关。克洛岱尔曾在巴黎的秋季沙龙(Salon d'Automne)和独立沙龙展出作品。著名的作品有《华尔兹》(The Waltz,1892—1905)、《恳求》(The Implorer,1900)和《吹笛者》(The Flute Player,1904),其中《华尔兹》展现了一对身上裹着飘逸布料的半裸舞者。

建筑
什么是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从1860年延续至1910年,参与者是一群关系较为松散的艺术家、设计师、作家和建筑师,他们关注美学和社会学问题。该运动源起于英国,随后在美国发展,被称为美国工艺式风格(American Craftsman style),受到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的启发,工艺美术运动的支持者们相信,工业革命导致装饰艺术的质量严重下降,而且也是当时社会问题的根源之一。工艺美术运动领导者之一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也认为,人人都应该能够接触到美的艺术,装饰艺术应当被提升至与绘画和雕塑(传统上的美术)同等的地位。其他与工艺美术运动有关的艺术家有美国设计师和家具制造商古斯塔夫·史蒂克利(Gustav Stickley,1858–1942,以简洁的几何形设计著称),还有苏格兰设计师和建筑师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他也参与了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建筑师包括菲利普·韦伯(Philip Webb,1831–1913)、查尔斯·佛依谢(Charles Voysey,1857—1941)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1867—1959),其中,赖特还与“草原学派”(Prairie School)有关,该学派也是工艺美术运动在美国的一个分支,主要位于芝加哥地区。

什么是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是指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群生活在芝加哥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包括丹尼尔·伯汉(Daniel Burnham,1846—1912)、威廉·勒巴隆·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1832—1907)和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1856—1924)。芝加哥学派最伟大的工程创新是钢结构摩天大楼。铁和钢的应用使工程师能建造出更高的建筑,当然,通常是为了商业目的。最早的摩天大楼包括家庭保险大楼(Home Insurance Building,1884),还有1889年由伯纳姆与鲁特(Burnham and Root)设计的10层兰德·迈克奈利大楼(Rand McNally Building)。

什么是摩天大楼?
摩天大楼(skyscraper)是指钢结构、墙较薄的多层高楼,墙并不承重,因而被称作“幕墙”(curtain walls)。由于钢结构作为骨架支撑住了整栋建筑,所以这些摩天大楼通常有玻璃幕墙或大扇窗户,在某种程度上与哥特教堂有些相似。最早的摩天大楼建于美国中西部城市如芝加哥和圣路易斯,但是最有名的早期摩天大楼是位于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Chrysler Building,1930)和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1931)。随着更多摩天大楼的兴建,对于新型防火墙和电梯技术的需求也出现了。

谁是安东尼·高迪?
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i,1853—1926)梦幻般的建筑风格符合新艺术运动美学,而且与西班牙的现代主义运动(modernismo)有密切关系。高迪致力于在西班牙建筑的范畴内发展出一种加泰罗尼亚特有的美学,他最伟大的作品都建在了加泰罗尼亚城市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是西班牙的一个地区,该地区的居民有其特有的文化和语言)。高迪的建筑装饰性很强,具有灵动感,而且极富想象力,通常色彩鲜艳、饰有闪亮的镶嵌画。例如,他设计的奎尔公园(Park Guell,1900—1914)里有一座布满镶嵌瓷片的蜥蜴形喷泉,看上去仿佛正沿着楼梯爬行。高迪的杰作是一直未完成的圣家堂(Sagrada Familia)大教堂建筑群,这是他被委托设计的第一座大型建筑。圣家堂的独特设计灵感来自摩尔人的建筑,有8个圆形石尖塔。高迪因其个性化的建筑风格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之一,影响了20世纪早期的表现主义建筑。


圣家堂

非洲艺术
非洲各种文化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
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上生活着很多族群,他们的文化具有惊人的多样性,每种文化的艺术品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和风格,因宗教信仰、当地可用材料和仪式用途而各不相同。下面列出了几种文化的地理位置,并举例说明了他们所创作的艺术类型。

文化        地理区域        艺术
班玛姆(Bamun)        喀麦隆        班玛姆艺术常用于赞颂国王,尤其是国王的宝座。19世纪的国王尼桑古(Nsangu)的王座就是一个著名例子,这个王座及配套脚凳装饰着珠子和贝壳,暗示了国王的权威。
鲍勒(Baule)        科特迪瓦        鲍勒人擅长雕刻自然主义风格的木雕,称为“瓦卡斯兰”(waka sran),用于宗教舞蹈和疾病疗愈的仪式。这些雕塑用美的方式表现了一些令人恐惧的鬼魂“阿斯耶乌苏”(asye usu)。
多贡(Dogon)        马里        多贡人擅长雕刻成对的风格化人偶,在他们的舞蹈仪式上,舞者戴着面具,身穿表演服装,艺术品也有重要作用。
芳(Fang)        加蓬与喀麦隆南部        祖先崇拜对于游牧的芳族人意义重大。他们会制作易于携带的木雕守护神“别里”(bieri)。这些风格化的人偶身体比例像孩童一样,据说可以保护祖先的灵魂。
卡拉巴里( Kalabari)        尼日利亚        卡拉巴里人会制作纪念祖先的屏(screen),称为“尼杜恩佛巴拉”(nduen fobara),通常由包括纤维和木材在内的多种材料制成,用于放置在祭坛上,向祖先表示敬意。屏上通常有人物和抽象图案。
科塔(Kota)        加蓬        科塔人会雕刻非常抽象的守护神人偶,称为“姆布鲁尼古鲁”(mbulu ngulu),它们身体为菱形,通常会打磨至如同镜面一样光滑。
桑(San)        南非        桑人,有时称布须曼人(Bushmen),属于传统的捕猎—采集文化,他们主要创作岩画,直到19世纪中叶。
尤穆比(Yombe)        刚果、中非        尤穆比人会制作高贵庄严的母亲人偶,称作“庇姆巴”(pfemba)。这些木质雕像表现了成对的母亲和孩子,通常有彩绘和珠子装饰。“庇姆巴”雕像可能在祈祷丰产的仪式上有某种用途,但是具体用途尚不明确。
门德(Mende)        塞拉利昂        门德人擅长制作索维面具(Sowei Masks),这是一种舞蹈仪式上男人和女人会使用的道具。面具的额头很长(象征智慧),底下有一些须发,代表着理想的女性。
塞努福(Senufo)        科特迪瓦        塞努福人会制作大型面具,供男性舞者在仪式中装扮成祖先和鬼魂表演使用。他们也会制作用于葬礼和成年仪式等重要场合的演出服装和鼓。
阿散提(Asante)        加纳        阿散提人擅长雕刻头部扁平、造型夸张、身体简化的圆雕人偶。阿散提人还非常看重黄金,在艺术品中经常使用,尤其常见于宫廷装饰品,用来赞颂国王。
20世纪早期艺术
谁是野兽派艺术家?
“野兽派”(Fauves)是20世纪最早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指的是一群在巴黎创作的艺术家,他们喜欢用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方式使用各种艳丽的色彩。该群体成员有亨利·马蒂斯(1869—1954)、安德烈·德朗(André Derain,1880—1954)、莫里斯·德·弗拉曼克(Maurice de Vlaminck,1876—1958)等,他们被称为“野兽派画家”(Fauvettes)。该名称是法国艺术评论家路易·沃克赛勒(Louis Vauxcelles)发明的,因为当他看到1905年巴黎秋季沙龙展时,被这些“盛气凌人”的艺术品震惊了。野兽派艺术家用鲜艳的色彩表达情感,灵感来自高更的颜色搭配和修拉的点画实验(修拉将各种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使它们显得更突出)。马蒂斯的《戴帽子的女人》(The Woman with the Hat,1905)是典型的野兽派风格作品,这幅画被著名现代艺术收藏家利奥·斯坦因(Leo Stein)与葛楚德·斯坦因(Gertrude Stein)收藏。该画笔触松散、色彩鲜艳,马蒂斯用一些看上去并不搭配的颜色画出了一个手拿白色扇子的女人,头上戴着大得不成比例的帽子。女人的鼻子与背景上的绿色一致,而脖子是深橙色的。野兽派艺术家不受现实主义所用色彩的约束,而这种自由让他们能够大胆地试验其他风格,催生了20世纪的现代主义。

什么是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艺术领域的常用词汇,而英文中首字母大写的“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一词则特指20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艺术运动。与野兽派一样,德国表现主义也希望通过颜色和视觉上的某种风格来传达强烈的情感,表现主义作品中通常包含意义丰富的象征符号。德国表现主义运动包括两个重要的画家群体,一个是桥社(Die Brücke),另一个是青骑士社(Der Blaue Reiter)。

桥社与青骑士社有什么区别?
“桥社”和“青骑士社”都是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群体,他们有共同的艺术价值观,相信色彩的象征意义并进行推广,而且认为艺术能够向观者传递强有力且积极向上的精神讯息。1905年,弗里兹·布列依(Fritz Bleyl,1880—1966)、埃里希·赫克尔(Erich Heckel,1883—1970)、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r,1880—1938)和卡尔·施密特-罗特卢夫(Karl Schmidt-Rottluff,1884—1976)四名建筑学学生在德累斯顿成立了桥社,社名取自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一篇哲学文章,他们赞同这位哲学家的观点,认为当下能够积极地影响未来,成为通往未来的“桥”。桥社艺术家的灵感来自“原始”的非西方艺术,如非洲面具等,他们认为这些原始艺术比西方艺术更真实。此外,他们还得益于对自然的观察和俄罗斯文学。桥社成员的代表作有施密特-罗特卢夫的《裸女》(Three Nudes – Dune Picture from Nidden,1913)和基希纳的《柏林街道》(Street,Berlin,1913),后者描绘了亮粉色城市背景中的两名妓女,其中一名穿着紫色大衣。

青骑士社是另一个德国的表现主义群体,成立于慕尼黑,成员包括俄罗斯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和德国艺术家弗朗兹·马克(Franz Marc,1880—1916)。马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身亡,他对蓝色的象征意义很感兴趣,而且相信蓝色是最具灵性的颜色。他的标志性作品是《大蓝马》(The Large Blue Horses,1911),画面中有一群深蓝色的马,马背和弯曲的脖颈像起伏的群山,背景是如同被火光照亮的橙色天空。康定斯基受到了俄国民俗艺术的影响,而且对艺术史和哲学兴趣浓厚。在他看来,现实主义表现了物质享乐主义的负面因素,所以他的艺术越来越抽象。康定斯基曾解释道,他希望自己的艺术能够唤醒观者的精神意识。此外,他还受到19世纪艺术家惠斯勒的启发,给画作取的名字全是与音乐有关的,例如《作曲第四号》(Composition IV,1911)、《即兴第28号》(Improvisation 28,1912),还有《不同的声音》(Contrasting Sounds,1924)。人们认为,他的作品是一种心理学上的“联觉”(或“通感”)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人可以“看见”数字、字母,甚至看到声音的颜色。康定斯基关于视觉艺术精神性的理论和他的绘画作品,在现代艺术史上极具影响力。“桥社”和“青骑士社”的目标具有哲学性,而且关注抽象表现性,他们的表现主义绘画对于20世纪艺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非洲艺术对20世纪初的艺术有什么影响?
20世纪初,包括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和埃米尔·诺尔德(Emile Nolde,1867—1956)在内的西方艺术家开始关注非西方文化中所谓的“原始”艺术,例如非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艺术。在法国,艺术家们可以在巴黎的民族学博物馆(Musée d'Ethnographie)看到非西方艺术,尽管他们受到了很多非西方艺术的视觉表现力和相对抽象性的启发,但大部分欧洲艺术家并没有尝试去理解他们所看到(或购买)的艺术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非洲艺术风格给毕加索带来了重要的启发,让艺术家得以自由地探索各种颜色和风格。例如,他最重要的作品《亚威农少女》(Desmoiselles d'Avignon,1907)中拉长的人体和抽象的面孔,就常见于非洲面具和雕塑。另一幅作品《母与子》(Mother and Child,1907)用鲜亮的颜色和卵圆形重新阐释了传统的基督教主题。尽管非洲艺术对毕加索有明显的影响,但是他有时候会在作品中弱化其重要性,而且并不喜欢谈论这一点。

谁是巴勃罗·毕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最著名的现代艺术家之一。他生于西班牙,一生中创作了几千幅作品,以得天独厚的艺术天赋和前卫艺术革新著称。作为画家和雕塑家的毕加索还试验过拼贴、混合材料和集合艺术,并与立体主义艺术家、他的竞争者乔治·布拉克一起,开创了立体主义(Cubism)。毕加索为非西方艺术的普及做出了很大贡献,曾尝试过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古典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多种艺术风格。

和乔治奥·瓦萨里在《艺术家传》中描述的其他伟大艺术家一样,毕加索的天赋也是他的艺术家父亲在他尚且年幼时发现的,于是毕加索从小便开始接受正规的艺术训练,14岁时就已经被巴塞罗那的美术学院录取。在学校学习期间,他模仿了很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的作品,后来开始接触前卫艺术家和思想家的圈子。

毕加索的作品风格、媒介、形式多种多样,被归类为几个不同的“时期”,包括早年的“蓝色时期”等。蓝色时期的毕加索创作了《吉他演奏者》(The Guitar Player,1910),这是一幅充满忧郁气息的肖像,画中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正在用瘦骨嶙峋的长手指弹奏一把吉他。蓝色时期之后是所谓的“粉色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毕加索的作品更明亮、更精致,色彩也更丰富。粉色时期的作品包括《卖艺人家》(The Family of Saltimbanques,1905),画面上有一群旅途中的杂技演员,看上去像是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走失了。


《格尔尼卡》

毕加索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一幅纪念碑式的大型油画《格尔尼卡》(Guernica,1937),灵感源自西班牙的极右派政党长枪党(Falange)犯下的恐怖罪行:长枪党轰炸了巴斯克人的城市格尔尼卡,杀害了近两千人。这幅画的大小为3.6米×7.6米,黑白色调的画面中充斥着各种含义复杂的形象,还有人和动物支离破碎的躯体。1937年,《格尔尼卡》在巴黎世博会展出,一举成名。这幅画作为一件视觉艺术杰作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为什么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如此重要?
20世纪初,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Demoiselles d'Avignon,1907)震动了整个艺术界,预示了立体主义及其他20世纪现代主义流派的诞生,意义重大。这件2.4米×2.3米的大尺幅作品,描绘了几个裸体妓女,她们的眼睛呈杏仁状,姿势如同身体脱了节,脸都像面具一样。由于作品的题材为妓女,画面融入了非洲艺术风格,尺寸还很大,所以在当时显得颇为激进。不过,它并不能算是一幅非常成功的作品,毕加索的朋友们甚至觉得它很难看。但是,艺术家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看到那些支离破碎的线条和被几何形状解构的形体之后却大受启发,开始试验一种新的艺术风格,也就是后来的“立体主义”,这是现代艺术史上意义最重大的变革之一。

什么是立体主义?
始于20世纪初的立体主义(Cubism)是现代艺术史上一场持续了数十年的重大变革,其特点是画面图像呈碎片化,或者图像被分割之后呈现出同一物体不同的角度。立体主义继承了保罗·塞尚的后印象派作品和原始主义,主要是指毕加索、乔治·布拉克、胡安·格里斯(Juan Gris,1887—1927)和费尔南德·莱热(Fernand Léger,1881—1955)的作品。立体主义可被看作是将复杂的视觉图像提炼成具有统一美感的整体的一种方式。立体主义艺术家希望能够抓住某个物体的精髓,并以某种视觉方式将其呈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社会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包括在科学技术和工业领域的重大革新,所以一些学者认为,立体主义的发展与这一社会背景有关。

立体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不同的阶段,最早的两个阶段是分析立体主义(Analytic Cubism)和综合立体主义(Synthetic Cubism)。毕加索和布拉克于1909年发起了分析立体主义运动,布拉克的《小提琴与调色板》(Violin and Palette,1909—1910)是该风格的典型例子。画面中的小提琴经过碎片化处理,如同扫成一堆的透明玻璃碎片,小提琴的每一“片”都通过绘画进行了视觉分析,使观者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思考乐器的物理特征。在分析立体主义阶段,毕加索和布拉克绘制的物体基本上都被消解成了抽象结构(但是并不是全部)。相反,综合立体主义的特点是物体形态简单、抽象度低、多用拼贴的方式创作(拼贴是指艺术家用胶水将报纸之类的元素贴在画布上)。综合立体主义作品有毕加索的《曼陀林与吉他》(Still Life with Mandolin and Guitar,1924)和拼贴画《玻璃与苏西酒瓶》(Glass and Bottle of Suze,1912)。


《圆桌》

立体主义的革命性在于,它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几乎完全抽象的现代艺术运动,而且为之后的很多艺术运动奠定了基础,例如至上主义、未来主义、构成主义等。

为什么布拉克和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看上去十分相似?
有时,甚至连学者们都无法区分毕加索和布拉克的作品,也许如果没有两位艺术家职业生涯中不断的明争暗斗和在竞争中的互相学习与探讨,就不会有立体主义的诞生。他们都进行了静物绘画的试验,着迷于乐器的物理性质,而且经常用类似的色彩来作画。正如布拉克所说,“我们就像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

发表于 2019-1-19 22: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