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犹太教与基督教艺术
最早的犹太教与基督教艺术是什么样的?
善良的牧羊人
最早的犹太教与基督教艺术中的大部分出现于希腊化时期,融合了近东和古典(希腊与罗马)艺术的风格。早期犹太教艺术家被禁止创作任何可能被当作偶像崇拜的形象,所以他们回避了具象艺术。早期基督教艺术从犹太教和古典艺术传统中提取了一些象征性符号,常见的主题中包括“善良的牧羊人”。古典传统中,善良的牧羊人代表神话中的奥菲斯(Orpheus),他的脖子上架着一只绵羊。早期基督教艺术家以《诗篇23》(Psalm 23)中的“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一无所缺(1)”为原型,创作了早期表现耶稣形象的雕塑和绘画。这是“融合”(syncretism)的典型例证。“融合”一词在艺术史中是指不同文化与宗教的含义及意象的合并。
犹太教传统形象中的重要符号有哪些?
尽管犹太教传统禁止偶像崇拜,但是仍然有一些经常重复出现的图像,尤其是在犹太教堂的装饰中和犹太教圣书《妥拉》(Torah)中。犹太教历史中的场景,也是常见的犹太教堂装饰主题,包括摩西的故事等,杜拉欧罗普斯城内的装饰中就有这些场景。重要的犹太教象征符号如下:
门诺拉(Menorah)——神圣的七连灯烛台
首法尔(Shofar)——仪式上用于吹奏的公羊角
伊多戈斯(Etrogs)——柑橘属水果,用于庆祝住棚节(Sukkot),即丰收的节日
卢拉乌(Lulav)——棕榈枝,用于住棚节
在古代门诺瓦(Menois,现以色列地区)城内一座6世纪的犹太教堂里,地面上装饰着罗马风格的镶嵌画,画面中有上面提到的传统基督教符号,还有风格化的鸟类、植物和动物,代表着地球的丰饶和犹太人民的团结。
什么是杜拉欧罗普斯?
杜拉欧罗普斯(Dura Europos)是一座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古代贸易城镇,公元256年被遗弃,位于现在的叙利亚地区。这座早已被历史遗忘的城镇,直到20世纪初才由英国士兵重新发现。城镇的遗迹中有献给宙斯和阿尔忒弥斯等希腊诸神的希腊罗马式神庙,也有古代近东神祇形象装饰的神庙,比如波斯的密特拉斯太阳神(Mithras)和苏美尔的月亮女神的变体——娜娜女神(Nana)。这里还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犹太教堂之一,以及一座基督教家庭教会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都在家里建造教堂)。杜拉欧罗普斯犹太教堂规模较大、装饰着华丽的室内壁画,以黄色和绿色为主色,而且还有一个放置《妥拉》书卷的壁龛。家庭教会教堂则建于公元246年,内有已知的最古老的圣洗池之一。墙上绘制了《旧约》和《新约》中出现的形象,包括耶稣在水上行走的画面。杜拉欧罗普斯遗迹保存了一座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大熔炉,让学者们得以深入了解古代世界早期犹太教徒与基督教徒的视觉文化。
艺术中最重要的基督教符号有哪些?
白鸽:象征纯洁与和平,也象征基督教三位一体中的圣灵。
羔羊:代表牺牲。耶稣基督被称为上帝的羔羊,因为他牺牲自我、拯救人类。与此相反,一群绵羊则代表被耶稣(即“善良的牧羊人”)所保护的虔诚的基督教徒。
十字架:这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符号,象征着钉死耶稣基督的粗木梁,也象征着耶稣所受的苦难以及他的胜利和复活。
四名福音传教士:也被称为“四福音书”,因为他们撰写了《圣经·新约全书》中的福音书部分。每名传教士都有特定的符号或特征。圣马太是一名男子或天使,圣马可的符号是一只雄狮,圣路加是一头公牛,圣约翰是一只鹰。
什么是哥摩迪拉地下墓穴?
这些用于埋葬基督徒的地下墓穴建于公元4世纪。较小的墓洞(Ioculi,长方形小洞穴)可安葬两三具尸体,但是较大(也更贵)的殡葬室(cubicula)可以放入富裕家庭使用的石棺。殡葬室内壁通常会抹上灰泥,并绘制基督教的相关画像。在哥摩迪拉地下墓穴(Catacombs of Commodilla)中发现的很多画面,都重点表现了“圣餐”,即领受面包和酒的仪式,其中的面包代表的是基督的肉体。其他常见画面包括“善良的牧羊人”和“约拿与鲸鱼”等。在《约拿与鲸鱼》的故事中,约拿在海上被扔下船,随后被鲸鱼吞下。三天以后,他又被毫发无损地吐了出来。故事表现了复活、重生与救赎的主题。
什么是巴西里卡式基督/犹太教堂?
早期犹太教和基督教教堂设在私人住房中,后来,由于需要更大的空间,人们开始建造专门用于礼拜的建筑。罗马的巴西里卡式(basilica plan)建筑,专为举办大型市民集会活动而设计,尽管它们属于城市公共设施,但是也给早期的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提供了灵感。巴西里卡式教堂的正中是一个中殿,两侧是两条较窄的侧廊,中殿与侧廊之间以一排立柱隔开。中殿的一端是半圆形的后殿,通常朝向耶路撒冷。巴西里卡式犹太教堂通常在后殿中设一壁龛,放置圣书《妥拉》。公元3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开始在罗马大规模建造教堂,最初的圣彼得大教堂就是这段时间内建成的,建造地就是埋葬圣彼得的地方,现称“旧圣彼得大教堂”,因为它已被毁坏,后来在原址建造的新圣彼得大教堂则一直屹立至今。旧圣彼得大教堂曾经非常受欢迎,令巴西里卡式教堂建筑风靡了上百年之久。
圣彼得大教堂
什么是中央式教堂?
中央式教堂的圣坛位于建筑的中心,常用作浸礼堂或陵墓。圣康斯坦齐亚大教堂(Church of Santa Costanza)就是中央式教堂的典型范例,教堂正中是一座圣坛,四周围着一圈回廊,回廊由成对的科林斯式立柱构成。圣康斯坦齐亚大教堂曾装饰着精美的镶嵌画和大理石雕刻。
拜占庭艺术
什么是拜占庭艺术?
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将帝国都城从罗马迁至拜占庭(现土耳其地区),并且毫不谦虚地给新首都起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包括土耳其、希腊、意大利、东欧及北非部分地区)的主要艺术中心。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的居民自称为罗马尼亚人,并且认为它们是第二个罗马。东罗马帝国(尤其是君士坦丁堡)非常强大,存在时间比除埃及以外的任何帝国都长久。
拜占庭艺术普遍规模巨大、装饰繁复华丽,受到了东方和西方传统的影响。拜占庭艺术的常见形式,有颜色明亮的镶嵌画、圣像绘画、带彩色插图的手抄本以及纪念性建筑等。
查士丁尼大帝是谁?
查士丁尼(Justinian)大帝是早期拜占庭帝国最强大、最重要的统治者之一。在任期间,他在君士坦丁堡城市和意大利的拜占庭国土上建造了很多大型建筑。位于意大利东海岸拉文纳(Ravenna)的圣维他尔教堂(Church of San Vitale)内,便有很多献给查士丁尼大帝的大型镶嵌画。
位于教堂中心的《查士丁尼大帝与侍从》(Emperor Justinian and His Attendants)是该时期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拜占庭镶嵌画之一,完成于公元547年前后。画中人物以真人为原型,背景为金色,四周是一圈抽象的几何图案玻璃瓷砖。画面中间头上有光环的人物是查士丁尼,他的左侧是神职人员,右侧是文武官员。士兵们则站在一面大盾牌后,盾牌上装饰着希腊字母“XP”,代表耶稣基督,站在右侧的教堂神职人员则手持镶有珠宝的十字架和福音书。查士丁尼大帝身穿象征着权力(而且在视觉上把他与耶稣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紫袍,头戴华丽精美的珠宝王冠,手捧盛有面包的容器,其中的面包将用于教堂举办的弥撒圣祭仪式。金光闪闪的背景使皇帝与他的侍从仿佛悬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灵界。可以看出,查士丁尼大帝明显曾是拉文纳的主宰者,尽管他可能一生都未曾踏足这座偏远的拜占庭城镇。
《查士丁尼大帝与侍从》
什么是拜占庭圣像?
希腊语中“icon”的意思是“图像”,译为“圣像”,是基督正教教堂宗教崇拜的重要部分。“圣像”是表现圣人、耶稣基督或圣母玛利亚的神圣画像或雕像。拜占庭圣像通常绘制在木板上,但也有象牙、镶嵌画、织物等媒介。圣像具有非常重要和强大的宗教意义——有些圣像甚至与奇迹有关。公元6世纪末,一群保守的“圣像毁坏者”担心圣像本身会被作为崇拜的对象,结果在公元8世纪期间的圣像毁坏之争(Iconoclastic Controversy)中,圣像成为了破坏目标。
什么是圣像毁坏之争?
基督教会发展的初期,曾对宗教艺术中出现具象神像是否合适产生过分歧和争论。“iconoclasm”一词的字面意思是“破坏图像”,圣像毁坏者认为,应该禁止制作具象的神像,而争议的核心是绘制的人像与它所描绘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们对神像崇拜十分忧虑,而且害怕圣像的美会让观者忽视人物的神圣与圣洁性。伊斯兰国的崛起以及伊斯兰教的圣像毁坏观点,有可能对拜占庭的圣像毁坏之争产生了影响。
什么是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Hagia Sophia)是一座中央式教堂,作为查士丁尼大帝与皇后狄奥多拉所领导的全城重新发展计划的一部分,于公元6世纪在君士坦丁堡重建。两位爱好数学的建筑师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Anthemius of Tralles)和米利都的伊西多尔( Isidorus of Mileos)雄心勃勃地设计了这座建筑,他们在该项目中,尤其在设计“漂浮”在教堂上方的巨大穹顶时,应用了对几何学、光学和物理学的理解。他们的建筑成果十分华丽、宏伟壮观,人们甚至传说是来自天堂的天使奇迹般地帮助他们完成了这个工程。穹顶的底部由40扇窗户组成,所以人们也曾担心它们是否足以支撑住沉重的顶部,而公元558年发生的事则证实了人们的担忧:穹顶坍塌了,不是因为窗户,而是因为支柱不够坚实。重建后的穹顶坡度甚至比原来更陡,高度更高。新的穹顶及增加的支柱幸存至今。圣索菲亚教堂建成近一千年后,奥斯曼人占领君士坦丁堡,将其改成了清真寺。
夜色中的圣索菲亚教堂
为什么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属于拜占庭建筑?
前现代时期,意大利的城市威尼斯与意大利东部地区有紧密的政治和文化联系,所以深受拜占庭帝国文化与艺术的影响。圣马可大教堂就是在这种影响下诞生的一座气魄雄伟的建筑,其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君士坦丁堡的圣使徒教堂。圣马可巴西里卡式教堂的小礼拜堂里安葬了圣使徒马可的遗骨,教堂内部被分为五个区域,每个区域上方都有一个圆顶。教堂内部的墙面上,装饰着大理石和超过750平方米闪闪发亮的镶嵌画,其中大部分画面描绘的是圣马可一生中发生的故事,风格与拉文纳的圣维他尔教堂以及其他东欧教堂内部的拜占庭镶嵌画类似,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才绘制完成。1807年,圣马可大教堂举办了祝圣仪式,成为一座总教堂。
伊斯兰艺术
什么是伊斯兰艺术?
这是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中东地区,并迅速向东传播,横跨整个中亚,到达中国部分地区和东南亚,向西则扩张到北非、中非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欧洲。“伊斯兰艺术”并非明确地指代宗教主题的艺术,而是指代信仰伊斯兰教的文化群体所创造的全部艺术。因此,伊斯兰艺术风格极其多样,受到了各地宗教与世俗文化传统的影响。最常见的伊斯兰艺术形式,包括地毯、挂毯、书法、书籍装饰、金属器和建筑等。
伊斯兰宗教对艺术有什么影响?
和早期拜占庭艺术一样,伊斯兰艺术受到了圣像毁坏观点的影响,禁止绘制偶像,也不能将上帝画成人类的形象。伊斯兰教禁止在艺术作品中描绘先知穆罕默德,甚至还常常扩展到禁止绘制任何人像或动物。因此,大部分伊斯兰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复杂的抽象图案,包括动物、几何形状和植物的装饰图案,称为“阿拉伯式花饰”。不过,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印度莫卧儿王朝的伊斯兰艺术和波斯艺术都有生动的叙事绘画,描绘了故事或传奇中的人物角色。但是,人们在伊斯兰艺术中,不会看到任何关于上帝或穆罕默德的图像。
伊斯兰艺术中的美是怎样的?
阿拉伯语中的“美”是jami。伊斯兰艺术中的美丽事物必须对称、统一、平衡,而这些美学原则也是古希腊和罗马文化所推崇的,所以早期伊斯兰艺术曾受到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伊斯兰艺术中另外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征是“令人惊奇”。中世纪哲学家伊本-阿尔-哈桑[Ibn-al-Haytham,西方世界称他为海桑(Alhazen)]曾说,视觉世界的物体因“它们的各个部分的布局与秩序”而令人着迷。这种对美的态度,解释了为什么伊斯兰艺术常常如此复杂而精细,却能保持平衡与和谐。
什么是《古兰经》?
与基督教和犹太教一样,伊斯兰教也被认为是一种“文字的宗教”,因为它的核心是伊斯兰教的神圣经文《古兰经》。书中包含了公元7世纪期间,沙特阿拉伯的先知穆罕默德通过天使加百利从上帝处获得的启示。《古兰经》共分114章(suras)、6000节(ayat)。这本圣书解释了伊斯兰教的五大支柱,即所有穆斯林需要完成的五项任务,是伊斯兰宗教信仰的基础。《古兰经》是以阿拉伯语书写的,直到近期才被翻译出来,艺术史上出现的《古兰经》版本中,阿拉伯语书法优美,视觉设计令人着迷。
什么是阿拉伯语书法?
伊斯兰艺术中,优美的书法至关重要,书法也是美术和装饰艺术的主要形式。书法(或装饰性手写体)不仅用于装饰书籍、手抄本,还用于装饰地毯、挂毯和建筑墙面。例如,科尔多瓦大清真寺的穹顶内部,就有镶嵌画拼成弯曲的阿拉伯文字。伊斯兰教中,书写是最优雅、最高贵的艺术形式,而且与上帝带给先知穆罕默德的启示有关。在《古兰经》中,上帝宣称:“吟诵吧!真主最为慷慨,借笔而教授于人,给人教授他所不知的一切。”(《古兰经》lxviii.1)
什么是库法体?
库法体(Kufic)是以伊拉克的库法城命名的一种早期阿拉伯书法体,从硬币上的铭文或石碑的碑文风格发展而来。由于早期《古兰经》常被很多人一起阅读,所以库法体的字母较大,有较长的横线和圆形曲线。直到12世纪,库法体一直都是最常用的书法风格。
什么是清真寺?
清真寺是穆斯林教徒做礼拜的公众场所,在阿拉伯语中为masjid。清真寺最突出的特征是尖塔,也叫宣礼塔,宣礼员会在塔中大声宣布祷告的时间(根据伊斯兰教第二大支柱,一天需祷告五次)。清真寺内朝向麦加圣城(伊斯兰教最重要的城市)的那道墙壁称为基布拉(qibla),米哈拉布(mihrab)是位于该墙壁中心的装饰性壁龛,用来帮助朝拜者确定麦加的方向。其他清真寺的建筑特征还包括敏拜楼(minbar)或称宣教台,以及礼拜前净身沐浴仪式所用的喷泉。清真寺的建筑通常都有大型圆顶和尖头拱门,但是,由于世界各地都有人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各地的清真寺建筑也因文化和地理位置而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什么是圆顶清真寺?
圆顶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也称岩石清真寺,因中央有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岩石而得名)是存世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位于耶路撒冷的摩利亚山上,倭马亚时期(公元661—750年)建成。它的地理位置对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教徒都是十分神圣的,人们认为上帝在此创造了亚当,亚伯拉罕带第一个儿子也来到这里准备牺牲他,而所罗门和希律王曾在此建造了神庙。伊斯兰教中,这里也与先知穆罕默德前往天堂的身体与精神之旅“夜行登霄”有关。
圆顶清真寺
圆顶清真寺是穆斯林心目中第三大圣地,排在麦加的神圣清真寺与麦地那的先知清真寺之后。该清真寺建筑有两道大型回廊,围绕着裸露的岩石,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使得众多朝拜者都能够同时看到这座圣坛。
这种圆形的建筑结构与中央式教堂类似,常见于当时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建筑。建筑中央上方覆盖着一个大型金色圆顶,由内外木壳、16扇拱形窗、石柱以及内部立柱支撑。立柱和柱顶装饰是用其他古典时期纪念建筑的材料回收再利用组成的。圆顶内外都装饰着风格化的镶嵌画,有植物、花朵的图案和经文书法。圆顶清真寺是伊斯兰教极具影响力的纪念建筑,散发着永恒的典雅气质。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有什么不同?
当你面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宗教建筑时,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堂和清真寺通常都有中央圆顶,而且有些早期的清真寺(如圆顶清真寺)的回廊与中央式教堂很相像。巴西里卡式教堂的中殿通常放满长凳,但是清真寺内部是开放式的,便于穆斯林放置祷告毯并跪在毯上进行祷告。清真寺外部设有尖塔,而基督教堂没有这样的结构,不过,两者都强调建筑的宏伟与高大。装饰方面,很多(当然不是全部)基督教堂布满了镶嵌画、叙事性壁画和彩色玻璃,画面主要内容为圣经故事。清真寺的装饰也表现了《古兰经》中的章节,但是因为伊斯兰教艺术反对偶像崇拜,所以仅通过书法来增强故事的视觉效果。早期教堂和清真寺都有大量镶嵌画装饰。
伊斯兰教的五大支柱是什么?
伊斯兰教的五大支柱是穆斯林信徒一生中必须执行的五项活动,也是信仰的基础,内容如下:
1.念(Shahada),穆斯林信徒对唯一真主的信仰表白
2.礼(Salat),每日五次礼拜
3.课(Zakat),布施
4.斋(Sawm),斋月进行斋戒
5.朝(Hajj),一生中至少到圣地麦加朝觐一次
什么是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公元8世纪,倭马亚哈里发王国(Umayyad Caliphate)向西远及印度,向东达到西班牙和葡萄牙,这片区域在阿拉伯语中称为“安达鲁斯”(al-Andalus)。科尔多瓦城是安达鲁斯的首都,也是伊斯兰世界最宏伟清真寺的所在地。科尔多瓦大清真寺(Great Mosque at Córdoba)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内部没有圣坛,只有超过2.3万平方米的祷告殿。除了规模宏大以外,大清真寺祷告殿的多柱式结构也很有名,一片柱林支撑着双排马蹄铁形红白砖(拱石)砌拱门,看上去宏伟壮观。大清真寺最初建成后,艺术家和建筑师继续进行了两百年之久的装饰和修缮,加入了几何形大理石石雕、大型镶嵌画、公共喷泉和花园。15世纪,基督教徒占领了西班牙之后,大清真寺被改建成了教堂。
什么是清真寺灯?
清真寺灯为油灯,常见于中世纪时期,特点是中间为球状、顶部喇叭形展开。它们大部分表面有一层釉彩,或由玻璃制成,脆弱易碎,但是会受到精心看护,因为清真寺灯代表了上帝之光。很多清真寺灯都是埃及的马穆鲁克苏丹王于13世纪特别定制的,上面刻有《古兰经》中的诗句。
什么是阿尔达比勒织毯?
信不信由你,阿尔达比勒织毯(Ardabil Carpet)其实有两幅,一幅藏于伦敦的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另一幅在洛杉矶艺术博物馆。这对织毯于6世纪制成,名称来源于伊朗西北部城市阿尔达比勒,曾用于装饰伊斯兰教苏菲派长老谢赫·萨菲-丁(Shayk Safi al-Din)的陵墓。织毯中央有一个太阳徽章图案,四周饰有16个叶状挂坠,太阳上方和下方有一些清真寺灯的图形。其中一幅织毯上的油灯图案比另一幅上的略小一些,从门口看过去,会让眼睛产生油灯大小相同的错觉。制作这两幅织毯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与物力,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的毯子由羊毛和丝制成,约10米×5米,毯子上大约有2500万个绳结。
阿尔达比勒织毯
北欧早期的中世纪艺术
什么是“中世纪”?
“中世纪”(the Medieval Period,也称the Middle Ages)是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前这段时期的欧洲历史。由于人文主义认为古典时期与文艺复兴期间的一千年是“黑暗”或野蛮的,所以“中世纪”通常含有贬义。实际上,这段时间的欧洲艺术非常丰富多彩,具有创新性,受到了当时并存于欧洲的多种文化的启发。
中世纪欧洲艺术有哪些形式?
中世纪欧洲艺术呈现出多种形式,从金属器到插图绘本书籍,还有建筑和雕塑等。中世纪的手工匠人设计了华丽的珠宝、书籍封面和教堂装饰。书是中世纪世界最重要的物品之一,其内容书写一丝不苟,由珍贵的墨水和动物皮制作而成。大部分中世纪早期用木料搭建而成的建筑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后期的罗马式与哥特式建筑成为了艺术史上最美丽、最出名的建筑典范。
希伯诺-撒克逊艺术与盎格鲁-撒克逊艺术有什么区别?
“希伯诺-撒克逊艺术”(Hiberno-Saxon)是指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爱尔兰人(也称希伯诺人)与英格兰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所创作的非基督教(或异教)艺术。尽管“盎格鲁-撒克逊艺术”也包括中世纪早期不列颠群岛的艺术,但是与基督教的主旨和题材关系更紧密。艺术史学家用这两个词指代600—1066年(诺曼征服英国)前后产生的艺术。
什么是萨顿胡船?
萨顿胡船(Sutton Hoo ship)是1939年在英格兰海岸发现的一艘盎格鲁-撒克逊棺葬用船。这艘船应该属于雷德沃尔德(Raedwald)国王,他于公元625年去世。当时,将装载遗体的船沉入海底是一种纪念重要人物的丧葬仪式。但是,萨顿胡船上没有发现任何人的尸体,所以这艘船有可能仅用于纪念,而遗体被埋葬在了其他地方。萨顿胡船超过27米长,装满了中世纪早期的珍宝,如金币、盔甲和镶满珠宝的饰品,人们在船上还发现了一些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艺术中最宝贵的精品。
什么是“动物纹风格”?
艺术史学家用“动物纹风格”(animal style)描述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手工艺人常用的“兽形纹式”或基于动物的设计图案。动物纹风格的抽象动物图案与几何及植物图案融为一体,构成了生动且复杂精细的纹样,尤其常见于金属器。
最著名的动物纹风格艺术品之一,是在萨顿胡船葬中发现的一件手包盖。手包盖约20厘米长,可能曾是装硬币的皮袋的包盖。手包设计精美,交织的金线围绕着深蓝色的珐琅饰板和红色的石榴石,左右是一对高度风格化的人物双腿伸开的形象,每人两侧均有两只狼,环绕着手包盖弯曲的边缘还有一圈蛇形纹,规律地分割成一块块小长方形。对盎格鲁-撒克逊装饰艺术(比如这件萨顿胡手包盖)的研究表明,它深受多种中世纪文化的影响,比如日耳曼部族、维京人和基督教徒的文化等。
什么是“维京”艺术?
“维京”(Viking)艺术或“诺尔斯”(Norse)艺术是指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居民创作的艺术,包括现瑞典、挪威和丹麦地区。与盎格鲁-撒克逊和希伯诺-撒克逊艺术相似,维京艺术也以动物纹风格为特色。中世纪早期,斯堪的纳维亚人也会实行船葬,将重要的人物与他们宝贵的俗世用品埋葬在大海深处。挪威奥塞贝格的棺葬用船长度超过22米,装有两具女尸以及约十匹马的骨架。船头和船尾呈大螺旋形,船体表面雕刻着复杂的动物图案,图案中还有维京艺术中常见的龙。
什么是插图手抄本?
插图手抄本(illuminated manuscript)是指绘有插图的书籍,也是中世纪欧洲(以及伊斯兰帝国和其他地区)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中世纪早期,制作手抄本是基督教传道者的重要活动之一,而制作手抄本的主要机构是基督教修道院。受过特殊训练的修道士(抄书吏)会将文字誊写到牛皮和羊皮两种动物皮上,因为纸张直到15世纪才流行起来。中世纪的插图师会在文字周围绘制彩色装饰,通常还要设计出较大的首字母和全彩整页插图。手抄本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仅墨水就和宝石一样昂贵,有时候还用金箔装饰。有的手抄本甚至用昂贵的嵌珠宝封面保护起来,例如《林道福音书》。
什么是缮写室?
缮写室是专为制作手抄本而设计的工作室。中世纪早期的缮写室位于修道院内部,而后期的缮写室则有时位于重要统治者(如查理曼大帝)的宫殿之中。
什么是《杜若书》?
《杜若书》(Book of Durrow)是一部7世纪的基督教福音书,很可能是在苏格兰爱奥那岛上的一座修道院中制作而成的。装饰精美的《杜若书》包含了《新约》中的四部福音书: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福音。每部分的首页都是一幅装饰画,绘制着代表每位圣人的符号,比如,圣马太福音的首页插图中,圣马太的象征人物身着彩色的棋盘格长袍,显得十分平面化,完全看不出袍下有立体的身体,也没有手臂。人物表情阴郁,仿佛悬浮在页面中央,四周围着交错的丝带图案,构成页面的边框。《杜若书》中的圣马太画像并不生动,具有中世纪时期艺术的特点:简单、平面化、色彩丰富。
为什么中世纪欧洲绘画如此“糟糕”?
毫无疑问,中世纪绘画一点儿也不写实。大部分经过了简化和平面化处理,人物的比例非常不自然。到底发生了什么?中世纪艺术家忘记如何绘画了吗?这是所谓“黑暗年代”造成的结果吗?
以当代视角看待中世纪艺术时,我们有时候会对绘画质量产生怀疑,但需要记住的是,包括画家在内的中世纪艺术家其实个个技艺精湛,设计制作一丝不苟。中世纪艺术家在选择作品风格时,受到了宗教的影响,与写实主义毫无关系。公元6世纪,基督教会的长老们曾就写实形象对宗教艺术是否合适进行了一番争论。后来,罗马大教皇格里高利宣称:“绘画对不识字者的作用与文字对识字者的作用一样。”(贡布里奇语)根据教皇格里高利所说,中世纪艺术的目的就是简单清楚地描绘出宗教主题。艺术的品质不能过高,以致减弱宗教内容的重要性,必须避免产生偶像崇拜。
什么是《凯尔斯书》?
《凯尔斯书》
希伯诺-撒克逊的《凯尔斯书》(Book of Kells)是最著名的手抄本之一,也是混合了非基督教设计和基督教主题的中世纪艺术典范。《凯尔斯书》中的“XPI书页”(发音为“器、柔、艾奥塔”)的复杂程度令人惊叹,布满了扭曲的线条和卷曲的螺旋纹,与萨顿胡船上发现的金属器图案类似。这张书页上写着“此为基督耶稣诞生的原因”,是马太福音的扉页。希腊语中的字母X、P和I是耶稣名字的首字母,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些旋转翻腾的希腊字母,就会发现抽象图案中其实融入了人形。字母“P”卷成一个螺旋,一端画着偏向一侧的红发人脸,附近的字母“I”上面也有一个。人们认为这个人脸代表的是耶稣。此外,图案中还巧妙地融入了猫、鼠、水獭和鱼等动物,且应该都具有某些象征意义,只是时间已经过去太久,我们对这些意义已无从知晓。华丽精美的《凯尔斯书》证明了它的制作者——公元9世纪期间生活在苏格兰爱奥那岛上修道院中的修道士——的高超技艺和对宗教的热忱。
加洛林与奥托艺术
查理曼大帝为什么对手抄本感兴趣?
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控制着包括德国、法国、荷兰及意大利部分地区在内的大块领土。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曼的目标是将世俗政府与基督教会统一起来,重建西罗马帝国,而这次,它将成为一个基督教王国。查理曼清楚地看到了艺术与教育的力量,于是把它们当作了他达成目的的重要手段,而且为了占领整个欧洲的事业,他还积极寻求修道院的支持。位于德国亚琛的查理曼皇宫成为了包括建筑师、雕塑家和插画师在内的艺术家的主要聚集地。查理曼的亚琛皇宫缮写室制作了一些8世纪末、9世纪初欧洲最重要的手抄本,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教会实践的标准化,并巩固了皇帝在欧洲的威信。
什么是加洛林书写体?
中世纪早期,由抄书吏负责手工抄写手抄本,尽管这些人都经过特别训练,但是他们的书法总体质量还是比较差,书写时并未严格遵从特定原则。加洛林时期(查理曼大帝及其子嗣的统治时期),一种新的书写系统发展了起来,使不同缮写室制作的手抄本风格更加统一。其中大写字母的绘制方法,是基于古罗马字母表而形成的,大写字母用于作品名称、标题和最正式的抄本。小写字母则使整体书写速度更快、更容易,常用于不那么正式的书稿。想试试读一部10世纪的书稿吗?先完善你的拉丁文(中世纪手抄本的主要语言)知识吧!注意哦,加洛林书写体(Caroline script)的拉丁文单词之间可没有任何空格或标点符号!
什么是葛德斯卡尔克福音选集?
《葛德斯卡尔克福音选集》(Godescalc Gospel Lectionary),是最早使用加洛林书写体的加洛林手抄本之一,根据抄书吏在书上的签名命名。这个手抄本在亚琛的宫廷缮写室制作而成,主要用于大声宣读,为的是纪念781年查理曼儿子的洗礼。《葛德斯卡尔克福音选集》的特别之处在于其自然主义画风和古罗马风格元素的融入,这些贴着金银字母、大量使用紫色颜料(最昂贵的颜料之一)的奢华手抄本,成为之后福音书制作的灵感源泉和模范。
什么是中世纪的表现主义?
中世纪的表现主义是一种重视传达情感与感受的绘画风格。《艾伯书》(Gospel Book of Ebbo)中的“圣马太书页”描绘了圣马太坐在桌前奋笔疾书的场景。在画中,圣马太的面部因情感强烈而扭曲,而他的长袍、头发以及背景中低伏的长草均由重复的线条构成,弓着身子、皱起三角眉的圣马太仿佛真的害怕他若不立即记下福音文字,就会忘记神的启示。这幅手抄本插图由金色和彩色墨水在牛皮上绘制而成,创作于公元9世纪,是中世纪表现主义的典范。整个画面的场景仿佛被风吹过一般,其戏剧化风格表现出了福音书中情感(而非理智)的元素。
《艾伯书》
为什么《林道福音书》如此奢华?
这件装饰着珍珠、蓝宝石、绿宝石、石榴石和金饰的书封精美非凡,令人惊叹,尽管从16世纪之前就与《林道福音书》(Lindau Gospels)联系在一起,但是,它并不是这本9世纪福音书的原装封面。书封是查理曼的孙子“秃顶查尔斯”在任期间(840—877),由修道院的工作室制作的,表现了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耶稣四周围满了正在哀悼的人物,但是他本人却身体直立、手掌心向前、目光炯炯有神。这幅作品属于凸纹工艺,即从金属片背面将人物形象敲打成浅浮雕状。金饰闪闪发光,珠宝则令人想起了天堂般的耶路撒冷。奢华的书籍封面还表明了中世纪书籍的内在价值,华丽的材料则强调了耶稣的胜利,预示着他的复活。
《林道福音书》
什么是“圣诗集”?
“圣诗集”(psalter)是指包含《旧约》中《诗篇集》文本的书籍。最有名的加洛林圣诗集《乌得勒支圣诗集》(Utrecht Psalter)的特色是书中生动的墨水绘画。这部手抄本于9世纪上半叶在皇家缮写室制作而成,其中的插图中融入了建筑和风景,而且文本也采用了罗马风格的大写字体。由于诗篇并无叙事性,所以给它们绘制插图是一个挑战。创作《乌得勒支圣诗集》的艺术家们,通过将某些具体字句绘成图案阐释了文本。
什么是奥托艺术?
奥托艺术是指加洛林王朝衰败后,在神圣罗马帝国东部崛起的强大新王朝所创造的艺术和建筑。奥托一世、奥托二世和奥托三世这三位主要统治者于919—1002年间控制着现代的德国地区。在奥托王朝期间,艺术创作欣欣向荣,在建筑、金属器和象牙雕刻等艺术形式上都出现了创新,形成了繁荣的“奥托文艺复兴”。
奥托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奥托统治者十分重视帝国的控制力和军事力量,为此,他们建造了很多仿古罗马的大型纪念性建筑。该时期的教堂为巴西里卡式,屋顶是木质结构(很多后来被烧毁了)。位于德国盖恩罗德的圣西里亚库大教堂(Church of Saint Cyriakus,始建于961年),是奥托建筑中保存最好的一座。教堂的建筑师重视建筑的垂直高度,这一全新的角度预示了中世纪后期出现的高度惊人的建筑。圣西里亚库大教堂拥有一个二层走廊、一排高侧窗和一个西面塔堂——即中殿西侧的一面墙,是奥托教堂建筑的重要结构。
伯恩沃德主教之门有什么特别之处?
华丽的伯恩沃德主教青铜门(the doors of Bishop Bernward)是为德国希尔德斯海姆的圣米迦勒教堂专门设计的。这两扇门十分庞大,高度超过5米,是有史以来首例通过失蜡法制作的大型青铜雕塑。尽管浮雕装饰十分复杂,但是每扇门都是一件完整制作的艺术品,是一项非常惊人的成就。除了精美绝伦的金属浮雕外,这两扇门上繁复的叙事图案也令人印象深刻,概述了《旧约》和《新约》中的事件。每扇门都分为8块饰板,分别描绘了八个《圣经》中的具体场景,这种设计的灵感很可能来自书稿插图。
什么是杰罗十字架?
杰罗十字架
杰罗十字架(Gero Crucifix)是一尊真人大小的雕像,表现了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这尊镀金彩绘木雕用于悬挂在圣坛之上,耶稣的头部背面有一凹槽,用来放置圣餐礼时所用的圣饼。与《林道福音书》封面上耶稣胜利的姿势相反,这具雕像中的耶稣蒙受着巨大的苦难,他头部低垂、身体孱弱无力。这是艺术史上首次表现了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场景。
印度与东南亚
印度教神庙是什么样的?
印度教神庙是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印度教建筑的主要代表,通常由切割的石块搭建而成。不过,尽管风格多种多样,但这些神庙基本上属于两类:北方和南方风格。
印度教神庙一般搭建在一个底座上(与伊特鲁里亚神庙类似),北方风格神庙的特点是一座蜂巢形高塔,称为“锡卡拉”(shikhara,即“山峰”)。塔顶有一个圆球形的“阿摩洛迦”(amalaka),形状与一种称为阿摩洛迦的水果相似,高塔的下层也有一些这样的装饰。北方风格的神庙里有一列称为“曼达帕”(mandapa)的神殿,引向“噶巴戈哈”(garbhagriha),一间用于放置圣像的神圣内室,而神殿内部则装饰着小型的塔状屋顶。位于印度坎达里耶的天尊庙(Kandarya Mahadeva Temple)就是一座典型的北方风格印度教神庙,建于公元1000年。
南方风格神庙的特征是有一座金字塔形的多层高塔,称为“维摩那”(vimana),塔顶有一块圆形的压顶石。南方风格神庙的神殿也引向一个内室,但庙顶是平的,而且殿内有立柱。南方风格的印度教寺庙典范是位于印度坦贾武尔地区的罗阇罗阇希瓦拉神庙(Rajarajeshvara Temple),建于公元1010年。
什么是吴哥窟?
吴哥窟(Angkor Wat)是位于柬埔寨的一座大型印度教神庙群,包括一列由围墙围住的庭院,引向一组中央高塔。吴哥窟是高棉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于12世纪上半叶建造的,神庙群中有五座莲花形高塔,象征着梅鲁火山(Mount Meru)的山峰。梅鲁火山是印度教、耆那教和佛教传统中的圣山。整座神庙群都按太阳的轨迹排列,中央的塔约60米高,夏至时从西门看过去,太阳正好从中央塔的上方升起。苏利耶跋摩二世将他本人与毗湿奴联系起来,所以整座神庙群都布满了描绘国王和毗湿奴多种化身的浮雕图案。
吴哥窟
耆那教艺术是什么样的?
耆那教(Jainism)是印度地区除印度教之外的重要宗教,不过,信仰这个宗教的只有一小部分印度人。耆那教徒相信生死轮回(samsura),坚持内省,不追求物质生活,善待他人,过着纯净清苦的生活。乍一看,耆那教艺术很难与佛教和印度教艺术区分开来,但是耆那教艺术中重要的一类是裸身的大型沉思武士像“基纳斯”(jinas)。位于印度卡纳塔克邦的《苦修的筏驮摩那》(The Ascetic Gommata)就是典型例子。这座10世纪建造的巨型雕像约18米高,表现的是连续冥想反省了若干年的筏驮摩那的形象——身体直立、肩膀平展、表情坚忍、神态自若。雕像赤身裸体,四肢缠绕着树枝和藤蔓,凸显出“基纳斯”舍弃物质需求、专注于精神追求的态度。这类雕塑有助于耆那教徒进行冥想。
什么是笈多风格?
笈多(Gupta)王朝于公元320—450年间统治着印度东部地区,笈多风格则用于形容笈多王朝的艺术,主要特点是绘画与雕塑中的佛陀和菩萨的形象较为理想化,但是风格自然、写实。绘于5世纪后期的《美丽的莲花手菩萨》(Beautiful Padmapani)壁画,是笈多风格的典型例子。画中的莲花手菩萨表情宁静、安详、放松,在精神上远离了围着他旋转的物质世界。人物形象轮廓明显,突出了身体的外形,但是身体其他部分线条平滑,完全看不出人体解剖学结构。画中菩萨的目光下垂,体现出笈多风格重视自然主义、画面平衡与精神上的超脱的特点。
巴米扬大佛怎么了?
巴米扬大佛(the Colossal Buddha at Bamiyan)近60米高,曾屹立于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地区一座山侧面精心雕刻的巨型凹槽中,2001年,它与旁边另一座巨型雕像(略小)被塔利班彻底摧毁。这两尊2—5世纪期间建造的大佛,在艺术风格上受到了该地区多元文化的影响,包括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因为受笈多风格影响,大佛全身还覆盖着颜色明亮的多层泥灰和彩绘,所以造成了一种衣饰半透明的效果。巴米扬大佛并不是唯一一尊被塔利班毁坏的佛教雕像;邻近地区几乎所有的佛教艺术遗迹都成为了他们的毁坏目标,这是一例颇受争议的圣像毁坏行动。
卧佛有什么特别意义?
有时候,佛陀会被呈现为一手叠于耳下、另一只手伏于身侧的侧卧姿势。在东南亚传统中(在中国和日本也很常见),这是佛陀涅槃(即去世)时的姿势。位于斯里兰卡的伽尔寺(Gal Vihara)中,有一座从一整块巨石中雕刻出的卧佛雕像,长达14米。该卧佛像创作于公元11—12世纪期间,表现了佛陀涅槃的状态,一位雕像尺寸相对小些的哀悼者站在他身旁,很可能是他的叔父之子阿难。佛陀头枕石雕小枕头,面部圆润,薄薄的长袍看上去紧贴着身体,符合佛祖的肖像传统。
为什么婆罗浮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佛教寺庙之一?
婆罗浮屠(Borobudur)形如小山,是一座公元9世纪的巨型佛教寺庙,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直至19世纪才被外界发现。寺庙的设计基于佛塔的形状,外壁装饰着精美的雕像,几座阶梯与罗盘上的几个方向一致。婆罗浮屠的小山形设计并不是偶然——它是寺庙复杂的象征系统中一个十分关键的元素。
什么是阿南达寺?
阿南达寺(Ananda Temple)是缅甸最著名也最具精神影响力的佛教圣地,由蒲甘王朝(11—14世纪)的领袖江喜陀(Kyanzitta)在公元12世纪初建成。寺庙呈十字形,中央有一座高达50米的尖塔。寺庙内部装饰着各种小尖塔和尖刺状结构,还有四尊大型佛像,每尊高约10米。寺内的装饰性建筑也十分奢华,说明佛教当时在缅甸很盛行。
隋朝至元朝时期的中国艺术,约589—1368年
隋朝至元朝的中国绘画有什么主要特点?
本章的时间段涵盖了极其多样的中国艺术,尽管将如此多元化的历史提炼成为单一的答案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这段时间的大部分中国绘画的确有一些重要的共同点。与在木板上作画的中世纪欧洲画家不同,中国画家用水墨和水粉颜料将图案绘制在丝绸或纸张上。绘画被认为是一项与儒教和佛教哲学紧密相关的脑力训练。早期中国绘画常常表现出看似自发性的活动与冷静的深思之间的平衡。艺术家喜欢描绘山水和自然风景以及写实风格的人物。
中世纪时期中国的主要朝代有哪些?分别创造了何种类型的艺术?
朝代 年份 艺术类型 举例
隋 589—618年 短命的朝代;佛教艺术;青铜雕塑 阿弥陀佛圣坛,约592年,质地青铜,高度77厘米,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唐 618—907年 巨型浮雕;木质建筑;壁画;卷轴绘画;陶瓷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中国敦煌,8世纪,壁画,高度3米
五代 907—960年 过渡时期,局势混乱
北宋 960—1127年 风景绘画;宋明理学主题 范宽,《溪山行旅图》,11世纪初,立轴,高度约2米,藏于中国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宋 1127—1279年 小幅自然风景画;官窑陶瓷 夏圭,《山水十二景》,13世纪初,横轴,绢本水墨,长度3.3米,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
元 1279—1368年 蒙古统治者对地毯、金属器和陶瓷感兴趣;纸本水墨绘画 管道升,《烟雨丛竹》,约1308年,横轴,纸本水墨,长度1.8米,藏于中国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弥陀佛是谁?
阿弥陀佛曾是一位人间的国王,后来开悟成佛,属于净土宗,是中国佛教中最常见的形象,又名无量光佛、无量寿佛、西方之佛。阿弥陀佛可使信仰坚定的人重生后到达西方净土或极乐世界。
什么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绘于公元8世纪的敦煌莫高窟壁画。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西北部地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佛教遗迹。公元9世纪,唐武宗下令毁坏所有佛教寺庙和圣坛,但是莫高窟的佛教艺术却幸存了下来。画面中,阿弥陀佛坐在中央高台上,次级的神和菩萨围着他舞蹈,场面奢华,呈现了一个华美壮丽的极乐世界。
什么是禅宗佛教?
禅宗是中国大乘佛教的一个支派,于公元6世纪开始发展,南北宋时期成为重要的佛教传统。禅宗哲学强调个人的直观体验,通过冥想达成开悟。一部分禅宗信徒相信,人可以在一瞬间领悟真理,即“顿悟”。禅宗对中国绘画有着重大影响。13世纪的画家梁楷简单却极具表现力的挂轴画《六祖斫竹》,描绘的就是六祖慧能蹲在地上砍伐竹子的场景,他在听到刀片砍击竹竿的声音之后顿悟。
谢赫的“六法”有哪些?
谢赫是5世纪晚期的画家兼学者,以建立了绘画“六法”而著名。这六法详尽地解释了中国绘画背后的哲学。中文的“六法”如下(2):
1.气韵生动
2.骨法用笔
3.应物象形
4.随类赋彩
5.经营位置
6.传移模写
尽管谢赫六法很难理解,但是它向艺术史学家解释了早期中国画家所重视的原则。第一个原则说明了艺术创作与精神性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绘画的目标是抓住被描绘的主体身上肉眼看不见的气韵和灵性。后面的几个原则直白一些,涉及的是绘画的技巧。谢赫“六法”解释了如何握笔,倡导自然主义风格,还强调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提高技艺。
横轴、立轴和册页有什么区别?
横轴是一卷纸或丝绢,展开可以看到里面的文字和绘画,在平时则可卷起来存放。卷轴上的图像有影片效果,观者展开画卷时,可以一帧帧依次观看。横轴通常长度为30厘米左右,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尺寸。13世纪的夏圭的横轴《溪山清远图》竟长达9米!
与横轴不同,立轴可以挂在墙上整幅观看,但是也可收起存放。尽管立轴的尺寸可能会很大,但它们仅用于私人场合欣赏,不会用于在大型公众场所悬挂展示。
画册就是绘画集,通常一册中各页的绘画都有相似的主题,其中一幅画被称为一页。
什么是宝塔?
宝塔(pagoda)是指有多层飞檐的高塔,原型为印度的佛塔。宝塔是最有特色的东亚建筑,常见于佛教寺庙群的中心。早期宝塔为实心结构,无法进入,通常由石、砖和木材搭建而成。位于中国应县佛光寺内的应县木塔建于1056年,用于存放舍利,内有九层,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制建筑。
应县木塔
什么是官窑?
官窑是宋朝的御用瓷器,官窑瓷瓶胎体光滑,表面覆盖着一层有裂纹的白釉(也有淡蓝或绿色釉),瓶体下部为球状,瓶颈优雅颀长,瓶口窄。这些高雅的瓷器是精益求精的工艺与不可预测的上釉过程的产物,瓷器从窑中取出冷却时,釉面就会开裂。
文人是指谁?
文人是指一群受教育水平很高的学者兼画家,由于他们善于思考、思想自由,而且不以绘画为谋生手段,所以当时的地位普遍高于宫廷画师。宋朝开始出现文人群体,他们的绘画相对朴实无华,均为用“施墨法”绘制的黑色水墨画。他们同时也是高水平的书法家和诗人。
元代绘画有什么特点?
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他死于1294年。此后直至1368年,蒙古势力一直控制着中国,关于蒙古文化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仍存在很多争议。元代画家倾向于在纸上而不是丝绸上作画,画风特点为线条粗实、轮廓犀利。
管道升是谁?
管道升是元代著名女性书法家、画家兼诗人,擅长画竹。竹子是中国艺术中的重要符号,这种植物的枝叶如同书法的笔画,而且枝干十分柔韧——在压力下会弯曲,但不会折断。管道升的横轴《烟雨丛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由女性绘制的画作。画中竹叶丛生,描绘得十分精细,而坚实的竹笋则代表着忠贞。
什么是唐卡?
唐卡是一幅绘有图像的布幔,是西藏艺术的重要形式。唐卡上通常绘有重要人物,比如精神和政治领袖。唐卡上描绘的人物达到了半神的地位,这在某种意义上与拜占庭圣像有些相似。《绿度母唐卡》(Thankga of Green Tara)近60厘米长,描绘了象征智慧的西藏保护神绿度母,人们认为她是佛的普世母亲。这幅13世纪的唐卡由水墨和彩色颜料绘制在帆布上制成,画面中的绿度母四周环绕着建筑图案和17种菩提树,目前是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印度与东南亚艺术藏品的一部分。
1400年之前的朝鲜艺术
前现代朝鲜艺术有哪几个主要时期?
在中国皇帝的影响下(约为中国唐朝时期),新罗王朝于668年建立,统一了朝鲜半岛,该王朝约935年终结。新罗的统治者将佛教设为国教,并兴修了很多佛教建筑,但是没有一座新罗王朝的建筑得以幸存。
当统一的新罗王朝即将灭亡时,高丽王朝于918年建立,持续至1392年。高丽时期的艺术家擅长制作精美的陶瓷。
什么是青瓷?
青瓷是一种高丽时期出现在朝鲜半岛的透明有色釉瓷器。11世纪的青瓷通常为灰色、淡蓝绿色或橄榄色,装饰简单,而12世纪的青瓷则更复杂,常有嵌花或印花装饰(如黑白图案)。
1400年之前的日本艺术
本章涵盖了日本艺术史中哪几个主要时期?
时期 年份 艺术类型 举例
飞鸟和奈良时代 552—794 灵感来源于唐朝的建筑;佛教雕塑;绘画 鞍作止利,释迦三尊像,近藤,法隆寺,约623年,镀金青铜,高88厘米
平安时代 794—1185 彩绘卷轴;木制雕塑;佛教建筑 《源氏物语》,12世纪,横轴,设色纸本
镰仓时代 1185—1392 绘画;立轴画;木制肖像;建筑;武士道文化 康庆,《空也宣法》,约12世纪,木制彩绘,镶嵌眼睛,高1.18米,藏于京都六波罗蜜寺
佛教对日本艺术有怎样的影响?
净土宗佛教是日本和中国佛教的主要支派,在日本兴盛于平安时代,随后,净土宗一直是日本最常见的佛教派别。阿弥陀佛(日本称“阿弥陀如来佛”)以及极乐世界的概念,是雕塑和绘画中的重要主题。
密宗佛教在日本也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受到了印度教的影响,所以密宗层级分明,有一个复杂的神灵系统。密宗佛教的重要视觉元素是曼荼罗(mandala,意译为坛城),即一种用于宗教仪式、冥想和传授教义的宇宙图式。平安时期的《胎藏界曼荼罗》是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日本曼荼罗绘画。画中布满神像与佛像,中央是根本佛大日如来。有些神像多头、多手,有些则手持象征着心力的闪电。
《胎藏界曼荼罗》
什么是“来迎”图?
“来迎”图是描绘阿弥陀如来佛迎接死去的灵魂升入极乐世界的图画。《阿弥陀如来三尊下凡》是一幅镰仓时期的“来迎”三联画,画中身后发光的阿弥陀如来与两位菩萨好似悬浮在黑暗的背景上。光芒四射的人物图像由金色颜料和金箔绘制而成,与暗淡的丝绢表面形成鲜明对比。这幅三联画表现了面对死亡时的宽慰与安宁。
定朝是谁?
定朝是日本最具创新精神的雕塑家,以发明“寄木造”法而著名。造佛像时,他先设计雕像的几个部分,每部分用一块木料进行雕刻,随后再将这些中空的木块接合在一起。用该方法制作的雕像尺寸更大、重量更轻,不易变形或开裂。平安时期,定朝制作了一尊阿弥陀佛来迎像,使人想起复杂而华丽的西方极乐世界,该雕像现藏于京都平等院。
什么是平等院?
平等院是一座位于京都附近山区的佛寺,始建于平安时期,被认为是最美的净土宗佛教寺庙。平等院又名凤凰堂,因为庙顶上有两尊青铜凤凰雕塑,而且建筑上扬的飞檐很像鸟类的翅膀。寺庙面对阿字池(梵文字母A形状的池塘)而建,阿字是阿弥陀如来的神圣象征。
平等院
紫式部是谁?
紫式部是平安时期一条天皇的中宫藤原彰子的贴身女官。她是一位著名诗人兼小说家,曾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小说——《源氏物语》。尽管中文曾经是朝鲜与日本学术界的官方语言,但《源氏物语》却用日文写成,全书有54章,超过400个人物,讲述了源氏公子的宫廷生活与风流韵事。
《源氏物语》中的20章以绘图卷轴形式留存了下来,很可能由一群艺术家(其中包括一位书法家)制作而成。这些画颜色柔和、笔触精致,强调建筑结构,艺术家采用“吹拔屋台”的鸟瞰式构图,使得观者可从上方看到处于室内的人物。小说与图画均建立了人类情感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并反映出佛教中世俗享乐稍纵即逝的主题。
《源氏物语》
幕府大将军、大名和武士有什么区别?
12—19世纪期间,日本是由幕府大将军掌控的封建社会,其权力覆盖了大片领地。大名阶级是封建土地所有者,与中世纪欧洲的领主类似。大名控制着武士,也就是一个专为效劳幕府大将军而训练的独特的剑士阶级。
武士道文化是否影响了日本艺术?
镰仓时代(1185—1392)武士道文化的发展兴盛,的确对包括雕塑和绘画在内的艺术形式产生了一定影响。13世纪最伟大的横轴绘画之一《三条殿夜讨卷》,描绘的就是在旋转升腾的深橙色火焰中,“源”与“平”两大家族的骑兵战士身穿铠甲、互相打斗的场景。这次奇袭是日本军事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而且,虽然这幅横轴画绘于战争发生近百年后,但却充当了那个时期的历史记录。
中世纪的非洲艺术
什么是大津巴布韦?
大津巴布韦是12—15世纪期间,说班图语(Bantu)的绍纳人(Shona)的重要首都,于1250—1450年间达到鼎盛,人口约15000人,控制的疆域也十分辽阔。大津巴布韦城市遗迹占地约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三个建筑结构:山丘建筑群、山谷遗迹群和被近9米高的保护围墙围住的卫城。卫城建于14世纪中叶至15世纪期间,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最大的石结构建筑,由无接合剂的石块以特殊方式堆砌而成,这一技术仍被当代建筑师采用。在大津巴布韦遗址,人们发现了很多雕塑和陶器碎片,表明当时的艺术文化十分丰富。雕塑的主要材料为皂石,遗迹中发现了很多皂石的鸟类雕刻,但是其具体意义仍然未知。
伊费文化创造了什么样的艺术?
13—15世纪期间,伊费(Ile-Ife)曾是尼日利亚约鲁巴人(Yoruba)的首都,这段时间又称“路面时期”,因为约鲁巴人将城市的部分地面铺成了一系列长方形的路面,而每一个长方形又用石头和陶片拼出了鲱骨状纹样。伊费是重要的艺术中心,而约鲁巴人则有历史悠久的肖像传统,会使用石头、木料、陶土制作肖像,后期也用失蜡法制作青铜、黄铜和其他金属合金的塑像。人物雕塑是为祭祖仪式制作的,在重要的仪式场合,雕塑通常装饰着精美的面纱、假发、皇冠或颈环。
约鲁巴人眼中的美是什么样的?
在约鲁巴传统中,制作美丽的艺术品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符合众多美学要求,艺术批评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约鲁巴人从多种角度来审视美,艺术家的品行也会影响他们制作的艺术品的美学价值。他们重视内在和外在的自我概念,这一价值观的核心是iwa l'ewa,意思是“品格即美”或“自然即美”。艺术品本身(例如一件人物雕塑)也必须有一些特定的品质,包括如下几点:
写实与抽象的平衡(例如,一尊雕塑不能太写实,也不能太抽象)
线条轮廓分明
表面光滑、精细,各个面部特征呈轻微圆弧形
令人愉悦的比例,端庄严肃的对称形式
青春活力与冷静成熟的平衡
一尊30多厘米高的13—14世纪铜质雕塑就很好地阐释了约鲁巴美学。这尊雕塑表现的是一位表情坚忍的男性坐姿人物,尽管现已损坏(人物前臂丢失,腿部也有损坏),但这件作品仍体现出了娴熟的写实技巧、个性化的细节、平滑的人物特征以及合适的大小和比例。这尊坐像可能曾身披约鲁巴领导者的衣饰,用于仪式场合,与尊敬和荣誉的主题相关。约鲁巴如今仍是非洲最大的族群,仅尼日利亚的约鲁巴人口就多达3500万,其他非洲、加勒比海国家以及美国也有约鲁巴人居住。直至今日,约鲁巴美学仍然继续影响着其艺术创作和功用。
什么是杰内大清真寺?
杰内大清真寺(Great Mosque at Djenné),也称杰内星期五大清真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泥砖结构建筑。该清真寺经历了三次以上的修缮,始建于13世纪,后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经历了两次大规模重修。寺庙地处撒哈拉贸易线路上,而且由于伊斯兰帝国的扩张,13世纪时,位于马里王国的杰内城是一座文明发达的城市,也是宗教中心。
杰内大清真寺的墙面由晒干的泥砖搭建而成(泥砖由泥土和干草混合制成),浅棕色的墙面十分平滑,墙上伸出很多根木头。由于泥砖质地并不坚实,所以清真寺的墙面经常重修,而那些木头支撑杆则方便工人们重涂墙面,在每年的特殊节日期间,城中所有的人都会前来参与。杰内大清真寺的宏伟设计,影响了包括苏丹在内的非洲其他地区的伊斯兰建筑。
杰内大清真寺
什么是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拉利贝拉(Lalibela)是一座位于埃塞俄比亚的中世纪城市,处于扎格维王朝(1137—13世纪末)的统治之下。这座城市也是重要的基督教中心和朝圣地,城市的教堂建筑工程可能是为了在埃塞俄比亚山区建造“新耶路撒冷”。
在拉利贝拉国王的命令下,埃塞俄比亚的基督教徒将红色火山岩雕刻成11座教堂,有些教堂是独立的,另一些则是与岩壁相连的半独立结构,并装有阿拉伯风格和十字形的窗户。这些又高又窄的长方形教堂建筑,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为世界遗产,至今仍是埃塞俄比亚基督教徒的重要圣地。
前哥伦布时期的美洲
什么是前哥伦布时期艺术?
前哥伦布时期艺术涵盖广泛,即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之前中美洲(墨西哥和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的艺术,包括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的艺术。
下表中的年份给出了几个主要的前哥伦布时期文明的概况:
文化 年份 地区
奥尔梅克(Olmec)* 约公元前1200—前400年 墨西哥中部和南部
纳斯卡(Nazca)* 约公元前200—公元600年 前印加秘鲁
莫切(Moche) 约公元200—600年 前印加秘鲁
特奥蒂瓦坎(Teotihuacan) 约公元1—750年 墨西哥
玛雅(Mayan) 约公元250—1521年 墨西哥和美洲中部
阿兹特克(Aztec) 约公元1000—1521年 墨西哥和危地马拉
印加(Inca)* 约公元1400—1530年 秘鲁、厄瓜多尔和智利部分地区
*注:《古代世界艺术,约公元前5000—公元400年》一章中介绍了奥尔梅克和纳斯卡文化,《早期现代世界,约1300—1600年》一章中介绍了印加文明。
中美洲艺术有哪几个主要时期?
中美洲艺术(墨西哥及美洲中部艺术)分为三个主要时期:
前古典时期:约公元前1200年—公元300年
古典时期:约300—950年
后古典时期:约950—1521年
当荷南·科尔蒂斯(Hernán Cortés)带领的西班牙征服者占领了主要的美洲本土帝国后,中美洲的后古典时期戛然而止。
什么是帕卡尔大君雕像?
帕卡尔大君雕像
帕卡尔大君(Lord Pakal)曾居住于帕伦克古城(Palenque,位于现代墨西哥的恰帕斯州),他是一位强大的玛雅统治者,执政时间为公元615至683年。帕卡尔大君及其子嗣下令在这座玛雅都城建造了很多大型纪念性艺术及建筑。帕卡尔大君死后被安葬在一尊石棺中,考古学家在他的陵墓中发现了他年轻时头戴玉冠和花朵的雕像。人们认为,他的雕像符合玛雅人眼中美的典范:脸部和头骨长而倾斜,嘴唇丰满。雕像上残存的红色颜料说明,它与大部分玛雅雕像一样曾有彩绘装饰。
中美洲的球类游戏有什么重要意义?
球类游戏在中美洲非常流行,奥尔梅克、玛雅和阿兹特克等很多中美洲文化都有描绘球类游戏的艺术作品。考古学家甚至发现了沉入海底的奥尔梅克球场遗迹。不过,我们并不了解这种游戏的具体规则。一些玛雅艺术作品中描绘了身戴保护垫的球员,另一些作品中,则可以看到球员头戴头盔,腰间甚至系着皮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游戏不仅仅是娱乐——对球员和观众来讲,它还有严肃的宗教意义。有些球员可能是被迫参加比赛的,而游戏可能也与人祭有关。根据玛雅神话,球类游戏象征着生死轮回与重生。
什么是奇琴伊察?
奇琴伊察(Chichén Itzá)是前哥伦布时期一座由玛雅人建造的重要城镇,坐落在尤卡坦半岛东部,即现在的墨西哥地区。奇琴伊察的大型九层金字塔位于主广场的中心,其顶部有一个小型方形寺庙,可通过四面的四座阶梯走上去。金字塔附近还有球场、宫殿和一座天文台。
奇琴伊察
奇琴伊察于公元800—1200年达到兴盛,主要处于玛雅的后古典时期,正好是欧洲占领该地区之前。城内建筑均装饰着颜色明亮的彩色绘画和彩绘浮雕雕像,常见主题有动物和神话形象,包括美洲豹、狼、鹰、蟒蛇等。奇琴伊察还发现了查克穆尔(chacmool),即一种呈半躺状、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的人形圣坛。查克穆尔在中美洲全境都很常见。
什么是玛雅刻本风格?
在玛雅社会里备受尊重的艺术家,会在一种称为“刻本”的古老折叠式书籍上书写象形文字和绘制插图。这些刻本与彩绘陶瓷等其他艺术形式有着明显相似的艺术风格。玛雅刻本风格(Mayan codex style)的特点是表现力很强的文字和醒目的颜色,无论是陶器上还是书里的图画旁边,都有一些解释图像的文字,这些象形文字有的代表图像,有的代表声音,还有一个点和短线组成的系统,是用于记录时间的。学者们认为,这些刻本中的书写和绘图通常都由同一个人完成,因此称他们为“艺术家抄写员”。
阿兹特克的宗教是什么?
阿兹特克的宗教受到了奥尔梅克、玛雅、特奥蒂瓦坎和托尔特克等其他中美洲文化的信仰和神话的影响。与其他中美洲宗教一样,人祭也是阿兹特克宗教的重要元素,与生死轮回和重生有关。阿兹特克人十分重视太阳以及上千位力量强大却有时会犯错误的神灵。维齐洛波奇特利(Huitzilopochtli)是战神与太阳神,根据当地神话,他曾带领阿兹特克人到达特诺奇蒂特兰(Tenochtitlan)建造了这座城市。最受欢迎的神是羽蛇神(Quetzalcoatl),他经常以长满羽毛的蟒蛇形象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宗教是阿兹特克人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什么是太阳金字塔?
太阳金字塔是前古典时期墨西哥的阿兹特克遗迹,位于特奥蒂瓦坎,在现代的墨西哥城附近。特奥蒂瓦坎城曾有20万人口,于公元350—650年间达到鼎盛。太阳金字塔与吉萨大金字塔大小相当,是城中最重要的大型标志性建筑。金字塔连接着死亡大道,高度超过60米,底边长达210米。金字塔上的阶梯伸向金字塔顶部,那里曾坐落着一座神庙。太阳金字塔的外部曾装饰着彩绘图案,对面还有一座较小的月亮金字塔。
太阳金字塔(远处)、月亮金字塔和死亡大道
北美洲
北美洲的前哥伦布时期的艺术如何分期?
北美洲的前哥伦布时期艺术分为三个时期:
古风时期(Archaic Period):约公元前1000年结束
伍德兰时期(Woodland Period):约公元前300—公元1000年
密西西比时期(Mississippian Period):约公元900—1500年
伍德兰时期的主要艺术脉络有哪些?
伍德兰时期的两个主要艺术传统为阿登纳文化(Adena)和霍普韦尔(Hopewell)文化,它们有很多相同的符号和图案主题,受到了北美洲全境内其他本土文化的重要影响。阿登纳和霍普韦尔人擅长建造大型土方工程建筑,制作小型铜塑或云母(多层的硅酸盐矿物)雕刻的雕塑和珠宝。由于遗址曾遭到掠夺,且该地区整体缺乏文字记载,我们对阿登纳和霍普韦尔的艺术传统知之甚少。
什么是巨蛇山?
巨蛇山
巨蛇山(Great Serpent Mound)是一座上下起伏的坟山,形如一条蛇,盘踞在美国俄亥俄州南部。这项巨型土方工程长度接近400米,到现在仍然可见。人们最初认为,巨蛇山属于兴盛于伍德兰初期的阿登纳文化,因为该文化以建造大型丧葬用土丘而著名。但现在,人们认为巨蛇山是较晚的密西西比文化在公元1070年前后建造的。巨蛇的形状也出现在其他密西西比的艺术形式中,并和其他文化一样,与生产、丰收有关。不过,有些学者认为,巨蛇山记录的是哈雷彗星的轨迹,因为它曾于1066年出现(贝叶挂毯也记录了这一事件)。
什么是卡霍基亚?
卡霍基亚(Cahokia)曾是最大的前哥伦布时期城镇,位于现在的美国地区,在公元800—1500年达到鼎盛,有近25000人口,比当时的伦敦规模还大。和巨蛇山一样,卡霍基亚也是密西西比人的城市,城内有很多耗费了大量人力建造的土丘。卡霍基亚有约120座土丘;最大的僧侣墩(Monk's Mound)高达30米,是按太阳的轨迹建造的,因此很可能与巨石阵类似,曾被用于天文观测。这处城市遗迹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南部。
什么是狩猎岩画?
狩猎岩画
狩猎岩画(Hunter's Mural)是指一组位于美国犹他州九里峡谷的岩画(petroglyphs,古希腊语中,petros意为“岩石”,glyph意为“书写”或“绘画”),是岩石艺术中的典范,也是美洲西南部弗里蒙特文化的产物。狩猎岩画描绘了猎人如何用武器瞄准一群大角羊的情景。弗里蒙特人制作岩画的方法十分独特,峡谷壁被细菌染成了深褐色,弗里蒙特人便把这层褐色的“漆”刮掉,露出下层浅色的岩石,形成图案。和狩猎岩画类似的岩画在美洲西部和西南部都有发现,有些美洲岩画最早甚至可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
什么是梅萨维德的峭壁皇宫?
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梅萨维德(Mesa Verde)国家公园的峭壁皇宫,由阿纳萨扎伊(Anasazi)印第安部族建造,他们在美洲西南部四州交界点地区生活了几千年,被认为是普韦布洛族(Pueblo)的祖先。14世纪以前,该地区土地不像现在这么贫瘠,天气也更凉爽,阿纳萨扎伊人依靠灌溉土地、发展农业维生。他们在天然形成的峭壁凹室中建造居所,而凹室正处于他们耕作的农地下方。这些峭壁房屋是最奇特、保存最完好的美洲本土建筑,专为食物储存、宗教仪式等特殊用途而设计。有些建筑包括多达150间居室,基本上就是一座岩洞村庄。另一处建筑,即普韦布洛的博尼托巨宅(Pueblo Bonito),也是由普韦布洛族祖先早在公元9世纪建成的。
梅萨维德的峭壁皇宫
罗马风格欧洲艺术
什么是罗马风格艺术?
“罗马风格”(Romanesque)一词本身直到19世纪才开始使用,原意为“似罗马风格”,用于描述11—12世纪有罗马特征的中世纪艺术与建筑。罗马风格时期又一次出现了大规模建筑、雕塑和壁画。
罗马式建筑有什么主要特点?
罗马式建筑的特点是多用圆拱,结构如军事壁垒一样坚实,外墙装饰着建筑结构雕塑,但在此之前的几个世纪,这些雕塑就已经过时。罗马式建筑墙壁很厚,拱顶为桶形,墩柱较粗壮,用于结构支撑,因此窗户通常比较小。中世纪的欧洲是一片文化和政治上都四分五裂的地域,不同地理区域的罗马式建筑风格也大相径庭。例如,位于法国图卢兹的圣舍宁教堂(Church of Sait-Sernin)看上去和意大利比萨教堂(Pisa Cathedral)大不相同,但是这两座11世纪的教堂都属于罗马式建筑,因为它们均有圆拱、厚墙、十字形结构和外墙雕像。
比萨斜塔为什么是斜的?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或称钟楼)是统一设计的大型白色大理石教堂建筑群的一部分。该塔建于1171—1271年间,由于工地土质松软,再加上地基尺寸过小,无法支撑这座50多米高的塔,所以它在建筑完工前就开始倾斜了。建筑师曾试图边建塔边调整倾斜的角度,将塔的上层轻微弯折,可惜都是徒劳的。过去的几十年内,建筑工程师也曾试着挖掘塔底的土层,使其站得更稳些。
罗马风格艺术与朝圣有什么联系?
11—12世纪期间,宗教朝圣在整个欧洲境内流行了起来。在持续一年多的旅程中,朝圣者会沿着固定的路线行走,参观重要的教堂和宗教场所。最著名的朝圣路线之一连结着法国巴黎和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两地之间距离有1600多千米。
朝圣者教堂是专为接待参观团队而设计的,例如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圣詹姆士大教堂。教堂内部设有带通道的横向殿、回廊和呈放射形的小教堂,方便引导和分散朝圣者人流,并确保教堂工作人员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圣詹姆士教堂的大门永远为长途奔波劳累的参观者敞开。
什么是圣骨匣?
圣骨匣是用于盛放圣人遗骨或遗物的容器。朝圣之路上的很多教堂都会展示圣人遗物,因而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朝圣者。遗物多是圣人及其他重要宗教人物的尸体、肢体或个人物品,有些据说还有奇迹般的力量。圣骨匣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方盒子,也可以是一尊精美的雕塑。存放在孔克斯修道院教堂(Abbey Church of Conques)的圣福瓦雕像(Statue of Sainte Foy)是罗马风格圣骨匣的典例。这尊88厘米高的人物雕塑的核心为木质,外表镀银,镶有珠宝装饰,其内部存放着圣福瓦的头骨。
什么是鼓室?
鼓室通常是指门户上方的半圆形的空间。在罗马式教堂(如法国欧丹的圣拉扎尔大教堂)中,该空间一般装饰着建筑结构浮雕雕像。常见的鼓室浮雕画面是“最后的审判”,也就是耶稣基督拯救受祝福的灵魂、将受诅咒的灵魂送往地狱的场景。
什么是雕花柱头?
圣拉扎尔大教堂的雕花柱头
雕花柱头是罗马式教堂装饰的一大创新,柱头位于立柱顶端,用简练的叙事手法展开一段故事。《逃往埃及》(Flight into Egypt)是法国12世纪圣拉扎尔大教堂(Cathedral of Saint-Lazare)内一个雕花柱头上的图案,由雕刻家吉斯勒贝尔大师(Master Gislebertus)设计制作,描绘了圣约瑟牵着驴,圣母与圣婴骑在驴背上的场景。圣母玛丽亚目光向前直视,而圣约瑟身体前倾,正好符合柱头的梯形形状。这个雕花柱头表现了圣经中的象征性故事,因此它不仅是装饰,也具有教育意义。
谁是吉斯勒贝尔大师?
尽管大部分中世纪工匠并不在作品上留名,但一位生活在12世纪上半叶的重要雕刻家却广为人知——吉斯勒贝尔大师。他参与了中世纪法国和勃艮第各地的多项建筑工程,最有名的作品是法国欧丹的圣拉扎尔大教堂的雕刻装饰。他的作品常常出现在鼓室和雕花柱头上,作品人物身材颀长、优雅,构图独特、均衡。
什么是默桑艺术?
默桑(Mosan)艺术是一类罗马风格的艺术,受到了从法国到荷兰的默兹河流域(Meuse Valley)一带古典时期艺术的影响,默桑艺术包括建筑、绘画、雕塑,但是12世纪默兹河流域的雕塑家尤其以制作金属器的高超技艺而知名。默桑艺术比其他区域的罗马风格艺术更写实,更注重身体结构和比例(与吉斯勒贝尔作品中伸长的人物不同)。
什么是贝叶挂毯?
谁知道世界上竟有“大型纪念性刺绣”这种东西!独一无二的11世纪贝叶挂毯长70米,高60厘米,不过它并不是由经纬线纺织而成的挂毯,而是刺绣的亚麻布。贝叶挂毯色彩丰富,融合了文字和叙事性图画,讲述了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格兰的故事;画中总共包括超过600个人物、700只动物和2000个字母,是一幅令人惊叹的纺织艺术品。贝叶挂毯也是重要的历史遗物,记录了欧洲历史上最宏大的军事战役之一。
杜伦大教堂有什么创新之处?
杜伦大教堂,这里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拍摄地之一
诺曼建筑又称英格兰罗马式建筑,高耸入云的杜伦大教堂(Durham Cathedral)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诺曼建筑的名称来源于居住在法国(诺曼底)的诺尔斯人(维京人),他们改信了基督教,并于1066年在征服者威廉的带领下,袭击了不列颠群岛。杜伦大教堂是征服者威廉留下的基督教遗产,是英格兰最高的教堂建筑之一。但是,杜伦大教堂的创新之处并不仅仅在于高度,也在于杜伦建筑师们将教堂建造到如此高的方法——肋架拱顶(ribbed vault)。
什么是肋架拱顶?
与罗马风格的圆形桶式拱顶及加厚的墙壁不同,肋架拱顶在结构支撑上更有效,不但让杜伦大教堂这样的建筑达到了新的高度,也促使了哥特时代的来临。肋架拱顶看上去形似人的肋骨,以砖石管道结构作为撑开的框架,承载天花板和墙壁的重量。
哥特时期的欧洲
哥特式建筑有什么主要特点?
12世纪中叶,哥特式建筑在法国发展起来,成为欧洲的主要建筑风格,其特点为尖形拱门、肋架拱顶和飞扶壁。基于这些建筑结构,中世纪的石匠使建筑达到了前所未见的高度,墙壁也比罗马式教堂轻薄很多,还可以装上大块的彩色玻璃窗,例如法国沙特尔大教堂(Chartres Cathedral)的玫瑰窗。在欧洲,尤其是法国,哥特建筑一直到15世纪末时都非常受欢迎,有些国家甚至到了16世纪还在建造哥特建筑。不过,意大利一直偏爱罗马式教堂,对哥特建筑不太感兴趣。
沙特尔大教堂的玫瑰窗
什么是飞扶壁?
飞扶壁是从墙壁一侧向外突出、形态优雅的石制支撑结构,目的是加固尖拱和墩柱,使其能够承受更重的负荷。巴黎圣母院的飞扶壁非常有名,可见于教堂后殿的外部。瀑布般精美的飞扶壁让人们忽略了它的重要结构功用。如果没有这些飞扶壁,哥特教堂就无法达到极具特色的高度了。
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是哪个?
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是位于巴黎附近的圣丹尼斯修道院教堂(Abbey Church of St.Denis),12世纪30年代在苏杰院长(Abbot Suger)的指导下建成,他还撰写过三本书,专门介绍教堂的设计与建造过程。苏杰院长计划重建安放着圣丹尼斯遗骨的本笃会修道院,于是到欧洲四处寻找具有创新精神的雕塑家和石匠,尤其是那些曾试过建造肋架拱顶和创作装饰性雕塑的工匠,而最后的成果便是这座风格统一、光线充足的建筑,为之后几个世纪内建造的新宗教建筑提供了灵感。
什么是沙特尔大教堂?
沙特尔大教堂(上)和圣丹尼斯修道院教堂(下)的半圆形墙壁
沙特尔大教堂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哥特式建筑之一,于1134年开始建造,位于巴黎西南方向80千米处。1194年遭受大火之后,沙特尔大教堂开始重建,直到1260年完工。大教堂的西门(入口)上方装饰着精美的《最后的审判》浮雕雕像,还有尺寸巨大的彩色窗户和两座不配对的高塔(其中一个建于16世纪初)。沙特尔大教堂外部的人物装饰浮雕栩栩如生,仿佛正在互相推挤和面对面交谈。教堂内部的拱廊看上去轻如鸿毛,精致轻薄的墙壁高耸入云,阳光透过彩色的玫瑰窗照进正殿,玻璃窗上镶嵌的圣经故事闪耀着多彩的光芒。欧洲的哥特建筑师希望让置身教堂之中的人们看到来自天堂的圣光,在沙特尔大教堂,他们的确成功地达到了这个目的。
什么是花窗玻璃?
花窗玻璃是指嵌在铅框内的透明彩色玻璃,通常用于窗户。花窗玻璃也见于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教堂,但是哥特建筑师尤其喜爱使用花窗玻璃,所以它也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近一千年以来,制作花窗玻璃的流程并未发生很大变化,需要在熔化的玻璃中加入金属氧化物,给玻璃上色,这个过程会耗费大量劳力。玻璃上图案的细节需要用黑色瓷漆绘制,再经过烧制使其与玻璃融为一体。最后,玻璃艺术家将上过色的玻璃碎片放在平面上,如同制作一个巨大的拼图一样拼出理想的图案,再用铅条或铁条将玻璃固定在一起,支撑住沉重的玻璃。
什么是“时祷书”?
“时祷书”(book of hours)是私人使用的祷告书,随着欧洲贵族识字水平的提高,时祷书于13—14世纪期间流行起来。这些祷告书通常都是献给圣母玛利亚的,内容包括可供白天和夜晚某些时刻背诵的具体祷词。时祷书是十分珍贵的物品,所以是财富的标志。14世纪的《让娜·德埃夫勒祷告书》(Hours of Jeanne d'Evreux)是装饰最精美的时祷书。
什么是《让娜·德埃夫勒祷告书》?
《让娜·德埃夫勒祷告书》
《让娜·德埃夫勒祷告书》是一本14世纪的祷告书,由艺术家让·普塞勒(Jean Pucelle)绘制插图,是法国国王查尔斯四世赠送给他的第三任妻子让娜·德埃夫勒的礼物。这本书尺寸很小(仅几厘米),但却代表着重要的艺术创新。书中灰色单色调的墨彩插图造成了独特的浮雕效果。插图的背景中常常融入哥特建筑,还使用了创新的空间透视画法,使画面具有早期中世纪绘画中没有的纵深感。
————————————————————
(1) 译文引自《圣经当代译本修订版》(CCB),《诗篇》23:1。
(2) 英文中对谢赫六法的翻译仍存在很多争议,本书原作者采用了高居翰教授在《六法及其解读》(The Six Laws and How to Read Them)一文中的翻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