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八卦镜和桃木剑

发表于 2019-1-18 13: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凤姑打后边追上来,叫住张小把儿,说出一番话来。

原来,在抬棺入坟的道队之中,有一个穷汉名叫王二狠子,平日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贯偷鸡摸狗,欠了一屁股赌债还不上。王二狠子为了挣几个钱抵债,充为抬棺的杠子手,替凤姑抬棺。他打听到凤姑有金银首饰陪葬,不由得起了贪念。

以前偷坟盗墓有个讲究,说是“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怎么说呢?有风的时候适合盗墓,因为刮起风来可以吹去盗洞棺木中的晦气。如若明月高悬,亮同白昼,则不宜动手,容易被远处的人看见,这就叫作“偷风不偷月”。而“偷雨不偷雪”,是说下完雨后的土比较软,便于挖坟,下雪天寒,地都被冻住了,挖起来吃力。

当天半夜,月黑风高,刚好适合下手。王二狠子带上锄头,没点灯笼,摸黑回到坟地,刨开了坟土,撬掉大钉,又挪开棺盖,累得他气喘吁吁,再点起灯笼来一看,只见死去的新娘子躺在棺材中一动不动。那么热的天,居然也没变臭,甚至还有脂粉的香气,一身的金银首饰在灯笼下亮闪闪的,看得王二狠子直流口水。

他对死去的新娘子作了个揖:“凤姑小老妹儿,你可别怪你王二哥了,常言道得好,人死如灯灭,灯灭尚可续,人死难再生。这些个金银首饰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还留着干啥?倒不如给了你王二哥,待我回去之后,年年给你烧香,岁岁给你上供,应时到节地供奉你。”

王二狠子长这么大,头一次在死人身上扒东西,不免做贼心虚,他这话一半是说给死人听,一半是给自己壮胆。说完话他可就动上手了,伸手去摘凤姑头上的金首饰,想不到他刚一动手,死了的新娘子忽然睁开眼,直挺挺地坐了起来。

别忘了有那么句话——“虎怕活的,人怕死的”,老虎是活的吓人,没人怕死老虎,人却是死的吓人。死人一动不动倒还好说,冷不丁动这么一下,那得有多吓人?黑天半夜挖坟开棺,王二狠子也是怵头,为了金银首饰硬着头皮来的,心里头正虚得没底,猝然见到凤姑起尸,竟然把他王二狠子活活吓死在了坟前。

其实成亲那天,新娘子凤姑眼前一黑倒在地上,等她再睁开眼的时候,发觉自己躺在棺材之中,她又冷又怕,却也无奈。不承想遇上王二狠子掏坟,凤姑从棺材中出来,当场吓死了王二狠子,也把她吓坏了,半夜里不辨方向,一个人到处乱走,想是老天爷开眼,让她走到这儿撞见了张小把儿。

张小把儿可不信这套鬼话,活人在棺材里三四天也该闷死了,可他听完了还是不住地点头。不信他也得点头,不敢说不信。

听凤姑说起这么一番经过,张小把儿说:“姐姐你好命大,快与我回去告知老家儿!”

凤姑担心吓坏了爹娘,况且又牵扯到王二狠子一条人命,怕有官司牵连,她劝张小把儿,不如先进关去,等到安顿好了,再托人给老家儿捎封书信,从容计较不迟。



2
张小把儿偷眼打量这死去的新娘子,长得倒和凤姑一样,但是口巨眼细,身上冷冰冰的,一步一扭,有股又腥又臭的气味,怎么跟土皮子一样?张小把儿心中起了疑,寻思着是不是有了道行的土皮子借新娘尸身,要跟他回家取千年赤灵芝?但是千年灵芝早没有了,谁给的钱多卖给谁了,那可没处找去,回到家拿不出千年赤灵芝,土皮子会不会现出原形吃人?

他越想越怕,可是不敢说破,提心吊胆地往家走。

刚一开始,张小把儿仅仅是疑心。可是行至途中住宿过夜,屋里的灯一灭,眼前黑灯瞎火什么也看不见了,他躺在炕上,感觉有条土皮子缠在身上,让他一动都不能动。接下来,土皮子伸出冰凉滑腻的舌头在他脸上舔了几下,随后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再等睁开眼时,天已大亮,凤姑就在旁边。这一路之上,几乎天天如此,可把他张小把儿给吓坏了。

张小把儿在关外听人说过:“深山老林中的土皮子有了道行,可以变化多端,但是你要合上眼不看或是让有道眼的人去看,土皮子仍是土皮子。”

张小把儿心知肚明,到了家逃不过一死,可不能往家走了。他有心在路上逃走,可是土皮子白天紧紧地跟在身后,半夜又缠住不放,怎容他脱身?

简单来说,张小把儿带着凤姑在路上不止一日,走到了天津卫余家大坟。张小把儿当年住在坟地旁边的破瓦寒窑,因为吃不上饭,不得已出去耍人儿混锅伙,再后来到关外挖棒槌发了财,早不在这儿住了。但是他想起混锅伙的时候,认识余家大坟破庙中的庙祝,庙祝崔老道也是个有道法的,如果他出手,自己或许还能活命。

崔老道是个批殃榜的天师道,他一双道眼,号称“祥殃有准”,要问有多大本事,可以说是“略知一二”。江湖上说略知一二,那可不是谦虚。一为阳,二为阴,略知一二这叫“知晓阴阳”。外人听以为是谦虚,内行才听得出这是吹牛。今日,这崔老道刚一出门便望见一道妖气打远处往余家大坟破庙而来。他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伸长脖子等了半天,看见张小把儿正往这边走,但在张小把儿身后跟来一条大蛇,双目如炬,粗如米缸。

在过去来说,有道行的蛇会量人,昂首而立与人比较高低,先量人之长短,而后噬之。崔老道一看不好,谁也比不过这条蛇啊,急忙跑到破庙门前抓起一根杉篙。杉篙是削掉枝杈的长杆,三丈有余。旧时往屋顶上放柴草或者搭架子,都用得到杉篙,随处可见。

老道拿过这根杉篙,摘下帽子挑在上边。民间传说大蛇量人,其实是它在比道行高低,它的道行高过你,就敢吃你。另有一说,蛇与人比较短长,是看能不能吞得下去这个人。

崔老道想得挺好,大蛇再长也高不过杉篙,必定吓得转身逃走。怎知蛇身竖起,蛇头随他手中的杉篙往上抬,始终高过他的帽子。



3
崔老道慌了手脚,扔下杉篙逃进庙门。张小把儿全指望崔老道救命,却见这老道跑了,他管不了三七二十一了,也往破庙中逃。他们两个人一前一后进了庙,余家大坟这座破庙本是坟地旁边的伯公庙,说白了是座土地庙。村口和坟旁常见土地庙,盖因土地能生五谷,黄土又可以埋人。伯公庙有大有小,余家大坟这座伯公庙的规模也不算小,始建于明代后期,一堂两厢,墙上有夜叉壁画,但是年久破败,供奉的土地爷爷和土地奶奶全没了,屋檐上的蒿草比人还高,庙门仅有一半,想关也关不上。

崔老道阴阳皆知,却不会降蛇。余家大坟被锅伙占据之前,破瓦寒窑中还住了几个乞丐,相传乞丐擅能捕蛇,道行再大的蛇,乞丐首领也有法子降服,但是余家大坟的乞丐全被锅伙赶走了。

崔老道他本领高是高,也得分干什么,用得上他是“孙猴子”,用不上他就是“猴孙子”。而今遇上有了道行的蛇妖,别说理会张小把儿的死活了,他是泥菩萨过江,自身也难保全,到了这会儿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崔老道惊慌失措地逃进庙门,又往堂屋跑。

张小把儿听到身后传来“嘤嘤呜呜”的一阵抽泣,又是凤姑的声音,转头往后边一看,却见庙门外是一张布满黄鳞的扁平怪脸,口作人声,两只眼好像两只灯笼,惊得他魂飞天外,跟随崔老道连滚带爬地躲进庙堂。二人返身将门顶上,坐倒在地上喘作一团。

没等喘过气儿来,猛听“砰”的一声,门板已被蛇妖撞飞。蛇妖身子尚在庙门之外,遍布鳞片的怪脸已到了堂屋门前,它张口吸气,一阵腥风卷至,崔老道和张小把儿腾空而起,身不由己地往外飞。

二人紧抱堂中立柱,稍有松缓便会落进大蛇口中,只觉狂风一阵紧似一阵,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脸让大风刮到,刀割般地疼。张小把儿眼见死到临头,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记起他在关外看到过的一种奇怪的风俗。山里人劈柴挑水时带着孩子不方便,常将小孩放在巨瓮之中,周围抹一圈锅底的黑灰,那是怕有蛇进去咬了孩子,皆因蛇怕油烟和锅底灰。

他看到崔老道屋里有锅灶,伸手抹了满头满脸的黑灰。崔老道一看还有这么个法子,顾不得什么脸面了,也抢上前去抹了一脸的锅底灰。二人发觉庙门外的大蛇不再吞吸,还以为保住了性命,岂料大蛇不再吸气,却张口吐雾,一阵阵土黄色的云雾又腥又臭,涌进庙堂之中。

张小把儿和崔老道全身麻木,皮肉迅速浮肿,变得充气一般透明,他们大惊失色,再让大蛇在门外吹上几口气,非得化为血水不可。

崔老道一闭眼,心想:罢了,老道休矣!



4
说也凑巧,崔老道和张小把儿命在顷刻,此时打路上走来一个人。这个人一身的五花肉,天生力大无穷,头上扎个冲天辫儿,呆里呆气,雕嘴鱼腮,板牙无缝,姓于名宝禄,在天津卫人称“傻宝禄”,专盗官仓的禄米,还偷漕运的皇粮。不过到了清朝末年,打运河上过的皇粮不能跟以前相提并论了,你敢偷也没粮食可偷,做这个行当不够他傻宝禄糊口。这也是位穷得喝西北风的主儿,迫不得已替人跑腿儿打八岔,抬棺材、送殃榜什么活儿都干。

当天西头有人发丧,主家打发傻宝禄来余家大坟请崔老道过去写殃榜。傻宝禄来到破庙门前,刚好看到有条大蛇一半在庙门外,一半在庙门内,他是人傻胆大不知道怕,瞧见门口有切秫秸的铡刀,当即握在手中,两膀用足了力气,狠狠一刀斩在蛇身上。

蛇妖正往庙中喷吐云雾,突然挨了一铡刀,又惊又怒,想要掉转头来一口吞下傻宝禄,但是它有一半钻进了破庙,也不能倒退而行,首尾不能相顾,困在门中挣脱不开。傻宝禄可不管那一套,使出浑身的蛮力,抡起铡刀又往下劈,几乎将蛇妖斩为两段。大蛇全身是血,转头从墙上出来,撞塌了半边土墙,一头钻进了庙门旁的荒草丛中,转眼间踪迹全无。

傻宝禄傻仗义,他看崔老道和张小把儿躺在庙中全身浮肿,跑去找乞丐首领讨来解药,二人身上的浮肿这才消退。张小把儿死中得活,打算去“福聚成”摆一桌,报答崔老道和傻宝禄两位的救命之恩。

说到“福聚成”,那可了不得,是清朝末年天津卫“八大成”之一。“八大成”是指八个大饭庄,都带个“成”字。“福聚成”在这八大饭庄里又是头一大,不接散座,只办包席,出入者皆为达官显贵。张小把儿到关外挖棒槌发了财,报答他们这二位,当然要去“福聚成”。

傻宝禄是个没底儿的饭桶,崔老道也是馋鬼,谁不知道“福聚成”的南北大菜,什么叫山珍海味,什么叫烹龙煮凤,他们这辈子没吃过,听完了口水直往下流,想去是真想去,但是去不成。为什么呀,因为崔老道吃批殃榜这碗饭,自称看殃看得准,怨煞之气为殃,他说他能看见,别人谁都没见过。如今的人必定认为,崔老道一个批殃榜的江湖术士,自称会看殃,多半是鸟儿屁股插鸡毛——愣充大尾巴鹰,若不说些吓唬人的言语,如何能在天津卫混饭吃?这叫“话是拦路的虎,衣服是瘆人的猫”,江湖中人吃开口饭,全凭嘴皮子挣钱。不过在以往那个年头,上至王官,下至百姓,没有不信这个的,这叫“一处不到一处迷,十处不到九不知”。

崔老道挣扎着起了身,他说,若不是傻宝禄出其不意,在庙门斩了蛇妖几刀,他和张小把儿焉有命在?奈何关东山的大蛇还没死,这口怨气不小,只怕还要找上门来报仇,那时他们三个人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张小把儿和傻宝禄闻言大骇,忙说:“我二人但求不死,全凭道长吩咐。”

崔老道说道:“既然如此,咱也别尿炕不说话——光在这儿渗着了!”



5
崔老道能有什么法子,他如果对付得了关东山的大蛇,刚才也不至于那么狼狈。去找城中的乞丐头子也未必降得住此蛇,想来想去,还是出去躲一躲方为稳当。

于是,崔老道带上张小把儿和傻宝禄,出了余家大坟破庙往南走。往南全是漫洼野地,成片的荒草芦苇,少有人迹。三个人匆匆忙忙走在路上,天将傍晚,忽然腥风大作,他们转头一看,但见身后的荒草一片片往下倒。关东山大蛇在后追了上来,不肯放过他们三人。

张小把儿和傻宝禄大惊失色,一没想到关东山大蛇来得这么快,二是旷野之中不比破庙,别看庙破,却可以挡一挡关东山大蛇,如今落在漫洼野地,那可逃不掉了。

崔老道说:“你们别往后看,想活命就赶紧跟我走!”

张小把儿和傻宝禄不得已,又跟着崔老道往前跑。三个人逃到一处,但见五株槐树,枯枝虬屈。那全是枯死的老槐树,树干都空了。日暮黄昏,残阳如血,枯死的老树形似几个饿鬼,既悲凉又可怕。

傻宝禄背上崔老道,和张小把儿三个人一起跑到五株枯树下边。崔老道告诉其余二人,赶快上树。张小把儿和傻宝禄一看,枯树还没蛇粗,又不怎么高,等关东山大蛇过来,还不是一口一个将他们三个全吃下去?

到这会儿可也来不及多说,三个人刚上了枯树,关东山大蛇已然追到,对着他们张开血口。三个人心寒胆裂,忽见残阳之下涌起一团黑云,那是成百上千的老鸦。南洼旷野,多有枯树荒坟,老鸦奇多。关东山大蛇前半晌挨了几刀,躲到河边舔伤,发觉破庙中的三个人要逃,它也不顾伤势未愈血迹未干,在后边紧追不舍,没想到遇上这么多老鸦。老鸦纷纷飞下来,狠啄大蛇身上的血肉。关东山大蛇在破庙中吐尽了毒气,此刻同群鸦相斗,不免落了下风,虽然张口吞下几十只老鸦,却挡不住老鸦太多,再想逃可逃不掉了,有如被一团黑云罩住,任它翻转腾挪,始终无法脱身,转眼间血肉俱尽,仅余残骨。

张小把儿和傻宝禄在枯树上看得惊心动魄,到这会儿才明白过来,崔老道带他们逃到此处可不是慌不择路。听崔老道一说,方知五株槐树形同五鬼,关东山大蛇追到这儿,刚好凑成“五鬼擒龙”的形势,合该它气数当尽,枉死于群鸦之口。

待到群鸦散去,三个人下得树来,撮土为炉,插草为香,拜了一盟兄弟,说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崔老道念咒打殃,张小把儿和傻宝禄找来锄头,在五株老槐当中刨了个坟窟窿,用来掩埋残骨。怎知挖出一个东西,把哥儿仨都吓坏了!

崔老道跟他这两个兄弟起了誓,今儿个在五株枯树之下见到的东西,谁也不能说出去!

张小把儿是我的曾祖爷,他到关外挖人参的传说,我以前听过的只有这么多。当然是没完,上半部分是“张小把儿挖人参,傻宝禄斩蛇妖”,下半部分还有“伏虎庄夜盗烈女坟,崔老道跑城追尸”,要往长了说,也该有“陈家沟伏魔,华阳宫取宝”。

我这都是听崔大离说的,崔大离是崔老道的后人,他说话往往夸大其词。据我所知,我的曾祖爷是到关外挖过棒槌,也跟崔老道拜过把子,并非崔大离胡说,但是说遇到什么妖怪,我可只听崔大离一个人说过。那是我们平常在一起胡吹闲聊的话,他怎么说,我怎么听,我也不拿他这些话当真。

我感到奇怪的是,崔大离明明说过,“张小把儿挖人参”之后还有一段“崔老道跑城追尸”,但是他每次说到这儿都不肯往下说了。我不知道他是故意勾人腮帮子,还是觉得说出来不叫本事。

当时我可想不到,崔老道在一百年前埋下了多大的祸端,以至于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又不得不提起“崔老道跑城追尸,夹龙山伏魔取宝”这段故事。



6
后话不提,先说崔老道在余家大坟批殃榜,一转眼就过去了一百来年,改朝换代不在话下,余家大坟也变成了大杂院儿。清朝末年,这一带还是出了名的乱葬岗,除了坟头就是水沟,特别不干净,主要是扔死孩子的太多了。

要说哪来的死孩子啊?有旧社会穷人家生下孩子养不活的,也有横生倒长的死胎,或是打掉的鬼胎,大的小的都有,反正是多了去了,全往坟地旁边的水沟里扔,捡都捡不过来。因为那会儿的人们迷信,迷信什么?民间迷信送子娘娘有三位,头一位送来的可以养活,第二位送完了经常后悔,第三位送的全是偷生鬼,夭折早死的偷生鬼应该扔得远远的。不知道是打什么时候开始,城里头死了孩子就全往余家大坟后边的大水沟扔。

新中国成立之后,扔死孩子的余家大坟改为“1号公墓”,有了官称了,俗名叫“小蘑菇坟”。20世纪50年代末迁坟动土,公墓迁到了别处,当初的坟地盖起了许多平房大杂院儿,当年的余家大坟破庙,先是改为水铺儿,往后又成了挑水胡同的一个大杂院儿,崔老道的后人还一直住在这儿。当时我已经开始了我的“倒爷”生涯,家里的房子给了别人,回来没地儿去,只好住到崔大离家。

崔大离当时三十多岁,闲惯了成天混日子,东对付一头,西对付一头,撑不死倒也饿不着。他本来在南市筒子楼住,前几年跟媳妇儿离了婚,如今同崔奶奶住在北屋。

挑水胡同这个大杂院儿,二门隔开前后两院儿,后边是破庙改的四合院儿,前边是50年代后盖的水铺。后边人少,前头人多,有几家是刚搬进来的,我都不认识。进屋先跟崔奶奶说了半天话,她在我小的时候带过我,我们两家有几代人的交情。这要说起来,那可没个完了,我对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儿也是所知不多。好不容易等崔奶奶念叨够了,老太太让崔大离帮我收拾屋子,自己去准备切面,张罗着做炸酱面。

我等着吃炸酱面,想起刚才一进院儿,看到前边不大对劲儿。

前头有两家住对门,一个东屋一个西屋。我们这个坐北朝南的两进四合院儿分成前后两段,当中隔了一道二门,前院儿的东屋和西屋等于是东南屋和西南屋。过去老天津卫讲究“有钱不住东南房”。不仅东南房不好,西南房也不好,冬不暖夏不凉,西南房夏季潮湿闷热,东南房寒冬阴冷招风。在旧社会,有钱的人家绝不愿意住这两个死角。

挑水胡同灶头大院儿前边的东南屋和西南屋,都是去年刚搬来的两家。我从前边经过,看见东南屋住家门楣上钉了八卦镜,西南屋住家门楣上高悬桃木剑,想不明白这是要唱哪出儿,降妖还是捉怪?



7
按辈分说,我比崔大离差一辈儿,要管他老娘叫声“崔奶奶”。论岁数我也比他小,但是我们俩一向没大没小地胡论,当时我问他:“前边两家搞什么名堂?”

崔大离说:“别提了,缺了德倒了霉的两家,斗上法了。”

我听得一愣:“挑水胡同真是卧虎藏龙,如今都什么年头了,还有人摆阵斗法?”

崔大离告诉我,前边住家多,几乎每间屋都挤上三五口人,东南角房主是卖菜的三哥,刚搬进来不到半年,三哥夫妻俩下边有个儿子,上边还有个姥姥,不是孩子的姥姥,是三哥的姥姥。两口子起早贪黑卖菜、卖水果,全家都是外乡人,小孩没户口,也不上学,成天跟在爹妈屁股后头卖菜。挑水胡同全是几十年没有翻修过的老房子,一大家子人刚搬进来,当然要换换门板、糊糊顶棚。换门板的时候,三哥为了便于菜筐搬进搬出,给门上多开出半块砖的量。

他在东南屋这么一折腾,西南屋那家可不干了。

西南屋住的是天津卫本地人,三口之家,邻居们管这家爷们儿叫二哥。二哥是个跑出租车挣钱的,有个儿子五六岁,二嫂子成天在家无所事事,东家西家到处串门,嗑瓜子扯闲篇儿,四处搬弄是非兴风作浪。她看见对面卖菜的将门户加宽,不由得火往上撞。

以往的人迷信,忌讳门对门。门口门口,门就是口。如果其中一家的口比另一家大,一旦凑成形势,门大的一家会将对门一家吃掉。二嫂子急了,她让二哥连夜换门,必须换成比三哥家大出半块砖的门户。您想,全是平房胡同大杂院儿的住家,一间屋子半间炕,怎么折腾也大不到哪儿去,多说有一块砖半块砖的量。

换完了门,二嫂子还不解恨,又在门楣上高悬一口木剑,按迷信来说这叫“冲门煞”,她那意思是,你不是想一口吃了老娘吗?老娘在门前挂一口宝剑,你张开嘴先吃老娘一剑!

胡同大杂院儿的邻里关系,要说好,真能好得跟一家人似的;要说不好,也真能恨出个仇生死。再者,个别天津人排外,看不起外地来的,管乡下人叫“老坦儿”,是老赶的变音,有说相声的编过一个顺口溜埋汰老坦儿,说是“老坦儿进城,身穿条绒;头戴毡帽,腰系麻绳;喝瓶汽水,不懂退瓶;看场球赛,不知输赢;找不着厕所,旮旯也行”,又说“天津卫遍地是钱,不能都让老坦儿赚走”,认为排挤老坦儿、欺负老坦儿那是天经地义。咱不能说所有的人都这样,那是以偏概全,但是过去确实有一部分人这样,并且为数不少。

开出租这家的二嫂子,为了门大门小这么个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非要跟对门卖菜的争这口气儿。

卖菜的三哥一家,刚开始闹不明白门大门小有什么讲究,直至看到对门挂上宝剑,卖菜这家的姥姥也不愿意了,谁肯吃这么大的亏?乡下人在“迷信”二字上绝不含糊,翻箱倒柜找出一面八卦镜,钉到门楣上。门口挂铜镜也有讲究,你过来什么全给你原样儿照回去。两家算是斗上法了,你压我一头,我压你一头,天雷勾动地火,麻花就怕拧劲儿的,为此结下了解不开的仇疙瘩。

常言道:“天燥有雨,人躁有祸。”那个蒸笼般闷热的夏天,天燥人也噪。卖菜的三姥姥和对门二嫂子两家斗法不要紧,可给我们挑水胡同灶头大院儿惹来了一场大祸。

可要说惹了多大的祸,真好比“安禄山日了贵妃,程咬金劫了皇杠”,这个祸惹到天上去了!



8
挑水胡同的邻居们都说三姥姥平素积德行善,老太太早年间逃荒逃到天津卫,住到破瓦寒窑之中,捡烂菜叶子度日。据说一天半夜下着雨,三姥姥正在缝补衣服,这时一个从没见过的姑娘找上门来,说是家里有孕妇生孩子,来不及请接生婆了,不得不找三姥姥过去帮忙。

三姥姥不是接生婆,但是在乡下的时候也给女人接过生,看到姑娘一脸着急的样子,她不好推辞,披上衣服匆匆跟去。雨夜天黑,不辨道路,七拐八绕来到一个去处,看到孤零零的一间大屋,有位妇人挺了个大肚子正在屋中呻吟待产。

三姥姥忙替那妇人接生,生得倒也顺利,不过生下来的小孩屁股后边长了条毛茸茸的尾巴。三姥姥心下犯了嘀咕,当面可不敢说破。先前来请三姥姥接生的姑娘千恩万谢,双手捧出黄豆,一把一把地往三姥姥衣袋里塞。

三姥姥推辞道:“我来接生是为行善,怎么贪你这么点儿黄豆?”当场都掏出来还给了人家。她回到家一掏衣袋,还余下两粒黄豆,凑在油灯底下一看,但见金光闪闪,始知遇上了狐仙,再回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路了。

有了这两粒金子,三姥姥才有本钱摆摊儿卖菜。这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说,在胡同大杂院儿里简直是太多了,人们愿意说也愿意听,却不能当真。但是由此可见,挑水胡同的住户大多认为三姥姥心眼儿好,称得上是积德行善之人。

二嫂子在门口挂上桃木剑,原以为占了上风,没想到对门的三姥姥钉了八卦镜,旧时那叫“照妖镜”。二嫂子让照妖镜照得“吃嘛嘛不香,干嘛嘛没劲”,这个娘们儿放起刁来,站在大杂院儿里甩闲话,借着数落孩子指桑骂槐,闹了半天没人搭理她,一生气堵在三姥姥家门口,跳起脚破口大骂,她是撕破了脸,什么难听骂什么。

三哥家两口子都是卖菜的老实人,又是外乡来的,窝窝囊囊不敢惹事儿。可这家的三姥姥却不是省油的灯,别看小老太太干瘦,想当年那是红枪会的大师姐,战过官军,打过东洋鬼子,不是吃素的主儿,眼里不揉沙子,八十多岁了还腰板儿笔直。

三姥姥坐在屋里听见二嫂子骂到了门前,手里做针线活儿的大剪刀可就抄起来了,布满皱纹的瘦脸一沉:“好个泼妇,欺人太甚,老身八十多岁早活腻了,今儿个豁出这条老命去结识她!”

左邻右舍不能眼看着这两家动手,崔奶奶带着邻居们死说活劝,连拉带拽,好不容易劝住了二嫂子和三姥姥,两家方才罢手,门上的木剑和八卦镜可没摘,一连二十几天都还在较劲。

两家斗得如此厉害,倒出乎我的意料,同在一个大杂院儿住,低头不见抬头见,至于吗?

我说:“老崔你在挑水胡同那么大面子,没过去劝两句?”

崔大离说:“管他们那个闲事儿干吗,你哥哥我还等着看热闹儿呢。”

老天津卫闲人多,闲人没有不爱看热闹儿的,就这个看热闹儿的习惯,那可是要了人命了!



9
两家邻居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打架,实属平常,我当时听崔大离说完也就完了。崔大离得知我当了“倒爷”,他说:“有这么好的买卖算哥哥我一个,你吃肉我喝汤都成。”

我说:“咱俩谁跟谁,我吃肉怎么也得让你啃两块骨头,哪能让你喝汤?不过这个年头挣钱不易,外边又乱,撞见歹人,没准儿把命搭上。”

崔大离说:“不是跟你吹,你哥哥我这两下子,对付七八条大汉绰绰有余。那真叫老太太摊鸡蛋——一勺儿一个!可有一样,不怕别的,只怕坐电甩。”

要说什么是“电甩”?早年间,人们将飞机称为“电甩”,那会儿大部分人没坐过飞机,认为飞机是个大铁鸟,有俩翅膀,把人塞到铁鸟肚子中,千百里地,通上电一甩就到了,崔大离不敢坐这个。

我们俩边说话边收拾好了屋子。老崔家的闲房是一间西屋,扫完房过遍水,又从崔大离家里搬来铺盖。到这会儿,崔奶奶的炸酱面也做好了,夏日里天黑得晚,三个人搬了马扎和板凳,坐到院子里边吃饭。

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包子、饺子、馒头、花卷、馄饨、烙饼一概属于面食,但是说到吃面,必定是指面条,而不是任何别的东西。过去老天津卫有事儿没事儿都吃面条,做寿吃寿面,生孩子吃洗三面,死人吃接三面。逢年过节吃好的,主食除了饺子也是捞面。不过,遇上事儿吃的是打卤面,而平常大多以炸酱面为主。炸酱面好不好,全在炸酱上。上好的炸酱,必是“肉丁红亮,香气四溢”,配上掐头去尾的豆芽菜当“面码儿”,再浇上过年吃剩下的腊八醋。面条、炸酱、菜码儿,缺了哪一样儿也不算是正宗的炸酱面。崔奶奶做的炸酱面在我们挑水胡同堪称一绝,闻到老崔家炸酱面的香味儿,简直能把人的魂儿给勾走。

那天我是饿狠了,炸酱面吃了一碗又一碗,噎得我直翻白眼。崔奶奶让我这吃相给吓到了,直说几年没见,怎么变得这么没出息?崔大离急忙端来一碗面汤,让我来个“原汤化原食”。

我这碗炸酱面还没吃完,崔大离又说如今到了吃黄花鱼的时候,崔奶奶该熬黄鱼了。

老天津卫的人口儿高、嘴儿刁,专爱吃海鱼,没人愿意吃河鱼。河鱼有股子土腥味,你放作料压住这个土腥味,就会同时遮住鱼的鲜味。如今大多饭馆烹鱼河海不分,全是一个味道,吃不出分别了。过去的鱼也真是不一样,一平二净三蹋目,其中的净就是指黄花鱼,拿两字形容,就是“鲜亮”。

我忍不住口水往下流,以为明天能吃上黄花鱼了,没想到崔奶奶转天要去山东。崔大离还有位大哥落在山东娶妻生子,老太太想孙子了,要去看孙子,这一去,少说住上三四十天。

崔奶奶在小蘑菇坟挑水胡同住得最久,她不走还好,她这一走,可没人劝得住前边门口挂桃木剑和八卦镜的两家了。



10
转天一早,我和崔大离送崔奶奶上火车去山东,回来下了过水切面,放上头天晚上吃剩的炸酱,端起碗来刚吃了没两口,耳听前边乱成了一团。

大杂院儿前边住户多,晌午天热,屋里待不住人,二嫂子和三姥姥分别坐在自家门口。二嫂子捅炉子做饭,一抬头正好看见对门的八卦镜,心里这股无名之火再也按捺不住,过去说门上的铜镜是“照妖镜”,她住在对门,出来进去都躲不开那面铜镜,岂不摆明了拿她当妖怪?她家门口挂的桃木剑也让照妖镜给挡了回来。她再想不出别的招儿了,前几天打算撕破脸闹一场,结果让邻居们给劝住了,两家没动上手,但是积怨已深。此刻她火往上撞,拎起通炉膛使的火筷子迈步上前,要将对门的“照妖镜”捅下来。

开出租车的二哥和卖菜的三哥当时都不在家。三姥姥坐在门口包饺子,一眼瞥见二嫂子手拎火筷子到了近前。她是打旧社会过来的人,当初又做过红枪会的大师姐,起五更爬半夜,戳香头练功夫,手中的大杆子一抖,三五条壮汉也近她不得,怎会将三嫂子放在眼内。

民国年间,多有各种“会、门、道”,红枪会是其中之一,清朝末年闹义和团的时候已成气候,成员大多是庄户人家,头裹白巾,手持刀矛,近似于民间的练武会,打过洋兵,也抢过官府的军粮。别看三姥姥已经八十多岁,一身武艺搁下了好几十年,说到动手可绝不含糊,刚好手边有擀面杖,随手抓过来往外一挡,早将二嫂子手中的火筷子拨在旁边。

二嫂子双手握不住火筷子,院儿里地方狭窄,火筷子被砖墙撞了回来,正好磕到她的额头上,擦破点儿皮。这下她可不饶了,躺在地上撒泼打滚,杀猪般惨叫。

我和崔大离听到声音不对,三步并作两步跑出来,到前边一看,三姥姥和二嫂子两位,一个抓着火筷子躺在地上打滚,一个握着擀面杖坐在那儿运气,我们俩大吃一惊:“好么,您二位是要华山论剑啊?”

其余在家的邻居此时也都出来劝解,明说是劝架,也不乏有人抱着看热闹的心思在旁边煽风点火。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他是坐山观虎斗,你斗得越厉害越好。但是邻里纠纷大多停留在口舌之争的层面,左邻右舍尚可劝解,一旦抄家伙动上手了,那可要归派出所处理。

有几位好心的邻居苦劝二嫂子和三姥姥,千万别把事情闹大了。其实两家如果说好了同时摘掉门口的木剑和铜镜,不就什么事儿也没有了,犯不上打架。又有人看见是二嫂子拎了火筷子先动的手,告到派出所她不占理,况且三姥姥八十多岁快九十了,你说她把二嫂子揍了,派出所的人也不信不是?

二嫂子发作不得,一肚子邪火没处撒,打电话叫开出租车的二哥回家。她恨得咬牙切齿,找出条麻绳搭在房梁上,声称要上吊变鬼,掐死对门一家四口。

开出租车的二哥一向惧内,怕老婆也怕丈母娘,他老婆一哭二闹三上吊,对付他是真管用。问题是对门的三姥姥也不好惹,打不打得过先俩说着,你找上门去跟人家动手,三姥姥那么大岁数,一旦打出个好歹儿来,你不得给人家偿命吗?

两口子商量来商量去,不能动手,又不能让卖菜的老坦儿这么欺负,除非想个高招儿出来,破了对门的八卦镜。

如果能想出法子,早该想出来了,比方说同样在门楣上钉一面八卦镜,你照我我照你,至多斗成个平手,如何分得出高低胜负?

二嫂子为人迷信,打听到挑水胡同住了一位“瞎话张”,名叫张有本儿,懂得看阴阳风水,她先到点心铺拎了盒绿豆糕,匆匆找上门去请教。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您听“瞎话张”这绰号也该猜出这是个什么人。“瞎话张”说他爹是位阴阳先生,实际上他爹只是个在马路边念报纸的。旧社会那会儿,识文断字的人很少,平头老百姓里,一百个人当中有九十九个半是文盲。他爹也认不全报纸上的字儿,多说认识一半,连蒙带唬,外带自己胡编,添油加醋将报纸上的文章念得耸人听闻,比如报纸上写“有一女子投河自尽,没有找到尸首”,短短几个字的简讯,从他爹嘴里说出来翻云覆雨:“海河中淹死一个人,在原地打捞不到尸首,因为早让河水冲走了。这会儿应该到高庄泥窝去找,海河在高庄有个大拐弯,浮尸到了那个大拐弯一般就过不去了。再有一个,河中的浮尸,男的脸朝上,女的脸朝下,无一例外,为什么呢?女尸奶子沉,男尸屁股沉,不信您上河边看去……”扯起来都没个边儿了,比摆野摊儿说评书的还能瞎掰。

那时候还真有许多半个大字儿不识的闲人,愿意掏钱听这套胡说八道。虽说是马勺儿上的苍蝇——混口饭吃,但是凭他一张嘴能养活一大家子人,可也不简单。过去有那么句话,说是“五年胳膊十年腿,二十年练不好一张嘴”,可见会练的不如会说的,那叫本事。等传到“瞎话张”这辈儿,胡说八道的本事比他爹还要加个“更”字,由此得了“瞎话张”这么个外号。

二嫂子找到“瞎话张”诉苦,说她家对门卖菜的不安好心,在门楣上钉了一面八卦镜,照得她们一家三口抬不起头,提起来是一天二地的仇、三江四海的恨,她恳请“瞎话张”支个高招儿,怎么做才能把对门的照妖镜压下去?

“瞎话张”自称前知八百年,后知五百载,天下的事,只要你提个头,没有他不知道尾的。别说阴阳宅风水了,即便是诸葛亮、姜子牙在世,也没有他这般计策,对付个卖菜的老坦儿算得了什么?不过他看二嫂子只拎来一盒绿豆糕,而且还是最便宜的,心里不情不愿,两眼一翻,来了个金鱼望天,嘬牙花子说:“绿豆糕太腻,不喝茶没法吃,但余走肾喝不了茶,早起喝牛奶,临睡喝红酒,没有膻味儿,没有腥味儿,一水儿的品味,配上绿豆糕那成什么味儿了?”

二嫂子明白“瞎话张”的意思,答应只要能把对门的照妖镜挡住,往后少不了他的好处。

“瞎话张”眼珠子一转,给二嫂子出了个主意,他说:“一个卖菜的会在门楣上钉八卦镜,能想出这么个高招儿来,怕也不是等闲之辈。高明归高明,可也得分跟谁比,在余面前,那是王老太太碰上玉老太太——还差了那么一点儿。你按余的话,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压死对门不在话下。”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