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有一个准提法门,常被夸耀神奇,在世面上比较流行,那么这个法它的特点是什么?
要追溯准提法,可以追溯到其出自佛教的诸如《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之类的经文,而谈到这个,必须要先要提一下陀罗尼经咒,现今考证较早陀罗尼经咒,是于1944年发掘于成都市东门外望江楼附近的唐墓中,属于唐朝的时候流行的经咒,在千佛洞文物中,如较完整的形式,其图如下:
道家阴符派博客--谈谈佛教准提法与道教五行观--五行 1
自西安唐墓出土的要模糊一些,不过也可以看到端倪:
道家阴符派博客--谈谈佛教准提法与道教五行观--五行 2
在佛教的《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声称, 佩戴此经咒者可以不为一切夜叉罗刹及癫痫病饿鬼塞犍罗鬼诸鬼神等作诸恼害,亦不为寒热等病之所侵损, 所在之处恒常得胜, 不为斗战怨仇之所侵害, 能摧他敌, 厌蛊咒咀不能为害, 先业之罪悉得消灭, 毒不能害, 火不能烧, 刀不能伤, 水不能溺, 不为雷电霹雳及非时恶风暴雨之所损害。
这个是显然受到道教信仰的影响,因为道教早期流行镇墓、注鬼、避邪、升仙等仪轨,而佛教显然进行了学习之后,适应了这种本土文化的需要, 所以也能够被僧俗大众广泛接受和利用。
吕建福先生有过精辟的阐述: 陀罗尼发展到四、五世纪, 密教史上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 就是有人取手印与陀罗尼相配, 把陀罗尼密典和 大乘契经中的陀罗尼品改编成一种,每于一颂之内, 离合咒印之文, 虽复言同字同, 实乃义别用别的新形式和密教经典, 这就是持明密咒。 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供养法、像法、曼荼罗法等, 逐渐形成一套完备的密法体系, 这就是继原始密教之后形成的早期密教。
这也是密教陀罗尼法修持的源头,也就是说,早期只是作为一种符文的形式,随身带着或是死亡后陪葬,而到了后来,进行了改造,创造出来了一种修持的办法,虽然有声称这是佛佗传下来的,但在后面的解构中可以显然看出,它们并不是原旨的佛教,而是吸收了婆罗门教的内容及道教的内容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修持办法。
首先,在密教修法之中,使用了镜坛,实际上按原始佛教要求,是不允许使用镜子的,因为比丘除病愈、新剃头或头面生疮之外,是不被允许使用镜子的。
而大乘佛教与密宗时期,对原始佛教进行了改造,将宝镜列入“般若波罗密多法”的重要供具之一,认为能灭除无始重罪而求得如意。
如准提独部别行法,其中明显地建立了“镜坛”,经文记载: 若求成就,先依坛法。不同诸部广修供养,掘地,香泥涂之所建立。以一面净镜,未曾用者,于佛像前,月十五日夜,随力供养,烧安悉香及清净水。先当静心,无所思惟,然后结印诵咒,咒镜一百八遍,以囊匣盛镜,常得将随身。后欲念诵,但以此镜置于面前,结印诵咒,依镜为坛,即得成就。
在台湾,早期的一部分准提行者仍沿用一种单纯铜镜,上面未镌书梵文或汉字咒轮,这种应该是比较原始的一种修持方法的反映。
其次,在陀罗尼坛中,通常会使用牛粪,这是古婆罗门教的认知,认为是圣物,因为牛神毗湿奴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一个主神,所以认为牛是神圣的,认为用牛粪铺地、涂壁、抹身、搽脸被视作洁净之事。
《大唐西域记》里有记载:“泥以石灰覆以砖墼。诸异崇构制同中夏。苫茅苫草或塼或板。壁以石灰为饰。地涂牛粪为净。”而在北传佛经中,却是明显反对使用牛粪的,如《楞严经》(暂不讨论其真伪)中称:“佛告阿难。若未来世人。愿建立道场。先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腻香草。此牛唯饮雪山香清水。其粪微细可取,其粪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其非雪山。其牛粪臭秽。不堪涂地。”
所以陀罗尼坛使用牛粪涂之与汉地的北传佛教是有冲突的,包括在现在的印度教也一样,旨教义者甚至恢复了食用牛尿的习俗,并还进行推广。
不难看出,密教与婆罗门教其实有很深的关系,只是佛教继承了不少婆罗门教中的内容外,还进行了改造,其它的不就进行深挖了,再多写些,难免又被一些迷信者所攻击,所以这里跳开,继续讨论准提法。
准提法其实便是陀罗尼经咒发展出来的修持方式,主要还是归属于密教的东西,在经中,对于准提画像的描述是这样的:取不截白毡(迭)清净者,择去人发,画师受八戒斋。不用胶和色,用新碗成彩色而用画之。其像作黄白色,种种庄严其身,腰下着白衣,衣上有花文,身着轻罗绰袖天衣,以授带系 腰,朝霞络身,其手腕以白螺为钏,其臂上钏七宝庄严,一一手着指环。都十八臂,面有三目。上二手作说法相,右第二手施无畏、第三手把剑、第四手把数珠、第五手把微若布罗迦果、第六手把钺斧、第七手把钩、第八手把跋折罗、第九手把宝鬘, 左第二手把如意宝幢、第三手把莲花、第四手把澡灌、第五手把索、第六手把轮、第七手把螺、第八手把贤瓶、第九手把般若波罗蜜经夹。菩萨下作水池,池中安莲花,难陀跋难陀二龙王共扶莲花茎,于莲花上安准提菩萨,其像周圆安明光焰。其像作怜愍眼,看行者在下坐,手执香炉,面向上看菩萨。于菩萨上画二净居天,像法如是。
虽然画像法虽然只说是黄白色,不过在后面“四作法”中更进一步依据行者修持的动机与时空属性做出颜色规定:扇底迦法(息灾)观本尊白色、布瑟置迦法(增益)观本尊黄色、伐施迦啰孥法(敬爱)观本尊红色、阿毗遮噜迦法(调伏)观本尊黑色。息灾法取的是五行之金色,增益法取的是五行之土色,敬爱法取的是五行之红色,调伏法取的是五行之黑色。
如果更进一步探索,无论金刚智译四作法还是不空译四作法都是相同的,在四作法中,还采用了方位,搭配着五行很容易进行分析。
如扇底迦法(息灾)要求:道场中面向北。交脚竖膝而坐。衣服饮食香花灯烛地等,并用白色。
北方属水,而白色属金,这显然是借水来泄金,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金为主杀伐,收敛,秋属之,所以当以水泄,因为是泄而不是解除或是压制,故而有了“息灾”的含义。
布瑟置迦法(增益)要求:身著黄衣面向东结加趺坐。
黄色为土,面东为木,取的是木克土之意,因为黄为自己,克为者为官鬼,如此主要是取的官星的含义,而官者为木,木主增长,故为增益。
伐施迦啰孥法(敬爱)要求:身著赤衣面向西结贤坐。香花饮食果子灯烛地等。并用赤色。
西面为金,赤色为火,取的是火克金意,因为火为我,我克为妻财,所以能够实现让妻子敬爱自己的目的。
阿毗遮噜迦法(调伏)要求:身著青衣面向南作蹲踞坐左脚押右脚。用不香花。食果地等皆用青黑色。
南面为火,着青衣为木,为木生火,取的是木生火,木性生长,如果太旺过繁复了,同样是将自身过旺的木气给泄掉,所以为调伏。
然后这四作法实际上是同一个系统,对于虔诚的教徒来说必然是都会做的,首先取木的增益开始,在中间进行修持之后,最后再撤掉木的增益,这样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在观想准提画像上,也有值得注意的方面,首先在不同的版本中,其实准提的形象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手持物上大多有自由的发挥,并赋予一个意义,比如日本京都仁和寺所藏现图曼荼罗中,准提右第七手没有钩,而日本京都醍醐寺所藏的准提像中,右手第六手是摩尼杖。
不过大体上,对于准提的观想中,最底部是水池,这是五行的水,而上面有莲花茎,这个是木,莲花的花又成了火,而周围有光明焰,这实际上是一种“水生木生火“,而火生了后,中间是准提,因为自为黄白,黄为土白为金,于是火又生土而生金,构成了五行递次相生的图景。
在咒法的解释中,也能进行解析:金刚智译《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中:“唵字安头上,其色白如月,放于无量光,除灭一切障,即同佛菩萨,摩是人顶上。折字安两目,其色如日月,为照诸愚暗,能发深慧明。隶字安颈上,色如绀琉璃,能显诸色相,渐具如来色。主字想安心,其色如皎素,犹心清净故,速达菩提路。隶字安两肩,色黄如金色,犹观是色相,能披精进甲。准字想脐中,其色妙黄白,速令登道场,不退菩提故。提字安两髀,其色如浅黄,速证菩提道,得坐金刚座。莎嚩字两胫,其状作赤黄,常能想是字,速得转法轮。诃字置两足,其色犹满月,行者作是想,速得达圆寂。如是布字想念色,便成准提胜法门,亦名本尊真实相,能灭诸罪得吉祥,犹如金刚坚固聚,是名准提胜上法,若常如是修行者,当知是人速悉地。”
其图景是而顶上代表无量光(道家称为灵宝无量光)下照,而两目为日月放光明,颈上是琉璃半透明状,心中色的皎素是形容月色的,代表清净,肩则是色黄如金,脐中是黄白,两髀是浅黄,两胫是作红黄,两足则是满月之白。整体上的效果,便如同无量光下照,然后照在透明如琉璃的身上,而此身是内黄外白的主色,整个图景上整体构成的一种光影效果,颇有艺术美感。
从道家角度来看,观想法门是一种锻炼魂魄的重要方法,而密教的修行中尤其重视这个,因为只有足够强大的魂魄,在施咒的时候力量才会更强,而锻炼自我魂魄强大的方法莫过于进行观想修炼。
如果从科学一点的角度来说,观想本身在长期进行中,会改造大脑的结构(参考本博客曾经引用过的“科学研究冥想能改变大脑结构”一文),而在密宗的这类高强度的观想中,会进一步加强大脑的运用的能力,所以能让修行者获取一些有异于常人的能力(比如超常记忆力等),也是正常的事,其它方面科学界还未探索到的而宗教中有的,这里先暂且不提。
魂魄是否强大可以简单理解为如计算机运算能力是否强大一样,越强大的魂魄所能支撑做的事情会越多,而这种魂魄的力量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可以更加的坚固,最终可以做到“三魂永固,魄无丧倾”,于是即使是通过法界(香火界)中进行轮回转生而不被磨灭记忆也是可能的,典型的就是密宗修行者的转世再修的现象,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总结下来,准提法的特点其实就是首先以修炼魂魄为主,并加以五行的运用,从而在其中得到相应的力量,这种力量能获取多少,反过来又依赖于修持者的修炼情况。
密宗之中吸收道教的东西很多,除了周易九宫与五行之术外,密宗还融合了不少道教的修炼体系的内容,其独特修炼内容,是比较精巧的,尤其像对于准提法这类修持的方法的创造来说,其对五行的运用令人称道,其创造的这些修炼设计颇为精巧,自成一系,值得修行者揣摩。
|
|